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自治
Chen, Tz- Chih
論文名稱: 公共工程風險分配與爭議先調後仲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isk distribution in public construction and the dispute arbitration after mediation
指導教授: 陳耀光
Chen, Yao-K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2
中文關鍵詞: 先調後仲公共工程風險分配
外文關鍵詞: arbitration after mediation, public construction risk distribu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76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公共工程本質上的特殊性、專業性、多樣性、複雜性、金額龐大性和施工期漫長性等特質,使得其所面臨的風險相對其它工程來的更為廣泛和複雜;進而使得其所面對的工程糾紛也較一般民間工程來的多。
    由於在公共工程中,承包商所承受的風險遠大於政府機關;而政府機關在工程締約上又常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因此使得承包商常陷於極大的風險分配中。
    為了解決眾多的公共工程糾紛。最常使用的方法包括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四種方法。在這四種方法中,除在法院內所達成的和解合議和調解建議外,其外之和解合議和調解建議皆不具有終局強制性,可在和解事後破裂和調解不成立下,另行提起仲裁和訴訟;在這些方法中,相對其它紛爭解決方式(ADR),法院訴訟顯得曠日費時,經濟效益不彰;至於仲裁,則具迅速、經濟、一次審判終局性之特質,故以往仲裁機制的運用常為許多公共工程爭議所採用。
    自前幾年起,許多公共工程仲裁案,政府機關仲裁判斷履嚐不利之苦,故自此之後,政府機關在工程契約簽訂內容中,即把仲裁協議自合約拿除。但因民間反應激烈,因此自96年7月4日通過政府採購法修正案第85條之1第2項規定:「前項調解屬廠商申請者,機關不得拒絕;工程採購經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提出調解建議或調解方案,因機關不同意致調解不成立者,廠商提付仲裁,機關不得拒絕。」,從此確立了公共工程爭議採「先調後仲」的基調。為了瞭解公共工程之風險分配情形及先調後仲的相關問題,本文乃對公共工程的特性、公共工程中業主與承攬業者之間的工程風險分配、業主與承攬者的工程爭議解決機制及其各別特性、公共工程先調後仲機制應用在公共工程紛爭解決上所面臨的問題,及政府機關有關仲裁判斷之公正性,及解決方案等問題產生了研究探討的興趣。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採文獻分析比較法,針對各種文獻的收集包括第一手統計資料、手稿、研究報告、期刊文章、書籍、政府及民間出版品、研討會資料、報章雜誌和外國資料做一整理和比較,針對本文主要問題提出分析性論述。
    本文的研究範圍及撰寫內容主要包括:
    第一章緒論:主要的內容包括研究動機和研究方法與範圍,並把本研究的主要架構及論文以鋪陳的方式做一簡要的敘述。
    第二章公共工程特性與風險分配:主要的內容包括公共工程的特性;公共工程的風險及其風險分配,希望藉由本章的深入探討,能把公共工程的本質和可能產生的風險呈現出來。
    第三章公共工程爭議解決機制:主要的內容包括公共工程爭議解決機制及其各別特性,本章主要著重於工程爭議解決機制如異議、申訴、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之比較,其中的重心會放在調解和仲裁上。
    第四章公共工程先調後仲的特性及實務運用上主要問題:主要的內容包括公共工程仲裁的特性,及其仲裁機制應用到實務上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其中重要的內容包括整個先調後仲程序的運行中常發生的問題,如先調後仲之機關與廠商地位之變化、先調後仲對調解過程中的影響等等。
    第五章仲裁判斷不公正性及其預防:主要的內容針對公共工程仲裁中最讓公家機構所擔憂和抗拒的仲裁判斷的公正性的問題、仲裁人仲裁不正的預防和仲裁人評鑑制度的建立。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主要針對以上各章節內容做一綜合性論述和提出後續相關的建議。

    Specialities, professions, varieties, complexities, huge-money in need and long-period of construction time are the essences of public construction, Therefore, compares to other kind construction, the public construction faces broader risks and bigger construction complexities and bring more disputes than ordinary private constructions.
    In public construction, contractor endures more risks than government sector. Government usually takes more advantages of contracting deal and makes contractors trapped in extreme risk distribution.
    In order to solve lots of public construction disputes, there come out of many dispute-resolved mechanisms. The most common ways are conciliation, mediation, arbitration and court lawsuit. In these ways, except the conciliation agreement and meditation proposal are made in court, they are not obligated to obey. When the agreement is broken and the proposal is abandoned, they can take the 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 procedures.
    Compares to other dispute-resolved methods, court lawsuit takes long time and shows economic inefficiency, while arbitration has faster, more economic and final judgment merit. Therefore, arbitration mechanism is often used in public construction dispute.
    Since years ago, government suffered from failing in many arbitration-judgment cases, government decide to remove arbitration clause in public construction contract. It causes violent and fierce criticism. Since July 4, the government purchase amendment article 85-1 item 2 : “..in the former item, contractor arises mediation, and government cannot reject it ; after Construction Purchase Appeal Review Committee arises mediation proposal or resolution,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 fails to reach an agreement in the mediation, if contractor raises the arbitration appeal, government can’t reject it ” revised and participated. Since then, “mediation priors to arbitration principle” is made up.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risk distribution and mediation- prior- to- arbitration principle, we ar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items: the character of public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risk distribution between owner and contractor; the dispute- resolved mechanism and its character between owner and contractor; the related problems within “mediation priors to arbitration principle” mechanism in public construction dispute resolution; and the fairness and justice in arbitration judgment.
    We use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parative method in this research. We try to collect the first hand data, manuscripts, research reports, articles in periodic, books, government and private publish, seminar materials, magazines and foreign data. We digest them, compare with them, raise of questions and analytic statements.
    In this research, research limits and contents mainly include as the following: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 research motivation, research limit and method. We try to make a overall statement in context frame.
    Chapter 2 the risk distribution and its character in public construction. In this chapter, we try to figure out the essence of public construction its possible risks and risk distribution.
    Chapter3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n public construction.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like the compare of objection, pleading, conciliation, mediation, arbitration and lawsuit. But the focus will be in 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
    Chapter 4 the main issues of the arbitration mechanism on practice. It includes the position change of the government and contractor after the government purchase law is amended, the impact of “mediation priors to arbitration principle” in the mediation procedure.
    Chapter 5 the unfairness of arbitration judgment and its injustice prevention.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 the fairness of arbitration judgment, and the injustice prevention of arbiter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rbiter evaluation system.
    Chapter 6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We will make an overall integrated statement about the previous chapters and raise the research sugges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4 第二章 公共工程特性與工程風險分配 6 第一節 公共工程之特性 6 第一項 公共工程契約的特點 6 第二項 公共工程承辦人員之責任 7 第二節 公共工程契約是否是定型化契約 8 第一項 定型化契約之基本概念 8 第二項 定型化契約的意義 8 第三項 定型化契約的適用範圍 8 第四項 公共工程是否為定型化契約之法律實務見解 9 第三節 工程風險分配 10 第一項 公共工程風險種類 10 第二項 公共工程契約風險不盡公平合理分擔之態樣 12 第三項 公共工程風險之分擔原則 12 第四項 國工局及工程會「一般條款」對風險承擔規定 13 第五項 風險分配的法律效果 20 第四節 小結 21 第三章 公共工程爭議解決機制 23 第一節 異議與申訴 24 第一項 異議 24 第二項 申訴 25 第二節 公共工程調解理論與實務 25 第一項 公共工程調解 25 第二項 調解制度運作之概況 26 第三項 雙階理論下之調解 26 第四項 調解行為之性質 26 第五項 調解之委外 27 第六項 委外調解標的之範圍 28 第三節 公共工程仲裁理論與實務 28 第一項 仲裁制度之基本理論 28 第二項 仲裁的特點 29 第三項 一般工程仲裁之特徵 29 第四項 工程仲裁實務 30 第五項 衡平仲裁制度 31 第六項 衡平仲裁與情事變更之區別 32 第七項 公共工程仲裁所涉之問題 32 第四節 公共工程調解、仲裁與訴訟制度之比較 34 第五節 調解、仲裁和審判費用之比較 37 第六節 小結 41 第四章 公共工程先調後仲的特性及實務應用上主要問題 42 第一節 採購法85條之1第2項修訂前後之爭議解決環境變化 42 第一項 修法前後機關廠商之調解生態地位變化 42 第二項 修法後機關角色之調整 44 第二節 採購法85條之1「先調後仲」之適用範圍及相關程序問題 44 第一項 先調後仲適用範圍是否可回溯 45 第二項 問題評析 45 第三項 適用程序之相關問題 49 第三節 採購法「先調後仲」對工程爭議調解實務之影響 49 第一項 調解委員在作成建議過程中的影響 49 第二項 機關及廠商在參與調解中的影響 50 第四節 小結 50 第五章 仲裁判斷不公正性及其預防 52 第一節 仲裁人之選任及其實務運作 52 第一項 仲裁人之選任 53 第二項 實務運作 54 第三項 建立工程仲裁人名冊 54 第二節 仲裁人之評鑑制度 55 第一項 如何建立我國的仲裁人評鑑制度 55 第三節 合意公開仲裁判斷 58 第一項 仲裁不公開 58 第二項 仲裁判斷書公開的容許性與功能性 59 第四節 小結 60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 61 參考文獻 63 表目錄 表一、中華民國仲裁協會辦理仲裁事件類別分析統計表 2 表二、公共工程仲裁案件統計表 3 表三、公共工程調解、仲裁與訴訟制度之比較 36 表四、中華民國仲裁協會仲裁費與調解費、法院裁判費比較表 37 表五、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履約爭議調解收費表 38 表六、調解建議(方案)之可能結果 46 圖目錄 圖一、ADR光譜圖 24 圖二、仲裁、調解和審判費之比較(100~1000萬) 38 圖三、仲裁、調解審判費之比較(1000~5000萬) 39 圖四、仲裁調解費之比較(100~1000萬) 39 圖五、仲裁調解費之比較(1000~5000萬) 40 圖六、仲裁調解費之比較(100萬~10億) 40 圖七、調解不成立時點與強制仲裁條款適用圖 46 圖八、調解不成立與訴訟程序之關係圖 47

    一、期刊
    1.劉佐國「如何加強政府機關工程採契約發生爭議以仲裁方式解決研析報告」仲裁季刊第76期69-73頁。
    2.陳錦芳律師暨技師96年7月26日於台灣營建仲裁協會演講稿「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增訂「先調解後仲裁」對工程履約爭議之影響」。
    3.鄧勝軒,淺論公共工程契約風險的公平合理分擔 營建管理季刊 96年春季號 頁71-75。
    4.黃泰鋒,公共工程常見爭議概述及解決之道,頁28。中律會訊,90年2月第三卷第五期。
    5.李復甸 工程仲裁研討會 「政府採購調解機制委外之研究」與談記錄 頁142 仲裁80期2006/12/31。
    6.謝定亞 機關與廠商對於「先調後仲」應如何因應 仲裁季刊第83期,頁86-87。
    7.羅明通 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規定之適用範圍及程序問題 仲裁雜誌 83期 頁2。
    8.羅明通,政府採購與違法圖利他人之判斷,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以實例探討採購與工程爭議講習教材,台北市,2006。
    9.林瑤 池美佳 仲裁人的評鑑制度 仲裁80期 頁63-64 2006/12/31。
    10.李建良,法律之溯及既往與信保護原則,台灣本土法學第24期,2001年7 月,頁79-84。
    11.藍瀛芳,合意公開仲裁判斷,仲裁季刊第80期,頁97,2006/12/31。
    12.Alan Redfern and Martine Hunter, “Law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Second Edition, p207.轉引自林瑤 池美佳 仲裁人的評鑑制度 仲裁80期 頁63-64 2006/12/31。

    二、論文及研討會
    1.李盈達 工程仲裁之研究 頁136-139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91年6月。
    2.黃紋綦 ,工程契約風險之研究-以公共工程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07 頁30。
    3.范光群,仲裁人的選定方法,發表於「公共工程仲裁制度之檢討與展望」研討會,2003年9月10日,頁8。
    4.藍瀛芳,如何擬定公平合理的仲裁條款,發表於「公共工程仲裁制度之檢討與展望」研討會9月10日,頁22。
    5.陳清秀,從公共工程仲裁結果看仲裁公平性,發表於「公共工程仲裁制度之檢討與展望」研討會,2003年9月10日,頁4。

    三、專書
    1.謝哲勝、李金松,工程契約理論與求償實務,頁567-592,台灣財產法暨經濟研究協會出版,2005。
    2.陳繼堯,工程保險理論與實務,91年1月,第66 頁。智勝出版社出版2002。
    3.王伯儉,工程糾紛與索賠實務,91年10月初版,第171頁。元照出版,2003。
    4.尹章華 黃達元,仲裁法概要 頁1-1 文笙書局民90年。
    5.吳光明,仲裁之依據─仲裁協議,收錄於商事爭議之仲裁,五南書局,2002年10月頁3-16。
    6.Entwurf eines Gesetzes aur Regelung des Rechts der Allgemeinen Geschaeftsbeding ungen (AGB-Gesetz),BT-Drucks. 7/3919 vom6.8.1975,S.9.轉引自溤震宇 姜志俊 謝穎青、姜炳俊合著「消費者保護法解讀」頁102,2000年9月元照出版。
    7.Jerzy Jakubowski, “Reflections on the philosophy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arbitration and conciliation”, in Jan Shultz & Albert Jan Van Den Berg, ed The Art of Arbitration ---Essays o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Liber Amicorum Pieter Sanders. Deventer / Netherlands: Kluwer Law and Taxanation Publishers, 1982, p175。轉引自林俊益 仲裁法之實用權益 頁13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90年4月。

    四、法規
    1.大法官釋字第574號許玉秀大法官協同意見書
    2.大法官釋字591號解釋文
    3.國家賠償法
    4.共同投標辦法第10條
    5.消保法第12條第1項
    6.最高法院七十年第台上字一五六一號判例。
    7.最高法院六十五年第三次民事庭會議之決議。
    8.最高法院六十七年台上字第一一九六號判例。
    9.貪污治罪條例第四條第一項第三款
    10.政府採購法第74~81條。
    11.仲裁法第45條第2項
    12.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39條。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第13條
    14.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96年7月2日工程企字第09600267020號函
    15.考採購履約爭議調解規則第12條http://www.tari.gov.tw/
    16.採購履約爭議調解規則第20條之1。
    17.仲裁法第23條第2項。
    18.聯合國模範法第11條、奧地利民事訴訟法第580條、瑞士仲裁法第6條。.轉引自林瑤 池美佳 仲裁人的評鑑制度 仲裁80期 頁64 2006/12/31。
    19.交通部台灣地區國道新工程局,一般規範,86年6月,第3.7.2節。一般條款,第H.2節。轉引自前揭註18頁570。
    20.同上註第3.13.4(4)節; 一般條款,第D14節。工程會「一般條款(v2.2版)」,第D.14節。轉引自前揭註19,頁571。
    21.同上註第3.20.1、3.20.2節。
    22.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一般規範,86年6月,第6.5.4.節。一般條款,第U.3、Q.1節。工程會「一般條款(V2.2版)」,第U.2、U.3、Q.1節。
    23.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一般規範,86年6月,第6.7.3、6.7.6、6.7.7、6.7.8節。
    24.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一般規範,86年6月,第6.9節。
    25.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一般規範,86年6月,第2.3.2節。
    26.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一般規範第2.3.2節及一般條款第D.4節。
    27.工程會「一般條款(V2.2版)」,第D.4節。
    28.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一般規範,86年6月,第5.15.1、5.15.2、5.15.3節。
    29.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一般規範,86年6月,第3.6、3.7節。
    30.內政部八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八七)台內營字第八七七三五五○號函附件
    「機關營繕工程契約訂定應符合雙方權利義務公平合理原則」第四、六(二)(三)
    點。
    31.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一般條款,第H.2節。
    32.工程會「一般條款(V2.2版)」,第H.2節。
    33.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一般規範,86年6月,第6.11節。
    34.內政部八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八七)台內營字第八七七三五五○號函附件「機關營繕工程契約訂定應符合雙方權利義務公平合理原則」第五點。
    35.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一般條款,第R.1、R.3、R.4節。
    36.工程會「一般條款(V2.2版)」,第R1、R3、R4節。
    37.內政部八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八七)台內營字第八七七三五五○號函附件「機關營繕工程契約訂定應符合雙方權利義務公平合理原則」第六(一)、七點。
    38.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一般條款,第R.11、R.13、R.14節。工程會「一般條款(V2.2版)」,第R11、R13、R14節。
    39.院總第1650號委員提案第8148號(張慶忠等19位立委提案)

    五、網站
    1.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網站http://www.jrf.org.tw/reform/judgement_7a_1.htm#table2
    2.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http://www.pcc.gov.tw/cht/index.php?
    3.中華民國仲裁協會http://www.arbitration.org.tw/content/content.html
    4.交通部與長生公司因機場捷運BOT 案所衍生仲裁案中央社2007/07/12
    http://news.sina.com/tw/cna/101-102-101-101/2007-07-12/18512180888.html 2008/07/19

    下載圖示 校內:2009-08-21公開
    校外:2010-08-2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