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欣蓓
Wu, Hsin-Bei
論文名稱: 以文化園區作為保存文化資產的整體標示系統研究─以大目降文化園區為例
A Study on Signage System of a Cultural District as a Part of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A Case Study of Tavokan Cultural District
指導教授: 傅朝卿
Fu, Chao-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8
中文關鍵詞: 標示系統文化園區文化資產文化資產教育
外文關鍵詞: signage system, cultural district, cultural heritage, heritage educ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65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文化園區為單位,為對現有環境中具有歷史意義場所的標示分析之研究。文化園區為近年發展以及保存都市環境之策略手法,亦成為區域發展觀光之主軸,由於以歷史場所為主體的文化園區具有整合區域觀光以及教育之特色,為一使民眾親近文化資產之重要場域。由於此類型文化園區多以缺乏遊客中心的形式運作,標示系統成為其中傳遞資訊之重要媒介。本研究以2015年底正逐步發展中的大目降文化園區為主要研究對象,論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一、背景資料說明
    在對於標示之研究之前,區域之歷史以及保存意識發展往往和歷史場所及其中之標示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尤其以大目降文化園區2000年時曾成功地保存老街,於2015年成立大目降文化園區時,對於歷史文化的空間關係已從線狀轉變為面狀發展,促成地方關注其環境、文化資產及其內涵之契機。

    二、國內外案例研討
    從國內外的案例分析中,可以藉由國內案例得到文化園區及其標示之發展及構成,亦從國外案例加以建構具有完整性之標示系統架構。

    三、對於實體環境中的觀察分析及準則建立
    從標示系統架構建立觀察實體環境中標示之切入點,對於每個時期產生不一樣的發展與疊加之標示,討論其形制及內容,藉由研究對象中的問題以標示系統架構的形式建立準則。

    The research is a study based on the signage of historical building or site within the cultural district. In recent years, setting up a cultural district is a common strategy to preserve the texture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it’d also become a major boost in cultural tourism around each region. In addi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ourism and education in cultural district, it’s being significant for people having access to the field of cultural heritage. Most of the cultural district is operating without their own management center like information center, so signage system is playing the role of transferring all kinds of message through the area.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is the Tavokan cultural district, located in Xinhua, Tainan, which established in the end of 2015, and still working in progress.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background of history and each site in Tavokan cultural district, the analysis of cases about how signage system is working in a cultural district in Taiwan and abroad, at last, summing up the research from cases and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d making guidelines when designing or reinstalling.

    目錄 I 圖目錄 I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1-1 研究動機 1 1-1-2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3 第四節 相關文獻回顧 4 1-4-1 標示介面之成效與設計 4 1-4-2 解說資源的內容與構成 5 1-4-3 整體視覺標示(識) 6 第二章 大目降文化園區之歷史背景與現況調查 7 第一節 新化地區發展簡述 7 2-1-1 歷史背景 7 2-1-1 地理環境 8 第二節 新化地區保存意識演變 8 2-2-1 新化老街與新化街役場保存運動(1995-2002) 9 2-2-2 其他古蹟與歷史建築之指定與修繕(2002-) 11 第三節 大目降文文化園區之成立與古蹟、歷史建築保存現況 12 2-3-1 大目降文化園區的成立與空間概述 12 2-3-2 大目降文化園區之景點與歷史空間之分布 14 2-3-3 大目降文化園區基礎資料建立 14 第三章 文化園區的文化資產標示系統國內外案例 28 第一節 文化園區標示系統的類型說明 28 第二節 文化園區標示系統國內案例 33 3-2-1 案例背景資料 34 3-2-2 類型及設計 36 3-2-3 構成形式 43 3-2-4 小結 46 第三節 文化園區(或歷史場所)標示系統國外案例 46 3-3-1 案例背景資料 46 3-3-2 類型及設計 49 3-3-3 構成形式 52 3-3-4 小結 55 第四節 歷史文化園區標示系統之架構建立 56 3-4-1 文化園區之空間特質與標示系統之組成 56 3-4-2 建立一個以文化園區為例的標示系統架構 57 第四章 大目降文化園區標示系統現況與案例之比較分析 59 第一節 大目降文化園區標示系統的規劃與設置 59 4-1-1 園區層級之標示 60 4-1-2 景點層級之標示 62 第二節 大目降文化園區標示系統之資訊內容與空間關係 75 第三節 小結 83 第五章 結論 86 第一節 大目降文化園區標示系統之準則建立 86 5-1-1 大目降文化園區標示系統設立準則的架構與方向 86 5-1-2 大目降文化園區標示系統設立準則 87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90 參考文獻 91 附錄 94

    電子資料庫

    Cockatoo Island,http://www.cockatooisland.gov.au/。
    SEGD,https://segd.org/。
    The Society for Experiential Graphic Design,https://segd.org。
    TNN台灣地方新聞,http://tn.news.tnn.tw/。
    日治時期圖書影像系統,http://stfb.ntl.edu.tw/。
    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http://fgk.chinalaw.gov.cn/。
    台南市中西區區公所,http://www.tnwcdo.gov.tw/。
    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http://ds3.th.gov.tw/。
    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http://rarebooks.ith.sinica.edu.tw/。

    中文書籍

    David Gibson,黃文娟譯,2010,《不迷路的設計 : 視覺指引的秘密》,臺北市 : 旗標。
    Freeman Tilden著,許世璋, 高思明譯,2006,《解說我們的襲產》,臺北市 : 五南。
    久恩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編撰,楊桂杰總編輯,2004,《基隆市歷史建築導覽手冊》,基隆市 : 基隆市文化局。
    王明蘅計畫主持,1997,《新化鎮老街區再發展基礎資料建立》,臺北市 : 行政院文建會。
    貝拉.迪克斯(Bella Dicks)著,馮悦譯,2012,《被展示的文化 : 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李乾朗等作,2009,《首都文化園區歷史空間調查、再利用與文化步道規劃研究》,臺北市 : 臺灣博物館。
    李百勳,2010,《南瀛牛墟誌》,臺南縣 : 臺南縣政府。
    何培夫,2004,《臺南市古蹟導覽》,臺南市 : 臺南市政府。
    柯志杰、蘇煒翔,2014,《字型散步 : 日常生活的中文字型學》,臺北市 : 臉譜出版 :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徐裕健計畫主持,2014,《歷史建築新化公會堂調查研究及修復設計》,南市文化局。
    徐明福計劃主持,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2002,《高雄縣「古蹟基礎調查及解說指示系統研究調查」報告》,高雄縣 : 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孫全文計畫主持,2000,《特定區域周邊建築與景觀風格標準之研訂 : 赤嵌文化園區都市景觀計畫》,臺北市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1998,《台南市孔廟文化園區劃定之研究》,臺北市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信安,2008,《臺南縣歷史建築新化武德殿調查研究》,臺南縣政府。
    陳桂蘭,王朝賜,2009,《南瀛市場誌》,臺南縣 : 臺南縣政府。
    黃明雅,黃明惠,1997,《南瀛古厝誌》,臺南縣 : 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黃俊銘計畫主持,2003,《彰化縣縣定古蹟鹿港公會堂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彰化縣 : 彰化縣文化局。
    張溪南,2007,《南瀛老街誌》,臺南縣 : 臺南縣政府。
    張西利主編,2006,《城市標識系統規劃設計》,北京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發行 : 新華經銷。
    傅朝卿,1999,《日治時期臺灣建築 : 1895-1945》,臺北市 : 秋雨文化出版。
    新化老街文化展望會執行,2000,《新化老街化新妝 : 新化中正路老街環境美化計畫總結報告書》。
    詹益寧建築師事務所,2012,《台南縣歷史建築新化武德殿搶修工程工作報告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楊敏芝,2009,《創意空間 :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 : 五南。
    楊子葆撰文、攝影,2005,《街道家具與城市美學》,臺北市 : 藝術家出版 : 藝術總經銷。
    蓋爾.戴博勒.芬克著,張風, 劉新彥, 王慧莉譯,2001,《城市標誌設計》,大連市 :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潘東波編著,2007,《設計基礎與基本構成》,臺北縣 : 相對論出版 : 北星圖書總經銷。
    鮑詩度, 王淮梁, 葛榮等箸,2007,《環境標識導向系統設計》,北京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發行 : 新華經銷。
    鍾騰,2009,《南瀛大地主誌. 新化區卷》,臺南縣 : 臺南縣政府。

    外文書籍

    David Gibson,2009,《The wayfinding handbook : information design for public places》,New York :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fwdesign,2012,《Bath City Pattern Book Information System》。
    Viction:ary,2013,《You are here : a new approach to signage and wayfinding》,Hong Kong : Viction:ary。
    期刊

    榮芳杰,2014,〈古蹟就是我們的教室!?--文化資產常民教育與專業養成的想像〉《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第七十六期,p.23-27。
    蔡錦堂,2004,〈日本治台時期「國民精神涵養」研究—以「教育敕語」與天皇.皇后「御真影」的探討為中心〉《海峽兩岸台灣史學術研討會論文》,p.257-269。
    蔣玉嬋,2006,〈地方文化館與地方文化產業之研究:以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0(3),p.81-97。

    論文

    林美惠,2010,《新化市街的歷史變遷》,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筱苹,2005,《古蹟之教育資源應用於國民小學課程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雅芳,2003,《校園視覺標識之設計原則探討》,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煜棠,2009,《台南市八大文化園區觀光旅遊發展之研究-以五條港文化園區和台江生態文化園區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詹志宏,2000,《新化老街保存論述形成過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18-02-1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