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煌翔
Chou, Huang-Hsiang
論文名稱: 新編歌子戲《大湧來拍岸-臺灣子婿・馬偕》歌樂之探討
The Newly-compose Tunes of Taiwanese Opera —Example of The Sound of Surf on the Shore Stories of Mackay, Taiwan's Son-in-Law
指導教授: 施德玉
Shih, Te-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歌子戲新編曲調劉文亮馬偕都馬調
外文關鍵詞: Gezixi, new tunes, Wenliang Liu, MacKay, dōu mǎ diào
相關次數: 點閱:103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1990年代臺灣歌子戲成長蛻變,邁入了現代化劇場時期,音樂設計的觀念及定腔定譜的精緻化唱腔。歌子戲為了符合時代潮流並拓展新的觀眾族群,除了創作新的劇本、改編國外文學戲劇經典作品外,在音樂及唱腔上也隨著文本的創新,因此在歌子戲的曲調中,日漸增加大量的新編曲調。
    本文論析新編歌子戲分為三個部分,其一,對新編歌子戲的歷時性梳理,探討傳統與新編的特色差異性;其二,針對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所製作出版的新編歌子戲《大湧來拍岸-臺灣子婿‧馬偕》做詳細的紀錄,根據創作背景及創作團隊的理念,探析本劇創作歷程及歌樂發展作詳細論述;其三,透過音樂設計劉文亮老師的新編曲調與改編傳統曲調的創作手法進行研究,觀察其創作音樂之風格與音樂設計發展的演變軌跡,進而論述新編曲調與傳統改編曲調的特色與重要性。期盼本文研究成果得以提供給相關研究議題的學者、研究者、創作者等,在學術上及實務上作為參考資料。

    SUMMARY
    Since the 1990s, Gezixi has gradually changed itself and evolved into performing in the modernized theater. The concept of musical design and the refinement of the singing style with a definite voice and score also influenced the performance ecology of Gezixi. From the classic music template sets, the music in Gezixi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new original tunes tailored to the text and lyrics. The music of the whole play is created by adapting the traditional tunes and setting the score. Thus, a large number of new tunes have been added to the repertoire of Gezixi.
    Three topics 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chronological review of the new version of Gezixi is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new versions. Secondly, new Gezixi, Giant Waves Beating the Shore—Taiwan's Son-in-Law, MacKay will b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re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the creative team,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the pl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Finally, by examining Wenliang Liu’s music, to analyze how he composed music with creative ways. About Liu's musical styles,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desig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tunes, and traditional adaptations of tunes will be discussed.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thesis could be a reference for scholars, researchers, and creators of related research topics, academically and practically.

    Key words: Gezixi, new tunes, Wenliang Liu, MacKay, dōu mǎ diào

    緒 論 1 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二、 文獻探討 4 三、 研究方法與步驟 7 四、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一章 新編歌子戲歷時性脈絡 12 第一節 新編歌子戲定義與特色 12 一、 傳統歌子戲 12 二、 新編歌子戲 13 第二節 新編歌子戲音樂發展 16 一、 新編歌子戲與國樂的結合 17 二、 新編曲調的發展 17 第三節 新編歌子戲表演形式與特色 17 一、 文本 18 二、 表演 18 三、 歌樂 18 四、 舞臺 19 小結 19 第二章《大湧來拍岸-臺灣子婿‧馬偕》創作背景與故事情節 20 第一節 創作背景 20 一、 創作源起 21 二、 創作過程 22 三、 馬偕生平與在臺灣之重要事蹟 25 第二節 主要創作者背景與創作理念 27 一、 導演 27 二、 編劇 29 三、 音樂設計 32 第三節 故事情節 32 小結 35 第三章 新編歌子戲音樂創作者劉文亮之作品特色 36 第一節 劉文亮生平 36 第二節 劉文亮新編傳統歌子唱曲的改編手法 40 一、 歌詞結構創新 41 二、 依字行腔 42 三、 曲調之創新 43 第三節 新編曲調的產生原因 54 一、 故事情境氛圍 54 二、 人物身分背景 56 三、 演員表演情緒表達 57 四、 主題式音樂 57 小結 58 第四章 《大湧來拍岸-臺灣子婿‧馬偕》安歌套曲手法 59 第一節 曲調編排設計 59 第二節 【都馬調】之應用 62 一、 【都馬調】之源起 62 二、 【都馬調】之板式運用 63 三、 與其他曲調的串聯 70 第三節 新編曲調之設計與情境音樂套用 75 一、 新編曲調 76 二、 現代主題曲創作思維 84 小結 85 第五章 臺灣新編歌子戲音樂創作之功能 86 第一節 音樂設計之職能 88 一、 音樂創作構思 88 二、 樂團演出執行 92 第二節 故事情節與音樂氛圍之重視 92 第三節 編曲配器手法 96 一、 樂隊編制與其功能性 96 二、 曲調編曲配器之效能 98 小結 105 結論 107 參考文獻 111 附錄一 《大湧來拍岸-臺灣子婿‧馬偕》全劇演唱曲調總表 115 附錄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111 年「戲曲夢工場」節目徵集計畫徵選須知 119 附錄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戲曲中心110年度節目徵集計畫徵選須知 124 附錄四 《大湧來拍岸-臺灣子婿・馬偕》全劇曲調整理 134

    一、著作
    馬立芸。《劉文亮歌子戲音樂作品》。初版。宜蘭縣五結鄉:傳藝中心,2015年。
    施德玉。《鄉土戲樂全才林竹岸》。臺北: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2年。
    劉文亮編輯整理。《歌子戲曲調選集》。臺北:作者自印,2011年。
    蔡欣欣。《臺灣戲曲景觀》。臺北:國家,2011年。
    施德玉。《板腔體與曲牌體》。臺北:國家,2010年。
    陳慧珊。《現代音樂美學新論》。第一版。臺北:美樂,2010年。
    林鶴宜。《從田野出發:歷史視角下的臺灣戲曲》。臺北:稻鄉,2007年。
    林茂賢。《歌子戲表演型態研究》。臺北:前衛,2006年。
    呂錘寬。《臺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臺北:五南,2005年。
    蔡欣欣。《臺灣歌子戲史論與演出評述》。臺北:里仁,2005年。
    朱維英主編。《戲曲作曲技法》。北京:人民音樂,2004年。
    施德玉。《中國地方小戲及其音樂之研究》。臺北:國家,2004年。
    游素凰。《廖瓊枝歌子戲唱腔藝術研討》。臺北:學海,2004年。
    呂鈺秀。《臺灣音樂史》。臺北:五南,2003年。
    曾永義、游宗榮、林明德合著。《臺灣傳統戲曲之美》。臺北:晨星,2003年。
    曾永義校閱、楊馥菱著。《臺灣歌子戲史》。臺中:晨星,2002年。
    楊馥菱。《臺閩歌子戲之比較研究》。臺北:學海,2001年。
    王清松、呂冠儀編著。《歌子戲曲調鑼鼓運用》。臺北: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
    2000年。
    許常惠。《臺灣音樂史初稿》。臺北:全音,2000年。
    張炫文。《歌子調之美》。臺北:漢光文化,1999年。
    許常惠。《民族音樂學導論》。臺北:樂韻,1993年。
    連波。《戲曲作曲》。上海:上海音樂,1989年。
    張炫文。《臺灣歌子戲音樂》。臺北:百科,1982年。
    呂訴上。《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1961年。

    二、期刊論文
    王麗嘉。〈劇場即教室之延伸論說歌子戲《大湧來拍岸──臺灣子婿‧馬偕》之製
    作、教學與演出〉。《戲曲學報》。第十七期,( 2017年12月) 。頁139-176。
    劉南芳。〈台灣歌仔戲引用流行歌曲的途徑與發展原因〉。《臺灣文學研究》。第
    十期,(2016年6月)。頁135-195。
    蔡晏榕、許斌。〈劉文亮 忠於自我 為戲量身藝術追求〉。《焦點專題 Focus歌仔
    戲音樂新紀元/人物焦點》。第235期,(2012年7月)。頁84-85。
    游素凰。〈從外臺歌子戲之現象說到其近十年音樂特色與可行之道〉。《戲曲學報》。
    第六期,(2009年12月)。頁203-244。
    周以謙。〈淺談歌子戲「器樂」及創作〉。《臺灣戲專學刊》。第6期,(2003
    年3月)。頁133-139。
    劉南芳。〈都馬班來臺始末〉。《漢學研究》。第八卷第1期,(1990)。

    三、學位論文
    高承駿。〈傳統音樂的數位保存:歌子戲藝師林竹岸拉弦風格之研究與影音記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
    邱佳玉。〈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家姓戲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
    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黃佳文。〈臺灣歌子戲跨文化編演與詮釋--以《梨園天神》、《梨園天神桂郎君》
    為研究對象〉。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蘇盈恩。〈唐美雲從業歷程及其唱腔藝術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9年。
    張元真。〈臺灣1991~2004年間「劇場歌子戲」音樂設計手法探討──以河洛歌
    子戲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玟惠。〈臺灣「現代劇場歌子戲」創作劇本研究──西元2001至2005年〉。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柯銘峰。〈電視調對臺灣歌子戲曲調運用的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6年。
    周于甄。〈國樂樂師對當代歌子戲音樂發展之影響探討〉。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
    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張繻月。〈歌子戲劇本中的臺灣意識研究──以《東寧王國》《彼岸花》《臺灣,
    我的母親》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6年。
    葉嘉中。〈九○年代臺灣地區現代劇場歌子戲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論文,2004年。
    張桂菁。〈臺灣歌子戲文場樂器的變遷與運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4年。
    賴達逵。〈臺灣歌子戲胡琴音樂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3年。
    呂冠儀。〈臺灣歌子戲武場音樂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2年。
    陳孟亮。〈明華園戲劇團《濟公活佛》音樂變遷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徐麗紗。〈臺灣歌子戲唱曲來源的分類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
    士論文,1987年。

    四、資料劇本
    《大湧來拍岸-臺灣子婿‧馬偕》。臺北:吳秀鶯。

    五、曲譜資料
    《大湧來拍岸-臺灣子婿‧馬偕》。臺北:劉文亮。

    六、影音資料
    2015年《大湧來拍岸-臺灣子婿‧馬偕》。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子戲學系出版。

    七、網站資料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簡介。資料來源: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檢索網址
    https://www.tcpa.edu.tw/app/home.php檢索日期:2022年5月26日。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師資呂瓊珷。資料來源: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https://rb014.tcpa.edu.tw/p/412-1017-2320.php?Lang=zh-tw檢索日期:2022年5月24日。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師資吳秀鶯。資料來源: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https://rb014.tcpa.edu.tw/p/412-1017-2320.php?Lang=zh-tw檢索日期:2022年5月24日。

    八、訪談紀錄
    筆者電話訪談吳秀鶯:訪談日期:2022年6月4日。
    筆者電話訪談呂瓊珷,訪談日期:2022年6月3日。
    筆者電話訪談王麗嘉:訪談日期:2022年5月8日。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