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俐螢
Chen, Li-Yin
論文名稱: 人事清查制度在台灣-以司法人員清查為中心
The Vetting Public Employees in Taiwan-Centered on the Vetting of Judicial Personnel
指導教授: 李佳玟
Lee, Chia-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5
中文關鍵詞: 轉型正義人事清查制度威權統治壓迫體制軍事審判政治案件司法人員
外文關鍵詞: transitional justice, vetting public employees, lustration, authoritarian regime, military jurisdiction, oppression system, political cases, judicial personnel
相關次數: 點閱:172下載:5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15年、2016年前總統馬英九、總統蔡英文皆分別提名了林輝煌、謝文定擔任大法官一職,引發外界的質疑與反對。探究原因,原來林輝煌、謝文定在威權時期都有參與處理過威權時期重大爭議的政治案件。他們被質疑曾以司法人員的身分作為協助國家利用司法體系剷除異己的「打手」,因此不適任「人權守護者」的大法官一職。面對外界的質疑,蔡英文更為其提名人選謝文定辯護「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突顯台灣對於司法轉型正義的長期忽視。臺灣社會對於威權時期加害者的侵害有著普遍的忽視,更別提積極釐清相關人員的責任。在這樣的問題意識下,本文認為司法人員(檢察官、法官)是實踐司法、保障人權及維護民主秩序的重要角色,因此探討司法人員在當時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釐清所應負的責任,對於臺灣的轉型正義具有重要性。
    本文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轉型正義中的人事清查制度,以及台灣威權時期的司法人員。所謂的轉型正義,指的是社會嘗試面對過去大規模人權迫害時的完整程序與制度,這些程序與制度的目的在於能夠確認責任、實現正義與達成社會和解。人事清查制度則為實踐轉型正義的其中一個機制,旨在透過國家立法或行政命令的方式,審查前威權政府迫害的相關人士是否仍有資格在新政府中繼續擔任原本的職位。
    經過探討可以發現,台灣威權時期的司法人員,在適用軍事審判程序的政治案件中,有許多不法與不當的行為,並非每一次都如當局者所稱「依法起訴」、「依法審判」,有許多行為早已違反了當時的法律規定,嚴重侵害被告的權利,因此他們要為這些不法行為背負法律責任。如未負法律責任,也應思考他們在當時有無盡到身為司法人員所應盡的義務、保有所應有的道德良心,盡力防免、減輕、容任不義的發生,如未做到,他們應為此負上道德責任。
    最後在本文的設想下,考量到台灣距離轉型離轉型的時間已久,公眾對於過往威權政府的人權侵害,在記憶上可能已經有所淡化或者遺忘,因此以現在的時間點來看,在台灣制定的人事清查制度,無法像捷克或者德國轉型初期一樣,在轉型後立即實施的走嚴厲路線,反而,應該著重於真相揭露與民主政權的穩固,因此本文認為針對台灣司法人員的人事清查制度,制定的目的並非懲罰這些威權時期的司法人員,而是應以「揭露歷史真相以及維護民主政權、建立可信賴政府」為主。

    It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Taiwan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democratization after the martial law was lifted. However, Taiwanese society has generally ignored the infringements of perpetrators in the authoritarian period, let alone actively clarified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related personnel. In particular, judicial personnel (prosecutors, judg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acticing justice,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and maintaining democratic order. Therefore, this paper holds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Taiwan's transitional justic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judicial personnel at that time and clarify their responsibilities.Starting from the political cases in the authoritarian perio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role played by Taiwan's judicial peronnel in the authoritarian period and clarify the relevant responsibilit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aiwan's transition justice,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a vetting system suitable for Taiwan's political situation, including its standards, objectives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6 第一項 關於介紹中東歐國家人事清查制度的相關文獻 6 第二項 臺灣威權時期政治案件研究的相關文獻 11 第三節 名詞解釋與研究範圍 14 第一項 名詞解釋 14 第一款 人事清查制度 14 第二款 戒嚴時期、威權時期與白色恐怖時期 15 第三款 本文關於政治案件的定義 18 第二項 研究範圍 18 第四節 章節安排 21 第二章 當代轉型正義之內涵與實踐 23 第一節 當代轉型正義之內涵與實踐 23 第一項 轉型正義之內涵與發展背景 23 第一款 轉型正義之發展背景 23 第二款 轉型正義之一般定義與內涵 29 第二項 轉型正義之實踐機制 30 第一款 刑事正義—刑事審判的制裁 31 第二款 歷史正義—歷史真相的揭露 33 第三款 補償正義—對被害人的補救措施 35 第四款 行政正義—人事清查制度 37 第三項 轉型正義所追求的目的與價值 38 第一款 回溯性正義與前瞻性正義 38 第一目 回溯性正義 38 第二目 前瞻性正義 39 第二款 正義、真相與和平 41 第一目 正義、真相與和平的定義與價值 41 第二目 正義、真相與和平間的調和與互動 42 第二節 轉型正義中的行政正義—人事清查制度 43 第一項 人事清查制度之概念 44 第一款 人事清查制度之內涵與背景 44 第二款 人事清查制度的概念分辨-淨化與清算、肅清之差異 46 第二項 人事清查制度之各種模式 47 第一款 傳統模式 47 第一目 排他模式 47 第二目 繼續性模式 48 第三目 混和模式 49 第二款 替代模式 50 第一目 包容模式 50 第二目 和解模式 51 第三節 小結 52 第三章 捷克、德國、匈牙利與波蘭之人事清查制度 55 第一節 各國人事清查制度之介紹 55 第一項 排他模式—捷克之人事清查制度 55 第一款 捷克的轉型背景 55 第二款 捷克淨化法之介紹 58 第一目 立法沿革 58 第二目 清查對象 59 第三目 清查標準與清查程序 60 第四目 成效與爭議 63 第二項 混合模式—德國之人事清查制度 65 第一款 德國的轉型背景 65 第二款 德國人事清查制度之介紹 67 第一目 立法起源與法律依據 67 第二目 清查對象、標準與程序 69 第三目 爭議問題 75 第三項 包容模式—匈牙利之人事清查制度 76 第一款 匈牙利的轉型背景 76 第二款 匈牙利淨化法之介紹 78 第一目 立法沿革 78 第二目 清查對象與清查標準 83 第三目 清查程序 87 第四目 成效與爭議 90 第四項 和解模式—波蘭之人事清查制度 91 第一款 波蘭的轉型背景 91 第二款 波蘭淨化法之介紹 93 第一目 立法沿革 93 第二目 清查對象 96 第三目 清查標準與清查程序 98 第四目 爭議與憲法法院見解 103 第二節 影響人事清查制度制定之條件和因素 107 第一項 研究的興起 107 第二項 影響人事清查制度制定之條件和因素 110 第一款 民主轉型的類型 110 第二款 前政權對社會的鎮壓程度及對異議分子的容忍程度 112 第三款 轉型後的政治環境及前政權的政治影響力 115 第四款 前政權的合法性程度 119 第五款 公眾對「提高與深化民主質量」的需求及渴望 123 第六款 外部力量的推動 127 第三節 小結 129 第四章 台灣威權時期司法人員之不法與不當行為及責任分析 133 第一節 台灣威權體制之形成與建立 133 第二節 司法人員在威權時期所為之不法與不當行為 135 第一項 軍事檢察官 135 第一款 台灣威權時期情治人員之人權侵害行為 136 第一目 威權時期情治機關之介紹 136 第二目 情治人員之不法與不當行為 138 第二款 軍事檢察官在威權時期對於案件偵辦得行使之職權與其依據 143 第三款 軍事檢察官與情治人員在法律上之關係 145 第二項 軍事法官 147 第一款 威權時期處置政治案件之相關法制 147 第一目 威權時期人民受軍事審判在我國的法律依據 147 第二目 處理政治案件的相關實體法律 148 第二款 法官在威權時期之不法與不當行為 151 第一目 未遵守法律規定的審判 151 第二目 判決上認事用法的不一致 157 第三目 其他判決上的不法與不當行為 167 第三項 小結 171 第三節 威權時期司法人員所為之不法與不當行為的責任分析 172 第一項 威權體制內加害者責任之探討 173 第一款 罪惡與責任 173 第一目 雅斯培主張的四種罪惡類型 173 第二目 四種罪惡類型的區分與關聯 179 第三目 集體責與個人責任 181 第二款 追究司法人員責任的難題 183 第一目 司法具有權威性 183 第二目 突破司法人員究責的難題—回到個人責任的探討 184 第二項 台灣威權時期司法人員之不法與不當行為之責任分析 188 第一款 軍事檢察官 188 第一目 法律責任與道德責任 188 第二目 法律責任與道德責任的減輕與免除?—軍事長官的影響 193 第二款 軍事法官 194 第一目 法律責任-枉法裁判罪之討論 194 第二目 道德責任 203 第三項 小結 212 第五章 司法人員的人事清查制度在台灣之適用 217 第一節 捷克、德國、匈牙利與波蘭之司法人員清查情況 217 第一項 捷克 217 第二項 匈牙利 218 第三項 波蘭 219 第四項 德國 220 第二節 台灣司法人員人事清查制度的可行性探討 223 第一項 推動台灣人事清查制度之條件與因素 223 第一款 過去—台灣的轉型背景 223 第二款 現在與未來—影響與促成台灣人事清查制度之條件與因素 225 第二項 台灣司法人員之人事清查制度的制定 228 第一款 制定台灣司法人員人事清查制度之目的 228 第二款 司法人員清查的實行程序與標準 230 第一目 清查標準與實行程序 230 第二目 清查委員會之組成 237 第三目 正當程序之保障 239 第三節 小結 240 第六章 結論 243 參考文獻 251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專書
    1. 蘇瑞鏘(2014),白色恐怖在臺灣:戰後臺灣政治案件之處置,臺北:稻鄉。
    2. 林書揚(1992),從二二八到五零年代白色恐怖,臺北:時報文化。
    3. Ruti G. Teitel著,鄭純宜譯(2017),轉型正義—邁向民主時代的法律典範移轉,臺北:商周。
    4. 李邁先著 洪茂雄增訂(2012),東歐諸國史,臺北:三民書局。
    5. Bernd Schäfer著,陳欣吟譯(2013),面對、接受真相:統一的德國如何處理共產的過往,德國:德國聯邦東德統一社會黨專制政權重新評估基金會。
    6. Samuel P. Huntington 著,劉軍寧譯 葉明德校訂(2014),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臺北:五南圖書。
    7. Albert O. Hirschman著,李宗義、許雅淑譯(2018),叛離、抗議與忠誠理論,臺北:商周。
    8.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2015),走過長夜—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輯一秋蟬的悲鳴)。
    9. 謝聰敏(2007),談景美看守所,臺北:前衛。
    10. 藍博洲計畫主持(1998),50年代白色恐怖-台北地區案件調查與研究,臺北:北市文獻會。
    11. 楊國宇(2007),68x68-楊國宇對弈人生,臺北:商訊文化。
    12. 魏廷朝(1997),台灣人權報告書1949-1996,臺北:文英堂。
    13. 蔡新毅(1994),法治國家與軍事審判-詳析軍事審判,臺北:永然文化。
    14. 胡開誠(1962),軍事審判法論釋,國防部編印。
    15. 張肇平(1967),軍事審判法釋義,國防部編印。
    16. 陳紹英(2005),一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手記,臺北:玉山社。
    17. 柏楊口述(1996),周碧瑟執筆,柏楊回憶錄,初版,臺北:遠流。
    18. 陳英泰(2005),回憶,見證白色恐怖(上),臺北:唐山。
    19. 陳英泰(2005),回憶,見證白色恐怖(下),臺北:唐山。
    20. 陳英泰(2009),再說白色恐怖,臺北:唐山。
    21. 蔡新毅(1994),法治國家與軍事審判-詳析軍事審判,臺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2. 林山田(2008),刑法通論上冊,10版,臺北:元照。
    23. 林山田(2006),刑法各罪論下冊,6版,臺北:元照。
    24. 許澤天(2020),刑法分則(下):人格與公共法益篇,2版,臺北:新學林
    25. 盧映潔(2020),刑法分則新論,16版,臺北:新學林。
    26. Hannah Arendt著,蔡佩君譯(2016),責任與判斷,新北:左岸文化。
    27. 呂秀蓮(2008),重審美麗島,初版,臺北:聯合文學。
    28. 王正華(2008),戰後台灣政治案件:李荊蓀案史料彙編(一),臺北:三民。
    29. 林鈺雄(2017),刑事訴訟法下冊,8版,臺北:元照。
    30. 劉幸義(2016),枉法裁判之理論與難題,初版,臺北:翰蘆圖書。
    31. H.L.A.Hart,許家馨、李冠宜、高忠義譯(2018年),法律的概念,初版,臺
    北:商周。

    專書論文
    1. 薛化元(2010),威權體制的建立,收於:張炎憲、陳美蓉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頁16-42,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出版社。
    2. 陳翠蓮(2009),台灣戒嚴時期的特務統治與白色恐怖氛圍,收於:張炎憲 陳美蓉主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頁44-69,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出版社。
    3. 李筱峰(2009),台灣戒嚴時期政治犯的遭遇與處境:政治受難者的經驗見證,於:張炎憲 陳美蓉主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頁383-423,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出版社。
    4. 林敏生(1992),臺北律師公會對於刑法內亂罪修廢爭議發表聲明,收於:林山田,抗爭100:廢除刑法第一百條抗爭札記,頁178。
    5. 呂興宗(2006),黎明的輓歌·早凋的青春-曾錦堂獄中書信遺稿初探,收於:陳志龍、邱榮舉、倪子修總編輯,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頁453-486。
    6. 倪子修總編(2001),枉法裁判的司法-探討司法恣意的成因,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收於:補償基金會研究叢書(一),頁379-400。
    7. 蔡墩銘(1986),人民犯罪與軍事審判,收於:中國人權協會主編,勘亂時期軍事審判問題座談會紀錄,頁53-63。

    期刊論文
    1. 施正鋒(2016),中、東歐的轉型正義,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6卷3期,頁73-99。
    2. 施正鋒(2016),捷克的轉型正義,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2卷第4期,頁115-154。
    3. 鄭得興(2014),中東歐國家之歷史遺緒與轉型正義─以捷克及斯洛伐克為例,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0卷2期,頁63-81。
    4. 尤雄章(1957),論軍事審判獨立的特質,軍法專刊,第6卷第8期,頁。
    5. 陳顯武(2007),法律的政治分析—論戒嚴時期的政治刑法,國家發展研究,第6卷第2期,頁155-170。
    6. 陳志龍(2001),「惡立法」或「惡司法」—探究刑法100的詮釋與立法問題,萬國法律,115期,頁38-43。
    7. 林鈺雄(1998),檢察官在訴訟法上之任務與義務,法令月刊,49卷10期,頁11-21。
    8. 林山田(1992),民國成立至今之特別刑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2:1期,頁179-210。
    9. 林山田(1988),論特別刑法肥大化之病因,法令月刊,39卷第1期,頁8-9。
    10. 吳乃德(2006),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思想季刊,2期,頁1-34。
    11. 劉恆妏(2019),戰後台灣的「司法黨化」-1990年代之前國民黨對司法人事的制度性控制及其後續影響,中研院法學叢刊,第24期,頁1-86。

    碩士論文
    1. 詹凌瑀(2016),轉型正義與實踐—以台灣和波蘭為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2. 盧丞莘(2012),捷克轉型正義與淨化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
    3. 劉正祥(2008),轉型正義之法治課題及應有方向之探討:除了真相還要什麼?以懲罰制度之必要性與可行性為重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裘佩恩(1997),戰後台灣政治犯的法律處置,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頁。
    5. 謝孟達(2012),生死之間:戒嚴時期政治案件死刑判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李怡俐(2014),當代轉型正義的制度與規範脈絡:兼論南韓與臺灣的經驗比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7. 楊敏良(1998),軍事檢察官之定位與職權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研討會論文
    1. 吳乃德(2005),珍惜民主資產,告別權威年代: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發表於「台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主辦,2005年12月8日至9日。

    學術研究成果報告
    1. 研究主持人:林佳和副教授,威權統治時期人事清查處置及相關救濟程序之研究成果報告書,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託研究,2019年12月。
    2. 研究主持人:蘇瑞鏘,威權統治時期軍事審判體制之研究,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託研究,2018年3月。

    官方資料
    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
    1. 國防部41年防隔字第213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Search/Detail/1951
    5。
    2.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的(39)安潔字第2863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 /22479。
    3.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39)安潔字第2159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 /Detail/15792
    4.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39)安潔字第2948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5650。
    5. 台灣省報安司令部(41)安潔字第0106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4432
    6.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41)安潔字第0218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5875
    7.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41)安潔字第2420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9419
    8.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41)安捷字的2515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20543
    9.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42)審三字第34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4517
    10.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42)安度字第709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9397
    11.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42)安度字946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7925
    12.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43)審三字第68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6126
    13.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43)審三字第112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4991
    14.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44)審特字第76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6685
    15.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67)諫判字第5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3796
    16.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47)審特字第18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3821
    17.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49)警審特字第33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2219
    18.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51)警省更字的19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5212
    19.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54)警審特字第024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22190
    20.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58)初特字第0008、0017、0024、0025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Search/Detail/12980
    21.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59)初特字第28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4643
    22.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59)勁需字第3890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4643
    23.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60)初特字第16號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6265
    24.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60)遵威字第2651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6265
    25. 台灣省備總司令部(62)更字第9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
    ch/Detail/13702
    26.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62)初特字第35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3719
    27. 台灣省備總司令部(62)葳孝字第1312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3702
    28.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62)葳孝字第6971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3719
    29. 台灣備總司令部(65)諫判字第0022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6911
    30.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66)諫判字第0010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3341
    31.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68)諫判字第0039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Detail/11934
    32. 各地防衛司令部(47)岡字第80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
    /Detail/14325
    33. 情報局(60)聿弼判字第007號判決書,https://twtjcdb.tjc.gov.tw /Search
    /Detail/19775
    34. 國防部44年理琦字第1033號判決書
    35. 國防部46年度三月覆普(一)字第79號判例
    36. 最高法院28年上字2530號
    37. 最高法院31年上字第2423號判例
    38. 最高法院29年上字第1474號判例
    39. 大法官釋字第68號解釋文
    40. 大法官釋字第129號解釋文

    二、英文文獻
    專書
    1. Alexandra Kathryn Nielsen.2008. Lustration: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Poland and Its Continuous Struggle to Make Means with the Past. Calif: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2. Anthony W.Pereira.2005.Political (in) Justice:Authoritarianism and the Rule of Law in Brazil,Chile and Argentina. P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3. David Dyzenhaus.1998.Judging the Judges,Judging Ourselves:Truth,Reconcilstion and the Apartheid Legal Order. OXFORD: Hart Publishing.
    4. Eu Monitoring and Advocacy Program,2001. Monitoring The EU Acession Process:Judicial Independence.BP: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5. KARL JASPER,THE QUESTION IF GERMAN GUILTY,25-26 (John D. Caputo ed., E. B. Ashton trans., NEW YORK :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00)(1947).
    6. Nalepa, Monika.2010. Skeletons in the Closet: Transtional Justice in Post-Connunist Europe.E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 Roman David.2011. Lustration and Transtion Justice--Personel Systems in the Czech Republic, Hungary, and Poland.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8. Jelena Subotic.2009.Hijacked Justice:Dealing With the Past in the Balkans.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專書論文
    1. Adam Czarnota.2007. The Politics of the lustration law in Poland, 1989–2006. Pp222-258 in Justice As Prevetion -Vetting Public Employees In Transitional Socialities, edited by Alexander Mayer-Rieckh and Pablo De Greiff. NY: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2. Cynthia M. Horne.2017. Transitional Justice: Vetting and Lustration. Pp 424-442. in Research Handbook on Transtional Justice, edited by C. Lawther, L. Moffett, & D. Jacobs.CHELT:Edward Elgar Publishing.
    3. Christiane Wilke.2007. The Shield, the Sword, and the Party: Vetting the East german Public Sector. Pp349-392 in Justice As Prevetion -Vetting Public Employees In Transitional Socialities, edited by Alexander Mayer-Rieckh and Pablo De Greiff. NY: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4. Elizabeth Barrett, Péter Hack, and Ágnes Munkácsi.2007. Lustration as Political Competition: Vetting in Hungary. Pp261-301 in Justice As Prevetion -Vetting Public Employees In Transitional Socialities, edited by Alexander Mayer-Rieckh and Pablo De Greiff. NY: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5. Juan J. Linz.1975. Tot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s. Pp.1-343 in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3, Macropolitical Theory, Chapter 3, edited by F. I. Greenstein and N. W. Polsby , B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6. Jiri Priban.2007. Oppressors and Their Victims: The Czech Lustration Law and the Rule of Law. Pp309- 346 in Justice As Prevetion -Vetting Public Employees In Transitional Socialities, edited by Alexander Mayer-Rieckh and Pablo De Greiff. NY: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7. Moffett, L.2017. Transitional Justice and Reparations: Remedying the Past?.Pp.1-42 in Research Handbook on Transtional Justice, edited by C. Lawther, L. Moffett, & D. Jacobs.United Kingdom:Edward Elgar.

    期刊論文
    1. Aleks Szczerbiak.2016. Deepening democratisation? Exploring the declared motives for “late” lustration in Poland. East European Politics 32:4:426-445.)
    2. A. James McAdams.1996.The Honecker Trial: The East German Past and the German Future. The Review of Politics 58:53-80
    3. Cynthia M. Horne.2009. International Legal Rulings on Lustration Policie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Rule of Law in Historical Context. Law & Social Inquiry 34:3:713-744.
    4. Helga A. Welsh.1996. Dealing with the Communist Past: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Experiences after 1990. Europe-Asia Studies 48:3:413-428.
    5. Jeremy Webber. 2012. Forms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Transitional Justice 51:98-128.
    6. Joe Elster.2012. Justice,truth& Peace. Transitional Justice 51:78-97.
    7. John P Moran.1994. The Communist Torturers of Eastern Europe: Prosecute and Punish or Forgive and Forget? . Commu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27:1:95-109.
    8. Kieran Williams Dr research fellow , Brigid Fowler & Aleks Szczerbiak Dr Senior Lecturer.2005. Explaining Lustration In Central Europe: A ‘Postcommunist Politics’ Approach. Democratization 12:1:22-43.
    9. Nadya Nedelsky.2004. Divergent Responses to a Common past: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the Czech Republic and Slovakia. Throry avd Society 33:1:65-115.
    10. Patricia Lundy,Mark Mc Govern. 2008. Justice?Rethinking Transitional Justice from the Bottom Up. Jounal of Law and Society 35:265-292.
    11. Ruti G. Teitel. 2003. Transitional Justice Genealogy.Havard Human Rights Journal 16:69-94.
    12. Romam Boed.1999. An Evaluation of the Legality and Efficacy of Lustration as a Tool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Columbia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 37:357-427.
    13. Roman David.2004. Lustration Laws in Action: The Motives and Evaluation of Lustration Policy in the Czech Republic and Poland (1989-2001). Law & Social Inquiry 28(2):387-439.
    14. Raymond Wacks.1984. Judges and Injustice. 180-199. South African Law Journal 101:180-199.
    15. Tricia D Olsen, Leigh A Payne and Andrew G Reiter.2010.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The World, 1970-2007: Insights From A New Dataset.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47:803-809.

    三、報紙及網路資料
    1. 林輝煌任大法官 陳菊:轉型正義蕩然無存,無法接受,三立新聞網,2015年3月13日,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5489(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日)。
    2. 法部推薦美麗島軍檢任大法官 蘇貞昌:非常不當,自由時報,2015年3月13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256313(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日)。
    3. 反對法務部推薦司法官學院院長林輝煌出任大法官,台灣人權促進會民團體聯合聲明,https://www.tahr.org.tw/news/1565(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4. 謝文定隱瞞「威權履歷」?被控曾任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江南案檢察官,風傳媒,2016年7月19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143742(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5. 陳昭如專欄:蔡總統不願面對的真相,上報,2016年8月10日,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907(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6. 李佳玟/謝文定不管「該不該死」都不適格,台灣人權促進會,2016年8月19日,https://www.tahr.org.tw/news/1745(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7. 臺灣守護民主平台、婦女新知基金會聯合聲明稿,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2016年8月6日,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51798(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日)。
    8.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學界應發起「尋找林輝煌們」計畫,2015年3月18日,想想論壇,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840(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日)。
    9. 「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 蔡英文為謝文定辯護反惹議,2016年8月8日,風傳媒,http://www.storm.mg/article/151658(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日)。
    10. Can We Handle The Truth?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Right to the Truth,INTERNAT
    IONAL CENTER FOR TRANSITIONAL JUSTICE,https://www.ictj.org/gallery-items/truth-commissions(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11. 劉威良,德國的第二次的轉型正義─解聘獨裁時期的所有司法人員重新招聘,小英教育基金會—想想,2015年3月26日,http://www.thinkingtaiwan.c
    om/content/3872(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12. 劉芳瑜,以民主的姿態告別歷史—波蘭的轉型正義,報導者,2016 年 11 月,https://www.twreporter.org/a/transitionaljustice-series-poland(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13. 劉芳瑜,脆弱的民主政體—匈牙利的轉型正義,報導者,2016年11月4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transitionaljustice-series-hungary(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日)。
    14. 李天韻,捷克「天鵝絨革命」終結共產政權走向富強,大紀元新聞,2015年11月18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11/17/n4575665.htm(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日)。
    15. 蔣理容,專欄--捷克人民的總統,「天鵝絨革命」的靈魂人物─哈維爾,民報新聞,2014年12月16日,http://www.peoplenews.tw/news/a600f56d-9e28-4f49-9216-bc4b28c37ac7(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日)。
    16. 邵允鍾,【德國轉型正義(上)】法律中的不正義與超越法律的正義──德國的納粹轉型正義,報導者,2016年11月2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transitionalj
    ustice-series-nazi-germany(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17. ABTL匈牙利國家安全服務的歷史檔案(Historical Archives of the State Security Services)網站,https://www.abtl.hu/jogsz_ab_hatarozat_60_1994(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日)。
    18. 開放社會研究所加入歐盟的監測計畫(The EU Accession Monitoring Program ,EUMAP),http://ipc.sabanciuniv.edu/project/eumap-the-eu-accession-monitoring-program/?lang=en(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日)。
    19. 監察院新聞稿,2010年9月11日,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
    124&sms=8912&s=5226(最後瀏覽日期:年月日)。
    20. 促轉會調查發現:蔣中正曾經手的軍審案件高達3195人,新頭殼NEWTALK新聞,2020年2月20日,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2-26/372608(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21. 總統府新聞稿,中華民國總統府,2016年5月20日,https://www.president
    .gov.tw/NEWS/20444(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日)。
    22. 撤銷刑事有罪判決新聞稿,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網站,2019年5月30日,https://www.tjc.gov.tw/news/124(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日)。
    23. 促轉會「臺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發表會新聞稿,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網站,2020年5月20日,https://www.tjc.gov.tw/news/172(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日)。
    24. 施明德,把林輝煌釘上十字架吧,蘋果新聞網,2015年3月14日,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150314/2UMEAA3VPKR7NUJESQ4YIYTOHM/(最後瀏覽日109年12月6日)。
    25. 陳明堂背書:林輝煌一本良知 對美麗島案被告請求免死,自由時報,2015年3月19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261894(最後瀏覽日2020年12月6日)。
    26. 謝文定:退休回家抱孫子,自由時報,2016年8月16日,https://news.ltn
    .com.tw/news/focus/paper/1021896(最後瀏覽日2020年12月6日)。
    27. Valentinas Mite, Poland: Tough Lustration Law Divides Society, RADIO FREE EUROPE / RADIO LIBERTY, March 23, 2007, https://www.rferl.org/a/107547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28. 李靖宇,從威權到民主 李登輝帶領台灣「寧靜革命」,大紀元,2020年8月6日,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8/6/n12310644.htm(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12月25日)。
    29. Magdalena Kaj,Megan Metzger, Justice or Revenge? The Human Rights Implications of Lustration in Poland, HUMANITY IN ACTION,https://www.humanityinaction.org/knowledgebase/165-justice-or-revenge-the-human-rights-implications-of-lustration-in-poland(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30. Judgement of 11th May 2007, file Ref. No. K 2/07 LUSTRATION(Fundamental arguments), http://trybunal.gov.pl/en/case-list/judicial-decisions/art/6134-lustration/(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31. Ian Traynor, Solidarity signs reform pact,THE GUARDIAN, (Feb. 6, 2019, 11:16 PM),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from-the-archive-blog/2019/feb/06/polish-round-table-talks-1989(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32. Jeffrey Fleishman and Ela Kasprzycka, New Warsaw archbishop quits over accusations, THE PHILADELPGIA INQUIRER, (JANUARY. 8, 2007), https://www.inquirer.com/philly/news/nation_world/20070108_New_Warsaw_archbishop_quits_over_accusation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日)。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