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王淑燕 Wang, Shu-Yen |
|---|---|
| 論文名稱: |
探討模型製作課程中不同學科背景學生的學習表現與學習成效 Explore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 from various subject backgrounds in model-making courses. |
| 指導教授: |
陳璽任
Chen, Hsi-J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工業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
| 論文出版年: | 2025 |
| 畢業學年度: | 113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13 |
| 中文關鍵詞: | 工業設計教育 、EK模型製作 、評分指標 、學習特性 、差異化教學 |
| 外文關鍵詞: |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EK model-mak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21 下載:5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工業設計基礎教育中,EK模型製作課程扮演著奠定學生實作能力與設計思維的重要角色。然而,隨著技職體系學生背景日益多元,不同學群在模型學習歷程中的表現差異,使教學策略與評量方式的設計成為教學現場面臨的關鍵課題。本研究以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大一學生為研究對象,採三階段模型課程設計,分別為幾何造型訓練、整體規劃與上色練習,以及產品造型實作,並融入鷹架教學策略,依據學生能力逐步提供適性支援與引導。
為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歷程與能力發展,本研究建構六項具客觀性與鑑別性的模型評分指標,包括整體完整度、尺寸準確度、曲面切削完整度、外型研磨細緻度、三視圖建構概念與工具操作熟練度,作為學生學習表現之評估依據。研究結果顯示,本科學生因具備良好的圖學基礎與操作經驗,於各階段作業中展現出高度一致性與技能延續性;非本科學生雖在初期相對緩慢,然經由實作任務引導與階段性鷹架支援,於中後期亦展現明顯成長與進步。
此外,評分指標中的尺寸準確度與三視圖建構概念與學生作業成績呈現顯著正相關,顯示本研究所建構之評量架構,能有效反映學生在模型製作過程中的操作成果與學習發展軌跡。綜上所述,本研究驗證具指標性的評分方式與鷹架導向的教學策略,能作為教師辨識學生學習特性與調整教學方向之依據,亦為未來模型課程推動差異化教學與多元學群適性發展提供具體可行之參考。
EK model-mak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foundational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by cultivating students' hands-on skills and spatial reasoning abilities. As student backgrounds in technical universities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e, variations in learning outcomes present challenges for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is study involved first-year industrial design students in a three-phase curriculum—geometric modeling, color planning, and product form development—enhanced with scaffolding strategies. Six objective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developed to assess student performance. Results revealed that students with design backgrounds demonstrated steady growth, while those without design backgrounds improved gradually with appropriate support. Dimensional accuracy and orthographic drawing comprehension showed strong correlations with overall learning outcomes.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effectiveness of both the evaluation framework and scaffolding approaches in supporting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方珮雯(2018)。科技大學工程相關科系學生對模型本質的理解之研究-以模型種類與屬性為例。載於社團法人台灣工程教育與管理學會(主編),工程、技術與科技教育學術研討會(頁318-332)。社團法人台灣工程教育與管理學會。https://doi.org/10.6571/SCETE.201805.0026
江俊賢(2022)。工業設計系學生創造力對應新進工業設計師職能基準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26hufm。
吳細顏、林妝鴻、謝憲一 (2018)。「變」與「不變」--國立聯合大學建築學系設計教學之多元暨實作教案。建築學報,106(建築設計教學專刊)2018.12[民107.12],1-24。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19013557
洪秀燕、朱柏穎、吳志富、劉又榕(2015)。不同學習背景工業設計所研究生概念發展階段之能力差異。藝術教育研究,(29),47-73。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680435x-201505-201506300023-201506300023-47-73
莊克定(1994)。立體模型製作技術之研究。地圖: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5),21-25。https://doi.org/10.30006/JC.199412.0003.
許瀞心(2024)。應用混合實境科技於產品原型製造學習體驗之效果調查。﹝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x695ud
郭翠娟(2014)。產品模型製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3svjn7。
郭芷菲(2024)。創新裁縫體驗課程優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e866a4
梁桂嘉、梁又文、林季樺(2017)。台灣工業設計系學生於產品設計課程想像力表現觀察。工業設計,(135),39-44。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20714963-201701-201703140012-201703140012-39-44。
梁榮進、陳俊興 (2008)。工業設計模型材料之應用分析。嶺東學報,23 2008.06[民97.06],39-67。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08044869
梁榮進、王紀瑞 (2014)。模型製作策略之應用傳達研究。中正嶺學報,43:1(A) 2014.05[民103.05],179-190。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JournalContentDetail?SysId=A14020520
梁榮進、陳俊興、陳俊瑋(2022)。教育測驗評量方法應用於模型製作課程的鑑別研究。嶺東學報,(49),165-201。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8111912-N202301050001-00008
陳盈慈(2005)。工業設計系學生學習風格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cyz82a。
陳振甫 (1999)。真空注型模型製作於設計教學中之研究。中原設計學報,2:1 1999.12[民88.12],49-56
楊東堯、梁又照(2011)。工業設計原型教育發展之初探。工業設計,(125),166-170。https://doi.org/10.29918/ID.201112.0013
黃任邦(2014)。設計與非設計背景學生的溝通語彙差異之研究。﹝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kqd3zm。
黃威嘉(2022)。模型在工業設計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cbx9c4。
葉耀宗(2004)。產品模型製作在跨領域開發中角色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hhdxjg。
劉又榕(2010)。工業設計碩士班學前本科與非本科學生於設計過程之能力差異研究-設計概念發展到實體化階段。﹝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7mqk8g。
蔡志欣(2012)。台灣工業設計大學教育的發展脈絡及其課程特色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hdl.handle.net/11296/763955。
鄧朝元、林宗儀(2022)。淺談臺灣技職教育中工業設計人才培育之困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5),79-82。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P20130114001-202205-202205040022-202205040022-79-82
鄭孟淙 (2020)。以Slicer解構訓練提升立體造型能力之教學實踐,P45-60
謝州恩(2013)。鷹架理論的發展、類型、模式與對科學教學的啟示。科學教育月刊,(364),2-16。https://doi.org/10.6216/SEM.201311_(364).0001,P4-10
徐琍沂、徐遠雄(2020)。整合鷹架理論和翻轉教學模式融入專題式學習課程。教學實踐與創新,3(1),129-163。https://doi.org/10.3966/261654492020030301004,p130-136
劉世雄(2018)。差異化教學的同質性分組協同學習模式之探究。教師專業研究期刊,(16),25-51。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22250042-201812-201907010016-201907010016-25-51
陳淳迪、黃佳音、翁註重(2012)。工業設計專案學習的評量項目意涵及意涵說明:教師觀點。藝術教育研究,(23),p71-100。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680435x-201205-201208240007-201208240007-71-100
劉曼君(2014)。學生學習成果之評量及評分量表Rubrics之使用。評鑑雙月刊,(48),54-56。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a0000268-201403-201403120016-201403120016-p54-56
Vygotsky, L. S.(1978)。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江信宏、林素卿、謝旻修、林建宇(2022)。臺灣差異化教學研究之文獻分析。成大體育學刊,54(2),1-13。https://doi.org/10.6406/JNCKUPER.202210_54(2).0001
陳佳慧(2019)。汽車設計過程中模型製作之新模式探討-以華創車電外型設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4p7f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