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怡珊
Huang, Yi-San
論文名稱: 涉外婚姻事件準據法決定適用與承認之研究-以婚姻成立之實質要件為中心
Applicable Law and Recognition of International Marriage-Centered on Substantial Requirements of Marriage
指導教授: 陳俊郎
Chen, Chun-Lang
共同指導教授: 郭書琴
Kuo, Shu-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國際私法法律文化研究外籍配偶同性伴侶規避法律公序良俗
外文關鍵詞: Choice of Law, Cultural Study of Law, Foreign Spouses, Same-sex Couples, Evasion Marriage, Public Policy
相關次數: 點閱:172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代以來由於交通及通訊科技發達,國際間交流極為廣闊且頻繁,不同國籍當事人或相同國籍但於他國締結婚姻之情形更甚,則關於該涉外婚姻法律關係自然易生訴訟。惟各國既為不同社會群體,有各自的法律文化,因而形成之婚姻政策、制度及相關身分法規範即有差異,反應在婚姻成立之要件或限制規定自然存有分歧。當有一涉外婚姻事件發生,於國際私法一貫的思考脈絡,有以下幾種可能情形:如婚姻當事人係屬不同國籍,則探討其婚姻是否成立應依據何國法律決定;又如婚姻當事人雖為相同國籍但於他國成立婚姻,此際婚姻是否成立應適用何國法律;再者,如所應適用之法律為複數,彼此規範間有所差異,應如何調和在法律衝突下產生之跛行婚問題。對此,在以往國際私法研究所採用之思考路徑與解決方式,偏向著重工具或技術性操作,是故本文希望能融入法律文化研究理論,觀察我國法規定如何呈現對上述法律衝突問題之預想圖像與解決方式,從而檢視其中未被顧及之多元文化意識。
    首先第二章,闡述法律文化研究特色、涉外婚姻成立實質要件問題範疇與我國選法規定,透過文化分析,來觀察我國對於跨國婚姻,及因而呈現於法規中的意識傾向,與該規定可能存在的疑慮;於第三章,聚焦在有關外籍配偶之涉外假結婚議題,從我國選法規定與實務判決,分析我國法律文化對於涉外移民婚姻之預想圖像,及在操作選法規定時未能顧及之文化意識問題;於第四章則聚焦在涉外同性伴侶議題,透過回顧以往學術文獻,再從法律文化切入觀察,進而論述目前我國國際私法與歷來研究,未能檢視之文化意識衝突與壓迫問題;其次,於第五章先從規避法律與公序良俗條款之理論與爭議研究著手,依序分析出相關規範遺留之缺失與文化意識衝突;末於第六章,論述美國國際私法選法理論演進,依序分析婚姻成立實質要件、移民婚姻詐欺,到爭議多年的同性婚姻與伴侶制度,最後結合規避法律與公共政策議題,並介紹美國近來法律文化研究的成果,以利我國法制與學術研究之反思。
    綜上所述,國際私法的選法與衝突問題持續未歇,配合法律文化研究,本文觀察到我國法律文化對涉外婚姻成立實質要件之衝突問題呈現出來的預想圖像,以及其中未被顧及之多元文化意識,展現兩者間的落差,提出與以往研究不同之思考方向。

    SUMMARY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 modern time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s extremely broad and frequent. Therefore,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riages between partie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r same nationality but got marry in other country compared to the past is increasing gradually. Thus, there is more and more cases concerning international marriages. However, all countries belong to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they have their own legal culture, accordingly they formed different marriage policy, system and those legislation about marriage, family and relationships. For the reason that legal requirements or restrictions determined the validity of a marriage are diverse. As a case concerning international marriage happened, the research approach in the past which conflict scholars used to discuss the issue, there are some situations in the process worthy of attention: (1)if marriage parties are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which law may decide whether the international marriage is valid? (2)the same question if marriage parties are the same nationality but got marry in other country; (3)moreover, if the law which decided the validity of marriage are plural, and their regulations are various, how to reconcile the limp marriage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conflict of those different law? Therefore, those research approach and solution modes in the past which conflict scholars used treat the law as a kind of tool or machine. In this thesis will try to provide a new view through the approach of Cultural Study of Law, to observe how our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to form the image pattern about those issues, so that it could observe the multiculturalism consciousness in past studies of conflict scholars don’t pay attention.
    Key Words: Choice of Law, Cultural Study of Law, Foreign Spouses, Same-sex Couples, Evasion Marriage, Public Polic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4 第一項 研究範圍 4 第一款 涉外婚姻成立實質要件之討論必要性 4 第二款 涉外婚姻成立實質要件與假結婚問題之關聯 5 第三款 涉外婚姻成立實質要件與同性婚姻或伴侶制度之關聯 6 第四款 規避法律與公序良俗條款之討論必要性 7 第二項 研究架構 8 第四節 研究特色 10 第二章 涉外婚姻成立實質要件問題分析 12 第一節 自法律文化研究國際私法 12 第一項 文化研究之特質 12 第二項 法律與文化研究 13 第三項 法律文化研究與國際私法 15 第二節 涉外婚姻成立實質要件問題範疇 16 第三節 涉外婚姻成立實質要件準據法 20 第一項 涉外婚姻成立準據法之立法主義 20 第一款 婚姻舉行地法主義 20 第二款 屬人法主義 21 第三款 我國法制採各依當事人本國法主義 23 第二項 自法律文化研究準據法選擇 26 第一款 婚姻成立實質要件限制之法律文化分析 26 第二款 相關準據法規定之法律文化分析 27 第三款 小結 28 第三章 涉外假結婚問題之準據法決定適用分析 30 第一節 涉外假結婚問題之應然內涵 30 第一項 我國對涉外移民婚姻之預想圖像 31 第二項 自法律文化研究涉外移民婚姻 32 第一款 女性主義與性別文化觀點 32 第二款 融合主權問題之觀點 34 第三款 小結 36 第二節 涉外假結婚問題之定性與訴訟類型研析 38 第一項 定性與訴訟類型分析 38 第一款 歷來研究之歸納與分析 38 第二款 自法律文化分析與反思 39 第二項 相關實務見解評析 40 第一款 未提及定性及準據法選擇之判決分析 40 第二款 定性並為準據法選擇適用之判決分析 42 第三節 涉外假結婚問題之準據法選擇 44 第一項 準據法選擇分析 44 第一款 歷來研究之歸納與分析 44 第二款 自法律文化分析與反思 45 第二項 相關實務見解評析 46 第一款 未提及定性及準據法選擇之判決分析 47 第二款 定性並為準據法選擇適用之判決分析 48 第四章 涉外同性婚姻及伴侶制度之準據法決定適用分析 50 第一節 我國對同性伴侶之認識 50 第二節 涉外同性婚姻之準據法問題研析 53 第一項 我國婚姻制度之性別要件分析 53 第二項 涉外同性婚姻與性別要件之定性 55 第三項 涉外同性婚姻之準據法選擇 57 第一款 歷來研究之歸納與分析 57 第二款 自法律文化分析與反思 59 第三節 涉外伴侶制度之準據法問題研析 61 第一項 我國法制所無之伴侶制度 61 第一款 法規欠缺問題研析 61 第二款 伴侶制度性質研析 62 第二項 涉外伴侶制度之定性 65 第一款 歷來研究之歸納與分析 65 第二款 自法律文化分析與反思 67 第三項 涉外伴侶制度之準據法選擇 67 第一款 歷來研究之歸納與分析 68 第二款 自法律文化分析與反思 69 第五章 涉外婚姻成立之承認 72 第一節 規避法律 72 第一項 概念研究 72 第一款 適法性爭議 72 第二款 成立要件分析 73 第三款 規避法律之效力爭議 73 第二項 涉外婚姻成立要件準據法與規避法律之關聯 74 第三項 自法律文化研究規避法律 74 第一款 詐欺法庭地國法意圖認定困難 74 第二款 適用原受規避之法庭地法的疑慮 75 第二節 公序良俗條款 76 第一項 概念研究 76 第一款 國際公序意義 76 第二款 立法模式 76 第三款 公序良俗之適用爭議 77 第四款 排除適用之結果 78 第二項 涉外婚姻成立要件準據法與公序良俗條款之關聯 79 第三項 自法律文化研究公序良俗條款 80 第一款 解釋公序良俗可能置入之文化意識 80 第二款 決定是否適用所呈現的價值妥協 81 第三款 分別處理可能產生之疑慮 81 第六章 美國法制研究與分析 83 第一節 國際私法選法理論與法律文化分析 83 第一項 選法理論研究 83 第一款 傳統選法理論 83 第二款 現代選法理論 84 第二項 法律文化分析 85 第一款 對傳統衝突法領域提出之批判與反省 85 第二款 將批判與反省落實回法律技術 86 第二節 婚姻成立實質要件之法制研究 88 第三節 移民婚姻詐欺之法制研究 90 第一項 家庭法與移民法於移民婚姻詐欺之關聯 90 第二項 移民婚姻詐欺修正案 91 第三項 小結 92 第四節 同性婚姻與伴侶制度之法制研究 93 第一項 婚姻舉行地法主義 93 第二項 州的實踐 94 第一款 同性伴侶制度 94 第二款 同性婚姻制度 97 第三款 現況 101 第三項 小結 101 第五節 規避法律與公共政策之法制與實務研究 103 第一項 法制與實務判決歸納與分析 103 第一款 規避法律研究 103 第二款 公共政策研究 103 第三款 歷來研究之歸納與分析 107 第二項 法律文化分析 108 第七章 結論 111 參考文獻 116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導論,北京人民,2002年。
    朱偉誠,同志研究「的」文化研究,收錄於:文化研究在台灣,巨流,2000年。
    李後政,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五南,二版,2014年。
    李後政、賴淳良,涉外民事問題案例淺釋:涉外身分事件,永然,1993年。
    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2005年。
    林秀雄,親屬法講義,自版,2013年。
    林益山,國際私法與實例解說,自版,修訂五版,2009年。
    林菊枝,美國婚姻法,五南,1985年。
    林菊枝,親屬法專題研究,自版,再版,1985年。
    林菊枝,親屬法新論,五南,1996年。
    邱琡雯,出外:台日跨國女性的離返經驗,聯經,2013年。
    邱琡雯,性別與移動:日本與臺灣的亞洲新娘,巨流,2005年。
    施慧玲,「超國界」家庭法律社會學之多元教育理念,收錄於:認識超國界法律專文集,中國國際法學會,2004年。
    柯澤東,國際私法,自版,四版,2010年。
    紀欣,美國家事法,五南,2002年。
    唐文慧、Daniele Belanger、王宏仁,臺越跨國婚姻衝突的性別文化分析,收錄於:臺灣的社會學想像,巨流,2010年。
    徐慧怡,同性婚姻與公序良俗,收錄於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一):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學林,1998年。
    馬漢寶,國際私法總論各論,翰蘆,再版,2009年。
    高鳳仙,美國國際私法之發展趨勢,臺灣商務,1990年。
    高鳳仙,親屬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十六版,2015年。
    許兆慶,二十世紀美國國際私法選法理論之回顧與展望,收錄於國際私法:選法理論之回顧與展望,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2007年。
    許澍林,親屬法新論,自版,2007年。
    陳光興,文化研究在台灣到底意味著什麼,收錄於:文化研究在台灣,巨流,2000年。
    陳妙芬,人權與價值衝突-「法律文化研究」的基本問題和方法,收錄於:法律的分析與解釋-楊日然教授紀念論文集,元照,2006年。
    陳俊郎,國際私法(全),華視文化,1994年。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宗,民法親屬新論,三民,修訂十二版,2014年。
    曾陳明汝,國際私法原理(上集)-總論篇,新學林,2008年。
    曾陳明汝,國際私法原理(續集)-各論篇,新學林,修訂三版,2012年。
    黃源盛,從法繼受觀點論中國法律文化的傳統與轉折,收錄於:楊日然教授紀念論文集編持委員會(編),法理學論叢-紀念楊日然教授,月旦,1997年。
    廖元豪,「我們的」法律,「她們的」命運-台灣法律如何歧視外籍與大陸配偶,收錄於: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左岸,2005年。
    趙彥寧,台灣同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個關於文化生產的分析,收錄於:文化研究在台灣,巨流,2000年。
    劉鐵錚,國際私法論叢,三民,六版,2000年。
    劉鐵錚、陳榮傳,國際私法論,三民,修訂五版,2010年。
    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親屬法,自版,2012年。
    蘇遠成,國際私法,五南,五版,2006年。
    二、期刊
    王綉慧,華人文化世界中同性戀之處境與諮商實務之省思,諮商與輔導,第348期,2014年12月,頁4-7。
    王曉丹,台灣親屬法的女性主義法學發展-以夫妻財產制為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1期,2006年10月,頁35-70。
    江崇源,美國加州同性伴侶法制之發展:以2003年「家庭伴侶權利與責任法」為論述中心,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9期,2008年12月,頁87-131。
    江崇源,美國佛蒙特州同性伴侶法制之發展:以2000年「公民結合法」及2009年「婚姻平等法」為論述重心,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8期,2012年12月,頁59-132。
    江崇源,論美國紐澤西州同性伴侶法制之發展:以2004年「家庭伴侶法」及2007年「公民結合法」爲研究重心,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8期,2010年1月,頁1-75。
    吳光平,美國國際私法選法方法論與裁判管轄權法則之簡析,法令月刊,第56卷第7期,2005年7月,頁22-41。
    吳煜宗,同性戀者的結婚自由,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2003年12月,頁10-11。
    吳嘉苓,看見親密多樣性:鬆綁情慾與家庭,臺灣社會學刊,第57期,2015年9月,頁173-185。
    李立如,婚姻家庭與性別平等親屬法變遷的觀察與反思,政大法學評論,第95期,2007年2月,頁175-228。
    李沃實,同性婚者在我國身分法中應有之地位,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14期,2008年4月,頁159-206。
    林青霈,同志子女向父母現身之因素,與父母之處境與調適,諮商與輔導,第348期,2014年12月,頁8-11。
    林實芳,平等成家路迢迢:從性別平等反思婚姻制度法律改革,全國律師,第18期,2014年1月,頁23-32。
    施慧玲,一夫一妻制度之憲法保障的再一片拼圖──大法官釋字第647號解釋簡析,台灣法學雜誌,第115期,2008年,頁160-166。
    夏曉鵑,從全球化下新女性移民人權反思多元文化政策,2003全球客家文化會議,2003年,http://www.ihakka.net/hakka2003/Big5/word/10.doc(最後瀏覽日:2016年3月18日)。
    許光耀,略論國際私法上的法律規避制度,法學評論,第176期,2012年11月,頁79-83。
    許慈芳,從戲劇看現實人生-談《世間情》瑤婷戀中的同志權益,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71期,2015年6月,頁129-135。
    許耀明,「家」的解構與重構:從法國、德國、比利時與歐盟層次新近法制談「異性婚姻」外之其他共同生活關係,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5期,2006年12月,頁75-119。
    許耀明,歐盟關於結婚權與組成家庭權之保護:從歐洲人權法院與歐洲法院相關案例談起,歐美研究,第38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637-669。
    郭書琴,身分法之法律文化分析初探-以婚約篇為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7期,2008年9月,頁1-42。
    郭書琴,逃家的妻子,缺席的被告?-外籍配偶與身分法之法律文化初探,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2期,2007年5月,頁1-25。
    郭書琴,從「伴侶」到「父母」論身分法規範重心之轉變──兼評96年度養聲字第81號裁定,成大法學,第20期,2010年12月,頁75-119。
    郭書琴,從「法律知識的技術性」談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方法與實例,成大法學,第25期,2013年6月,頁199-231。
    郭書琴,從身分法之教學實踐看法律知識之建構與反省:以「多元價值」與「文化」為核心,台灣法學雜誌,第89期,2006年12月,頁105-117。
    郭書琴,從家事調解室的性別、婚姻與家庭談外籍配偶和同志家庭,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71期,2015年6月,頁24-30。
    陳怡茹,單親媽媽與我的同志身分,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74期,2016年3月,頁96-98。
    陳昭如,婚姻作為法律上的異性戀父權與特權,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27期,2010年12月,頁113-199。
    陳美伶,同性戀問題對傳統身分法之衝擊,月旦法學雜誌,第30期,1997年10月,頁49-54。
    陳荔彤,美國最高法院同性性行為除罪化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憲法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104期,2004年1月,頁204-224。
    陳啟垂,兩岸親屬法發展與親屬關係的準據法,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2002年10月,頁62-83。
    陳清雲,論國際私法上外國法適用之限制──以公序良俗條款為中心,萬國法律,第133期,2004年2月,頁82-94。
    陳榮傳,公序良俗條款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1期,1995年5月,頁70~71。
    陳榮傳,涉外假結婚的事實認定及法律適用,月旦法學教室,第182期,2010年7月,頁287-299。
    陳榮傳,涉外假結婚的定性及準據法,月旦法學教室,第75期,2009年1月,頁24~25。
    陸詩薇,平等奔流,不容隔離:婚姻平權三大常見法律疑義解析,全國律師,第18期,2014年1月,頁4-12。
    傅美惠,論美國同性戀與平等保護--兼論我國同性戀人權保障之發展,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6期,2004年7月,頁1-60。
    黃丞儀,「金水嬸」的處分權主義-法律的文化研究初探,思與言,第40卷第3期,2002年9月,頁149-222。
    黃丞儀,航向酷兒共和國 淺談「晶晶案」中的性、同志、平等權,司法改革雜誌,第60期,2006年2月,頁47-51。
    廖元豪,革命即將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簡評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同性婚姻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24期,2014年1月,頁20-37。
    劉幸義,同性戀法學上空白的一頁,月旦法學雜誌,第30期,1997年10月,頁30-35。
    劉鐵錚,婚姻成立之準據法暨相關問題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30期,1984年12月,頁17-43。
    賴來焜,當代國際私法立法最新趨勢之研究,玄奘法律學報,第2期,2004年12月,頁1-40。
    賴松岡,大陸人士以假結婚方式來臺打工問題研析,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10期,2004年10月,頁115-122。
    戴瑀如,論德國同性伴侶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07期,2004年4月,頁145-165。
    謝文宜、曾秀雲,臺灣同志伴侶的家庭圖像,臺大社會工作學刊,第31期,2015年6月,頁1-54。
    三、學位論文
    林實芳,百年對對,只恨看不見:台灣法律夾縫下的女女親密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
    鄭心怡,涉外同性婚姻之承認與國際私法之公序良俗條款,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1月。
    繆昕翰,涉外非傳統婚姻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7月。
    簡婷瑩,涉外婚姻關係準據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2月。
    貳、外文部分
    一、專書
    Carbone, June, and Naomi Cahn, 2014. Marriage markets : how inequality is remaking the American family.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oppelman, Andrew. 2006. Same sex, different states : when same-sex marriages cross state line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Riles, Annelise, 2011. Collateral Knowledge: Legal Reason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二、期刊
    Abrams, Kerry. 2007. Immigration Law and the Regulation of Marriage. Minnesota Law Review 91:1624-1709.
    Armas, Marcel De. 2006-2007. For Richer or Poorer or any Other Reason- Adjudicating Immigration. Americ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Gender, Social Policy & the Law 15:743-767.
    Cossman, Brenda. 2008. Betwixt and between Recognition: Migrating Same-Sex Marriages and the Turn toward the Private.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71:153-168.
    Friedman, Sara L. 2014. Marital Borders: Gender, Population, and Sovereign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Pp. 285-311 in Wives, husbands, and lovers : marriage and sexuality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urban China, edited by Deborah S. Davis and Sara L. Friedman.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Grossman, Joanna L. 2005. Resurrecting Comity: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Non-Uniform Marriage Laws. Oregon Law Review 84:433-488.
    Jones, James A. 1996-1997. Immigration Marriage Fraud Amendments: Sham Marriages or Sham Legislation?.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Law Review 24:679-701.
    Kindregan, Charles P. Jr. 2007. Religion, Polygamy, and Non-Traditional Families: Disparate Views on the Evolution of Marriage in History and in the Debate Over Same-Sex Unions. Suffolk University Law Review 41:19-48.
    Knop, Karen, Ralf Michaels and Annelise Riles. 2012. From Multiculturalism To Technique: Feminism, Culture, And The Conflict Of Laws Style. Stanford Law Review 64:589-656.
    Koppelman, Andrew. 2005.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same-sex marriage-interstate recognition of same-sex marriage and civil unions: a handbook for judg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 153:2143-2194.
    Lines, Greggary E. 2016. Polymmigration: Immigration Implications And Possibilities Post Brown V. Buhman. Arizona Law Review 58:477-510.
    Paulsen, Monrad G. and Michael I. Sovern. 1956. “Public Policy” in the Conflict of Laws. Columbia Law Review 56:969-1016.
    Sanders, Steve. 2014. Is the Full Faith and Credit Clause Still Irrelevant to Same-Sex Marriage: Toward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Indiana Law Journal 89:95-113.
    Silberman, Linda. 2005. Same-Sex Marriage: Refining the Conflict of Laws Analysi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 153:2195-2214.
    Symeonides, Symeon C. 2013. Choice of Law in the American Courts in 2012: Twenty-Sixth Annual Survey.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61:1-92.
    Whitten, Ralph U. 2005. Full Faith and Credit for Dummies. Creighton Law Review 38:465-491.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