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聲懋
Wu, Sheng-Mao
論文名稱: 網絡城市的空間調節
Adaptive Networked City
指導教授: 吳光庭
Wu, Kwang-Tyng
共同指導教授: 謝宏昌
Hsieh, Horng-Ch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3
中文關鍵詞: 都市空間ICT網絡
外文關鍵詞: Urban Space, ICT, Network
相關次數: 點閱:79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這個時代,網路的使用已經變得基本且非常普遍,建築和都市計畫卻沒有跟著調整,在這個情況下,對於都市空間要如何安排,來因應發展成真正的智慧城市,這點很少人探討。
    本研究針對城市基礎設施、資訊通訊科技(ICT :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活動網絡來探討,透過三者的關係,作土地使用的改變與建築空間的考量,讓當代人的生活融入ICT發展的脈絡之中,來建立城市網絡空間,日常生活的資訊、資源和設施相對於以往更可及,使得人們可以在其中生活、工作、娛樂和更多的機會產生互動、邂逅和產生想法的機會。

    研究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為研究處理資訊通訊科技相關城市基礎設施的架構系統的分析,ICT基本所需的網絡結構,配合既有的都市紋理來建構,會比較合乎成本,通常是鐵路、道路和橋樑等。第二,因應ICT科技發展。以資訊為主的建築空間與人使用上的改變以及基礎設施運作的基本要求來選擇適合的基地。

    第二為設計階段,主要探討與ICT相關的產業鏈中可以延伸出的活動,並配合基地周遭居民,建立新的生活網絡,並透過人在空間中體驗、消費、娛樂所產生的活動與數據與資訊科技在空間安全性層級的建立,來形成主要的建築計畫。最後企圖連結城市資訊, 可以基於位置,自由的在為了取得城市資訊的空間中移動,並創造集體開放的活動發生,形成城市網絡空間。

    Nowadays,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become very common, but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have not been adjusted. In this case, how to arrange the urban space to develop into a true smart city still needs to explore.
    In the thesis, research urban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and activity networks.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o rethink, changing land use changing and architectural space strategy and merge the contemporary life into the context of ICT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Urban cyberspace where daily lif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facilities are more accessible than before, enables people to live, work, play, and more opportunities to create interactions, encounters, and chance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VIII 目錄 IX 圖目錄 XI 一、緒論 1 1-1 研究背景/問題意識 1 1-2 研究目的 1 1-3 研究架構 2 1-4 基礎設施 3 1-5 ICT產業鏈及其所需基礎設施 5 1-6 ICT在目前發展與未來的應用 7 1-7 數據資料收集 12 二、研究理論 14 2-1 網絡都市主義 14 2-2 基礎設施是城市集合體 19 2-3 基礎設施系統的重要性 20 2-4 小結 21 三、數據中心 21 3-1 文獻回顧/案例分析 23 3-2 數據中心的安全性與封閉性(空間層級) 33 3-3 數據中心對於城市的角色 35 3-4 小結(面對的問題與挑戰) 36 四、ICT產業鏈 37 4-1 應用的領域與產業(programs) 37 4-2 數位內容產業 38 4-3 以體驗、消費為主的建築計畫 41 4-4 未來生活以數據為主的產業網絡 44 伍、設計 45 5-1 基地 45 5-2 設計概念 47 5-3 數據體驗實驗場 56 5-4 空間層級/使用層級 58 5-5 設備環境 64 5-6 人的互動邂逅網絡 67 5-7 數據資訊網絡 68 5-8 空間圖說 69 5-9 結論 80 六、參考文獻 83

    中文參考文獻

    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業標準分類修訂前後對照表,第十版》, 2016
    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2017-2025年) 》, 2015
    天下雜誌, 《西雅圖直擊1:亞馬遜無人商店Amazon Go》, 2017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2019年ICT七大前景》, 2018
    王志弘, 《拼裝都市論與都市政治經濟學之辯》, 2015
    謝宏昌, 《城市的生命》, 2017
    廖昱凱/曾于珊, 《城市作為一台拼裝車:裝配都市主義如何組裝城市?》, 2018
    La Vie 雜誌, 《體驗製造所 No.177》, 2019

    英文參考文獻

    McFarlane, C.《Learning the City. Chicester, United Kingdom: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Press.》, 2011

    Gabriel Dupuy,《Urban Networks - Network Urbanism》, 2008

    Ureta, S. 《The Shelter that Wasn’t There: On the Politics of Co-ordinating Multiple Urban Assemblages in Santiago, Chile. Urban Studies, 51(2): 231-46. 》 , 2014

    de Laet, M. and A. Mol. ,《The Zimbabwe Bush Pump: Mechanics of a Fluid Technology.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30(2): 225-63 》, 2000

    Farías, I. and T. Bender. 《 Urban Assemblages: How Actor-Network Theory Changes Urban Studies.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 , 2010

    Steven M. 《Rinaldi,Identifying, understanding, and analyzing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interdependencies》, 2001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