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佳蓉
Li, Chia-Jung
論文名稱: 國立大學財政的法建構與實踐
The Financial Law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指導教授: 許育典
Hsu, Yu- Di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5
中文關鍵詞: 學術自由國家補充性原則校務基金高等教育教育財政國家社會二元論大學自治
外文關鍵詞: education finance,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fund policy, nation subsidiary principle, the academic freedom, university autonomy, nation-society dualism
相關次數: 點閱:182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高等教育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快速擴充,政府難以再獨力承擔高等教育機構的財政責任,因而將部份經費籌措和學校治理的責任下放給各大學。各式各樣的市場化作法,成為國立大學創造收入,謀求生存之道。國立大學的財政目的在於落實大學自主和強化學術自由,並非是為了市場化或效能。國立大學的財政目的和制度的形成,並非由少數人所決定,在民主社會之下毋寧還是取決於社會大眾的決定。而社會大眾最基礎的價值決定,一般認為是憲法,即憲法是國家最基本的價值決定。為了確認憲法所擇採的國立大學財政法制及其目的,必須從憲法的解釋出發,從發現憲法保障學術自由的真意中,去檢視國立大學財政法制的正當性,並從事國立大學財政制度的法律分析。
    本論文旨在探討台灣國(公)立大學的財政問題。首先,探討國家社會二元論的觀點。其次,從憲法保障學術自由的真意中,去建構國立大學的財政法制,以保障其財政權。民國88年初立法通過「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隨後公佈實施。此一政策使國立大學與政府的財政關係,由「政府全部負擔」轉變為「政府部分補助」,其影響很大。本研究將介紹其特色並分析我國國立大學資源籌措、分配、管理和監督的現狀以及今日面臨的問題。同時,從憲法基本權保障的觀點,檢視這些大學財政改革是否落實學術自由。

    Taiwan’s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rapidly expanding since the mid 1980s . As a result, the state is no longer able to play the role as the sole financial supporter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state devolves parts of the fundraising and governance responsibility to individual institution. Various kinds of marketization are widely adopted by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generate revenu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financial purpose for individual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is to realize the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enhance the academic freedom, not for the marketization or effectiveness. The financial purposes and systems of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not determined by a minority of people, but rather decided by the majority of people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And the constitution is generally held to contain basic society values.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finance regime and its purpose in the constitution, we have to begin with a construction of constitution. And we must also use 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the academic freedom to verify the justification and appropriateness of the determination system of finance for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o undertake a legal analysis of that system.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financial issues of Taiwan’s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fter the viewpoint of dualism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this thesis begins with a construction of constitutional guarantee of the academic freedom to build a system to guarantee educational finance rights for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public university fund policy has been officially executed since early 1999.This policy has shifted the finan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state from “totally government funded” to “government partially subsidized”. The following section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ulations and analyzes the mechanisms of resource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public higher education level,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we face at the end of this decade. Finally, u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al guarantee of the basic rights as theoretical bases for verifying these universities financial reform, of which the academic freedom still needs to be realized.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5 壹、研究動機 15 貳、研究目的 18 參、研究方法與範圍 19 肆、論文架構 21 第二章 國立大學財政制度的法理基礎與憲法建構 24 壹、國家、社會與國立大學 24 一、國家社會二元論 24 二、國家補充性原則 25 三、社會自治原則 26 (一)自治的概念 26 (二)法律上自治概念的內容 27 1.公法組織為主 27 2.利害關係人參與 28 3.自主履行任務 28 四、國立大學作為學術自由主體與國家機關的雙重性 29 貳、以學術自由為核心的大學財政法制 31 一、學術自由的概念 31 二、學術自由保護的法益 32 (一)學術自由作為防禦權 32 (二)學術自由作為客觀價值秩序 32 (三)學術自由作為制度性保障 33 (四)學術自由作為組織與程序保障 33 三、大學自治原則下國立大學的財政特性 34 (一)國家預算為國立大學財政主要來源 34 (二)國立大學財政的非營利性 35 (三)國立大學財政具高度公共責任性 35 (四)國立大學財政仍受政府與議會監督 36 參、財政作用的憲法規範及基本原則 37 一、財政作用的憲法規範 37 二、財政憲法的基本原則 37 (一)財政民主原則 38 (二)健全財政原則 38 (三)適正管理和營運原則 38 肆、憲法基本原則作為國立大學財政法制的基礎 39 一、法治國原則作為國立大學財政法制的基礎 39 (一)法治國原則的內涵 39 (二)大學自治、法治國原則與大學財政 41 1.大學自治與法治國原則 41 2.法治國原則與大學財政 43 二、民主國原則作為國立大學財政法制的基礎 44 (一)民主國原則的內涵 44 (二)大學自治、民主國原則與財政監督 46 1.大學自治與民主國原則 46 2.民主國原則與大學財政監督 48 三、社會國原則作為國立大學財政法制的基礎 49 (一)社會國原則的內涵 49 (二)社會國原則、大學財政與教育機會均等 50 1.社會國原則與大學財政 50 2.社會國原則與教育機會均等 51 四、正當法律程序作為國立大學財政法制的基礎 53 (一)正當法律程序的意義與內涵 53 (二)正當法律程序、大學財源分擔與財政監督 55 1.正當法律程序與大學財源分擔 55 2.正當法律程序與大學財政監督 55 五、多元文化國作為國立大學財政法制的基礎 56 (一)憲法上的多元文化國概念 56 (二)學術多元化、大學財政與財政補助的中立性原則 57 1.學術多元化與大學財政 57 2.學術多元化與財政補助的中立性原則 59 第三章 國立大學財政制度的內涵保障及其建構 61 壹、國立大學財政權保障的立論基礎 61 一、大學自治保障的法理論觀點 61 二、憲法第二章體系解釋導出的權利義務均衡原則 62 三、國立大學財政權保障的公共性 63 貳、國立大學財政權保障的內容建構 65 一、國立大學財政權與國家的關係 65 (一)財政自主權 66 (二)財源保障請求權 66 二、國立大學財政權對成員與人民的關係 67 (一)學費、雜費及場地設備等使用費的收取權 68 (二)國立大學居於私經濟與服務社會的經營地位 68 參、國立大學一般與特定教育補助分配機制的建構 69 一、一般教育經費財源重分配與補足請求權的建構 69 (一)國家與國立大學的財源分配 71 (二)國立大學間的財源重分配 73 (三)國立大學對國家的標準財源補足請求權 74 二、特定經費分配應以促進多元文化和大學教育表現為基礎 75 肆、國立大學基金投資與可用資產經營的建構 77 一、國立大學可用資產的建構 77 二、國立大學基金投資與可用資產經營法律原則的建構 78 (一)以財政民主原則建構基金投資與資產的經營 78 (二)以健全財政原則建構基金投資與資產的經營 79 (三)以適正營運管理原則建構基金投資與資產的經營 79 1.程序上的基準要求 80 2.實體上的基準要求 81 三、國立大學基金投資與可用資產經營的建構 81 (一)基金投資的經營 81 (二)金融財務資產的經營 82 (三)支援性服務資產的經營 83 (四)無形資產的經營 83 伍、國立大學財政支出原則的建構 85 一、國家預算撥付經費的支出原則 85 二、自籌經費收入的支出原則 85 陸、國家對國立大學財政監督的建構 86 一、國立大學財政監督權力的建構 86 (一)財政監督權力的明確性 86 (二)財政監督權力的獨立性 87 (三)財政監督權力的自律性 88 二、國家對國立大學財政監督原則的建構 89 (一)社會自治原則 89 (二)比例原則 90 (三)協同合作原則 91 三、財政監督內容與正當法律程序的建構 91 (一)財政監督內容的建構 91 (二)財政監督正當法律程序的原則與內容 93 1.程序原則 93 2.程序內容 93 四、國家對國立大學財政監督的界限 94 第四章 我國國立大學財政法制的實踐 96 壹、教育經費籌措方面 96 一、政府編列預算撥付 96 (一)法規範體系 96 (二)年度預算補助及特定教育補助 98 1.年度預算補助經費 98 2.特定教育經費補助:以「五年五百億計畫」為例 101 (三)國立大學概算及預算的編列 112 1.國立大學概算編列的作業流程 113 2.國立大學預算編列的作業流程 116 (四)中央編列及審議教育財政預算 118 1.會計年度 118 2.行政院的預算編製 118 3.立法院的預算案審議 121 二、學雜費收入 123 (一)法規範體系 123 (二)彈性調整學雜費方案及學雜費政策的演進 124 1.彈性學雜費方案(88迄96學年度) 124 2.教育部自93至96學年度有關學雜費政策的改革 125 3.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97學年度) 127 三、自籌教育經費收入 131 (一)法規範體系 131 (二)推廣教育收入 133 (三)建教合作收入 133 (四)場地設備管理收入 133 (五)捐贈收入 134 (六)孳息收入及其他收入 134 四、校務基金體制外的財務經營:財團法人基金會 135 (一)法規範體系 135 (二)財團法人基金會與校務基金的差異處及如何相互配合 136 1.財團法人基金會與校務基金的差異處 136 2.財團法人基金會與校務基金關係的處理原則及配合措施 138 (三)國立成功大學校務基金與其他基金會運作的實例 140 1.成大的建教合作業務與「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的關係 140 2.成大的募款捐贈與「成大文教基金會」的關係 142 3.小結 143 貳、校務基金的支出 146 一、法規範體系 146 二、校務基金的支出項目 148 三、校務基金經費的動支與核銷 148 (一)一般經費的動支與核銷 148 1.經費動支的申請 149 2.經費核銷的作業 151 (二)營繕工程經費的動支與核銷 153 1.經費動支的申請 153 2.經費核銷的作業 153 (三)建教合作經費的動支與核銷 155 1.國科會計畫的成立、請款和經費報銷 155 2.國科會計畫經費的流用及處理原則 155 3.國科會計畫的管理費提撥 157 4.國科會計畫的結案和結餘款處理 157 (四)推廣教育經費的動支與核銷 159 1.推廣教育計畫的成立和經費變更 159 2.管理費的提撥與處理 159 3.結餘款的處理 159 (五)收支對列經費的動支與核銷 161 1.捐贈收入計畫 161 2.場地收入計畫 161 3.技術服務收入 162 4.雜項收入 162 四、學生獎助金支出與政府各類助學措施 164 (一)法規範體系 164 (二)國立大學和政府的各類就學獎補助措施 166 1.國立大學辦理的助學措施 166 2.政府辦理的其他助學措施 167 参、校務基金投資與國立大學可用資產的管理 168 一、校務基金收支與投資的規劃管理單位 168 二、國立大學可用資產的管理 169 (一)法規範體系 169 (二)校務基金的投資項目 170 (三)國有財產的管理與利用 170 1.國有財產的定義、範圍與分類 170 2.國有財產收入的性質與功能 170 3.國有財產的經營與利用 171 三、其他新型的資產投資與經營策略 175 (一)校務基金投資的全權委外經營 175 1.全權委託投資的定義 175 2.交通大學校務基金的委外投資 175 (二)校園設施建築的委外經營 176 1.以BOT或OT模式參與校園設施經營 177 2.以契約管理模式參與校園設施經營 185 肆、國立大學的財政監督制度 187 一、法規範體系 187 二、國立大學財政監督的種類 189 (一)內部財政監督 189 (二)外部和準外部財政監督 192 三、國立大學的財政監督手段 195 (一)內部財政監督手段 195 (二)準外部財政監督手段 195 1.預防性財政監督手段 195 2.事後性財政監督手段 196 (三)外部財政監督手段 197 1.預防性財政監督手段 197 2.事後性財政監督手段 198 四、國立大學外部財政監督的審計標的與標準 202 (一)外部財政監督的審計標的 202 (二)外部財政監督的審計標準 202 1.合法性審計 203 2.經濟性審計 203 五、國立大學財政監督的審計程序及處理方式 203 (一)對會計月報及收支憑證等一般案件的處理 204 1.初審 204 2.聲復 204 3.覆議 204 (二)對決算案件的處理 205 (三)再審查案件的處理 205 (四)損害賠償案件的處理 206 1.損害賠責任的決定 206 2.損害賠責任的免除 206 (五)重要審計案件的處理 206 (六)解釋審計法令案件的處理 207 (七)會計制度及審核規章的核定 207 伍、國立大學行政法人化的財政制度 207 一、舊大學法修正草案「國立大學行政法人化」的緣起 207 二、國立大學行政法人化的目的和主體性 208 (一)行政法人制度的目的 208 (二)行政法人的主體性與大學自治權的差異 208 三、國立大學行政法人化的財政法制 210 (一)高等教育審議委員會的設置 210 (二)國立大學的預算編列、經費來源與支出 211 1.行政法人國立大學 211 2.其他國立大學 212 (三)行政法人國立大學對於財產的擁有與管理 212 1.公有財產的範圍與管理 212 2.自有財產的擁有與管理 213 3.行政機關對於國立大學不動產的撥用與價購 213 (四)行政法人國立大學辦理採購排除政府採購法規的適用 213 (五)行政法人國立大學的財政監督設計 214 (六)小結 214 四、結論 218 第五章 國立大學校務基金制度運作的合憲性探討 219 壹、校務基金設置條例課予國立大學負擔經費的合憲性 219 一、校務基金設置條例規定國立大學自籌經費的容許性 219 二、國立大學負擔教育經費額度及比例的合憲性 221 (一)中央政府與國立大學間訂定經費分擔屬立法裁量 221 (二)各國立大學的經費分擔比例與實質平等原則 222 貳、校務基金設置條例規定學雜費收費標準的合憲性檢驗 223 一、彈性調整學雜費方案對基本權利的限制 223 二、法律保留原則的檢驗 224 (一)主張和反對適用法律保留原則的檢討 226 1.主張適用法律保留原則的檢討 226 2.反對適用法律保留原則的檢討 227 (二)依大學財政事項的性質類型化 227 1.以事項性質區別財政自治權的程度 228 2.區分公有資金來源及自籌經費收入 228 3.立法監督以人民的憲法權利為目的與界限 229 三、比例原則的檢驗 229 (一)適合性原則 230 (二)必要性原則 230 參、校務基金設置條例放寬國立大學經費運用的合憲性 231 肆、校務基金設置條例擁有二套預算及會計制度的矛盾 232 第六章 現行國立大學財政法制運作的檢討 234 壹、教育經費籌措方面的檢討 234 一、國立大學財政自主性的問題 234 (一)國立大學欠缺預算編列審議的參與地位 234 (二)現行立法監督對國立大學的不良影響 235 二、國立大學教育經費分配機制的問題 236 (一)一般與特定教育經費缺乏財源重分配與互補功能 236 (二)一般教育經費缺乏財源補助請求權的設計 239 (三)特定教育經費:國家政策導向與五年五百億計畫的爭議 241 1.國家政策導向多於學校自我表現 241 2.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及研究中心計畫的爭議 242 三、學雜費收入與「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的問題 247 (一)學雜費歸宿與自由化的問題 247 1.學雜費歸宿的問題 247 2.學雜費政策的自由化 251 (二)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的爭議 252 四、自籌經費實踐方面的問題 253 (一)推廣教育的經營不善與教育理念偏差 253 (二)建教合作與教學研究的衝突 254 (三)場地設備管理的流弊 255 (四)募款或捐贈的障礙 255 五、禁止國立大學籌設新財團法人基金會的問題 256 貳、校務基金支出與財源運用的檢討 257 一、自籌經費採購增置財產適用政府採購法的問題 257 二、指定用途捐贈與國立大學財政自主性的衝突 258 三、國立大學與政府各種獎助學金支出的資源應合理分配 259 参、校務基金投資及可用資產經營的檢討 262 一、金融財務資產的經營方面 262 (一)國立大學從事投資的風險與控管問題 262 1.各種金融工具的投資風險 262 2.國立大學從事理財活動的現況與困境 264 (二)校務基金委外經營的風險性與管理問題 266 1.校務基金委外經營的風險性 266 2.校務基金委外經營的風險管理 268 二、支援性服務資產的經營方面 269 (一)土地撥用與所有權享有的問題 269 (二)國立大學固定資產提列折舊的問題 271 (三)校園建築與設施委外經營的成效與風險 272 1.校園設施委外經營的成效 272 2.學生宿舍BOT案的風險與困境 272 三、無形資產的經營方面 275 (一)國立大學申請專利產生的利益衝突 275 (二)利用學校資源完成研究成果的權益歸屬 276 (三)國立大學出售產學合作捐贈股票的窘境 277 肆、國立大學財政監督制度的檢討 278 一、內部監督方面 278 (一)內部控制規章的法制化 278 (二)內部審核作業與經費稽核委員會的職權競合 280 (三)經費稽核委員會組織地位與運作情形 281 二、準外部監督方面 282 (一)準外部監督法制化的不足 282 1.法律保留原則 282 2.明確性原則 283 (二)教育部與審計部監督權限的重疊 284 (三)教育部的財政監督手段不符合比例原則 285 三、外部監督方面 286 (一)外部監督法制化的不足 286 1.法律保留原則 286 2.明確性原則 286 (二)審計標的過於廣泛忽視社會自治原則 287 (三)經濟性審計涉及不確定法律概念的監督界限 288 四、審計程序及其救濟方面 289 (一)審計程序不符合法治國原則與正當法律程序 289 1.初審程序 289 2.聲復程序 289 3.覆議程序 290 (二)審計機關最終審定的法律性質 291 (三)國立大學及所屬利害關係人的行政救濟程序與檢討 292 1.國立大學與行政救濟程序 292 2.國立大學所屬利害關係人與行政救濟程序 293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295 壹、結論 295 貳、建議 300 伍、參考文獻 303 中文資料 303 表圖目錄 表次 表4-1 政府編列預算撥付的主要法令規範體系表 ………………………96 表4-2 國立大學學雜費收入的主要法令規範體系………………………124 表4-3 國立大學自籌經收入的主要法令規範體系表……………………132 表4-4 以國立大學名義籌設財團法人基金會的主要法令規範體系表…135 表4-5 國立大學校務基金支出的主要法令規範體系表析………………146 表4-6 各種就學獎勵及補助措施的法令規範體系表 ………………… 165 表4-7 校務基金投資與可用資產管理的主要法令規範體系表…………169 表4-8 國立大學財政監督的相關法令規範體系表………………………188 表格次 表格4-1 96年度國立大專校院校務基金基本需求補助核列原則…………99 表格4-2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分年預算表……………106 表格4-3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第2梯次審議指標……108 表格4-4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經費分配表……………111 表格4-5 97學年度大學學雜費調幅及條件的簡表…………………………130 表格4-6 財團法人基金會和校務基金制度的運作差異處…………………137 表格4-7 成功大學體制內與體制外募款機制的比較………………………143 表格4-8 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與成大文教基金會的對照…………………144 表格4-9 「行政法人國立大學」與「其他國立大學」財政制度的比較…215 表格6-1 教育經費與學雜費內涵的關係……………………………………248 圖次 圖4-1 教育部重大建設經費審議流程………………………………………101 圖4-2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第2梯次審議流程………110 圖4-3 教育部有關國立大學校院概算分配作業流程圖……………………115 圖4-4 國立政治大學預算籌編作業流程……………………………………117 圖4-5 國立大學的政府撥款體系……………………………………………123 圖4-6 從募款角度看成大校務基金之收入與基金會及行政單位間之關係…… 145 圖4-7 一般經費動支申請流程圖……………………………………………150 圖4-8 一般經費核銷作業流程圖……………………………………………152 圖4-9 營繕工程經費動支核銷作業流程……………………………………154 圖4-10 國科會計畫作業流程圖………………………………………………158 圖4-11 推廣教育計畫作業流程圖……………………………………………160 圖4-12 國立清華大學收支對列經費經常門核銷作業流程圖………………163 圖4-13 國立清華大學收支對列經費資本門核銷作業流程圖………………164 圖4-14 民間自行規劃申請參與國立台灣大學學生宿舍及附屬設施作業流程… 181 圖4-15 台灣大學促進民間參與模式〔OT〕招商作業流程…………………183 圖4-16 台灣大學校內公部門委外經營的辦理流程…………………………186 圖4-17 在大學自治下校務基金運作體系的彼此相互制衡關係……………191 圖4-18 國立大學校務基金制度收支管理及監督……………………………194

    伍、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專書
    Kieso/Weygaandt著,姜家訓譯,《中級會計學(上冊)》,台北:台灣西書,1995年。
    Derek Bok著,楊振富譯,《大學何價:高等教育商業化?》,台北市:天下遠見,2004年。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台北:五南,2000年。
    ───,《教育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2004。
    ───,《憲法要義》,台北:元照,2002年,初版2刷。
    李顯峰/謝明瑞,《財務行政(全)》,台北:華視文化,1995年。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台北:學林,2000年。
    ───,《憲法理論與實踐(三)》,台北:學林,2004年。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2001年。
    李增榮,《財務行政(全)》,台北:華視文化,1993年。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台北:蔚理,1989年。
    ───,《學術自由與高等教育法制》,台北:高等教育,2002年。
    周祝瑛,《台灣教育怎麽辦?》,台北:心理,2008年。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自刊,2005年。
    林子儀,《美國學術自由法制之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1992年。
    林華德/李顯峰/徐仁輝,《財務行政》,台北:空中大學,1997年,166頁。
    林明昕,《公法學的開拓線:理論、實務與體系之建構》,台北:自刊,2006年。
    林文達,《教育財政學》,台北:三民,1986年。
    林錫俊,《地方預算管理制度》,高雄:復文,2005年。
    吳 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自刊,2003年。
    姚秋旺,《會計審計法規研析》,台北:自刊,2000年,3版。
    徐仁輝,《公共財務行政:公共預算與財務行政》,台北:智勝,2005年,4版。
    徐燕山,《投資學原理》,台北:東華,2005年。
    國立高雄大學主辦,《94年度全國大學校院經營管理研討會會議紀錄》,高雄,2006年10月。
    孫桂芳主編/李海波主審,《國有資產管理》,上海:立信會計,1988年。
    許育典,《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元照,2002年。
    ───,《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五南,2005年。
    ───,《文化憲法與文化國》,台北:元照,2006年。
    ───,《憲法》,台北:元照,2006年。
    ───,《教育法》,台北:五南,2007年。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二)》,台北:元照,2006年。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1999年。
    陳伯璋等作,《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台北:高等教育,2005年。
    陳新民,《行政法總論》,台北:三民,2000年。
    陳 敏,《行政法總論》,台北:自刊,1998年。
    陳慈陽,《行政法總論》,台北:神州,2001年。
    莊義雄,《財務行政》,台北:三民,1993年。
    黃世鑫,《民主政治與國家預算》,台北市: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1990年。
    黃世鑫/徐仁輝/張哲琛,《政府預算》,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5年。
    黃東雄,《日本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臺中:興大文教基金會,1997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業務處理通則及流程》,台北:高教司,2001年。
    湯堯/成群豪,《高等教育經營》,台北:自刊,2004年。
    ───/───/楊明宗,《大學治理:財務、研發、人事》,台北:心理,2006年。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論》,台北:元照,2003年。
    湯唯/孫季萍,《法律監督論綱》,北京:北京大學,2001年。
    董保城,《德學術自由之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1992年。
    ───,《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1997年。
    ───,《法治與權利救濟》,台北:自刊,2006年。
    劉建發,《教育財政投入的法制保障研究》,北京:經濟管理,2006年。
    詹鎮榮,《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高雄:自刊,2005年。
    葛克昌,《國家學與國家法:社會國、租稅國與法治國理念》,台北:月旦,1996年。
    ───,《稅法基本問題:財政憲法篇》,台北:元照,2005年。
    蓋浙生,《教育財政學》,台北市:東華,1989年。
    ───,《教育財政與教育發展》,台北:師大書苑,1999年。
    ───,《教育經營與管理》,台北:師大書苑,2002年。
    ───,《教育經濟與財政新論》,台北:高等教育,2008年。
    謝劍平,《現代投資學:分析與管理》,台北:自版,2000年。
    蔡志方,《行政救濟法新論》,台北:元照,2001年。
    ───,《訴願法與訴願程序解說》,台南:正典,2001年。
    蔡茂寅,《地方自治之理論與地方制度法》,台北:學林文化,2003年。
    賴森本/許哲源,《審計學:企業審計與政府審計》,台北:華立,2003年。
    蕭文生,《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理:自法律觀點論起》,台北:元照,2000年。
    ───,《自程序、組織與救濟觀點論基本權利之保障》,嘉義:自刊,2000年。
    蘇美容,《教育財務管理》,高雄:復文,2002年
    羅傳賢,《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五南,2005年。
    戴曉霞,《世界一流大學之卓越與創新》,台北:高等教育,2006年。

    期刊及單篇論文
    王添成,〈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管理與審計之探討〉,《審計季刊》,23卷4期,2003年7月,頁8-27。
    王 棣,〈國立大學校務基金設置條例修正後財務作業鬆綁策略之探討〉,《主計月刊》,572期,2003年8月,頁65-70。
    孔繁琦,〈論BOT投資契約之風險分配原則〉,《政府審計季刊》,27卷1期,2006年10月,頁64-70。
    大紀元,〈抗議五年五百億不公 陳孝平:將絕食靜坐〉,2005年12月15日,網址:http://news.epochtimes.com/b5/5/12/19/n1159015.htm,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8月13日。
    台灣時報,〈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計畫不應重理工輕人文〉, 社論 ,2008年1月29日,轉引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jw!3WucA0uGBR2iZ_41ENM-/article?mid=739&page,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7月31日。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網址:http://cms.www.gov.tw/PolicyCenter/Pages/b119621b-db44-4490-a0e2-ffacf0bcd580.aspx?CurrentNode=11&NextNode=0&QueryType=1&ShowOrgMenu=0&TranslateMenuName=34269_25991_25945_32946_,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6月25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址: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518,最 後拜訪日期:2008年6月25日。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網址:http://www.cpa.gov.tw/cpa2004/gvpayment/SYFX7591P.html,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6月25日。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民間自行規劃申請參與國立台灣大學學生宿舍及附屬設施作業流程〉,網址http://homepage.ntu.edu.tw/~fss/bot/bot_index.htm,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6月5日。
    ───,公共工程委員會促進民間參與投資全球資訊網站,〈徵求民間機構參與興建營運國立台灣大學長興街暨水源校區學生宿舍案〉網址:http://ppp.pcc.gov.tw/pcc_site/a-6-1.cfml?id=18&mid=1,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6月5日。
    朱敬一,《五年五百億買魔豆,是不是好投資?》,網址:http://www.econ.sinica.edu.tw/cychu/articles/30.pdf,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7月31日。
    成功大學研究發展處,網址:http://www.ncku.edu.tw/~rdcoorp/chinese/rdcoorp.htm,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7月31日。
    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網址:http://www.ncku.edu.tw/~rcenter/ch/introduce.php,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7月31日。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網址:http://ckhp.ncku.edu.tw/ckhp/bas_frm.htm,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7月31日。
    財團法人國立成功大學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www.ncku.edu.tw/~alumni/Chinese/Chinese.htm,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7月31日,
    宋琪超,〈審計機關建置之探討〉,《立法院院聞》,24卷12期,1996年12月,頁46。
    李建良,〈論基本權利之程序功能與程序基本權-德國理論的借鑑與反思〉,《憲政時代》,29卷4期,2004年4月,頁481-540。
    ───,〈論基本權利之程序功能與程序基本權〉,收於:92年度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編輯,《司法院大法官學術研討會議紀錄》,2004年,頁93-152。
    李秀金,〈我國與美國公立大學內部稽核制度之比較評析〉,《主計月刊》,572期, 2003年8月,頁30-39。
    李吉祥/鄭淑芳,〈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固定資產折舊法之變更及評估〉,《主計月刊》,597期,2005年9月,頁48-54。
    李惠宗,〈平等原則對行政裁量之拘束〉,收於: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行政法總論》,台北:三民,1998年,頁98-125。
    ───,〈制度性保障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8 期,2002年9月,頁13-37。
    李家同,〈5年極大笑話 500億最大浪費〉,聯合報,2005年6月25日。
    ───,〈五年五百億能打造一流大學?〉,聯合報,2005年10月11日。
    周志宏,〈教育行政機關對私立學校之監督:以董事會相關爭議問題為中心〉,收於: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台北:法治斌學術基金,2004年5月,初版,頁645-682。
    ───,〈公立大學法人化的質變與隱憂〉,《台灣本土法學》,49期,2003年8月,頁2-3。
    林本炫,〈學費自由化以完善的扶助為前提〉,《國策專刊》,5期,1998年11月,頁14-16。
    林孟潔/吳金春,〈市場化浪潮下的台灣公立高等教育機構:挑戰與因應之道〉,發表於:《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主辦之高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南,2006年11月,頁211-218。
    林源豐,〈政府新興施政措施BOT審計之探討〉,《審計季刊》,23卷1期,2002年10月,頁9-18。
    林時機,〈聽證會(一):公立大學法人化與大學人事財政自主〉,收於:氏著,《大學改革與大學法》,台北:正中,2001年,頁1-56。
    林嬋娟/鄭如孜,〈政府基金別報表與合併報表之比較研究:合併報表允當表達政府營運效能〉,《主計月刊》,550期,2001年10月,頁18-29。
    林源慶,〈審計權入憲旨在保障其獨立性〉,《審計季刊》,18卷2期,1988年1月,頁12-20。
    林慶隆,〈政府採購法實施後審計機關財物審計稽察業務之探討與規劃〉,《審計季刊》,18卷2期,頁33
    吳志光,〈教師申訴程序與訴願程序之關聯:以教師法第33條規定為核心〉,《憲政時代》,32卷2期,2006年10月,頁137-138。
    吳文弘,〈強化特種基金預算制度:擴大基金運用範圍,落實財務責任考核,提升營運績效〉,《主計月刊》,556期,2002年4月,頁14-22。
    吳錦祥/鄭松輝,〈國立大學重大建設之審計〉,《政府審計季刊》,27卷3期,2007年4月,頁76-85。
    柯承恩,〈大學校務基金之問題與發展〉,《主計月報》,505期,1998年11月,頁24-28。
    馬秀如,〈大專院校的內部稽核制度:與營利事業之比較〉,《主計月刊》,572期,2003年8月,頁20-29。
    洪嘉憶,〈教育部補助大學校院教育經費之探討〉,《政府審計季刊》,24卷3期,2004年4月,頁48-57。
    教育部高教司,〈我國高等教育學雜費制度演進〉,《教育部電子報》,259期,2007年6月7日,網址:http://140.111.34.116/e9617_epaper/topical.aspx?topical_sn=29,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5月21日。
    ───,〈大學法修正重點Q&A〉,網址: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B0065/uni_law_920612.doc;最後拜訪日期:2005年12月31日。
    ───,〈針對報載5月8日「邁向頂尖大學 教部濫撒錢」專題報導回應〉,2007年5月8日,網址:http://www.edu.tw/high/news.aspx?news_sn=662&pages=7,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8月13日。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網址:http://www.edu.tw/high/itemize_list.aspx?pages=1&site_content_sn=1234,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8月13日。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第2梯次審議說明﹚,2008年2月10日,網址:http://www.edu.tw/high/itemize.aspx?itemize_sn=3520&pages=1&site_content_sn=1234,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8月13日。
    ───,〈我國高等教育學雜費制度演進〉,《教育部電子報》,259期,2007年6月7日,網址:http://140.111.34.116/e9617_epaper/topical.aspx?topical_sn=29,最後拜訪日期:2007年7月31日。
    ───,〈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第2梯次審議流程〉,網址:http://www.edu.tw/files/list/B0069/附件2、審議流程.pdf,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8月13日。
    ───,〈彈性學雜費方案〉,網址:www.edu.tw/files/list/B0068/09403.doc ,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5月21日。
    ───,〈針對「九十三學年度大學校院彈性學雜費方案補充規定」說明〉,《教育部電子報》,41期,2004年6月25日,網址:http://epaper.edu.tw/old/041/important.htm,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8月13日。
    ───,《圓夢助學網》,網址:http://helpdreams.moe.edu.tw/opening.php,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6月5日。
    ───,〈94學年度大專校院學雜費調整改革及審查說明〉,《高教簡訊》,174期,2005年9月,頁2-3。
    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室網站,〈第二篇預算及會計業務作業流程:會1-1預算籌編作業〉,網址:http://www.acc.nccu.edu.tw/,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6月5日。
    國立清華大學會計室,〈國立清華大學會計業務標準作業流程(SOP)手冊〉,網址:http://my.nthu.edu.tw/~account/,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7月31日。
    徐明珠,〈大學經費籌配公平第一〉,《國家政策論壇》,2卷6期,2002年6月,頁173-177。
    許育典,〈社會國〉,《月旦法學教室》,12期,2003年12月,頁38-43。
    ───,〈教育憲法的建構〉,收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台北:元照,2006年1月,初版,頁507-561。
    許淑芳,〈校務基金試行全權委託投資之初探-記交通大學委託經營投資業務公開徵求受委託機構之緣起與經過〉,《主計月刊》,572期,2003年8月,頁71-75。
    許嘉琳,〈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預算及績效考核制度之探討〉,《主計月報》,546期,2001年6月,頁64-70。
    陳愛娥,〈行政組織〉,收於:李建良等合著,《行政法入門》,台北:元照,2000年7月,初版,第1刷,頁151-232。
    ───,〈行政法人化與行政效能-「行政法人」作為政府組織改造的另一種選擇?〉,《月旦法學教室》,12期,2003年10月,頁61-73。
    ───,〈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權之保障-以我國法為中心〉,收於:92年度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編輯,《司法院大法官學術研討會議紀錄》,頁5-40。
    陳麗珠,〈國立大學校務基金政策實施成效之檢討〉,《教育政策論壇》,4卷1期,2001年2月,頁118-166。
    ───,〈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改革之趨勢與展望〉,《高雄師大學報》,12期,2001年4月,頁51-69。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之評析〉,《教育學刊》,17期,2001月6年,頁125-145。
    陳文吟,〈美國法上大學研究成果之專利權益歸屬:以學生為主〉,《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5期,2001年9月,頁163-206。
    陳茂祥,〈我國大學推廣教育現存的問題及未來發展策略之研究〉,《朝陽學報》,7期,2002年6月,頁261-287。
    陳德華,〈從大學法修法談國內大學教育的改革〉,《高教簡訊》,178期,2006年1月,頁3-9。
    ───,〈國立大學實施校務基金制度的成效與展望〉,《主計月刊》,597期,2005年9月,頁41-47。
    陳振川,〈校園設施之籌建與經營管理〉,收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年4月,初版,頁231-249。
    陳啟榮,〈我國教育經費補助制度之研究〉,《教育研究》,15期,2007年6月,頁95-107。
    陳慶財,〈政府內部稽核制度之探討〉,《主計月刊》,575期,2003年11月,頁43-50。
    陳素真/李進生/陳登源,〈我國退休金委外經營風險之探討〉,《台灣金融財務季刊》,4輯1期,2003年3月,頁97-124。
    陳星貝,〈再談「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央日報,9版全民論壇 ,2006年1 月23日。
    莫家豪/羅浩俊,〈高等教育市場化:台、港、中趨勢之比較〉,收於:戴曉霞/莫家豪/羅浩俊主編,《市場化與大學治理模式變遷:香港與台灣比較研究》,台北:高等教育,2002年12月,初版,頁183-215。
    黃孝惇,〈我國大學專利申請之考量〉,《智慧財產權月刊》,71期,2004年11月,頁107-127。
    黃崇哲/鄭人豪,〈OT模式之特性及影響:以台北小巨蛋與花蓮布洛灣為例〉,《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9卷9期,2006年9月,頁53-59。
    黃永傳,〈會計人員在內部控制體系之角色〉,《主計月刊》,575期,2003年11月,頁36-37。
    黃俊傑,〈「一流大學」的指標與內涵〉,《通識在線》,第9期, 2007年3月29日,網址:http://www.chinesege.org.tw/geonline/epaper/09/V09-2.htm,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7月31日。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行政院秘書長台89財字第32269號函。網址:www.mofnpb.gov.tw/Web/Data/Public/71/N4.doc,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6月27日。
    張志偉,〈論民主國原則之圖像:以德國與美國法之民主正當性傳遞模式為借鏡〉,《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2期,2007年5月,頁165-219。
    彭宏志,〈體認校務基金時代的來臨〉,《台灣戲專學刊》,2期,2000年9月,頁141-164。
    程明修,〈制度的終結?-國立大學行政法人化之選擇〉,《法學講座》,25期,2004年1月,頁26-43。
    ───,〈民主國原則〉,《月旦法學教室》,18期,2004年4月,頁63-72。
    ───,〈民主國原則(三)〉,《月旦法學教室》,32期,2005年6月,頁 49。
    〈雲門和五百億〉,《知識通訊評論月刊》,65期,社論,2008年3月1日,網址:http://k-review.com.tw/2008/03/01/650/,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7月31日。
    曾建元/陳錫鋒,〈從政府改造論大學行政法人化之問題〉,《教育研究集刊》,51卷1期,2005年3月,頁131-164。
    湯堯/王宗坤,〈大學校院可用資產的結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8卷期2卷,2005年8月,頁25-54。
    董保城,〈我國大學現今運作困境與未來公法人化之整備〉,《教育研究資訊》,8卷4期,2000年7月,頁33-50。
    ───,〈從大學自治論財務與人事自主〉,收於:城仲謨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二冊)》,台北:三民,1998年,頁169-223。
    ───,〈從「學者共和國」到「學術企業體」之兩難:論新版大學法草案〉,收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年4月,初版,頁299-337。
    ───,《我國公立大學法人化之評析及其對大學運作之影響》,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址: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3/sub0 1/content_010301/item06.htm,最後拜訪日期:200年5月19日,
    葛克昌,〈大學自治與國家監督〉,收於:國際刑法學會台灣分會主編,《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5年9月,初版,頁531-545。
    詹鎮榮,〈「高等教育審議委員會」地位與功能評析〉,《教育研究月刊》,118期,2004年2月,頁67-75。
    楊德川,〈如何提升國立大學校務基金之管理效能〉,《主計月報》,525期,1999年9月,頁47-53。
    薛承泰,〈學費多寡 關鍵在大學定位〉, 2008年6月25日,網址:http://www.npf.org.tw/particle-4378-1.html,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7月31日。
    廖欽福,〈財政投融資之法律原則建構與運用〉,《財稅研究》,39卷1期,2007年1月,頁143-161。
    廖元豪,〈新自由主義下一無是處的大學〉,收於:陳光興/蘇淑冠編,《當前知識狀況:2007亞洲華人文化論壇》,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2007年12月,初版,頁259-266。
    ───,〈「基本」比「頂尖」教育更重要〉,中國時報, 2008年5月5日。
    趙相文,〈由法律觀點論自治制度〉,《中原財經法學》,15期,2005年12月,頁121-173。
    趙永茂,〈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的籌措與分配〉收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年4月,初版,頁197-207。
    蓋浙生,〈台灣高等教育市場化政策導向之檢視〉,《教育研究集刊》,50卷2期,2004年6月,頁29-51。
    ───/劉秀曦,〈英美高等教育財政改革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3期,2005年4月,頁1-18。
    郝鳳鳴,〈簡論全民健保監理制度民主化〉,《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4期,2004年1月,頁83-111。
    謝淑媛,〈大專校院從促參出發共創政府與民間之雙贏:以台灣大學為例〉,《主計月刊》,572期,2003年8月,頁14-19。
    蔡茂寅,〈財政作用之權力性與公共性:兼論建立財政法學之必要性〉,《台大法學論叢》,25卷4期,1996年7月,頁74-75。
    ───,〈特種基金〉,《月旦法學教室》,16期,2004年 2月,頁85-97。
    ───,〈淺論BOT的幾個相關公法問題〉,《萬國法律》,102期,1998年12月,頁14-28。
    ───,〈財政法:第一講〉,《月旦法學教室》,70期,2008年8月,頁60-72。
    劉火欽,〈校務基金固定資產折舊政策芻議:透過校務基金折舊攤提俾建立教育成本分析制度〉,《主計月刊》, 563期,2002年11月,頁63-72。
    劉維琪,〈我國大學教育資源的籌措與分配〉,收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年4月,初版,頁209-229。
    劉三錡,〈校務基金之我見〉,《主計月報》,85卷5期,1998年,頁12-15。
    劉原吉/陳振川/徐炳義/張倩瑜,〈民間自行規劃申請參與公共建設案例之經驗分享:以國立台灣大學學生宿舍BOT案為例〉,《營建管理季刊》,66期,2006年4月,頁50-59。
    劉曾若,〈行政法院第一一○三號判決書-對審計機關剔除經費通知追繳所為判決之探討〉,《審計季刊》,23卷1期,2002年10月,頁19-29。
    劉文惠,〈國外大學基金會運作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14期,2001年7月,頁54-64。
    鄭人豪,〈政府採購模式與促參模式之比較:探討基礎公共建設公益性變遷〉,《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9卷9期,2006年9月,頁32-38。
    駱明慶,〈教育投資仍需回歸價格機制:由低學費談起〉,《經濟前瞻》,28期,2003年11月,頁28-32。
    賴森本,〈內部控制之迷思與真相〉,《主計月刊》,583期,2004年7月,頁65-73。
    簡玉聰,〈分權時代地方財政均衡法制改革理論:以地方財政權保障為中心〉,收於: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台北:元照,2004年,頁451-472。
    羅世宏,〈大學經費補助患不公〉,蘋果日報及壹蘋果網路,2005年4月15日,網址: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1&NewsType=1&showdate=20050415&IssueID=20050415&art_id=1712306&SubSec=67,最後拜訪日期:2008年7月31日。
    蕭文生,〈現代民主法治國原則下的政府審計制度〉,《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8期,2005年4月,頁297-353。
    藍順德/王俊權,〈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主要內涵及其影響〉,《主計月刊》,551期,2001年11月,頁36-48。
    鄭淑芳╱邱聰祥,〈國立大專校院校務基金基本需求補助之探討〉,《主計月刊》,625期,2008年1月,頁54-58。

    學位論文
    丁志權,《中美英三國教育預算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王素雲,《從公法學觀點論我國對私立大學校院補助之問題》,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成群豪,《我國大學財務經營機制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李秀金,《國立大學校院經費稽核委員會的角色與功能》,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洪佳琪,《新公共管理思潮下之大學校務基金制度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林彥志,《我國大學學雜費政策規劃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柯士仁,《大學資產委託民間經營之研究-以台灣大學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胡益芬,《校務基金經營管理之探討-以清華大學為例》,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孫嘉鴻,《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運作評估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許皓萱,《我國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委外經營可行性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康育斌,《公立大學法人化之再思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黃兆揚,《國立大學法人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黃明看,《我國審計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曾淑君,《國立中正大學參與學生宿舍BOT模式案之探討:並與台大、政大、中山大學BOT模式案之比較》,私立元智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淑如,《探討國內四所公私立大學校務基金投資理活動之現況並與美國哈佛及耶魯大學之比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張宗琦,《學術自由對我國國立大學組織設計與財務制度的規範要求》。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張陳弘,《大學自治的重新建構》,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楊珮瑤,《公立大學財源結構之轉型與規劃》,國立中興大學財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謝清煌,《國有財產管理理論與現況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謝聖隆,《論台灣高等教育的學費政策》,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8-08-2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