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黃俊燁 Huang, Chun-Yeh |
|---|---|
| 論文名稱: |
契約自由與契約正義
-以著作財產權之授權契約為中心 Freedom of Contract and Contractual Justice -Focus on Copyright Licensing Agreements |
| 指導教授: |
陳思廷
Chen, Szu-T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 畢業學年度: | 105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409 |
| 中文關鍵詞: | 契約自由 、契約正義 、著作財產權授權契約 |
| 外文關鍵詞: | Freedom of contract, Contractual justice, Copyright licensing agreements |
| 相關次數: | 點閱:173 下載: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契約自由與契約正義為古代及現代契約法所欲追求之主要目標,而著作財產權之授權契約則為著作權人在保留著作權之前提下,將著作授權他人利用之重要手段。契約自由之發展及著作權權利之創設均有其歷史上及政治上之因素;對於著作權性質之定位及保護理由認知之差異,也將影響對於著作權授權契約應如何為契約控制。因此,處於契約法及著作權法交匯處之著作權授權契約,因同時寓含契約法以及著作權法上要素,自然具有契約法及著作權法上之學術討論價值。本文將透過契約法及著作權法上之討論,說明契約自由之具體內涵及界線,以及在現今社會中常見的著作權授權契約,如有悖於契約正義或失諸公平之虞時,就此契約應如何予以評價,以求在授權人、被授權人及社會公益間得取得一定程度之衡平,並且探尋著作權授權契約如何與其他法律互動。
The freedom of contract and contractual justice are both the chief purposes to pursue not only in ancient but also in modern contract law, and copyright licensing agreements are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righters to permit others to use their works without assigning copyrigh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eedom of contract and the creation of copyright derive from their own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factors .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cognition of the essence of copyright and the reasons to protect copyright will deeply influence us how to control a copyright licensing agreement. Therefore, copyright licensing agreements, which is in the intersection of contract law and copyright law, undoubtedly have its academic research value because it contains the elements of contract law and copyright law as well. Firstly, this acticle would explain the concrete content and boundry of the freedom of contract through discussing some important issues of contract law and copyright law. Secondly, when a copyright licensing agreement tends to lose its contractual justice or it has unconscionability within, how we should decide the validity of a copyright licensing agreement that often been seen or used in modern daily life. The final purpose is to seek the balance among licensor, licensee and public interest, and find how copyright licensing agreements interact with other laws.
壹、 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 專書論著
1. 十二國著作權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2. 王澤鑑,民法總則,2004年3月。
3. 王澤鑑,債法原理(一):基本理論、債之發生,2001年。
4.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際〈六版‧上冊〉,作者自版,2012年9月。
5. 章忠信,著作權法逐條釋義,第三版,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9月。
6. 陳自強,契約之內容與消滅,第二版,作者自版,2013年9月。
7. 陳自強,契約之成立與生效,第三版,作者自版,2014年2月。
8. 楊崇森,專利法理論與應用,修訂三版,三民書局,2013年5月。
9. 蕭雄淋,著作權法實務問題研析,初版,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7月。
10. 蕭雄淋,著作權法論,第七版,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8月。
11.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法,第三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9月。
12. 簡啟煜,著作權法案例解析,第二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7月。
13. 羅明通,著作權法論Ⅰ,第八版,台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2014年5月。
14. 羅明通,著作權法論Ⅱ,第八版,台英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2014年5月。
二、 學位論文
1. 方懷德,著作權法制之非合意授權制度之比較與分析,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2013年8月。
2. 王凱濬,論專利授權契約與民法,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6月。
3. 余昭蓉,專利授權契約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專業法律組碩士論文,2009年1月。
4. 李劍非,論著作權與資訊流通自由的衝突與解決-從真實空間到網路空間,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5. 周信宏,著作財產權授權契約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6年6月。
6. 柳瑜珊,著作權授權與競爭法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7. 洪千惠,民法上誠信原則之研究-以權利失效理論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7月。
8. 張文毓,著作財產權授權契約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6月。
9. 章忠信,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使用報酬率訂定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年7月。
10. 許獻進,著作財產權授權契約之相關法律問題探討,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2005年7月。
11. 麻詠真,第一次銷售原則被架空之問題研究-以數位著作為中心,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10月。
12. 黃惠敏,數位時代下著作權授權契約與著作權限制衝突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13. 楊宗翰,私法自治之調整-論著作權讓與及授權契約之解釋,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5月。
14. 葉家宇,電影著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15. 蔡政霖,著作權法之追及權兼論制度引進,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16. 蔡惠如,著作權合理使用之價值創新與未來展望,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8月。
17. 蕭佩珊,智慧財產權授權契約限制條款之研究-以兩岸競爭秩序為主題,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1月。
18. 賴文智,智慧財產權與民法的互動-以專利授權契約為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19. 顏妃琇,民法與著作權法的結合與對應-以出版契約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三、 期刊論著
(一) 繁體中文期刊
1. Professor Dr. Claus-Wilhelm Canaris(林美惠譯),民事法的發展及立法-德國契約法的基本理念及發展,臺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3期,頁337-375。
2. 丁靜玟,著作權授權契約與著作權仲介團體管理契約,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2007年5月,頁3。
3. 王文宇,非典型(商業)契約的漏洞填補-論任意規定與補充解釋的擇用,月旦法學雜誌,第164期,2009年1月,頁111-138。
4. 王文宇,財產法的經濟分析與寇斯定理-從一則古老的土地相鄰判決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5期,1996年8月,頁6-15。
5. 王文宇、鄭中人,從經濟觀點論智慧財產權的定位與保障方式,月旦法學雜誌,第147期,2007年8月,頁167-200。
6. 王立達,美國競爭法近期發展與政權移轉之可能影響-避免過度嚇阻、重視經濟學理到強化執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74期,2009年11月,頁230-240。
7. 王怡蘋,著作財產權之讓與和授權範圍-評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第一三O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66期,2009年3月,頁214-233。
8. 王怡蘋,電子資料庫之著作權保護-評九十六年度訴字第一四六號判決、九十七年度刑智上訴字第四一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88期,2011年1月,頁23-35。
9. 王偉霖,公平交易法限制事業發侵害智慧財產權警告信之實務與探討,全國律師,第15卷第1期,2011年1月,頁27-40。
10. 王偉霖、張俊宏,競爭法規範對技術授權之限制-以美國及臺灣法律為中心,法令月刊,第12期,2007年12月,頁119-157。
11. 王澤鑑,勞動契約法上之單身條款,基本人權與公序良俗,律師通訊10月號,第133期,頁51-59。
12. 古清華,美國法院表示著作權局無權決定或提高著作權法對原創性的程度要求,資訊法務透析,1993年2月,頁23。
13. 朱柏松,民法定型化契約規範之適用與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1999年11月,頁52-64。
14. 朱柏松,違反公序良俗法律行為的類型分析-兼評最高法院民國92年度台上字第2061號判決,法令月刊,第64卷第6期,2013年6月,頁1-27。
15. 李治安,合理使用誰的著作?-論合理使用與出處明示之關聯,政大法學評論,第126期,2012年4月,頁357-403。
16. 李治安,著作權法中的灰姑娘:利用人地位之探討,臺大法學論叢,第41卷第3期,2012年9月,頁931-979。
17. 李治安,論著作權法中編輯著作對資料庫之保護範圍,月旦法學雜誌,第188期,2011年1月,頁36-53。
18. 李建良,近代行政法史要略-西洋近代前期篇,月旦法學教室,第38期,2005年12月,頁34-45。
19. 李素華,專利權行使與公平交易法—以近用技術標準之關鍵專利為中心,公平交易季刊,第16卷第2期,2008年4月,頁85-121。
20. 李素華,從專利授權契約之本質論專利法相關規範之解釋與適用,政大法學評論,第144期,2016年3月,頁1-80。
21. 沈宗倫,新興科技媒體與著作財產權授權疑義-評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一五三五號民事判決及其下級法院判決,月旦法學雜誌,2010年5月,頁249-278。
22. 沈宗倫,資料庫著作權保護的檢討與新視界-以原創性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88期,2011年1月,頁6-22。
23. 沈宗倫,數位著作物自由散布的界線與不法重製防止義務-重新建構我國著作權法數位權利耗盡原則,智慧財產評論,第13卷第2期,頁1-41。
24. 周伯峰,大理院判決對「契約自由」概念的運用,法制史研究,第7期,頁163-200。
25. 周延鵬,台灣企業經營的全球化與台灣法制的牽絆或解放-建構自由開放的對外投資、授權及技術移轉新環境,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3卷第2期,頁118-148。
26. 林三元,法律經濟學之發展特別報導—從有效率的公平正義出發,科技法學評論,第1卷,頁249-293。
27. 林合民,拆封授權約款之法律效力,資訊法務透析,1997年1月,頁15-25。
28. 林利芝,淺談美國著作權法之「First Sale Doctrine」,月旦法學雜誌,第190期,2011年3月,頁94-107。
29. 林更盛,法律行為的限制-「強制或禁止之規定」,月旦裁判時報,第8期,2011年4月,頁129-133。
30. 林更盛,論契約控制的相關理論─從John Rawls的正義理論談起,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0期,2009年6月,頁1-73。
31. 林洲富,著作財產權行使之自由與限制-以法律經濟分析為中心,財產法暨經濟法,第6期,2006年6月,頁147-185。
32. 金可可,強行規定與禁止規定,月旦民商法雜誌,第47期,2015年3月,頁5-22。
33. 姚志明,契約之成立-契約成立之方法,月旦法學教室,第36期,頁34-46。
34. 姚志明,契約之成立-契約成立之基礎,月旦法學教室,第35期,頁51-60。
35. 姚志明,契約之基本概念,月旦法學教室,第23期,頁52-63。
36. 姚志明,誠信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76期,2001年9月,頁109-121。
37. 姜炳俊,從著作權本質論其權利變動之基礎理論,軍法專刊,1995年1月,頁16-23。
38. 洪麗玲,紐約法院判決微軟僅授權而非販賣其軟體,因而無第一次銷售原則之適用,資訊法務透析,1994年5月,頁5。
39. 胡心蘭,數位著作授權契約對第一次銷售原則之影響與濫用原則之適用,智慧財產評論,第12卷第2期,頁47-98。
40. 徐世榮,試論科技在地方環保抗爭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後勁反五輕抗爭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8期,1995年2月,頁125-152。
41. 徐慧怡,定型化契約條款解釋之研究,中興法學,1986年3月,頁543-584。
42. 張心悌,智慧財產權保護之法律經濟分析,律師雜誌4月號,第211期,頁31-35。
43. 張訊嘉,狄驥-法國社會實證主義法學大師,月旦法學雜誌,第78期,2001年11月,頁195-208。
44. 張凱娜,著作權限制的法律經濟分析,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5期,頁76-90。
45. 許忠信,智慧財產權之濫用與限制競爭防止法之適用─由美國法與日本法看我國公平交易法第四十五條,全國律師,第12卷第10期,2008年10月,頁5-26。
46. 許忠信,智慧財產權侵害警告函之比較法觀察─以美國法與德國法之比較為中心,公平交易季刊,第16卷第3期,2008年8月,頁53-106。
47. 許忠信,著作之原創性與抄襲之證明(上)-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一二一四號判決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71期,2009年8月,頁169-182。
48. 許忠信,著作之原創性與抄襲之證明(下)-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一二一四號判決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72期,2009年9月,頁238-257。
49. 許政賢,定型化契約條款內容控制的問題導向論證,東吳法律學報,第25卷第2期,頁51-86。
50. 許政賢,契約結果導向的司法控制-初探民事裁判結果導向案例,政大法學評論,第135期,2013年12月,頁87-173。
51. 許曉芬,人之砒霜我之蜜糖,從原創性觀點評高等法院九十四年度上訴字第一二九五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90期,2011年3月,頁158-170。
52. 郭明政,身分-契約-制度-功能-台灣社會安全法制發展之檢討,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2002年7月,頁457-486。
53. 陳信至,網路交易定型化契約-消費者保護相關議題探討(上),萬國法律,第135期,2004年6月,頁52-62。
54. 陳昭如,台灣法的歷史之旅,全國律師,第9卷第3期,2005年3月,頁16-27。
55. 陳新民,著作權的社會義務:由德國憲法學的角度檢驗智慧財產權的保障及其限制,臺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115-177。
56. 陳錦全,ProCD案二審法院認為除非拆封授權契約的條款違反契約法規定,否則仍屬有效並可執行,資訊法務透析,1996年9月,頁10-11。
57. 陳聰富,目的性限縮與契約自由之濫用,月旦法學教室,第3期,頁12-13。
58. 陳聰富,社會問題與契約管制的界限,月旦法學雜誌,第134期,2006年7月,頁82-93。
59. 陳聰富,契約自由之限制:國家政策或契約正義?,臺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1期,頁119-163。
60. 陳聰富,契約自由與定型化契約的管制,月旦法學雜誌,2002年12月,頁51-62。
61. 陳聰富,誠信原則之適用範圍與效果-最高法院八十八年台上字第四九七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7期,2011年2月,頁130-135。
62. 陳聰富,誠信原則的理論與實踐,政大法學評論,第104期,2008年8月,頁1-60。
63. 陳聰富,醫療契約之法律關係(上),月旦法學教室,第72期,頁87-98。
64. 陳聰富,醫療契約之法律關係(下),月旦法學教室,第73期,頁57-68。
65. 彭國洋,專利經撤銷確定對於專利授權契約的影響,專利師,第19期,2014年10月,頁83-126。
66. 曾大千,論學術發表之著作權授權與讓與:以教育類期刊為觀察取向,教育科學期刊,第11卷第2期,2012年12月,頁23-39。
67. 曾品傑,附合契約與定型化契約之基本問題,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5期,2006年12月,頁39-74。
68. 曾品傑,論附合契約-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九六三號判決評釋,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3期,2005年12月,頁123-152。
69. 曾品傑,論消費者保護法上定型化契約規定對於非消費關係之適用-最高法院四則相關判決評釋 (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3年12月,頁207-224。
70. 曾陳明汝,工業財產權授權契約及其國際私法問題,臺大法學論叢,1978年12月,頁105-124。
71. 程明修,契約自由與國家之保護義務,憲政時代,第30卷第2期,2004年10月,頁195-228。
72. 賀德芬,言論自由與著作權的保護─兼談著作權的限制,臺大法學論叢,第8卷第2期,1979年6月,頁113-144。
73. 馮達發,著作權原創性要件之檢討,萬國法律,第133期,2004年2月,頁45-51。
74. 馮震宇,技術授權發展趨勢與新興授權模式,全國律師,第10卷第12期,2006年12月,頁40-49。
75. 馮震宇,知識經濟之發展與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法政學報,第13期,2001年8月,頁203-232。
76. 馮震宇,著作權之授權與救濟,月旦法學雜誌,第83期,2002年4月,頁24-25。
77. 黃心怡,論攝影著作之原創性,東吳法律學報,第24卷第3期,頁125-148。
78. 黃立,契約自由的限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2005年10月,頁5-22。
79. 黃茂榮,醫療契約(二),植根雜誌,第25卷第2期,2009年2月,頁56-69。
80. 黃惠敏,當著作權授權契約遇上著作權限制-以著作權限制規定之性質為中心(上),萬國法律,第155期,2007年10月,頁85-92。
81. 黃惠敏,當著作權授權契約遇上著作權限制-以著作權限制規定之性質為中心(下),萬國法律,第156期,2007年12月,頁97-100。
82. 黃源盛,大理院關於誠信原則的法理運用,法制史研究,第16期,頁281-328。
83. 黃銘傑,「登記對抗主義」輓歌-評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一六五八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54期,2008年3月,頁233-251。
84. 黃銘傑,專利授權與公平交易法-以拒絕授權與強制授權為中心,萬國法律,2001年12月,頁14-24。
85. 黃銘傑,專制集管(Patent Pool)與公平交易法─評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飛利浦等三家事業技術授權行為之二次處分案,月旦法學雜誌,第87期,2002年8月,頁122-148。
86. 黃銘傑,資料庫著作原創性之所在及其侵權疑義-與一般編輯著作之比較,法學新論,第24期,2010年7月,頁41-57。
87. 楊宏暉,市場經濟秩序下的契約失靈調整模式,法學新論,第25期,2010年8月,頁67-101。
88. 楊宏暉,資訊誘因、資訊價值與先契約的資訊揭露義務-兼論契約法的經濟功能面向,成大法學,第19期,2010年6月,頁135-172。
89. 楊秀儀,法定急救義務?強制締約義務?-醫師法第二一條、醫療法第四三條性質解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9期,2003年8月,頁114-121。
90. 楊淑文,定型化契約之管制與契約自由-德國與我國法制發展之比較分析,政大法學評論,2013年4月,頁163-213。
91. 楊淑玲,淺論拆封授權條款相關問題,萬國法律,第155期,2007年10月,頁77-84。
92. 楊智傑,著作權濫用與不當使用之研究,公平交易季刊,第20卷第2期,2012年4月,頁1-64。
93. 詹森林,私法自治原則之理論與實務-臺灣法制發展之情形,臺大法學論叢,第22卷第2期,頁355-379。
94. 詹森林,定型化契約條款效力之規範-最高法院90年台上2011號、91年台上2220號、92年台上39號判決之商榷,律師雜誌,第293期,2004年2月,頁21-40。
95. 詹森林,非典型契約之基本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27期,1997年8月,頁22-31。
96. 詹森林,信用卡定型化契約與卡債風暴,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頁29-45。
97. 詹森林,消費者保護法之定型化契約最新實務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91期,2002年12月,頁28-50。
98. 詹森林,最高法院與定型化契約法之發展-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裁判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94期,2006年12月,頁83-171。
99. 詹森林,臺灣社會變遷與契約法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230期,2014年7月,頁5-37。
100. 熊秉元,法律的經濟分析:方法論上的幾點考慮,臺大法學論叢,第29卷第1期,頁215-238。
101. 熊琦,著作權許可與私人造法,月旦民商法雜誌,第52期,2016年6月,頁120-142。
102. 熊誦梅,不當行使專利權之法律效果及救濟途徑-從美國法上之專利地痞、專利濫用及智慧財產授權準則談起,全國律師,第12卷第10期,2008年10月,頁56-67。
103. 熊誦梅,從藥品仿單談著作權之保護界線及行政法對民刑法之規範效應-評學名藥藥品仿單之相關法院裁判及檢察實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60期,2008年9月,頁265-278。
104. 劉孔中,公平法與智慧財產權法的衝突與調和,月旦法學雜誌,第104期,2004年1月,頁93-111。
105. 蔡宗珍,網際網路上著作權保障的理論與困境,月旦法學雜誌,第21期,1997年2月,頁38-43。
106. 蔡明誠,從法院判決探討著作財產權之授權,法官協會雜誌,第5卷第1期,2003年6月,頁1-26。
107. 蔡明誠,著作財產權讓與契約與民法適用問題-最高法院八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一○三九號評析,收錄於:義薄雲天,誠貫金石-論權利保護之理論與實踐,曾華松大法官古稀祝賀論文集,頁493-512。
108. 蔡明誠,論著作之原創性與個性概念-以型錄著作問題為例,全國律師,第5卷第5期,2001年5月,頁4-12。
109. 蔡明誠,論著作之原創性與創作性要件,臺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1期,頁177-193。
110. 蔡瑞森,著作應具原創性始受保護,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2005年1月,頁7-8。
111. 蔡瑞森,著作權登記不能作為著作原創性的證明,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2002年3月,頁10。
112. 鄧衍森,偉大的異議者-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奧立佛.溫代爾.賀姆斯,月旦法學雜誌,第74期,2001年7月,頁193-200。
113. 鄭中人,財產法則與責任法則:音樂強制授權之經濟分析,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8期,頁199-220。
114. 鄭中人,著作權法的經濟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5期,1996年8月,頁24-31。
115. 戴志傑,定型化契約之相關法律問題研究-以我國消費者保護法為中心,消費者保護研究,第8期,2003年3月,頁1-35。
116. 戴志傑,網路交易與信用卡定型化契約之法律問題-評台灣台北地方法院八十七年度簡上字第四一九號民事判決,消費者保護研究,2003年3月,頁37-62。
117. 謝哲勝,契約自治與管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2005年9月,頁23-30。
118. 謝銘洋,契約自由原則在智慧財產權授權契約中之運用及其限制,臺大法學論叢,1993年12月,頁309-330。
119. 謝銘洋,智慧財產授權契約之性質,月旦法學雜誌,2002年3月,頁24-25。
120. 謝銘洋,論資料庫保護之法律保護,臺大法學論叢,第27卷第2期,頁263-345。
121. 簡資修,市場、法院或政府:法律實踐的制度面向,月旦法學雜誌,第107期,2004年4月,頁204-209。
122. 簡資修,石化業污染糾紛中之法院,政大法學評論,第54期,1995年12月,頁135-162。
123. 簡資修,法律經濟分析的倫理價值與法學方法-一個簡要調和式的說明,月旦法學雜誌,第114期,2004年11月,頁207-210。
124. 簡資修,契約法:法定與意定之均衡,月旦法學雜誌,第99期,2003年8月,頁191-198。
125. 簡資修,寇斯的〈廠商、市場與法律〉:一個法律人的觀點,臺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2期,頁229-246。
126. 簡資修,寇斯的法律經濟學,台灣法學雜誌,第191期,2012年1月,頁80-85。
127. 羅明通,著作權法「原創性」概念之解析,智慧財產權,1999年11月,頁35-45。
128. 蘇永欽,民事財產法在新世紀面臨的挑戰,法令月刊,第52卷第3期,2001年3月,頁13-28。
(二) 簡體中文期刊
1. 李永軍,從契約自由原則的基礎看其在現代合同法上的地位,比較法研究,2002年第4期,2002年10月,頁1-21。
2. 李瑜青,當代契約精神與法律意識,學術月刊,1999年第2期,1999年2月,頁46-50。
3. 易軍,論私法上公序良俗條款的基本功能,比較法研究,2006年第5期,2006年9月,頁27-34。
4. 俞江,是「身分到契約」還是「身分契約」-兼評〈田藏契約文書粹編〉,法制史研究,第2期,2001年12月,頁297-309。
5. 姚新華,契約自由論,比較法研究,1997年第1期,1997年3月,頁19-32。
6. 柯華慶,格式合同的經濟分析,比較法研究,第5期,2004年9月,頁31-42。
7. 徐國棟,誠信原則理論之反思,清華法學,2012年第4期,2012年7月,頁5-11。
8. 馬俊駒、陳本寒,羅馬法契約自由思想的形成及對後世法律的影響,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1995年1月,頁65-71。
9. 張素華,誠實信用原則對契約自由原則的限制,法學雜誌,1999年7月,頁17-19。
10. 張群,民國時期房租管制立法考略-從住宅權的角度,政法論壇,第26卷第2期,2008年3月,頁39-53。
11. 梁慧星,市場經濟與公序良俗原則,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3年第6期,1993年6月,頁21-31。
12. 梁慧星,資產階級民法中的合同自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1年第6期,1981年6月,頁39-43。
13. 許中緣(評議人:王利明),民法強行性規範研究,法學家,2009年第2期,2009年4月,頁149-155。
14. 郭鳴,強制締約制度基本問題,廈門大學法律評論,第14輯,2007年12月,頁36-61。
15. 黃賢福,契約自由衰落之前,法令月刊,2003年4月,頁68-75。
16. 葉金強,合同解釋:私法自治、信賴保護與衡平考量,中外法學,第16卷第1期,2004年1月,頁61-82。
17. 穆英慧、蘇玉環,未來版權轉讓合同之民法基礎,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頁28-32。
18. 鍾瑞棟,論著作權法中的平衡精神-以版權窮竭制度為個案,廈門大學法律評論,第一期,2001年4月,頁100-114。
19. 蘇永欽,私法自治中的國家強制-從功能法的角度看民事規範的類型與立法釋法方向,中外法學,第13卷第1期,2001年1月,頁92-109。
20. 蘇號朋,論契約自由興起的歷史背景及其價值,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1999年5月,頁87-93。
貳、 外國法院判決
1. Atari Games Corp. v. Nintendo of America Inc., 975 F.2d 832 (Fed. Cir. 1992).
2. Bartsch v. Metro-Goldwyn-Mayer, Inc., 391 F.2d 150 (2d Cir. 1968).
3. Bleistein v. Donaldson Lithographing Company, 188 U.S. 239 (1903).
4. Bobbs-Merrill Co. v. Straus, 210 U.S. 339 (1908).
5. Boosey & Hawkes Music Publishers, Ltd. v. Walt Disney Co., 145 F.3d 481 ((2d Cir. 1998).
6. Broadcast Music v. 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 441 U.S. 1 (1979).
7. Burrow-Giles Lithographic Co. v. Sarony, 111 U.S. 53 (1884).
8. Capitol Records, Inc. v. Alaujan, 593 F. Supp. 2d 319 (D. Mass. 2009).
9. Capitol Records, LLC v. ReDigi Inc., 934 F. Supp. 2d 640 (S.D.N.Y. 2013).
10. CJEU Case C-128/11, UsedSoft v. Oracle, [2012] E.C.R. I-0000.
11. Cohen v. Paramount Pictures Corp., 845 F.2d 851 (9th Cir. 1988).
12. Columbia Pictures Corp. v. Coomer, 99 F. Supp. 481 (E.D. Ky. 1951).
13. Continental T.V., Inc. v. GTE Sylvania, Inc., 433 U.S. 36 (1977).
14. Davidson & Associates v. Jung, 422 F.3d 630 (8th Cir. 2005).
15. Dr. Miles Medical Co. v. John D. Park & Sons Co., 220 U.S. 373 (1911).
16. Eldred v. Ashcroft, 537 U.S. 186 (2003).
17. Feist Publications, Inc., v. Rural Telephone Service Co., 499 U.S. 340 (1991).
18. Folsom v. Marsh, 9. F.Cas. 342 (C.C.D. Mass. 1841).
19. Greenberg v.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533 F.3d 1244 (11th Cir. 2008).
20. Hellman v. Samuel Goldwyn Productions, 26 N.Y.2d 175 (Ct.App. 1970).
21. Hill v. Gateway 2000, Inc., 105 F.3d 1147 (7th Cir. 1997).
22. Lasercomb America, Inc. v. Reynolds, 911 F.2d 970 (4th Cir. 1990).
23. Lear, Inc. v. Adkins, 395 U.S. 653 (1969).
24. Leegin Creative Leather Products, Inc. v. PSKS, Inc., 551 U.S. 877 (2007).
25. Mannion v. Coors Brewing Co., 377 F. Supp. 2d 444 (S.D.N.Y. 2006).
26. New York Times Co. v. Tasini, 533 U.S. 483 (2001).
27. Northern Pacific R. Co. v. United States, 356 U.S. 1 (1958).
28. Platinum Record Co., Inc. v. Lucasfilm, Ltd., 566 F. Supp. 226 (D.N.J. 1983).
29. ProCD, Inc. v. Zeidenberg, 86 F.3d 1447 (7th Cir. 1996).
30. Random House, Inc. v. Rosetta Books, LLC, 283 F.3d 490 (2d Cir. 2002).
31. Rooney v. Columbia Pictures Industries, Inc., 538 F. Supp. 211 (S.D.N.Y. 1982).
32. Saturday Evening Post Co. v. Rumbleseat Press, Inc. 816 F.2d 1191 (7th Cir. 1987).
33. Sega Enterprises Ltd. v. Accolade, Inc., 977 F.2d 1510 (9th Cir. 1992).
34. Specht v. Netscape, 306 F.3d 17 (2d Cir. 2002).
35. Stevens v. Royal Gladding and Issac T. Proud, 58 U.S. 447 (1854).
36. Straus & Straus v. American Publishers' Ass'n, 231 U.S. 222 (1913).
37. Transparent-Wrap Machine Corp. v. Stokes & Smith Co., 329 U.S. 637 (1947).
38. UMG Recordings, Inc. v. Augusto, 628 F.3d 1175 (9th Cir. 2011).
39. United States v. Paramount Pictures, Inc., 334 U.S. 131 (1948).
40. Vernor v. Autodesk, Inc 621 F.3d 1102 (9th Cir. 2010).
參、 網路資源
1. 法源法律網,網址:http://www.lawbank.com.tw/。
2.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網址: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3. 章忠信,著作權筆記,網址:http://www.copyrightnote.org/。
4. 鄒建中,公平交易法與智慧財產權,網址:http://ir.lib.cyut.edu.tw:8080/bitstream/310901800/6529/1/%E5%85%AC%E5%B9%B3%E4%BA%A4%E6%98%93%E6%B3%95%E8%88%87%E6%99%BA%E6%85%A7%E8%B2%A1%E7%94%A2%E6%AC%8A.pdf,(最後瀏覽日:2013/10/14)。
校內:立即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