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王怡云 Wang, Yi-yun |
|---|---|
| 論文名稱: |
探討都市計畫內之傳統聚落景觀管制-以安平聚落為例 Study on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Landscape Control in Urban Planning-A Case study in An-Ping Settlement |
| 指導教授: |
曾憲嫻
tzeng, shin-sh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 畢業學年度: | 97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22 |
| 中文關鍵詞: | 審議 、景觀管制 、景觀組織性原則 、傳統聚落 、都市化 |
| 外文關鍵詞: | Urbanization, Visual Landscape Organizational Principles, Deliberation, Traditional Settlement, Landscape Control |
| 相關次數: | 點閱:234 下載:5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社會結構急遽改變且以經濟發展為導向的趨勢之下,傳統聚落的建設缺乏前瞻性的管制與設計,任憑尋求生活改善的居民自行摸索,住宅建築與古老房舍雜陳,形成紊亂與不調和的景象。不僅無助於整體生活環境的提升,聚落傳統風貌的環境也漸消逝。在這樣的狀況下,使得都市中傳統聚落的規則性、和諧性與美感不再,也因都市化而面臨著景觀同質化的問題。
本研究從安平聚落的發展脈絡探討起,進而分析安平聚落的自然景觀(鹽水溪、植被等)與人文景觀(安平聚落之空間紋理、建築形式等),歸納出影響聚落視覺景觀組織性原則,以成為景觀管制準則之依據。由於本研究所研擬的景觀管制準則是著重於圖像與一般居民理解的說明,可成為未來為了形成良好聚落景觀審議時地方討論的基礎。總言之,本研究嘗試建構一種景觀組織的原則,並嘗試考慮民眾參與的配套機制,故可以藉此讓居民們對自己的保存地區,進行具體的評估。
Upon the trend of the rapid change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orient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lacks of the proactive management and desig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allows the residents to find out the life improvement method by themselves without restriction, forms the disorderliness and inconsonance of the residence buildings and old fashion buildings. This not only does nothing on enhancement of the overall life environment but also makes the traditional style and environment of settlements vanish away. Under such situation, there is no longer regularity, consistency and aesthetic existing in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and the urbanization also encounters the problem of homogenization.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how the development of An-Ping Settlement, and analyses both natural(Salty Water Creek, Vegetation, etc.)and social (spatial arrangement and building styles)landscape of An-Ping Settlement, to sum up the principles of visual landscape organization of the settlement so as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landscap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guidelines. The landscap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guidelines drafted by this study concentrated on the descriptions of images and for the general public’s understanding. Those guidelines may become the basis for local discussions and deliberations aimed at creating excellent and proper village landscape in the future. To draw a conclusion, this paper tried to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for landscape organization followed by inviting the resi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mechanism of related packages. By doing so, the residents could make concrete evaluations toward their own preserved areas.
【期刊】
池永歆,1999,〈台灣漢人傳統聚落空間性的構成與內涵〉,《地理教育》第25期,p.55-72。
陳湘琴,2007,〈日本城鄉風貌形塑制度與景觀計畫實施之調查研究-以觀光地區京都市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一期,p.81-96。
曾憲嫻、陳廣武、楊少瑜,2006,〈歷史保存區景觀管制之研究-從英國的城鎮景觀思潮及制度發展來探討〉,《規劃學報》第三十三期,p.61-76。
傅朝卿,1999,〈安平舊聚落〉,《大地地理雜誌》,第137期,p.13。
傅朝卿,2006,〈從文化景觀找回台灣營建環境的整體性〉,《台灣建築》第128期,p.56。
傅朝卿,2006,〈建立新舊和諧共存的台灣城鎮〉,《台灣建築》第126期,p.54。
【書籍】
Bell S., 1993, Elements of visual design in the landscape. London: E & FN Spon.
Cullen G., 1971, The concise townscape. London: Architectural Press.
Smardon R. C., Palmer J.F., Felleman J. P., 1986c, Foundations for visual project analysis. New York: Wiley.
Heidegger M., 1971a, Poetry, language, thought. New York: Harper & Row, p.145-161.
McClusKey J., 1992, Road form and townscape, Boston: Butterworth-Architecture, p.11, p.107-111.
Norberg-Schulz C., 1985, The concept of dwelling : on the way to figurative architecture. New York: Rizzoli, p.13.
Reid G.W., 1993, From concept to form in landscape design.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p.92.
九州藝術工科大學環境設計學科編輯,2000,《筑後草野‧矢作/紅桃林-久留米市草野町伝統的町並調查報告》,久留米市,p.9、p.81。
日本建築編,2005,《景法景》,芸出版社,p.70-71。
王明蘅、姜渝生,2001,《臺南市安平文化特定區調查規劃與設計期末報告》,臺南市政府。
王玲玉、呂以寧(譯),2003,《建築:造型、空間與秩序》,Ching, Francis D. K.(1996c)著。臺北市:六合,p.320-375。
王維周,2006,〈超越單棟建築保存的可能性-法國建築、都市暨景觀資產保護區劃(ZPPAUP)的操作機制探討〉,《第九屆文化資產(古蹟、歷史建築、聚落與文化景觀)保存、再利用與保存科學》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
西村幸夫,1993,〈聚落保存方法〉,《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p.97-112。
李乾朗,1986,《台灣建築史》,臺北巿:雄獅,p.78。
江樹生,1995,〈荷蘭時代的「安平街」-熱蘭遮市〉,《安平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市:臺南市立文化中心。
林書堯,1984,《視覺藝術》,台北市:維新書局,p.208-252
林朝成、鄭水萍等,1998,《安平區志》,臺南市 :臺南市安平區公所。
胡振洲,1977,《聚落地理學》,臺北巿:三民書局。
李麗雪、洪得娟、顏家芝(譯),1996,《景觀視覺評估與分析》,田園城市文化。
李豐楙,1998,〈道、法信仰習俗與台灣傳統建築〉,《聚落與社會》,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孫全文、邱肇輝,1992,《台灣傳統都市空間之研究》,台北:詹氏書局。
堀憲二,1993,〈從聚落保存、造街運動到ECO. MUSEUM(實質空間保存策略)〉,《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p.135-142。
陳明竺,1993,《都市設計》,臺北市:創興,p.3-11、p.96-101。
郭肇立,1998,〈傳統聚落空間研究方法〉,《聚落與社會》,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陳憲明、李嘉雯,1998,《藝文資源調查作業參考手冊》/人文景觀類,臺北巿:文建會,p.13-15。
陳麗江(譯),2004,《城市設計基本原理:空間.建築.城市》,沙爾霍恩, 漢斯.施馬沙伊特著,北京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發行,p.44。
曹正,2007,《視覺景觀理論》,臺北市:太倉規劃顧問。
黃定國等,《1999,都市計畫審議有關計畫內容及都市設計審議準則架構之研訂:課題分析及對策研擬》,臺北市政府研考會。
傅朝卿,1999,《舊聚落.新相簿:安平古貌攝影集》,臺南市: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
傅朝卿譯,2002,《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 :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臺南市: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p.22-24、p.44-45。
曾憲嫻,2007,〈從都市景觀的角度論都市之保存與再生-以日本景觀保存的觀念與制度對台灣的啟市為主軸〉,《第十一屆國土規劃論壇學術研究討會論文集》,臺南市: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
賴世剛等,2002,《如何提昇市政審議機制之研究:以都市設計審議、環境影評估及公共藝術審議為例》,臺北市政府研考會。
謝慶達、莊建德(譯),1993,《都市設計概論》,Barnett, Jonathan.(1982c)著。臺北市:創興,p.47-62。
謝慶達(譯),1996,《找尋失落的空間-都市設計理論》,Trancik, Roger.(1986)著。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p.11-15。
【論文】
方淑吟,2003,《台南市安平區聚落發展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王嘉澤,2005,《安平傳統聚落場所性之探討》,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宗錤,1995,《新竹市都市設計制度與景觀管理之研究》,中華工學院土木工程研究所。
吳玉釗,2006,《建築基地最小開發規模限制對都市景觀影響之研究-以新竹縣治區開發案件為例》,交通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營建技術與管理學程碩士論文,pp.22-24。
洪佳慧,1998,《傳統聚落保存方式之研究-以北埔家聚落為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啟榕,1994,《環境美學管制的規範性議題》,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儒,2005,《安平歷史聚落建築景觀風格維護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一志,2000,《從大員市鎮到台灣街仔:安平舊街區的空間變遷》,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漢洲,1987,《都市街道景觀管制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靖媛,2004,《台江聚落發展研究-以大港寮為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忠志,1989,《安平六部設聚落與居民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脩平,1995,《應用景觀模擬評估景觀管制之研究:臺南市古蹟保存區之探討》,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品亨,2005,《從文化景觀探討安平的地方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惠華,2005,《聚落保存策略之研究-以澎湖望安中社村為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站】
戴伯芬,2007,《聚落保存的論述與實踐》,第六十六期文化研究月報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66/journal_park666.htm
行政院草案總覽-景觀法草案http://www.ey.gov.tw/ct.asp?xItem=18720&ctNode=2288&mp=1
PPG15管制政策
http://www.communities.gov.uk/planningandbuilding/planning/planningpolicyguidance/historicenvironment/ppg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