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黃惠慎 Huang, Hui-Shen |
|---|---|
| 論文名稱: |
倪匡科幻小說研究(以〈衛斯理系列〉為主要研究對象) |
| 指導教授: |
吳達芸
Wu, Ta-Yu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 畢業學年度: | 9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58 |
| 中文關鍵詞: | 衛斯理系列 、科幻小說 、倪匡 |
| 外文關鍵詞: | Ni Kuang, science fiction, Wesley series |
| 相關次數: | 點閱:87 下載:17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倪匡(1935-),這位出生於中國大陸,於六0年代崛起於香港、八0年代科幻作品盛行於港台、九0年代隱居美國,至今仍持續創作的科幻小說家,其自一九七八年開始在台灣發表科幻作品,即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不僅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科幻作家之一,其作品也成為台灣通俗文學上的暢銷書籍之一。所以不論在台灣的科幻文壇上,或是在台灣通俗文學的發展脈絡上,倪匡無疑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文先從文化社會學的角度對倪匡科幻小說暢銷的程度、原因作一探究,接著從台灣科幻小說的演變歷程中,為倪匡在台灣科幻文壇上定位,再從倪匡本身的生命經驗中,去探索作家與作品之間的連結關係,並進一步從倪匡〈衛斯理系列〉科幻小說文本當中,探討分析其科幻小說內容所呈現的思想型態與藝術特色,以期對倪匡及其科幻小說有更多的認識與瞭解。
綜觀倪匡的科幻小說,雖是屬於文化工業產銷模式下的通俗小說,然而在其中卻呈現倪匡個人深刻的人生、社會觀照,往往有發人省思的深刻意涵,實不應輕易忽視。除此之外,他亦展現不凡的寫作技巧,科幻小說中曲折離奇的情節、人物形象的塑造、語言的生動…等,往往都是使讀者沉浸在科幻世界裡的藝術特色,能吸引讀者目光的魅力所在。從他的科幻小說作品裡,讀者可以看見倪匡不斷致力於將科幻小說寫得好看的努力與實踐。而作為一種小說流派,倪匡的科幻小說無疑是中國通俗文學百花園中,一朵頗具異采的花朵。
Ni Kuang(1935-) is a science fiction writer, who was borned in Mainland China, became famous at 60's in Hong Kong, at 80's science fiction was popular between Taiwan and Hong Kong, and he was moved to America at 90's and continued his writing. Since 1978, he began to publish his article in Taiwan, then was loved by worldwide readers. He is not only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cience fiction writers, but his articles were one of the best-seller in Taiwan's popular literature. So no matter in the area of Taiwan science fiction, 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iwan popular literature, it's no doubt that he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erefore, main body of a writing starts to research the popular degree, reasons of his novels from social and culture's point of view, follow by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from Taiwan science fiction to identify his position, then from his own experience to discover the relation between writer and his article. And then use his novels〈Wesley series〉, discuss the reflection of thinking and characteristic of art, in order to get mor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General speaking, although his popular fictions belong to that produced and sale from cultural industry. But we can not ignore that it show his personal hard view of life and social, it always make us think about ourself. Beside that, he shows his wonderful writing skill, unbelievable story, build up and characterize a man, happiness of language and so on... those are the art features to make the readers sink in the fiction world, and get readers' notice. From his article, readers can see his hard work to let the science fiction as better as he can.To be a novel factions, it's no doubt that in the Chinese popular literature garden, his novels is a very strange and beautiful flower.
參考書目(按分類及年代順序〈先朝代後出版年代〉排列)
一、作品
(一)、倪匡〈衛斯理系列〉科幻小說
倪匡著 《藍血人》,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79年3月初版。
倪匡著 《蜂雲》,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79年3月初版。
倪匡著 《透明光》,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79年3月初版。
倪匡著 《蠱惑》,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79年3月初版。
倪匡著 《妖火》,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沉船》,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不死藥》,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支離人》,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仙境》,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訪客》,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天外金球》,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屍變》,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盡頭》,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換頭記》,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原子空間》,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紅月亮》,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鬼子》,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迷藏》,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天書》,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玩具》,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3月初版。
倪匡著 《鑽石花》,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3月初版。
倪匡著 《影子》,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3月初版。
倪匡著 《木炭》,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3月初版。
倪匡著 《尋夢》,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3月初版。
倪匡著 《紙猴》,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9月初版。
倪匡著 《大廈》,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9月初版。
倪匡著 《眼睛》,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9月初版。
倪匡著 《搜靈》,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9月初版。
倪匡著 《茫點》,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9月初版。
倪匡著 《神仙》,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9月初版。
倪匡著 《追龍》,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9月初版。
倪匡著 《活俑》,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9月初版。
倪匡著 《異寶》,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9月初版。
倪匡著 《地圖》,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9月初版。
倪匡著 《老猫》,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環》,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無名髮》,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連鎖》,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後備》,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第二種人》,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盜墓》,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1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洞天》,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3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犀照》,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4年9月初版。
倪匡著 《命運》,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84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極刑》,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5年8月初版。
倪匡著 《遊戲》,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5年12月初版。
倪匡著 《電王》,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6年3月初版。
倪匡著 《生死鎖》,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6年4月初版。
倪匡著 《黃金鎖》,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6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廢墟》,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6年12月初版。
倪匡著 《血統》,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7年4月初版。
倪匡著 《密碼》,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7年5月初版。
倪匡著 《謎蹤》,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7年11月初版。
倪匡著 《瘟神》,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7年12月初版。
倪匡著 《招魂》,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8年4月初版。
倪匡著 《背叛》,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8年5月初版。
倪匡著 《鬼混》,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8年9月初版。
倪匡著 《報應》,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9年1月初版。
倪匡著 《錯手》,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9年5月初版。
倪匡著 《真相》,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9年9月初版。
倪匡著 《毒誓》,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0年4月初版。
倪匡著 《拚命》,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0年5月初版。
倪匡著 《怪物》,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0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探險》,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1年2月初版。
倪匡著 《繼續探險》,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1年3月初版。
倪匡著 《圈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1年6月初版。
倪匡著 《烈火女》,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1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從陰間來》,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1年12月初版。
倪匡著 《從陰間去》,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2年1月初版。
倪匡著 《大秘密》,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2年2月初版。
倪匡著 《少年》,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2年4月初版。
倪匡著 《陰差陽錯》,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2年5月初版。
倪匡著 《禍根》,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2年6月初版。
倪匡著 《陰魂不散》,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2年7月初版。
倪匡著 《許願》,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2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還陽》,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3年2月初版。
倪匡著 《運氣》,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3年5月初版。
倪匡著 《開心》,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3年7月初版。
倪匡著 《天外桃源》,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3年8月初版。
倪匡著 《轉世暗號》,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3年11月初版。
倪匡著 《將來》,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4年1月初版。
倪匡著 《闖禍》,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4年6月初版。
倪匡著 《解脫》,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4年9月初版。
倪匡著 《遺傳》,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5年1月初版。
倪匡著 《爆炸》,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5年3月初版。
倪匡著 《水晶宮》,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台北市,1995年8月初版。
倪匡著 《前世》,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5年9月初版。
倪匡著 《新武器》,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6年2月初版。
倪匡著 《病毒》,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6年7月初版。
倪匡著 《算帳》,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6年8月初版。
倪匡著 《原形》,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6年9月初版。
倪匡著 《活路》,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6年10月初版。
倪匡著 《雙程》,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6年11月初版。
倪匡著 《洪荒》,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6年12月初版。
倪匡著 《買命》,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7年1月初版。
倪匡著 《賣命》,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7年6月初版。
倪匡著 《考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7年7月初版。
倪匡著 《傳說》,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7年9月初版。
倪匡著 《暗號之二》,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7年12月初版。
倪匡著 《在數難逃》,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8年3月初版。
倪匡著 《豪賭》,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8年5月初版。
倪匡著 《真實幻境》,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8年7月初版。
倪匡著 《成精變人》,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8年9月初版。
倪匡著 《未來身份》,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8年11月初版。
倪匡著 《移魂怪物》,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9年3月初版。
倪匡著 《人面組合》,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9年6月初版。
倪匡著 《本性難移》,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9年11月初版。
倪匡著 《另類複製》,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2000年3月初版。
倪匡著 《解開密碼》,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2000年7月初版。
倪匡著 《天打雷劈》,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2000年11月初版。
倪匡著 《偷天換日》,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2001年3月初版。
倪匡著 《閉關開關》,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2001年5月初版。
倪匡著 《行動救星》,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2001年11月初版。
倪匡著 《乾坤挪移》,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2002年4月初版。
倪匡著 《財神寶庫》,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2002年6月初版。
倪匡著 《一半一半》,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2002年9月初版。
倪匡著 《身外化身》,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2002年11月初版。
倪匡著 《非常遭遇》,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2003年6月初版。
(二)、倪匡其他作品
倪匡 《倪匡科幻小說選》,知識系統出版社,台北市,1985年9月。
倪匡 《雲端的信》,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87年4月。
倪匡 《失落的信》,皇冠出版社,台北,1989年2月。
倪匡 《地底奇人》,風雲時代出版社,台北市,1989年7月初版。
倪匡 《犀照》,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1989年7月初版。
倪匡 《風颺的信》,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0年1月初版。
倪匡 《蛇神》,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1年7月十一刷。
倪匡 《我看金庸小說》,遠流出版事業府份有限公司,台北市,1997年7月二版。
倪匡 《再看金庸小說》,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1997年7月二版。
倪匡 《三看金庸小說》,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1997年8月二版。
倪匡 《行動救星》,緣+勤出版社,香港,2000年10月。
二、專書
司馬遷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綜合出版社,台南市,1981年2月再版。
淮南王劉安編撰、高誘註 《淮南子‧覽冥篇》,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市,1968年10月。
袁珂 《山海經校注》,〈北次三經〉,里仁書局,台北市,1981年11月。
金聖嘆,文子生校點 《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下)》第三九回頭批,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1985年3月第1版。
魯迅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流出版社,香港,1973年。
魯迅 《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里仁出版社,台北市,1992年9月。
褔斯特 《小說面面觀》,志文出版社,台北市,1973年。
中央日報編印 《中共禍國殃民三十年》,中央日報社出版,台北市,1979年10月。
黑格爾 《美學》第1卷,里仁書局,台北市,1981年5月。
杜南發 《風過群山─當代名家對話錄》,遠景出版社,台北市,1982年6月初版。
賈文昭、徐召勛 《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里仁書局,台北市,1983年3月 初版。
王孝廉 《神話與小說》,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台北市,1986年5月初版。
黑格爾著,王太慶、賀麟譯 《哲學史演講錄》第1卷,谷風出版社,中和市,1987年1月。
伊格頓著,文寶譯 《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南方叢書出版社,台北市,1987年10月再版。
金健人 《小說結構美學》,木鐸出版社,台北市,1988年9月初版。
洪翠娥 《霍克海墨與阿多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唐山出版社,台北市,1988年10月初版。
夏樹靜子《黑暗的漩流》,林白出版社,台北市,1989年。
程德培 《當代小說藝術論》,學林出版社,上海,1989年2月。
白海珍、汪帆著 《文化精神與小說觀念─中西小說觀念的比較》,河北人民出版社, 河北,1989年8月。
盧卡奇原著,黃丘隆譯 《歷史與階級意識─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研究》,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市,1989年12月初版。
馬克‧杰木乃茲著,欒棟/關寶艷譯 《阿多諾─藝術‧意識形態與美學理論》,遠流出版公司,台北市,1990年4月。
葉李華 《時空遊戲》,知識系統出版公司,台北市,1990年6月。
阿諾德‧豪澤爾著,居延安編譯 《藝術社會學》,雅典出版社,台北市,1990年7月。
黃武忠 《小說經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1990年8月第一版。
俞汝捷 《幻想和寄託的國度─志怪傳奇新論》,淑馨出版社,台北市,1991年4月初版。
劉昌元 《盧卡奇及其文哲思想》,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市,1991年12月初版。
劉城淮 《中國上古神話通論》,雲南人民出版社,雲南,1992年1月。
周啟志,羊列容,謝昕 《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文津出版社,台北市,1992年3月初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 《適合大專學生閱讀之文藝作品調查研究》,國家文藝基金會出版,台北市,1992年5月。
黃海 《夢廻鐵砧山下》,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台中縣,1992年6月。
鄭明娳 《通俗文學》,揚智文化出版社,台北市,1993年5月初版一刷。
陸志平、吳功正 《小說美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3年11月初版。
曉峰、明軍 《毛澤東之謎》,國際村文庫書店,台北市,1993年11月初版。
潘應暾、汪義先 《香港文學概觀》,鷺江出版社,廈門市,1993年12月。
陳炳良 《香港文學探賞》,書林出版社,台北市,1994年5月。
饒芃子 《中西小說比較》,安徽教育出版社,合肥,1994年6月。
林芳玫 《解讀瓊瑤愛情王國》,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台北市,1994年8月初版。
劉康 《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麥田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5年5月初版。
明道文藝雜誌社研究 《台灣流行文藝作品調查研究》,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印行,台北市,1995年6月。
黃永林 《中西通俗小說的比較研究》,文津出版社,台北市,1995年10月初版一刷。
林翠芬 《香港文化名人採訪錄》,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香港,1996年9月。
孟樊 《台灣出版文化讀本》,唐山出版社,台北市,1997年1月初版。
劉勇強 《中國神話與小說》,大象出版社,河南,1997年4月。
古遠清 《香港當代文學批評史》,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漢,1997年5月1版。
楊昌年 《現代小說》,三民書局,台北市,1997年5月初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1997台灣圖書出版市場研究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發行,台北市,1997年12月。
詹明信著,張旭東編、陳清僑等譯 《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北京市,1997年12月第1版。
鄒風、孟林明 《消費心理學》,世界商業文庫出版,台北市,1997年12月。
蔡瀾 《給亦舒的信》,天地圖書有限公司,香港,1998年四版。
蔡瀾 《二樂也》,壹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8年1月四版。
黃繼持、盧瑋鑾、鄭樹森 《追跡香港文學》,牛津大學出版社,香港,1998年2月。
劉炳澤、王春桂 《中國通俗小說概論》,漢威出版社,新店市,1998年2月。
王隆升 《文學時空與生命情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3月。
巴赫汀著,白春仁、曉河譯 《小說理論》,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庄市,1998年6月第1版。
沈西城 《妙人倪匡》,藝苑文化工作室,香港,1998年7月。
黃子平 《中國小說與宗教》,中華書局,香港,1998年8月初版。
歐陽謙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哲學》,雅典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9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1998台灣圖書出版市場研究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發行,台北市,1999年2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1999台灣圖書出版市場研究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發行,台北市,2000年2月。
韓維君 《台灣書店風情》,台北市,生智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3月初版。
蔡東機 《300倍奇蹟─如何結合連鎖業與網路創造商機》,方智出版社,台北市,2000年6月初版。
蔡瀾 《八樂也》,壹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0年8月二版。
方忠 《台灣通俗文學論稿》,中國華僑出版社,北京,2000年12月初版。
辛廣傳 《台灣出版史》,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2000年12月第一版。
約翰‧斯道雷原著,楊竹山、郭發勇、周輝翻譯 《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第二版),南京大學出版社,南京,2001年1月第1版。
劉秀美 《五十年來的台灣通俗小說》,文津出版社,台北市,2001年11月初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台灣圖書雜誌出版市場研究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發行,台北市,2001年12月。
三、論集、選集、辭典
張系國主編 《當代科幻小說選Ⅱ》,知識系統出版公司,台北市,1985年2月。
張系國主編 《七十三年科幻小說選》,知識系統出版公司,台北市,1985年2月。
焦雄屏編著 《香港電影風貌》,時報文化出版社,台北市,1987年5月初版。
廖瑞明主編 《大不列百科全書》,丹青圖書有限公司,台北,1987年新編,第三册。
王劍叢、汪景壽、楊正犁、蔣朗朗編著 《台灣香港文學研究述論》,天津教育出版社,天津,1991年10月。
林耀德、孟樊編著 《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台北市,1992年1月。
陳義芝主編 《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聯經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12月初版。
黎活仁主編 《台灣後設小說研究》,文史哲出版社,台北市,1998年12月初版。
黃維樑主編 《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1999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冊)》,中文大學出版社,香港沙田,2000年。
四、單篇論文
程小青 〈談偵探小說〉,《紅玫瑰》第5卷第12期,1929年5月。
依利莎白‧鮑溫 〈小說家的技巧〉,《世界文學》1979第1期,1979年。
黃海 〈科學‧超科學與科幻作品〉,《書評書目》第19卷第74期,1979年6月。
呂應鐘 〈時代的文學─科幻小說〉,《綜合月刊》第138期,1980年5月。
李歐梵 〈奇幻之旅─星雲組曲簡論〉,收錄於張系國,《星雲組曲》,台北市,1980年10月。
張系國 〈科幻之旅─張系國與王建元談科幻小說〉,收錄於張系國,《夜曲》之附錄,知識系統出版社,台北市,1985年1月。
林雙不 〈雙不齋談書─3.倪匡科幻小說全集〉,《書評書目》第23卷第91期,1980年11月。
王美霞紀錄整理 〈科幻小說的新天地〉,《書評書目》第25卷第98期,1981年7月。
沈西城 〈鬼才‧妙人‧頑童─關於倪匡這個人〉,《新書月刊》第2期,1983年11月。
江掁昌 〈中國大陸的科幻小說〉,《文訊》第18期,1985年6月。
余玉書 〈香港文壇掠影〉,《文訊》第20期,頁43,1985年10月。
林佛兒 〈我印象最深的香港作家〉,《文訊》第20期,1985年10月。
茶陵 〈中共眼中的香港文學〉,《文訊》第20期,1985年10月。
秦賢次 〈香港文學期刊滄桑錄〉,《文訊》第20期,1985年10月。
孫寶玲 〈香港文藝外一章〉,《文訊》第20期,1985年10月。
焦桐 〈票房副刊?票房作家?從問卷調查看報紙副刊〉,《文訊》第22期,1986年2月。
黃海 〈兒童科幻小說的寫作〉,《文訊》第23期,1986年4月。
王苔雲 文學研討會〈「跨越時空靈視無限」的科幻小說─談張系國的「星雲組曲」〉,《文藝月刊》第207期,1986年9月。
林保淳 〈從「通俗」的角度談武俠小說〉,《文訊》第26期,1986年10月。
陳長房 〈西方通俗文學的模式〉,《文訊》第26期,1986年10月。
黃海 〈科幻小說答客問〉,《文訊》第26期,1986年10月。
傅博 〈認識推理小說〉,《文訊》第26期,1986年10月。
蘇綾紀錄〈文學良心與市場流行─「通俗文學」討論會〉,《文訊》第26期,1986年10月。
杭之 〈大眾文化的流行透露了什麼?〉,《中國論壇》第269期,1986年12月。
李永熾 〈日本的大眾文化〉,《中國論壇》第269期,1986年12月。
李祖琛 〈大眾媒介與大眾文化〉,《中國論壇》第269期,1986年12月。
黃道琳 〈對大眾文化的批評〉,《中國論壇》269期,1986年12月。
呂正惠 〈「政治小說」三論〉,《文星》第103期,1987年1月。
迪特里希‧哈特 〈文學社會學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運用領域概述〉,《文藝研究》1987年第5期,1987年9月。
陳銘磻 〈四十年來台灣的出版史略(上)〉,《文訊》第32期,1987年10月。
陳銘磻 〈四十年來台灣的出版史略(下)〉,《文訊》第33期,1987年12月。
張系國 〈向未來尋找歷史的根源〉,收錄於《幻象》第1期,1989年11月。
陳銘磻 〈在低迷的文化初版國度裡〉,《文訊》革新第11期,1989年12月。
呂監平採訪/朱敏鵑紀錄 〈科幻與小說的比例─精靈古怪的葉李華〉,《文訊》革新號第20期,1990年9月。
彭曉豐 〈後現代主義與通俗文學〉,《浙江學刊》,1991年第1期,1991年2月。
應裕康 〈神仙思想與通俗文學〉,《高雄師大學報》第三期,1992年3月。
王淑秧 〈人類未來奇異的暢想曲─海峽兩岸的“科幻小說”〉收錄於王淑秧著,《海峽兩岸小說論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北京,1992年4月。
蘇雪林 〈傳說的不死藥對於中國歷史社會之影響〉,收錄於蘇雪林,《天問正簡》附錄,文津出版社,台北市,1992年5月初版。
陳輝揚 〈專欄2〉,《聯合文學》第8卷第10期,1992年8月。
葉李華 《幻象》第八期,1993年8月。
林耀德 〈台灣當代科幻文學〉,《幼獅文藝》第475期,1993年7月。
林燿德 〈台灣當代科幻文學(下)〉,《幼獅文藝》476期,1993年8月。
王震亞 〈在科幻海洋中遨遊─張系國與《超人列傳》、《望子成龍》〉,收錄於王震亞 《台灣小說二十家》,北京出版社,北京,1993年12月第一版。
帕林德作、馬耀民譯 〈科幻中的科學家:自科學啟蒙以降〉,《中外文學》第22卷第12期,1994年5月。
張錦忠 〈黃凡與未來:兼註台灣科幻小說〉,《中外文學》第22卷第12期,1994年5月。
蘇恩文作、單德興譯 〈科幻與創新〉,《中外文學》第22卷第12期,1994年5月。
鄭惠芳 〈生命共同體的神聖理念及務實觀點:從浪漫詩到科幻小說的生態觀〉,《中外文學》第23卷第12期,1995年5月。
祁述裕 〈文化市場制約下的藝術生產與消費的特徵〉,《通俗文學評論》1995年第2期,1995年5月。
孫紹誼 〈通俗文化‧意識形態與話語霸權〉,《當代》第114期,1995年10月。
楊照 〈四十年來台灣大眾文學小史〉,收錄於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聯合文學出版社,台北市,1995年10月初版。
王劍叢、于方東〈倪匡科幻作品論〉,《通俗文學評論》1996年第2期,1996年5月。
林文寶 〈通俗小說與兒童文學〉,《東師語文學刊》第九期,1996年6月。
黃海 〈由科幻、童話精神到二十一世紀的文學〉,《文訊》第95卷(=133期),1996年11月。
王建元 〈景觀文化‧科幻電影機械人‧性別政治〉,《幼獅文藝》第84卷第1期,1997年1月。
楊清木翻譯 〈星際太空飛行可行嗎?〉,《牛頓雜誌》第165期,1997年2月。
張啟疆 〈科學與幻想對寫作的重要性〉,《幼獅文藝》第84卷第5期,1997年5月。
李少南 〈香港的中西報業〉,收錄於王賡武主編,《香港史新編‧下冊》,三聯書店,香港,1997年7月。
王建元 〈一次科幻的時空之旅〉,《幼獅文藝》第84卷第10期,1997年10月。
楊薇雲 〈星際帝國史的建構與解構〉,《中外文學》第26卷第8期,1998年1月。
李逆熵 〈科幻中的科學〉,《科學月刊》第29卷第2期,1998年2月。
金濤 〈科幻的科普功能〉,《科學月刊》第29卷第2期,1998年2月。
黃海 〈科幻的科學預言〉,《科學月刊》第29卷第2期,1998年2月。
葉李華 〈開宗明義論科幻〉,《科學月刊》第29卷第2期,1998年2月。
蕭富元 〈遊蕩於科學與幻想之間(書蟲2號:葉李華)〉,《遠見雜誌》第141期,1998年3月。
林明澤 〈無盡星空下的鐵石殘骸〉,《中外文學》第26卷第11期,1998年4月。
林建光 〈後期資本主義文化寓言:論菲利普‧狄克隻〈複製人是否會夢見機器羊〉〉,《中外文學》第26卷第11期,1998年4月。
葉李華 〈封神時光英豪‧序言─倪匡的棒子〉,收錄於蘇逸平,《封神時光英豪》,風雲時代出版社,台北市,1999年9月。
葉李華紀錄整理 〈100問倪匡〉,《聯合文學》第207期,2002年1月。
五、學位論文
蔡勝華 《出版業通路成員滿意水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1月。
林建群 《晚清科幻小說研究(1904-1911)》,碩士論文,台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8年6月。
范怡舒 《張系國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98年6月。
陳愫儀 《少年科幻版圖初探》,碩士論文,台灣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8年6月。
傅吉毅 《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碩士論文,台灣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2年6月。
六、報紙報導
倪匡 〈雨花臺石〉,《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8年5月5日。
金恆煒 〈也是第三類接觸─讀倪匡的「奇幻小說」有感〉,中國時報,1978年5月5 日。
編輯部〈急速成長中的文化產業〉,中國時報,第8版,1987年12月30日。
編輯部〈排行榜「新青春偶像派」爭議多〉,中國時報,第23版,1988年5月8日。
編輯部〈香港通俗小說寶島展魅力〉,民生報,第9版,1988年6月15日。
編輯部〈出版業1989行銷前瞻〉,中國時報,第22版,1989年1月2日。
李黎 〈我所知道的科幻世界:如果我出現在你夢中〉,中國時報,第23版,1991年5月15日。
黃海、葉李華〈近看台灣科幻〉,《自由時報‧自由副刊》,第39版,2000年7月12日。
編輯部〈冒險王衛斯理〉中國時報,第26版,2003年1月23日。
七、網路資源
〈科科網〉,http://www.scisci.com。
〈交通大學科幻研究中心〉,http://sf.nc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