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宏彬
Ye, Hung-Bin
論文名稱: 接取網路設備即時偵測障礙系統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Real-Time Detection of Obstacles System
指導教授: 陳建富
Chen, Jiann-Fu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電機資訊學院 - 電機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9
中文關鍵詞: 網際網路住宅光纖上網接取網路
外文關鍵詞: Internet, Fiber To The Buliding, Access Network
相關次數: 點閱:86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係探討網際網路是目前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因為網路的頻寬越來越大,使得生活上網路應用服務日益漸多,近幾年網路使用人數增加,網路對於用戶在生活上或工作上的影響皆大於以往,對於網路的依賴性也更甚於前,如何維護網路的可靠度及縮短網路障礙時間便成為網路維運者所必須重視的議題之一。
    本文針對電信公司住宅光纖上網網路架構中的接取網路設備,利用Borland c++軟體撰寫一個接取網路設備即時偵測障礙系統,並以實際接取網路設備運作,以驗證系統偵測障礙的正確性,藉以達到快速偵測網路設備異常狀態及縮短網路障礙修復時間,使用這個即時偵測障礙系統可讓障礙偵測時間從原本15分鐘縮短至5分鐘,並藉此縮短障礙修復時間以保持網路的可靠度。

    This thesis to explore the Internet is essential for modern tools, because the network bandwidth is growing, making their lives become more network application services. In recent years, increased network usage, internet users in their daily lives or work for the impact was greater than in the past. For network dependent and more over the previous, how to maintain network reliability and reduce the time of barriers will become network maintenance personnel must pay attention to one of the topic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access Fiber To The Buliding architecture in the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Use Borland C++ software written an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real-time detection of obstacles system. And test the actual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have been put into operation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system detects obstacl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apid detection of abnormal network equipment status and shorten network barriers time to repair. Using this real-time detection of obstacles system let the time of detect obstacle shortened from the original 15 minutes to 5 minutes and shorten the time to repair barriers to keep the network reliability.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與目的 3 1.3論文章節概要 8 第二章 背景知識介紹 9 2.1寬頻接取網路介紹 9 2.2 非對稱式數位迴路架構 11 2.3 超高速數位用戶迴路架構 11 2.4 光纖到府架構 15 2.5 接取網路設備障礙 20 第三章 系統分析與架構 23 3.1接取網路設備分析 23 3.2光化交接箱架構 24 3.3接取網路設備即時偵測障礙系統架構 29 第四章 系統實作 34 4.1系統實作環境 34 4.2系統操作說明 35 4.3分析與探討 37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46 5.1結論 46 5.2未來研究方向 46 參考文獻 47 自述 49

    [1] 中華電信數據分公司,http://www.hinet.net/,2013。
    [2] 劉一鳴、陳建安、郭進德、江昭德、王俊雄、江宏昇、張怡軒、陳育祥,實現三合一數位化生活服務之跨平台整合架構研究,電信研究雙月刊,第39卷第5期,2009。
    [3] 賴國祥、葉禮嘉、李榮瑞、王井熙、鄭石源,新一代FTTx+VDSL接取網路技術之探討,電信研究雙月刊,第40卷第1期,2010。
    [4] 中華電信網路客服中心,http://123.cht.com.tw/,2013。
    [5] 黎育瑞,光纖傳輸之監測理論及系統設計,私立大同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班論文,2008。
    [6] 光纜監測系統,http://big.hi138.com/gongxue/tongxinxue/201107/325785.asp/,2013。
    [7] SNMP協定,http://systw.net/note/af/sblog/more.php?id=200/,2013。
    [8] 李冠勳,建構SMS資訊傳輸技術做FTTX線路查測與障礙分析,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電資碩士班,2011。
    [9] 張思揚,以網路流量偵測ARP欺騙攻擊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
    [10] 林光興,以SNMP與資料探勘技術建構入侵偵測系統,私立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所研究碩士班論文,1996。
    [11] 范瑋宬,以關聯法則分析網路流量為基礎偵測潛藏跳板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0。
    [12] 蕭富方,遠端伺服器監控管理系統設計與實作,私立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1996。
    [13] 吳文成,探討傳輸距離對寬頻網路(ADSL)性能影響之研究與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班論文,2006。
    [14] 李世淵,VDSL技術演進與後續發展,http://www.digitimes.com.tw/,2012。
    [15] 張振森,ADSL連線品質與改善之研究,私立逢甲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碩士班論文,2003。
    [16] ITU-T Recommendation G.993.2,“Very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transceivers 2 (VDSL2)”, Feb. 2006.
    [17] ITU-T Recommendation G.993.1,“Very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foundation”, Nov. 2001.
    [18] 賴國祥、陳東役、李榮瑞、王井熙、鄭石源,多重服務接取網路演進之探討,電信研究雙月刊,第37卷第4期,2007。
    [19] 吳泓倫,超高速數位用戶迴路之上下行頻帶配置方案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班論文,2003。
    [20] 邱珮源,1G與10G-EPON共存時的上行流量分配及排程之模擬,國立中正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班論文,2009。
    [21] 林其誼、羅丕呈、方偉昌、王井熙、鄭石源,被動光纖網路系統之動態頻寬配置方法研究,電信研究雙月刊,第36卷第3期,2006。
    [22] G. Kramer, B. Mukherjee, and A. Maislos,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March. 2003.
    [23] 林健富,在EPON架構下針對資訊下傳流量排程探討,私立大同大學資訊工程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24] 林金鐘、李昭慶、黃逸虹、周秀華、徐希白、林榮賜 ,數位家庭光纖配線技術之探討,電信研究雙月刊,第38卷第3期,2008。
    [24] ICMP協定,http://www.pcnet.idv.tw/pcnet/network/network_ip_icmp.htm/,2013。
    [25] 台灣電力公司,http://www.taipower.com.tw/,2013。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18-07-26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