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蔡德淵 Tsai, Te-Yuan |
|---|---|
| 論文名稱: |
台灣股市「漲時重勢、跌時重質」之實證研究 |
| 指導教授: |
許溪南
Hsu, Hsi-nan 譚伯群 Tan, Ber-tram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n the job class) |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 畢業學年度: | 9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50 |
| 中文關鍵詞: | 過度反應 、動能策略 、效率市場 、本益比 |
| 外文關鍵詞: | efficient market, P/E ratio, overreaction, momentum strategy |
| 相關次數: | 點閱:121 下載:9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近年來股市過度反應策略及動能投資策略為國際財務界研究的焦點,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股市是否具有「漲時重勢、跌時重質」的效應。「漲時重勢」是指股市在多頭市場時,各股股票報酬率高的投資組合(贏家),在未來的多頭市場期間,該高報酬率投資組合是否有價格續強的動能效應,也就是說仍可獲得超額報酬或過度反應產生;「跌時重質」是指股市在空頭時期,選擇上市公司體質較好(本文指:低本益比)的股票所形成的投資組合(贏家),在未來的空頭市場,該投資組合的報酬率是否會高於高本益比所組成投資組合或有過度反應現象。
本文利用De Bondt and Thaler(1985)過度反應策略及Jegadeesh and Titman(1993)動能投資策略探討民國85年1月至民國90年9月台灣股市多頭、空頭市場的上述投資策略,贏家是否可獲得超酬或有過度反應,進而檢定台灣股市是否合乎效率市場假說。
本研究實證結果可歸納以下三點:
一、台灣股市漲時重勢,存在價格動能效果,即在中短期的投資期限下(形成期3、6個月與檢測期3至15個月),依據動能投資策略可以獲得超額報酬,套利投資組合皆能獲取正的超額報酬,尤其在檢測期3-9個月,有「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現象。
二、台灣股市跌時重質,存在本益比效果,即在中短期的投資期限下(形成期3、6個月與檢測期3至12個月),依據本益比投資策略可以獲得超額報酬。套利投資組合皆能獲取正的超額報酬。在此投資期間,屬於空頭市場,投資人對於市場前景充滿了悲觀,反而較重視現有所能賺的淨利,以避免買到體質不良公司之股票,顯示台灣股市在下跌期間,投資人適合應用此策略操作來獲利。
三、台灣股市不符合弱式效率市場假說,即不管在股市多頭或空頭市場,投資人可運用各種技術分析方法(研究假說一、研究假說二)對過去證券價格從事分析與預測後,提高其選取證券之能力而獲得超額報酬,所以不符合弱式市場效率假說。
none
一、 中文部分
1. 王慶昌,上市公司財務比率與股票報酬關係之研究兼論本益比之應用分析,
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2. 甘逸偉,台灣股市動能策略與過度反應之整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管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3. 林伶如,股票本益比與公司規模對股票投資報酬率之影響—以台灣股市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9年6月
4. 林美珍 ,股票價格過度反應的方向、幅度、與密度,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5. 李敦鳴,上市公司股票報酬與盈餘持續性效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6. 金敏傑,公司規模、權益帳面價值對市值比、前期報酬及系統性風險對股票報酬之影響,私立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85年6月
7. 洪祥文,台灣股票市場投資者過度反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7年6月
8. 許維真,何種益本比資料有助於選股? --台灣股市橫斷面報酬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9. 許朝顯,追漲殺跌投資策略之實證研究—台灣股市效率性之再檢定,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10. 許勝吉,台灣股市追漲殺跌策略與反向策略之實證分析比較,私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11. 陳佳鴻,台灣上市公司不同投資區間下股票本益比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12. 陳尚群,從股票本益比檢定半強式效率資本市場—以台灣股票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8年6月
13. 絲文銘,股票市場過度反應與風險變化關係之探討,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3年7月
14. 游弈琪,台灣股市產業與價格動能策略關聯性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15. 詹家昌,台灣股票市場過度反應之實證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0年6月
16. 劉玉珍、劉維琪、謝政能,「台灣股票市場過度反應之研究」科學發展月刊 ,第19卷第一期 pp.34-47
17. 劉鈺銘,公司規模與本益比效果對股票價格之影響,私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18. 劉美蘭,台灣股票本益比與報酬率關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0年6月
19. 鄭雅如,動能策略與股票風格在台灣股市的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20. 蕭翠玥,台灣地區上市公司股票報酬規模效應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77年6月
二、 英文參考文獻
1. Ball, Ray, “Anomalies 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curities’ yields and yield surrogates,” Journal of Finance, Jul 1978, pp.103-126.
2. Basu, S.,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common stocks in relation to their price earning ratios,” Journal of Finance, Jul 1997, pp.663-682.
3. Barberis, N., A, Shleifer., and R, Vishny., “A model of investor sentimen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49,1998, pp.307-343.
4. Basu, 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nings Yield, Market Value, and Return for NYSE Common Stock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Dec 1983, pp. 126-156.
5. Beaver R., Landsman, “Security Price Response to Quarterly Earnings announcements and Analysts' Forecast Revision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1, pp.680-691.
6. Chan, K. C, “On the contrarian investment strategy,” Journal of Business, Jul 1988, pp.147-163.
7. De Bondt, W. F.M., and R. H, Thaler., “Does the stock analysts overreaction?”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XL,No.3, July 1985, pp.793-808.
8. De Bondt, Werner F.M., and R.H ,Thaler., “Further evidence of investor overreaction and stock market seasonality,” Journal of Finance Vol.42, 1987, p.557-581.
9. Davidson, Wallance N, III, “A note on the behavior of security return:A test of stock market overreaction and efficiency,”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Fall 1989, pp.245-252.
10. Fama, E. F.,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Journal of Finance Vol. XXV, No.2, May 1970, pp.383-417.
11. Grinblatt, “Do industries Explain Momentum?” Journal of Finance Vol.54, No .4, Aug 1999, pp.1249-1290.
12. Hong, H., and Jeremy C. Stein, “A unified theory of under-reaction, momentum trading and overreaction in asset market,” Journal of Finance, Vol.54, 1999, pp. 2143-2184.
13. Jensen, Michael and Greorge Bennington, “Random walks and technical theories: Some additional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e 25, 1970, pp.469-482.
14. Jegadeesh, Narasismhan and Sharidan Titman, “Return to buying winners and selling losers:Implications for stock market efficiency,” Journal of Finance48,1993, pp.65-91.
15. Keynes, J.M.,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vestment, and Money, London: Harcovrt Brace Joranorich , l964, pp.45-46.
16. Levy, Rokert, “Relative strength as a criterion for investment selection,” Journal of Finance 22, 1967, pp.595-610.
17. Chan, K. C, Narasimhan Jegadeesh, and Josef Lakonishok, “Momentum strategies,” Journal of Finance Vol.51, 1996, pp.1681-1713.
18. Nicholson, Francis, “Pricing-Earnings Ratios,” 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 Aug 1960, pp.43-45.
19. Pettengill, G. N., and B. D. Jordan, “The Overreaction by Hypothesis, firm Size, and Stock Market Seasonality,”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16(3), 1990, pp.60-64.
20. Reinganum, Marc R., “Misspecification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 Empirical Anomalies Based on Earnings’ Yield and Market Valu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Mar 1981, PP.19-46.
21. Rouwenhorst, K. G., “International momentum strategies,” Journal of Finance 53, 998, pp.267-284.
22. Reinganum, Marc R., “Misspecification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 empirical anomalies based on earnings yields and market valu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nomics 9 , 1981, pp.9-47.
23. Samuelson, Paul A., “Proof that Properly Anticipate Prices Fluctuate Randomly,” 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 1965, pp.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