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王晨芳 Wang, Chen-Fang |
|---|---|
| 論文名稱: |
金門迎城隍遶境路徑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oute of the ChengHuang Pilgrimage in Kinmen |
| 指導教授: |
吳秉聲
Wu, Ping-She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 畢業學年度: | 107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24 |
| 中文關鍵詞: | 宗教活動 、遶境 、金門迎城隍 、城市空間 |
| 外文關鍵詞: | religious activities, pilgrimage, ChengHuang Pilgrimage in Kinmen, urban space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5 下載: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宗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可能影響一個聚落的界定,甚至影響我們的生活習慣。人們透過不同的宗教儀式活動與神明產生連結,而不同的宗教便會產生不同的儀式活動型態,這些不同的活動對空間之需求也不相同,因而產生出各式各樣不同的宗教建築。然而宗教儀式不僅發生於室內空間,有許多宗教儀式發生於城市之中,這些並非專屬宗教的特定空間,一座城市的空間型態紋理所反映的是其背後的歷史與人文,因此宗教儀式活動在城市空間中進行時亦會與其呼應。
在宗教活動中與城市空間有著最大關聯性的就是遶境活動,遶境活動是一個神明巡視其管轄範圍也就是其轄境的宗教儀式,透過金門迎城隍來討論城鎮空間與遶境活動間的空間關係。金門是一個開發度較低的縣市,因此其還保留了許多傳統的聚落空間型態,同時也保留下了過去的街道巷弄空間尺度,其城市紋理也較為清楚,故能夠看見遶境時遶境隊伍與城市空間所產生的相互影響。
本研究透過遶境路徑變化,探討金門迎城隍遶境隊伍與城鎮空間的關係,其間是如何相互影響,如何相互限制,以及觀看者是如何利用城市空間進行活動。一座城鎮由一個生活場域轉變為宗教場域的過程,同時這些空間意涵對於不同的參與者所發生的空間意涵之轉變。遶境儀式是一個無形文化活動,其有很多載體來呈現其文化意涵,而本文以一系列遶境路徑空間的探討來了解後浦空間之文化義涵,並藉由遶境路徑串聯起信仰、人與空間之關係。
Relig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lives, it may affect the definition of a settlement, or even affect our living habits, people connect with the gods through different 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different religions will produce different ritual patterns, these different activities have different needs for space. As a result, a variety of different religious buildings have been created. But in fact, there are many religious ceremonies that take place in cities, not in these exclusive religious spaces. The spatial pattern texture of a city reflects the history and humanities behind it, so religious activities in the urban space will also echo it.
The most relev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urban space is the pilgrimage. The encirclement activity is a religious ritual in which the gods patrol their jurisdiction. Therefore, through the ChengHuang Pilgrimage in Kinmen, we will discuss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space and the pilgrimage space.Kinmen is a low-development county and city. Therefore, it also retains a lot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 space patterns, but also to preserve the past street and alley space scale. Its urban texture is more clear, so we can se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ilgrimage team and the urban space.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route of the Pilgrimage, we will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m ChengHuang Pilgrimage in Kinmen and the urban space, how the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how to restrict each other, or how viewers use urban space.,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a town from a living field to a religious fiel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se spaces mea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atial meaning of different participants. Pilgrimage is an invisible cultural activity, which has many carriers to present its cultural meaning, and this studty with a series of exploration of n the route space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Houpu space, and from the Pilgrimage route series of faith, people and space relations.
參考文獻
王永謙,1996,《土地與城隍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出版。
江柏煒,2001,《城市的身世:金門後浦城的建築故事》,金門:金門縣政府。
江柏煒,2006,《金門模範街:建築調查及保存、再利用規劃》,金門:金門縣文化局。
吳培暉,1997,《1911年以前金門與澎湖村落空間的比較》,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呂建峰,2008,《台北市大稻埕霞海城隍廟遶境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
李增汪報導,〈縣府為打造觀光立縣願景向前行將成立橫向協調整合機制「觀光發展聯席會報」研擬縱向整合機制「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全力發展地區觀光〉,《金門日報》,2002年6月9日。
林美容,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三) 》,95-125頁。
林美容,2008,《祭祀圈與地方社會》,台北:博陽出版社。
金門縣政府,1992,《金門縣誌》,金門:金門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2009,《金門縣誌-96年續修》金門:金門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2010,《金門迎城隍》,金門:金門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2011,《2011金門迎城隍全紀錄:扛鼓輦 迎城隍 敬神明 保平安》,金門:金門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2012,《2012金門迎城隍全紀錄》,金門:金門縣政府。
金城鎮公所,2009,《金城鎮誌上冊》,金門:金城鎮公所。
金城鎮公所,2009,《金城鎮誌下冊》,金門:金城鎮公所。
唐蕙韻,1997,《金門民間故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唐蕙韻,2017,〈政府支持與國家認真的民俗節慶新傳統:金門迎城隍的重要民俗之路〉,《民俗曲藝196》, 85–145頁。
許中昀,2011,《金門浯島城隍廟會之研究─地方廟會的文化傳統與資產價值考辨》,碩士論文,金門大學。
許維民,1996,《後浦歷史之旅》,台北:設計家出版社。
許維民,2000,《四月十二迎城隍》,金門:金門縣政府。
許瀞文,2014,《金門歷史城鎮空間結構變遷研究-以後浦城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金門大學。
陳長志,2009,《我和城隍有個約會》,金門:金門縣文化局。
陳榮昌報導,〈縣府招開第一屆觀光節第三次籌備會議〉,《金門日報》,2000年4月9日。
陳靜怡,2013,《金門歷史文化街區之都市設計因子研究-以金城鎮後浦街區為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陳韻如,2014,《宗教儀式之空間與行為模式相關研究─以台灣都市之基督教教會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嵇翠微,2008,《城市中廟宇轄境構成的轉化-以台南府城四安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黃 瑜,2000,《漚汪庄祭祀領域空間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黃世和,2016,《彰化縣官辦媽祖遶境的儀式與信仰空間析論》,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
黃應貴,1998,〈人類學的空間研究〉,《聚落與社會》,67-105頁。
楊天厚,2003,《金門城隍信仰研究》,碩士論文,中山大學。
楊水詠報導,〈迎城隍千人蜈蚣座遶行路線定案〉,《金門日報》,2011年5月10日。
楊育英,2017,《重塑後浦城》,金門:楊育瑛。
蔡沛霖,2004,《台灣城隍廟的儀式空間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科技大學。
鄭土有、劉巧林,2005,《護城興市─城隍信仰的人類學考察》,上海:辭書出版社。
謝奇峰,2013,《臺南府城聯境組織研究》,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蘆原義信著,尹培桐譯,2006,《街道的美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全國宗教資訊網,「宗教知識╱宗教儀式╱遶境」,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224,2018 年11月17 日。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資產查詢╱文化資產個案導覽╱金門迎城隍」,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folklore/20131004000005,2019 年1月23 日。
校內:立即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