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世朋
Chang, Shih-Peng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始政四十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Taiwan Exhibition of the Fortieth Anniversary of Governance during the Japanese Period in Taiwan
指導教授: 傅朝卿
Fu, Chao-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都市博覽會日治時期現代建築殖民
外文關鍵詞: modern architecture, urban, Exhibition, Japanese Period, coloniz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23下載:3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日治時期台灣的展覽活動,受日本國內現代化思潮的傳入而開始,日本藉博覽會所具有之「有目的」的展示性質,來傳達日本對殖民地台灣的統治意念所在。而博覽會所包含的意涵是全面性的,反應出當時的歷史、社會、政治、經濟情況,而博覽會的呈現同時也是對當時建築、都市環境等的反應。日治時期的台灣先後舉辦過多次博覽會,其中以1935年「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台灣博覽會」(簡稱台灣博覽會)的規模最為盛大,動員與影響層面也最為廣泛。本論文以台灣博覽會為研究主題,並就歐美各國與日本博覽會的發展、轉變與影響作一探討,以資為研究台灣博覽會的基礎。故本論文內容包括:

    一、歐美博覽會的發展:對於歐美博覽會的歷史作一敘述,並歸納整理博覽會的演變發展與時代意義。

    二、日本博覽會的引進與發展:針對日本如何認識與引進歐美流行的博覽會活動作一敘述,且探討日本參加與本身舉辦博覽會的過程,並分析日人眼中舉辦博覽會的功用與所帶來的效益。

    三、台灣早期的博覽會活動:敘述日人殖民台灣所引進博覽會的動機與過程,與台灣早期博覽活動的發展,並就當時博覽活動與台灣社會情況作一探討。

    四、台灣博覽會的舉辦:針對台灣博覽會的舉辦動機、組織與規模作一敘述,以了解台灣博覽會所呈現的面貌。

    五、台灣博覽會的展現:分析博覽會所呈現的意涵,就都市環境、建築、與殖民意涵等各方面,作一探討。

      本論文試圖建構出日治時期台灣博覽會如何去結合與表現當時的時代意義、都市環境與建築層面所呈現出的意涵,以了解博覽會活動與當時台灣社會的交互影響。

    The exhibitions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Period were enlightened by the flow of modernization inside Japan, and Japan used the exhibitions as “purposed ” displays to release the governing intention of Taiwan, a colony of Japan. The meanings contained in the exhibitions were comprehensive, they reflected the historical,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s, furthermore reacted to th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space. Among the numerous exhibitions organized by Taiwan at the time, “the Taiwan Exhibition of the Fortieth Anniversary of Governance” (to be called as Taiwan Exhibition for short) in 1935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aiwan Exhibition, and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sources in the West and in Japan as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refore, this thesis includes:

    1. The development in the West: to relate the history of exhibitions in the West, and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meanings at the time of those exhibitions.

    2. The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exhibitions: to relate how Japan contacted with the modern exhibitions in the West and how the introduction achiev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on or organization of various exhibitions, and to analyze the functions and effects in Japanese view.

    3. Early exhibitions in Taiwan: to relate the intentions and process of the exhibitions introduced during the Japanese Period in Taiwan,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exhibition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xhibition activities and Taiwan society at the time.

    4. The organization of Taiwan Exhibition: to focus on the intentions, organization, and process to comprehend Taiwan Exhibition.

    5. The presentation of Taiwan Exhibition: to analyze the meanings presented by the exhibition , and to study in some aspects of it, including urban space, architecture, and colonial intentions.

    This thesis tries to establish how Taiwan Exhibition in the Japanese Period combined and presented the meanings of time, urban space, and the intentions of architecture, in order to comprehe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xhibition activities and the Taiwan society at the time.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就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課題 2 1-3 名辭釋義 3 1-4 文獻回顧 4 1-5 研究方法與架構 6 1-6 「世界博覽會」之前的展覽活動 7 第二章 世界博覽會的發展 11 2-1 歐美博覽會的歷史演變 11 2-2 日本的引進與發展 23 2-3 臺灣早期的博覽會活動 31 2-4 世界博覽會的演進與分析 41 第三章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 47 3-1 世界博覽會的意義 47 3-2 臺灣博覽會的舉辦源起與組織 50 3-3 臺灣博覽會的規模 55 第四章 臺灣博覽會的展現 67 4-1 都市中的博覽會場 67 4-2 建築的現代性展現 78 4-3 都市風貌的改變 91 4-4 博覽會的殖民意涵 95 第五章 結論 99 參考文獻 103 附錄 附錄一 台灣博覽會會場建築設施簡表 附-1

    一、中文部份

    1.專書
    文 芸
    2000 《日治時期台北三市街店屋立面風格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建築系碩論。
    中華書局
    1981 《辭海》,臺北:中華書局。
    1988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臺北:中華書局。
    王錦堂、孫全文合譯
    1996 《空間、時間、建築》,臺北:臺隆書店。
    王麗夙
    2004 《日治時期臺灣電力設施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系碩論。
    李宏堅
    1994 《台灣日據時期鋼筋混凝土建築技術與樣式發展間之關係探討》,桃園: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論。
    李俊華
    2000 《臺灣日據時期建築家鈴置良一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論。
    李乾朗
    1994 《台灣近代建築之風格》,臺北:室內雜誌。
    1998 《台灣近代建築》,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3 《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呂紹理
    1998 《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南葳
    2002 《台灣日治時期建築外牆面磚之研究─以公共建築為主要探討對象》,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論。
    吳煥加
    1998 《20世紀西方建築史》(上集),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耀東
    1997 《日本現代建築》,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旺文社
    1990 《牛津當代大辭典》,臺北:旺文社。
    何賢皙
    1990 《台灣店屋空間形式之象徵意涵》,桃園: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論。
    周佳榮
    1994 《近代日本文化與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林文通
    2003 《日治時期始政三十年紀念展覽會之研究》,臺北:臺灣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所碩論。
    林育菁
    1998 《裝飾藝術式樣在台灣日據時期建築之運用》,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論。
    周憲文
    1987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帕米爾書店。
    孫乃彬編
    1995 《世界各國博覽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
    郭明亮、葉俊麟
    2004 《一九三○年代的臺灣》,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國際博覽會與國家建設發展研討會
    1989 《國際博覽會與國家建設發展研討會會議實錄》,臺北: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陳正祥
    1997 《臺北市誌》,臺北:南天書局。
    魚成祥一郎
    1993 〈博覽會與展示會的歷史演進〉,《萬國博覽會&展示會》,臺北:新形象出版。
    賀承軍
    1997 《建築:現代性、反現代性與形而上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程佳惠
    2001 《1935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系碩論。
    黃昭堂、黃英哲譯
    1989 《臺灣總督府》,臺北:自由時代出版社。
    黃建鈞
    1995 《台灣日據時期建築家井手薰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論。
    童 寯
    1983 《日本近現代建築》,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梁肅科
    1993 《日落台北城─日治時代台北都市發展與臺人日常生活(1895-1945)》,臺北:自立晚報社。
    鄒德儂等譯
    1999 《現代建築史》(上冊),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葉龍彥
    1998 《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臺北:玉山社。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編
    1985 《臺北市路街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臺灣慣習研究會原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
    1984 《臺灣慣習記事》,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鄭建華
    1999 《臺灣日治時期博覽會活動設計及其視覺傳達表現之研究》,臺北:臺灣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所碩論。
    劉劍寒主編
    1985 《台北市路街史》,臺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劉 融
    2003 《日治時期臺灣參展島外博覽會之研究》,南投: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論。
    蘇文清
    1998 《始政四十年台灣博覽會宣傳計畫與設計之研究》,臺北:台灣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所碩論。
    蘇振銘
    1998 《日治時期臺灣鋼鐵構造建築應用發展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論。
    溫振華著
    1986 《二十世紀初之臺北都市化》,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論。
    傅朝卿
    2000 《日治時期台灣建築1895-1945》,臺北:大地地理。
    魏廷朝譯
    1997 《台灣今昔之旅》(台北篇),台北:前衛出版社。

    2.期刊論文
    汪文琦
    2000 〈歷史的機會─從世界博覽會與德國近代建築發展談起〉《建築師》2000年5月號,臺北:建築師雜誌社。
    呂紹理
    2000 〈「始政四十周年紀念博覽會」之研究〉《北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2001 〈展示臺灣:一九○三大阪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館之研究〉《臺灣史研究》9:2,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姚村雄
    1995 〈日據時期「始政四十周年紀念台灣博覽會」之宣傳計畫及視覺設計研究〉《臺中商專學報》第28期,臺中:臺中商專。
    徐業勤
    1997 〈殖民主義之空間意涵〉《建築》第3號,臺北:美兆文化
    郭中端
    1989 〈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營繕組織的組成及變遷〉《建築學刊》,臺北:建築學會。
    莊義芳
    2000 〈殖民統治與產業大展(1935)——以日據「始政四十周年紀念台灣博覽會」為中心的呈現〉「回顧老台灣展望新故鄉——台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主辦。
    陳其澎
    2003 〈“框架”台灣:日治時期殖民現代性的研究〉,文化研究學會2003年年會•「靠文化•By Culture」學術研討會。
    2003 〈萬國博覽會之殖民意涵研究:以十九世紀西方博覽會與日治時期台灣博覽會之比較研究為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2003 〈超大事件與主辦城市發展之關係研究:以世界博覽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為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陳美蓉
    1989 〈日本南進過程中的台灣總督府─南洋篇(1895-1945)〉《臺灣風物》第39卷第三期。
    張振明
    1992 〈展覽概念的研究〉《博物》第一卷第四期,臺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歐陽新簡、孫自弘譯
    1997 〈1931年巴黎殖民博覽會的中南半島風格〉《建築》第3號,臺北:美兆文化

    二、日文部分

    川端柳技
    1935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觀て步る記〉《臺灣建築會誌》第七輯第五、六號,臺北:臺灣建築會。
    井手薰
    1932 〈建功神社の建築樣式に就いて〉,《臺灣建築會誌》第四輯第一號,臺北:臺灣建築會。
    1939 〈臺灣に於けろ建築の今昔〉《躍進臺灣大觀續篇》,東京:中外每日新聞社。
    日本史籍協會編
    1987 《太政官沿革志》(第十冊:博覽會事務局沿革),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日本電氣事業史編纂會編
    1941 《日本電氣事業史》,東京市:電氣之友社。
    月出皓編
    1903 《臺灣館》,臺北: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協贊會。
    1907 《東京勸業博覽會臺灣館》,東京:東山書屋。
    中部台灣共進會協賛會編
    1926 《中部台灣共進會誌》,臺中:中部台灣共進會協賛會。
    吉田光邦編
    1985 《圖說萬國博覽會史1851-1942》,京都:思文閣。
    1986 《萬國博覽會の研究》,京都:思文閣。
    安田勇吉
    1929 〈所謂新建築〉《臺灣建築會誌》第一輯第四號,臺北:臺灣建築會。
    吉見俊哉
    2000 《博覽會の政治學:まなざしの近代》,東京:中央公論新社。
    東京國立博物館編
    1973 《東京國立博物館百年史》,東京:東京國立博物館。
    鹿又光雄編
    1939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誌》,台北:台灣博覽會。
    梅陰子(伊能嘉矩)
    1984 〈風俗上より見臺灣館(一)〉《臺灣慣習記事》3:6(明治36年6月),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北市役所編
    1943 《臺北市政二十年史》,台北:台北市役所。
    台灣博覽會協贊會編
    1935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協贊會誌》,臺北:台灣博覽會協贊會。
    臺灣遞信協會編
    1925 《臺灣遞信協會雜誌》,臺北:臺灣遞信協會。
    臺灣總督府編
    1985 《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三),臺北:成文出版社。
    臺灣勸業共進會協贊會編
    1916 《臺灣勸業共進會協贊會報告書》,臺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濱田捻、小野薰
    1936 〈台灣の建築に於ける鐵筋コンクリートに就て〉《臺灣建築會誌》第九輯第五號,臺北:臺灣建築會。
    P.F.コーニッキー
    1986 〈明治五年の和歌山博覽會とその周邊〉,《萬國博覽會の研究》,京都:思文閣。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博覽會ニユース》

    三、西文部分

    Benjamin, W.
    1999 The Arcades Project (Gesmmelte Schrifen), 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Erik, Mattie
    1998 World’s Fairs,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Greenhalgh, Paul.
    2000 “Imperial display.” Chap. 3 in Ephemeral Vistas: The Expositions Universell Great Exhibition and World’s Fair, 1851-1939,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Lothar Bucher
    1851 Kulturhistorische Skizzen aus der Industrieausstellung aller Völker, Frankfurt.
    Morton, P. A.
    2000 Hybrid modernities :architecture and representation at the 1931 Colonial Exposition, Paris, M.I.T.
    Robert W. Rydell & Kimberly D. Pelle ed.
    2000 Fair America: World’s Fairs in the United State.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Inc.
    Rybczynski, W.
    1995 City Life, New York: Touchstone.
    Rydell, Robert W.
    1984 “The Chicago 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 of 1893: And Was Jerusalem Builded Here?” Chap. 2 in All the World’s a Fair: Visions of Empire at American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s, 1876-1916,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ir Henry Cole
    1884 Fifty Years of Public Work of Sir Henry Cole, ed. and completed by A. S. and H. L. Cole, London.

    四、網路資源

    大英簡明百科知識庫,線上版http://wordpedia.britannica.com/concise/。
    大美百科全書,線上版http://go.grolier.com。
    世界博覽會組織(B.I.E.)網站:http://www.bie-paris.org/main/index.php?m=-1。
    「平和記念東京博覽會」:http://www.ehagaki.com/heiwakinentokyohakurankai3.htm。
    Definition of List of world's fairs:http://www.wordiq.com/definition/List_of_world's_fairs。
    ExpoArchive:http://www.expoarchive.com/。
    ExpoMuseum - World's Fair History, Architecture, and Memorabilia:http://www.expomuseum.com/。
    World's Fair, Paris, 1900:http://bc.edu/bc_org/avp/cas/fnart/arch/1900fair.html。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5-02-16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