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婉琪 Chang, Wan-Chi |
---|---|
論文名稱: |
蕭泰然管弦樂曲《1947序曲》之社會意涵研究 The study of the social concept behind Tyzen Hsiao’s 《1947 Overture》 |
指導教授: |
洪萬隆
Hong, Wan-Long 高燦榮 Kao, Tsann-Ro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4 |
中文關鍵詞: | 國家認同 、台灣意識 、《1947序曲》 、蕭泰然 |
外文關鍵詞: | national identity,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1947 Overture》, Tyzen Hsiao |
相關次數: | 點閱:75 下載: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台灣本土意識抬頭,台灣開始回頭找尋自己的音樂資產。蕭泰然(1938-)在此波風氣的推波助瀾下成了典型代表,他融合西洋古典浪漫樂風與台灣民間音樂,獨創出特有的音樂風格。蕭泰然的管弦樂曲《1947序曲》以音樂描寫外族入侵台灣,及發生於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其中兩首合唱曲《愛佮希望》與《台灣翠青》,採具社會批判與現實思考的詩作譜成歌曲,反應出音樂在藝術及娛樂的效果外,同時也承載了社會政治與文化論述空間。本文將針對蕭泰然的創作理念與創作技法,論其如何透過《1947序曲》再現台灣隱晦沈痛的歷史記憶,並將其音樂實踐置入當時社會時代背景的脈絡中,檢視《1947序曲》在台灣意識與國家認同兩方面所呈顯出的社會意涵,以及它在台灣音樂界與社會文化間所開展出的能量與影響。
Due to the awareness of localization in Taiwan, Taiwanese begin retrieving their own property from the ocean of the culture. Tyzen Hsiao, one of the pioneers of this tide. By combining the romantic classics from the Western and Taiwanese folks, he created a unique style. Once of his works, Orchestra 《1947 Overture》, describes the helplessness toward the colonial ruling in Taiwan, especially the Feb. 28 Incident in 1947. Two Choral Works of Orchestra 《1947 Overture》,〈Love and Hope〉and 〈Taiwan the Green〉 proved that Music brings not only for enjoyment but also the introspect of political, society, and culture by transforming poems of social criticism and pragmatism into lyrics.The concepts and skill of Tyzen Hsiao’s works will be mentioned later and the topics below will be illustrated also.
1.How Tyzen Hsiao rebuilt the historical dimness and tragedy on the stage.
2.How Tyzen Hsiao implements the atmosphere of that era through his music.
3.Review the Social Concepts behind Taiwanese Awareness and Patriotism.
4.The effects of Tyzen Hsiao’s works, culturally and socially.
參考書目
一、 中英文書籍
半天子編,《台灣鄉土歌謠史》,高雄:拓荒者,1997。
四七社編,《覺醒與再生》,臺北:前衛,1992。
林小雲編,《凝視臺灣:啟動臺灣美術中的228元素》,基隆:海洋臺灣,2002。
林衡哲,《深情的浪漫:蕭泰然音樂世界選輯》,臺北:望春風,1999。
林衡哲,《二十世紀台灣代表性人物》,臺北:望春風,2001。
林絮霏,《悲慟中的堅毅與昇華:228受難者及家屬藝文特展專輯》,臺北:228紀念館,2000。
成功大學文學院,《成功大學二二八事件五十周年紀念研討會專集》,臺南:成功大學,1997。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1994。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1998。
杜正勝,《台灣心台灣魂》,高雄:河畔,1998。
阮美姝,《孤寂煎熬四十五年:尋找二二八失蹤的爸爸阮朝日》,臺北:前衛,1992。
阮美姝,《幽暗角落的泣聲:尋訪二二八散落的遺族》,臺北:前衛,1992。
李喬,《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3。
李筱峰,《台灣史 100 件大事》,臺北:玉山社,1999。
李敏勇,《彷彿看見藍色的海和帆:一個詩人的心靈之旅和時代見證》,臺北:圓神,2000。
李敏勇,《漫步油桐花開的山林間:一個詩人的心靈之旅和時代見證》,臺北:圓神,2000。
李敏勇,《青春腐蝕畫:李敏勇詩集1966-1989》,臺北:玉山社,2004。
李敏勇編,《傷口的花:二二八詩集》,臺北:玉山社,1997。
吳國楨執筆,周昭平英譯,《吟唱臺灣史》,臺北:社團法人台灣北社,2003。
李源禧等著,《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3。
施正鋒,《臺灣人的民族認同》,臺北:前衛,2000。
施正鋒,《台灣政治建構》,臺北:前衛,2000。
施正鋒編,《民族認同與台灣獨立》,臺北:前衛,1995。
黃俊傑,《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臺北:正中,2000。
廖炳惠等著,《重建想像共同體—國家、族群、敘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建會,2002。
楊碧川,《台灣歷史詞典》,臺北:前衛,1997
顏華容,《蕭泰然:浪漫臺灣味》,臺北:時報文化,2004。
簡上仁,《臺灣音樂之旅》,臺北:自立晚報,1988。
簡上仁,《臺灣民謠》,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83。
簡上仁編,《福爾摩沙之美:臺灣的傳統音樂》,臺北:文建會,2001。
郭乃惇,《臺灣基督教音樂史綱》,臺北:橄欖基金會,1986。
楊麗仙,《臺灣西洋音樂史綱》,臺北:橄欖基金會,1986。
鄭兒玉,《臺灣翠青-基督信仰與臺灣民主運動詩歌》,臺北:望春風, 2002。
鄭恆隆,《臺灣民間歌謠》,臺北:南海,1989。
鄭炯明編,《蕭泰然音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4。
陳芳明編,《台灣戰後史資料選:二二八事件專輯》,臺北: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1991。
陳郁秀,《音樂臺灣》,臺北:時報文化,1996。
陳郁秀,《音樂台灣一百年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1997。
臺北市立美術館研究小組編輯,《回顧與省思:二二八紀念美展》,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96。
臺北市立美術館研究小組編輯,《悲情昇華:二二八美展》,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97。
Jacques Attali著,宋素鳳、翁桂堂譯,《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臺北:時報,1995。
Benedick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時報,1999。
Chlvin Springer Hall著,關人吉譯,《意識心理學》,臺北:五洲,1962。
Eric J.Hobsbawm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臺北:麥田,1997。
Thomas B. Gold、高棣民著,胡煜嘉譯,《臺灣奇蹟》,臺北:洞察,1987。
Michael Gurevitch等著,唐維敏等譯,《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臺北:遠流,1994。
Hyman, Kublin, China: selected readings, Boston:Houghton Mifflin, 1972.
Sadie, Stanley. Edit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London : Macmillan Publishers, 1980.
二、 碩士論文
王淑娟,《蕭泰然三首獨唱曲的詮釋:運用中國傳統唱念法與台語藝術歌曲之研究》,臺北: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2003。
林蘭芳,《蕭泰然鋼琴音樂探討-以C小調鋼琴協奏曲作品五十三為例》,高雄: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2002。
杜文靖,《臺灣歌謠歌詞呈顯的臺灣意識》,臺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1997。
陳宏略,《蕭泰然1947序曲之研究與指揮詮釋》,臺北: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2004。
陳明成,《陳芳明現象及其國族認同研究》,臺南:成功大學歷史所,2002。
蔡巧莉,《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音樂之創作 (1936年至1996年) 》,臺北: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1995。
三、 期刊
王恨,〈蕭泰然的神韻〉,《樂府春秋》,第35期,頁64-65,1997。
向陽,〈青春與憂愁的筆記—從臺語歌謠的「悲情城市」中走出〉,《聯合文學》,第7卷第10期,頁90-94,1991。
李敏勇,〈以音樂銘刻臺灣的歷史與心靈-劄記與蕭泰然的詞曲合作〉,《笠》,第239期,頁4-12,1994。
李敏勇,〈詩人的角色和位置〉,《笠》,第225期,頁4-8,2001。
李光真,〈把臺灣民謠推上世界舞臺-音樂詩人蕭泰然〉,《光華》,第27卷,第12期,頁92-99,2002。
郭成義主持、張信吉紀錄,〈李敏勇作品討論會〉,《笠》,第239期,頁12-37,2004。
林衡哲,〈東方浪漫音樂的代表性人物-蕭泰然〉,《樂府春秋》,第35期,頁68-95,1997。
杜文靖,〈光復後台灣歌謠發展史〉,《文訊》,第81卷,第119期, 1995,頁23-27。
莊傳賢,〈美夢成真音樂之旅〉,《樂府春秋》,第37期,頁206-210,1999。
邱麗文,〈生命中的蕭瑟與泰然-蕭泰然都寄情音樂〉,《源》,第37期,頁55-59,2002。
邱麗文,〈鋼琴詩人:蕭泰然-臺灣情 泰然心〉,《新觀念》,第124期,頁19-25,1999。
胡晏寧,〈音樂是他的天職-蕭泰然〉,《表演藝術》,第80期,頁45-50,1999。
徐宗賢,〈蕭泰然與林福裕的臺灣情韻〉,《音樂年代》,第56期,頁78-79,1999。
徐青雲,〈長了翅膀的蕃薯終於飛回到故鄉-「黑名單」入曲家蕭泰然返國參加「二二八紀念音樂會」〉,《新新聞》,第259期,頁67-69,1992。
Scher, Valerie. “Composer, Musician, Audience Musical Trinity Symphony Hall for a World Premiere.” The San Diego Union-Tribune 12 , Nov. 1992.
四、 報紙
王亞玲,〈躍出政治陰霾的音符〉,中國時報,1992年2月21日。
顏綠芬,〈他的音樂「和煦春風」親吻了每一個台灣靈魂-寫於蕭泰然音樂節〉,自由時報,2003年11月15日。
顏綠芬,〈用音樂感觸228〉,自由時報,2005年2月22日。
五、 音樂會節目單
1992年2月24日國家音樂廳「二二八紀念音樂會」節目單。
1993年2月28日國家音樂廳「紀念二二八:歌頌四海之內皆兄弟」音樂會節目單。
1994年2月24日國家音樂廳「二二八紀念音樂會」節目單。
1995年7月7日國家音樂廳「有緣千里-蕭泰然&蕭唯真」音樂會節目單。
1995年2月28日國家戲劇院「二二八紀念音樂會:雪殞群英・春回蓬島」節目單。
1997年2月28日國父紀念館「二二八事件五十週年紀念音樂會」節目單。
2000年2月27日台北新舞台「二二八紀念音樂會」節目單。
2002年2月24日台南市立藝術中心「228紀念音樂會:自由百合・族群共和」節目單。
2002年2月28日台北新舞台「228紀念音樂會:自由百合・族群共和」節目單。
2002年2月28日台北新舞台表演廳「228紀念音樂會:台灣・尊嚴・二二八」節目單。
2002年2月28日嘉義市文化中心音樂廳「228紀念音樂會:台灣・尊嚴・二二八」節目單。
2003年2月28日高雄市音樂廳「和平與希望音樂會」節目單。
2004年2月28日台北縣縣民廣場「記憶‧希望‧愛的二二八」音樂會節目單。
2005年2月28日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園紀念碑廣場「記憶‧希望‧愛燭光紀念晚會」音樂會節目單。
2005年2月29日台東更生教會「二二八事件五十七週年台東地區追思紀念會」音樂會節目單。
2005年2月28日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二二八紀念碑前廣場「二二八新台灣:58週年紀念儀式」音樂會節目單。
六、 網站資料
蕭泰然文教基金會,http://www.au.edu.tw/ox_view/edu/music/Hsiaoindex.html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http://www.pct.org.tw/index1.html
蕭泰然影音,http://taiwanus.net/people/tyzen/video.htm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http://www.ncafroc.org.tw/
七、 影音出版品
CD:
台灣管弦樂團演奏,《台灣絃樂團:本土作曲家絃樂作品系列》,臺北:台灣管弦樂團,1995。
莫斯科愛樂管絃樂團,《台灣百歌樂精典-勇敢的台灣人》,臺北:卓安國際,1994。
蘇慶俊指揮,蕭泰然、詹怡嘉伴奏,福爾摩沙合唱團演唱,《愛與希望:蕭泰然合唱作品專輯II》,臺北:望春風,2002。
蘇慶俊指揮,蔡昱珊伴奏,福爾摩沙合唱團演唱,《台灣是寶島:蕭泰然合唱作品集》,臺北:福爾摩沙合唱團,2004。
李春峰指揮,美國洛杉磯半音合唱團、美國紐約杏林男聲四重唱、福爾摩沙合唱團演唱、艋舺教會聖歌隊、俄羅斯愛樂弦樂重奏組、台北人管弦樂團演奏,《啊~福爾摩沙─為殉難者的鎮魂曲》,臺北: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2001。
《吾愛鄉土》,台北:和成文教基金會,1999。
DVD:
蕭泰然,「20 世紀臺灣代表性人物講座系列4」,〈藝術家的獨白〉,臺北:望春風,2001。
林彥輝,公共電視節目「留聲-華人音樂家 第十集」,〈黑暗的時候看天星:蕭泰然〉,臺北:公共電視,2005。
八、 樂譜
Tyzen, Hsiao. “1947 Overture.” Score. 1994, Special Collections, Tyzen Hsiao Foundation, Taipei.(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