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潘榮裕 Pan, Jung-Yu |
|---|---|
| 論文名稱: |
論公權力介入兒童少年保護的合憲性:以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保護措施為核心 Constitutionality of Public Power Intervening in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and Youth:Focusing on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Provided by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and Youth Welfare and Rights Act |
| 指導教授: |
許育典
Hsu, Yue-Di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 畢業學年度: | 11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45 |
| 中文關鍵詞: | 身心不受傷害權 、虐待 、兒少保護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保護措施 、通報調查 、保護安置 、家庭處遇計畫 、親職教育輔導 、合憲性審查 |
| 外文關鍵詞: | right not to be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harmed, abuse, child protection,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and Youth Welfare and Rights Act, protective measure, report and investigation, protective placement, family treatment program, parenting course, constitutional review |
| ORCID: | https://orcid.org/0000-0001-5484-0230 |
| 相關次數: | 點閱:216 下載:3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兒童虐待的案件頻傳,引起社會的關注及政府重視,也因此造成通報案件數的大量增加,然最後構成虐待行為的案件數則偏低及維持一定的比例,然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四章規定的保護措施,為國家為了保護兒童少年的身心不受傷害,而以公權力強制介入家庭的方式,包含強制通報、強制調查、保護安置、家庭處遇計畫、親職教育輔導等措施,對於兒童少年本身、父母、監護權人或照顧者,必定會對其基本權造成侵害與影響,包含大多數未構成虐待行為的案件也是如此。故本文首先確定國家保護兒童少年是否有憲法上的正當性,並針對保護措施類型化後再進行合憲性審查,以確認現行的保護措施內容及執行方式是否符合實際需求,避免公權力對人民的基本權造成不必要的侵害,接著將查詢及分析與保護措施相關的訴訟案例,以瞭解實務運作的狀況,最後則依據探討結果,提出對於保護措施修正的建議與方向,期使保護措施的規定可更為完善,而非由行政機關仗持保護兒童少年的口號,而忽略行使公權力所造成的基本權侵害。
Accordingl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national protection of children was constitutionally legitimate, and performed constitutional reviews o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rotective measures enforced to determine whether current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meet actual demands. This prevented public authority from unnecessarily infringing on people's basic rights.
一、學術專論
American Humane Association著,Charmaine R. Brittain/Deborah Esquibel Hunt主編,鄭麗珍總校閱,《兒少保護社會工作(HELPING IN CHILD PROTECTIVE SERVICES:A COMPETENCY-BASED CASEWORK HANDBOOK)》,臺中:洪葉,2011年9月。
Ray E. Helfer/Ruth S. Kempe著,CCF兒童福利叢書編譯小組譯,《受虐兒童──美國如何防治兒童受虐(The Battered Child)》,臺中: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1994年3月。
王明仁/彭淑華/孫彰良等,《兒童保護的模式與服務》,臺中市:家扶基金會,2008年1月。
王澤鑑,《民法總則》,臺北:王慕華,2014年2月,增訂新版。
余漢儀,《兒童虐待:現象檢討與問題反思》,臺北:巨流,1997年,2版。
吳明燁,《父母難為:臺灣青少年教養的社會學分析》,臺北:五南,2016年1月。
吳信華,《憲法釋論》,臺北:三民,2021年10月,增訂4版。
李惠宗,《法學方法論》,臺北:新學林,2022年1月,4版。
林秀雄,《親屬法講義》,臺北:元照,2021年9月,6版。
林家興,《心理疾病的認識與治療》,臺北:心理,2015年7月,2版。
林勝義,《兒童福利》,臺北:五南,2014年11月,4版。
施慧玲,《家庭、法律、福利國家─現代親屬法論文集》,臺北:元照,2001年2月。
洪家殷,《行政調查法論》,臺北:元照,2021年7月。
翁桓盛/許孟勤,《婚姻與家庭》,臺北:心理,2012年9月1日。
高玉泉/蔡沛倫,《兒童權利公約逐條要義》,臺北市:社家署,2016年4月。
許育典,《基本人權與兒少保護》,臺北:元照,2014年8月。
───,《憲法》,臺北:元照,2021年8月,11版。
郭靜晃,《兒童少年與家庭社會工作》,臺北:揚智,2008年7月。
董保城/法治斌,《憲法新論》,臺北:元照,2021年11月,8版。
鄭麗珍主編,《兒童少年保護社會工作實務手冊》,高雄:巨流,2015年11月。
蕭文生,《行政法—基礎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2017年9月。
二、期刊論文
王順民,〈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的一般性解讀〉,《社區發展季刊》,139期,2012年9月,頁25-30。
余漢儀,〈變調的兒童保護〉,《臺大社會工作學刊》,第1期,1999年,頁149-179。
吳書昀/王翊涵,〈「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中「未滿18歲通報案件服務分流輔助指引」之發展〉,《社區發展季刊》,第165期,2019年3月,頁126-138。
呂秉翰,〈父母懲戒權之基礎與界線〉,收於: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主編,《家庭政策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年,頁59-72。
李建良,〈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二)》,2000年12月,頁59-125。
───,〈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2003年2月,2版,頁55-101。
───,〈法學方法與基本權解釋方法導論〉,收於:蘇彥圖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十輯)》,2020年7月,頁53-104。
李維宗,〈法學研究方法之述略〉,《國防管理學院學報》,16卷2期,1995年7月,頁74-80。
李震山,〈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六)生命權〉,《法學講座》,22期,2003年10月,頁1-17。
───,〈憲法意義下之家庭權〉,《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6期,2004年7月,頁61-104。
沈慶鴻/劉秀娟,〈兒少保護強制性親職教育之執行概況與困境檢視〉,《社區發展季刊》,第161期,2018年3月,頁304-323。
───/曾孆瑾,〈兒少保護「親職教育輔導」之執行策略建議與課程規劃〉,《社區發展季刊》,第167期,2019年9月,頁61-75。
沈瓊桃,〈處罰父母、拯救小孩?臺灣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的結果評估;以兒虐再通報為指標〉,《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22卷第1期,2018年6月,頁97-133。
林敬軒/鄭麗珍/朱崇信,〈從美國兒童少年保護服務分級回應模式來談臺灣的社安網篩派案機制〉,《社區發展季刊》,第172期,2020年12月,頁118-136。
林維言/潘英美/張惠婷,〈建立以家庭為核心之社會安全網個案管理資料系統〉,《社區發展季刊》,第165期,2019年3月,頁52-60。
姜得勝,〈台灣家庭結構之巨變與其衝擊〉,《台灣教育》,第630期,2004年12月1日,頁2-13。
施慧玲,〈父母懲戒權之行使與兒童之教養保護—從台北地方法院檢查署八十四年偵字第二三二○五號不起訴處分書談起〉,《律師通訊》,201期,1996年6月15日,頁9-20。
───,〈論國家介入親權行使之法理基礎-以兒童人權為中心價值的論證體系〉,收於:氏著,《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2004年9月,頁263-276。
紀琍琍/紀櫻珍/吳振龍,〈兒童虐待及防治〉,《北市醫學雜誌》,4卷7期,2007年7月,頁531-540。
胡宜如,〈人權保障新篇章—談提審新制〉,《司法新聲》,第112期,2014年10月,頁9-23。
翁毓秀,〈委託執行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研究-以中部三縣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139期,2012年9月,頁152-166。
高玉泉,〈我國兒少保護法律體系之建構與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95期,2019年12月,頁48-56。
張秀鴛,〈從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修法談兒童人權的落實〉,《社區發展季刊》,第139期,2012年9月,頁4-18。
───/辜煜偉,〈兒少虐待防治工作發展與前瞻〉,《社區發展季刊》,第156期,2016年12月,頁8-15。
張嘉尹,〈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收於: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4月,頁29-70。
許育典,〈兒少身心虐待的法院新視野?〉,《臺灣法學雜誌》,167期,2011年1月,頁187-190。
───/郭兆軒,〈「兒童及少年保護」的憲法建構:兼論我國網路內容分級規範的合憲性〉,《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7期,2011年3月,頁269-262。
───/郭兆軒,〈從青少年基本權檢討網咖管制立法(上)〉,《政大法學評論》,91期,2006年6月,頁199-245。
───/陳碧玉,〈論國家限制親權的憲法正當性—從虐童談起〉,《臺北大學法學論叢》,59期,2009年,頁1-38。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一講基本權利的起源與發展〉,《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2002年10月,頁84-90。
───,〈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2月,頁72-80。
郭倩惠/雷亞潔/鍾菩璿/朱惠英,〈看不見的傷—漫談兒童虐待中的精神虐待〉,《輔導季刊》,56卷2期,2020年6月,頁73-82。
陳仲嶙,〈我國憲法上未列舉權利之發展〉,《憲政時代》,44卷2期,2018年10月,頁51-101。
陳宜/葉莉莉/馮瑞鶯,〈兒童虐待之概念分析〉,《護理雜誌》,56卷4期,2009年8月,頁71-76。
湯德宗,〈大法官釋字第664號解釋評析〉,《法令月刊》,60卷12期,2009年12月,頁4-26。
馮燕/李宏文/謝文元,〈建國百年來兒童及少年福利的回顧與前瞻發展〉,《社區發展季刊》,第165期,2011年3月,309-327頁。
葉肅科,〈臺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回顧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39期,2012年9月,頁31-41。
───/周海娟,〈兒童權利公約之後:臺灣兒少福利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57期,2017年3月,頁54-68。
詹鎮榮,〈基本權行為能力〉,《月旦法學教室》,第21期,2004年7月,頁10-11。
廖欽福,〈憲法「健康權」法概念之構築〉,《治未指錄:健康政策與法律論叢》,8期,2020年1月,頁19-57。
廖福特,〈歐洲人權公約〉,《新世紀智庫論壇》,8期,1999年12月30日,頁58-64。
鄭清霞,〈育兒責任分擔的探討與推估-國家vs.家庭〉,《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17期,2007年12月,頁95-135。
蘇宏杰,〈憲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之解釋與適用〉,《萬國法律》,第157期,2008年2月,頁72-82。
三、學位論文
姚智仁,〈選擇和決定:堅持走在兒童少年保護工作之路的自我敘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8月。
陳淑娟,〈兒童保護緊急救援工作的on call英雄〉,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1月。
陳碧玉,《兒少身心不受傷害權的憲法建構與檢討》,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劉有志,〈我國兒童及少年保護安置制度之研究─以兒童及少年最佳利益原則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劉雅涵,〈父母懲戒權範圍之法實證研究:體罰的合理界線〉,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10月。
謝昀輯,《1985年臺灣民主國及相關國際法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6月。
四、政府出版文獻
立法院,〈立法院第五屆第二會期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第十四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2卷第6期3280號下冊,2002年12月25日,頁169-226。
衛生福利部,《兒童及少年保護工作指南》,2006年7月。
───,《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核定本)》,2018年2月26日。
五、研討會論文
彭淑華,〈台灣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與法令制度之發展〉,「社會福利模式—從傳承到創新」—2011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2011年4月15日-19日,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主辦。
曾建元,〈中國制憲與臺灣制憲〉,各國制憲運動學術研討會,2019年2月28日,永久和平伙伴協會主辦。
六、網路資源
〈台南虐童案-堂姐夫妻與友人依殺人罪起訴〉,《YAHOO!新聞》,2019年10月14日,https://tw.news.yahoo.com/台南虐童案-堂姐夫妻與友人依殺人罪起訴-064141655.html,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5日。
〈餓童撿糞充飢 狠父施虐 3歲兒皮包骨吊玄關〉,《蘋果日報》,2018年9月24日,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180924/GTDX5WEXX3PCEI7R2XZE
Q4KJ2U/,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5日。
〈拔甲火烤撞牆!虐死王昊嫌判30年 姑姑:以後小孩不乖餵毒?〉,《ETtoday新聞雲》,2017年7月21日,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0721/971414.htm,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5日。
〈社會安全網-關懷e起來〉,《衛生福利部》,2019年1月1日,https://ecare.mohw.
gov.tw/,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8日。
〈兒童及少年保護-通報處理情形〉,《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1年9月30日,https://dep.mohw.gov.tw/DOS/cp-5337-62357-113.html,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8日。
〈保護資訊系統〉,《衛生福利部》,2015年,https://dvpc.mohw.gov.tw/,最後瀏覽日:2021年10月8日。
〈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國家教育研究院》,2000年12月,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418/,最後瀏覽日:2022年3月27日。
〈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件-遭父母、照顧者等家庭成員施虐死亡之人數及原因〉,《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2年3月31日,https://dep.mohw.gov.tw/DOS/cp-5337-
62357-113.html,最後瀏覽日:2022年4月30日。
〈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件-受虐類型〉,《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2年3月31日,https://dep.mohw.gov.tw/DOS/cp-5337-62357-113.html,最後瀏覽日:2022年4月30日。
〈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件-施虐者身分別分〉,《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2年3月31日,https://dep.mohw.gov.tw/DOS/cp-5337-62357-113.html,最後瀏覽日:2022年4月30日。
〈立法院審議兒少法,台少盟等團體強調兒少是國家應投資重視的「準公民」〉,《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2009年12月3日,https://www.youthrights.org.tw/news/208,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6日。
〈家庭功能評估與家庭處遇計畫表單與工作手冊〉,《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2018年2月24日,https://www.mohw.gov.tw/dl-50829-f26ceebc-1e1e-4b54-ac0d-c0e8b584a43c.html,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10日。
〈針對三歲男童受虐案 新竹市社會處與警局說明始末〉,《大紀元》,2018年9月25日,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9/25/n10739375.htm,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10日。
倪方六,〈古人是怎麼保護兒童權益的?兒童福利院最早出現在中國哪個朝代?〉,《每日頭條》,2016年6月1日,https://kknews.cc/zh-tw/history/b2ep5j.html,最後瀏覽日:2022年4月30日。
教育部,〈虐待〉,《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年11月,https://dict.revised.moe.
edu.tw/dictView.jsp?ID=59013&q=1&word=虐待,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4日。
陳建安,〈談「殺子後自殺」案件:為什麼會有父母殺死自己的孩子?〉,《獨立評論@天下》,2022年3月4日,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
article/12008,最後瀏覽日:2022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