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吳瑄瑩 Wu, Hsuan-Ying |
|---|---|
| 論文名稱: |
漫遊者記憶庇護所-綠川千越大樓再造 A Memory Shelter for Flaneur |
| 指導教授: |
吳光庭
Wu, Kwang-Ty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 畢業學年度: | 105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64 |
| 中文關鍵詞: | 基層勞動力 、外籍移工 、記憶 、漫遊者 、庇護 |
| 外文關鍵詞: | Grassroots labor, foreign migrant workers, memories, flaneur, shelter |
| 相關次數: | 點閱:134 下載:5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代社會發展快速,在繁華光榮的外表下,人們是否忘記城市最原始的樸素樣貌?不僅是台中市區,整個台灣的都市大環境下,都會產生發展不均等或落差漸漸變大的結果。在這些看似華麗的外表下,我們應該要回過頭來關注成就這些基層勞動力,理解並給予他們應有的對待及保護。
外籍移工們身處黑暗的社會角落,我們選擇不去正視,但它們依舊存在。這次的研究主要探討的不僅是都市人對於城市基層族群感知的盲點;更是一個設計人對於設計思考的邏輯整理。在不斷的探討與實地經驗過程中,我要達到的是一個盡量貼近事實;與從基層反推回攝機的一種反省態度。
我透過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拱廊街計畫(The Arcade Project)作為設計操作的範本,利用我置入的眼線--也就是漫遊者加入觀察都市的工具,蒐集線索與資訊;在經過整粒與分析後,整理出一套屬於我自己觀察都市的方式。
本設計研究所探討的是利用一個觀察都市的方法與實際操作,去面對我關注的族群和其存在的區域。而位於台中市舊中區,其實它的內在是更為複雜的,包含了更多更深的記憶層面。我要做的必須是拋開成見,並且關注、聚焦在我要談的重點之上,但是否偶爾會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這是在我念建築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未來必須更提升的層次之一。面對這類型的設計提案,要思考的事情很多,從設計時如何更貼近人心;到未來該如何適應城市,這些都是面對像台中市這類都市所要關注的重點。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in the bustling appearance, people forget the city's most primitive simple appearance? Not only in Taichung city, the whole of Taiwan's
urban environment, will produce uneven development or drop gradually become larger results. In these seemingly gorgeous appearance, we should come back to focus on the
achievements of these grass-roots labor, understand and give them proper treatment and protection.
遇見都市-理論與實踐
Simon Parker / 著
國立編譯館 / 主譯
王志弘,徐苔玲 / 合譯
群協出版有限公司
回家記
段義孚 /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卡夫卡-變形記
Franz Kafka / 著
李毓昭 / 譯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戀人絮語
Roland Barthes / 著
汪耀進、劉俐 / 合譯
商周出版有限公司
流浪者之歌
Hermann Hesse / 著
楊玉功 / 譯
丁君君 / 譯校
漫遊者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逃 ∕ 我們的寶島,他們的牢
逃跑外勞 / 著
四方報 / 編譯
時報出版有限公司
離 / 我們的買賣,她們的一生
外籍配偶 / 著
四方報 / 編譯
時報出版有限公司
其他參考資料:
-寫作中區 Writingtaichung
(http://writingtaichung.blogspot.tw/2015/07/)
-天下雜誌
(http://opinion.cw.com.tw/)
-報導者
(https://www.twreport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