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張中獻 Chang, Chung-Hsien |
|---|---|
| 論文名稱: |
論醫療過失之義務違反—以醫療法第82條第3項與第4項為中心 On the duty of care in medical criminal negligence—focusing on items 3 and 4 of Article 82 of the Medical Law |
| 指導教授: |
古承宗
Ku, Chen-Chu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 畢業學年度: | 11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59 |
| 中文關鍵詞: | 不法理論 、個別化理論 、過失犯理論 、醫療過失 、醫療法第82條 |
| 外文關鍵詞: | Illegal Theory, Theory of Individualization, Negligence Theory, Medical negligence, Article 82 of the Medical Law |
| 相關次數: | 點閱:161 下載:7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醫界五大皆空之現象,為近幾年來耳熟能詳之問題,又造成醫界五大皆空,醫師紛紛出走整形外科或美容診所的很大一部份原因,涉及到醫師與病人之間的醫療糾紛問題。傳統醫療糾紛之爭議問題分別涉及到醫師之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而刑事責任之部分又可粗略的分為涉及傳統過失犯領域之狹義醫療過失、涉及病患自主權相關之患者同意以及涉及團隊醫療分工之組織歸責議題。本論文認為醫師之刑事過失責任為所有問題之基石,故針對傳統之狹義醫療過失領域之理論以及相關爭議進行探討。
狹義醫療過失之爭議,關涉到的是傳統過失犯理論之爭議以及過失犯理論於醫療領域中之應用。對此,本論文分別從這兩個面向切入,分別探討過失犯理論之傳統議題以及過失犯理論於醫療法中之應用與解釋等。
過失犯理論向來為不同學說見解之兵家必爭之地,理由在於不同的學說對於犯罪體系之建構以及不法理論之採擇,深深地影響到各自過失犯理論之組成。針對這個議題,若從現代犯罪論體系的角度觀察,基本上得將爭議問題聚焦在過失犯行為不法的內容,以及對於行為不法之判斷標準。對此,針對行為不法之內容部分向來有認為過失犯之行為不法在於注意義務違反、否認注意義務違反之概念,認為過失犯行為不法之核心在於對法益侵害結果之預見可能性以及從客觀歸責之角度從新解釋行為不法。再者,針對行為不法之判斷標準而言,向來亦有一般化理論、個別化理論以及「向上個別化,向下一般化」之折衷式見解。對以上兩個主要的爭議問題本文將進一步地分析探討以及嘗試得出本文之傾向。
對於過失犯理論於醫療領域中之應用,主要涉及到的是對醫療過失之相關要件的解釋問題。對此,我國於106年修法通過後之醫療法第82條第3項與第4項可說是狹義醫療過失中最具重要性的條文。新修法在考慮醫界長久以來主張醫療刑事責任合理化之訴求後,對於舊法僅有民事責任之部分新增了刑事責任以及組織責任等,並且將傳統醫療訴訟實務常見之用語或判斷標準予以入法。然而,新修法之條文結構恐有造成解釋上之紊亂與不清,並且對於實務常見之醫療常規、醫療水準與臨床裁量權等要如何在既有的過失犯理論中給予其合宜體系定位與解釋仍未見分明。對此,本文亦將嘗試爬梳此些概念內涵,並且給予其體系位置。
最後,本文介紹近年來幾個具有爭議以及重要性之醫療刑事判決,並且嘗試融入新修法後之評價,進而在最後一章總括全文之結論。
The phenomenon of the five empty medical professions has become a familiar problem in recent years, and a large part of the reason for the five empty medical professions and the departure of doctors from plastic surgery or aesthetic clinics involves medical dispute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Traditional medical disputes involve the criminal liability and civil liability of physicians, and the criminal liability par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narrowly defined medical negligence involving the traditional field of negligence, patient consent involving patient autonomy, and organizational attribution involving team medical division of labor. This thesis considers the criminal liability of physicians as the cornerstone of all issues, and therefore discusses theories and controversies related to the traditional narrow field of medical neglig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王皇玉,刑法總則,6版,新學林,2020年8月。
2. 王志嘉,病人自主之刑法基礎理論,元照,初版,2014年9月。
3. 王澤鑑,侵權行為,增訂新版,三民,2015年6月。
4. 西典雅之著,王昭武、劉明祥譯,日本刑法總論,初版,元照,2012年12月。
5. 吳志正,解讀醫病關係Ⅴ—判解評析篇,初版,元照,2022年2月。
6. 吳俊穎、楊增暐、賴惠蓁、陳榮基,吳佳勳,醫療過失責任與醫療糾紛鑑定,2版,元照,2013年9月。
7. 余振華,刑法違法性論,2版,瑞興,2010年9月。
8.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10版,自版,2008年1月。
9. 林東茂,刑法總則,初版,一品,2018年5月。
10. 林書楷, 刑法總則,5版,五南,2020年9月。
11. 林萍章,吳志正,醫療訴訟判解評析:醫與法的交錯!,初版,元照,2018年5月。
12. 林萍章,吳志正,醫療訴訟判解評析:醫與法的交錯Ⅱ,初版,元照,2020年1月。
13.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四版,元照,2014年9月。
14. 陳子平,刑法總論,4版,元照,2017年9月。
15. 陳宏毅,論過失不作為犯,初版,元照,2014年9月。
16. 陳聰富,醫療責任的形成與展開,頁316,初版,國立台灣大學出版,2014年5月。
17. 許玉秀,主觀與客觀之間,新學林,2008年1月。
18. 張明偉,學習刑法—總則編,修訂4版,五南,2015年9月。
19. 張麗卿,刑法總則理論與應用,八版,五南,2020年9月,頁482。
20. 許澤天,刑法總則,初版,新學林,2020年8月。
21. 許澤天,刑法分則(下)人格與公共法益篇,1版,新學林,2019年1月。
22. 黃丁全,醫事法,初版,元照,2000年7月。
23. 黃富源主編,《醫事糾紛鑑定初鑑醫師指引手冊》,3版,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12年12月。
24. 黃榮堅,刑罰的極限,初版,元照,2000年4月。
25.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4版,元照,2012年3月。
26. 曾淑瑜,醫療過失與因果關係,再版,翰蘆,2007 年10月。
27. 曾淑瑜,醫療倫理與法律15講,2版,元照,2016年9月。
28. 劉文瑢,醫事法要義,初版,合計圖書出版社,1999年11月。
29. 廖正豪,過失犯論,三民,1993年9月。
30. 盧映潔, 醫療行為與刑事過失責任,3版,新學林,2018年4月。
(二)論文集(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Ulrich Schroth著,古承宗譯,醫師於醫療疏失的刑事責任,收錄於:刑法之理論與釋義(一),元照,2017年1月。
2. 王乃彥,論過失犯之行為不法內涵,收錄於:法務部廖正豪前部長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刑法卷,五南,2016年7月。
3. 王志嘉,從最高法院判決談醫療刑事過失責任判斷基準,收錄於:法學與風範,陳子平教授榮退論文集,元照,2018年1月。
4. 王效文,過失犯的犯罪構造與相關問題--評林鈺雄教授「過失犯構成要件的若干實務問題」與黎宏教授「過失犯研究」兩篇文章,收錄於:過失犯研究:以交通過失和醫療過失為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
5. 于佳佳,醫療過失犯罪的比較法研究,元照,2017年9月。
6. 古承宗,刑事交通案件中的容許風險與信賴原則,收錄於:刑法之理論與釋義(一),元照,2017年1月。
7. 古承宗,醫師告知說明義務作為一項(客觀)注意義務?—最高院99台上558判決,收錄於:刑法之理論與釋義(一),元照,2017年1月。
8. 古承宗,過期、展期藥物之使用與病患承諾,收錄於:刑法之理論與釋義(一),元照,2017年1月。
9. 古承宗,同時性的雙重義務違反與客觀歸責,收錄於:刑法之理論與釋義(一),元照,2017年1月。
10. 古承宗,刑法上的商品製造人責任,收錄於:刑法之理論與釋義(一),元照,2017年1月。
11. 古承宗,論『車手』作為詐欺罪之共同正犯,收錄於:犯罪支配與客觀歸責,修訂2版,元照,2018年7月。
12. 古承宗,以『人的不法』為中心的犯罪支配理論,收錄於:刑法總則修正十年之回顧與前瞻,新學林,2019年4月。
13. 伍開遠,刑法上醫療行為之注意義務: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二九0五號刑事判決之研究,收錄於: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上冊,承法,2012年4月。
14. 李立眾,作為與不作為的區別,收錄於:不作為犯的現況與難題,元照,2015年11月。
15. 李茂生,醫療事故刑事責任的判斷架構初探,收錄於: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十五),法務部司法學院,2012年12月。
16. 李聖傑,交通事故中過失行為的刑法處遇思考,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刑事法學研究中心編:刑事法學的新視野,元照,2011年5月。
17. 余振華,得被害人承諾之行為評價,收錄於: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元照,2008年11月。
18. 林鈺雄,過失犯構成要件的若干實務問題,收錄於:過失犯研究︰以交通過失和醫療過失為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
19. 林書楷,因果關係中斷與客觀歸責—論醫療過誤行為介入對歸責關聯性之影響,收錄於: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及上冊,2012年4月。
20. 周漾沂,刑法上作為與不作為之區分,收錄於:不作為犯的現況與難題,元照,2015年11月。
21. 周慶東,過失基準之研析──以中華民國刑法第14條第1項之注意違反性探討,收錄於: 刑事法學的浪潮與濤聲:刑法學──甘添貴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2021年4月。
22. 陳子平,過失犯理論與醫療過失初探,以交通過失和醫療過失為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
23. 陳英淙、黃惠婷,醫療過失之因果關係與結果歸責—評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台上字第五二七號與台灣高等法院九十九年重醫上更(三)字第二五四號判決,收錄於:乾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上冊,承法數位,2012 年4月。
24. 陳俊榕,信賴原則作為排除過失行為不法之事由:一條正確的道路或歧途?,收錄於:判解研究彙編(十五),財團法人李模務實法學基金會,初版,2011年12月。
25. 劉芳伶,論系統性醫療事故中醫護人員所應負擔之刑事過失注意義務──以「法律評價與醫療現場的落差之一隅」為切入視角,收錄於:治未指錄:健康政策與法律論叢,元照,2018年1月。
26. 薛智仁,專斷醫療之刑事責任,收錄於:法學與風範,陳子平教授榮退論文集,元照,2018年1月。
(三)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Manuel Cancio Melia著,李立暐譯,社會相當性,科技法學論叢,第14期,2019年6月,頁85-108。
2. Ulrich Schroth著,馬耀中譯,醫療專斷行為中之醫師的說明義務與德國法上關於器官捐贈的說明義務,法學新論,第26期,2010年10月,頁41-50。
3. Wolfgang Frisch著,李立暐譯,70年代後Welzel的犯罪理論──介於主觀面的強化和規範性的批評間,科技法學論叢,第14期,2019年6月,頁211-260。
4. Urs Kindäuser著,陳璇譯,論所謂“不被容許的”風險,刑事法評論,第34期,2014年8月,頁220-235。
5. 兀允文,研究刑事起訴醫療糾紛制度,台灣醫界,第57期第8卷,2014年8月,頁49-50。
6. 王安異,刑法中的行為無價值與結果無價值,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6卷第1期,2004年8月,頁45-83。
7. 王志嘉,論醫師親自診察義務,軍法專刊,第56卷第1期,2010年2月,頁196-197。
8. 王皇玉,整型美容、病人同意與醫療過失中之信賴原則評台北地院九十一年訴字第七三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27期,2005年12月,頁50-63。
9. 王皇玉,論醫師的說明義務與親自診察義務-評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二六七六號判決,月旦學雜誌,第137期,2006年10月,頁265-280。
10. 王皇玉,德國醫療刑法論述概說,月旦法學雜誌,第 170 期,2009 年 7 月,頁 122-144。
11. 王皇玉,醫療過失中的因果關係:從邱小妹人球案談起,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1卷第2期,2012年6月,頁725-793。
12. 王皇玉,論醫療刑責合理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13期,2013年2月,頁73-92。
13. 王效文,過失犯的犯罪構造與相關問題--評林鈺雄教授「過失犯構成要件的若干實務問題」與黎宏教授「過失犯研究」兩篇文章,收錄於:過失犯研究:以交通過失和醫療過失為中心,2010年9月,頁66-85。
14. 王效文,過失犯一般化與個別化之標準,月旦法學教室,第221期,2021年3月,頁53-60。
15. 王富仙,醫療行為過失之認定標準,軍法專刊,第 64 卷 1 期,2018 年2月,頁43-63。
16. 井田良著,黃士軒譯,關於日本過失犯論之現狀,月旦法學雜誌,第235期,2014年12月,頁283-295。
17. 古承宗,預立醫療決定於刑法上的意義與適用,月旦刑事法評論,第7期, 2017年12月,頁17-39。
18. 古承宗,刑法第190條之1的不法規責與構成要件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290期,2019年7月,頁42-68。
19. 甘添貴,業務過失與普通過失之界線(上),月旦法學雜誌,第26期,1997年7月,頁65-66。
20. 甘添貴,醫療業務過失與刑事責任,日新司法年刊,2010年7月,頁 44-52。
21. 甘添貴,醫療糾紛的預防與改進措施,法令月刊,第62卷6期,2011年6 月,66-74。
22. 甘添貴、張宏瑞,醫療業務過失與刑事責任,日新司法年刊,第9 期,2010年7月,頁44-52。
23. 甘添貴、翁松崟,醫療常規與臨床專業裁量的法院實務觀察,月旦醫事法報告,第49期,2020年11月,頁153-173。
24. 李貞瑩,肝臟惡性腫瘤切除術後照護案:醫療上客觀注意義務,月旦醫事法報告,第43期,2020年5月,頁120-141。
25. 李聖傑,過失行為的刑法處遇,月旦法學教室,第 57 期,2007年7月,頁77-86。
26. 李聖傑,侵害生命、身體法益之修法芻議,檢察新論,第22期,2017年7月,頁142-151。
27. 林山田,論重大過失,軍法專刊,第28卷第6期,1982年6月,頁10-12。
28. 林聿騰,醫療行為之特性——以法律責任為中心,治未指錄:健康政策與法律論叢,第3期,2015年1月,頁19-31。
29. 林東茂,醫療上病患同意或承諾的刑法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57期,2008年6月,頁45-70。
30. 林東茂,刑事醫療過失探微--從一個案例說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76期,2010年1月,頁265-273。
31. 林杏麟、李維哲,醫療疏失刑法上認定之要件,台灣醫界,第53卷第10期,2010年10月,頁43-46。
32. 林宗穎,復健前評估義務與醫療過失、組織過失之認定,月旦醫事法報告,第33期,2019年7月,頁129-136。
33. 林萍章,醫療常規與刑事責任 評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三○四八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75 期,2009年12月,頁233-252。
34. 林萍章,王俊彥,急診腦出血案:病歷是證據之王嗎?,月旦醫事法報告,第3期,2017年1月,頁78-118。
35. 林萍章,再審無罪案:蒼天啊! 我不認!,月旦醫事法報告,第48期,2020年10月,頁55-77。
36. 吳元耀,醫療法第82條修法之沿革與案例,台灣醫學,第23卷第4期,2019年7月,頁466-469。
37. 吳志正,變動中之民事醫療過失判定基準,政大法學評論,第158期,2019年9月,頁87-159。
38. 吳欣席,醫療法第82條修法對臨床醫療的意義,台灣醫學,第23卷第4期,2019年7月,頁453-459。
39. 吳俊穎、楊增暐、賴惠蓁、陳榮基,醫療過失犯之刑法正義及刑罰,台灣醫學,第15卷第6期,2011年11月,頁626-637。
40. 吳耀宗,刑法上之「業務」概念:第三講業務作為犯罪加重處罰之要素與排除阻卻違法事由適用之要素,月旦法學教室,第50期,2006年12月,頁63-75。
41. 周賢章,醫療刑事案件法律適用之事實認定──以「醫療行為的特性」為中心(上),月旦醫事法報告,第30期,2019年4月,頁138-153。
42. 周賢章,醫療刑事案件法律適用之事實認定──以「醫療行為的特性」為中心(下),月旦醫事法報告,第31期,2019年5月,頁129-144。
43. 周賢章,淺論「醫療刑法」──結合「醫療法」及「刑法」的法律適用,月旦醫事法報告,第40期,2020年2月,頁141-164。
44. 周賢章,肝臟惡性腫瘤切除術後照護案:術後照護刑事過失審查,月旦醫事法報告,第43期,2020年5月,頁98-119。
45. 周漾沂,從實質法概念重新定義法益:以法主體性論述為基礎,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1卷,第3期,2012年9月,頁981-1053。
46. 周漾沂,風險承擔作為阻卻不法事由,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4期,2014年3月,頁169-243。
47. 侯弘偉,子宮外孕誤診案:過失不純正作為犯之認定,月旦醫事法報告,第40期,2020年2月,頁76-106。
48. 侯弘偉,再審無罪案:重新鑑定之評價,月旦醫事法報告,第48期,2020年10月,頁78-101。
49. 洪兆承,論過失不作為犯的「注意義務」與「作為義務」之關係──從「結果迴避義務」的理論發展談起,中原財經法學,第40期,2018年6月,頁129-183。
50. 洪兆承,預見可能性的對象與資訊蒐集義務-從監督過失的案例談起,中原財經法學,第43期,2019年12月,頁155-218。
51. 徐育安,刑法上業務過失之理論與實務--以德國法為借鏡,東吳法律學報,第29卷第2期,2017年10月,頁39-69。
52. 徐育安,過失犯之成立要件與注意義務--台灣高等法院104年度交上易字第173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331期,2017年11月,頁27-36。
53. 徐育安,過失不純正不作為犯之義務違反關聯性與因果關係--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3年上訴字第130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393期,2020年6月,頁63-78。
54. 陳子平,醫療上「充分說明與同意」之法理在刑法上的效應(下),月旦法學雜誌,,第179期,2010年4月,頁248-271。
55. 陳子平,業務過失致死罪的「業務」--八十九年台上字第八七五號刑事判例,月旦裁判時報,第7期,2011年2月,頁136-139。
56. 陳彥志,刑事醫療過失責任之認定-兼評臺灣高等法院 107 年度再字第 7 號刑事判決及其歷審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408期,2021年1月,頁69-96。
57. 陳璇,德國刑法學中結果無價值與行為無價值的流變、現狀與趨勢,中外法學,2011年第2期,2011年4月,頁370
58. 郭吉助,論醫事法律上之醫療行為(二)—從法制面談起,法務通訊,第2380期,2008年3月,頁3-5。
59. 梁志鳴,論跨領域法律解釋適用之原則與挑戰 —以美國在地慣習與全國水準之辯證及我國醫療常規與醫療水準之論戰為例,中研院法學期刊,第24期,2019年3月,頁255-361。
60. 許恒達,『 超越承擔過失』的刑法歸責,東吳法律學報,第20卷,第 2 期,2008年10月,頁97-138。
61. 許恒達,「行為非價」與「結果非價」 論刑事不法概念的實質內涵,政大法學評論,第 114 期,2010年4月,頁215-300。
62. 許恒達,合法替代行為與過失犯的結果歸責:假設容許風險實現理論的提出與應用,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0卷第2期,2011年6月,頁707-787。
63. 許恒達,交通過失與信賴原則──簡評新北地院 102 年度交易字第812 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教室,第157期,2015年11月,頁53-63。
64. 許恒達,搶黃燈與注意義務的認定基準──評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106 年度交上易字第 192 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93期,2020年3月,頁 49-60。
65. 許恒達,過失犯之預見可能及迴避可能,中研院法學期刊,第 27期,2020 年9月,頁55-139。
66. 許恒達,建議轉診義務與子宮外孕案的刑法評價──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768號刑事判決及其歷審見解,裁判時報,第106期,2021年4月,頁36-49。
67. 許澤天,過失不作為犯之結果歸責-切除腫瘤成植物人案之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83期,2010年7月,頁21-35。
68. 張明偉,違反心血管疾病醫療常規之刑事責任,醫事法學,第 22卷第 1 期,2015年6月,頁67-83。
69. 張明偉,刑事過失責任之探討:以美國刑事醫療案例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9卷第1期,2010年3月,頁353-401。
70. 張麗卿,醫療糾紛鑑定與刑事責任認定—以戒毒致死案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57期,2008年6月,頁71-101。
71. 張麗卿,實證醫學在醫療過失審判實務上的意義-從胃腺癌存活率談起,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2期,2009年10月,頁7。
72. 張麗卿,信賴原則在醫療分工之適用 以護士麻醉致死案為例,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3 期,2010年12月,頁45-78。
73. 張麗卿,刑事醫療訴訟審判之實務與改革──兼評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四七九三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96期,2011年8月,頁160-182。
74. 張麗卿,醫療刑事責任之認定與相關醫療法修正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 223 期,2013年12月,頁54-78。
75. 張麗卿 醫療常規與專斷醫療的刑法容許性評析拒絕輸血案,台灣法學雜誌,第 272 期,2015年5月,頁15-32。
76. 張麗卿,外科醫療糾紛鑑定案例及判決解析,台灣法學雜誌,第283 期, 2015 年11月,頁27-38。
77. 張麗卿,醫療法第82條的修正與疑慮:以醫療糾紛拔牙案為例,月旦醫事法報告,第21期,2018年7月,頁86-111。
78. 張麗卿,醫療法第82條修法之法學意涵,台灣醫學,第23卷第4期,2019年7月,頁474-479。
79. 湯文章,醫師的注意義務與防衛性醫療行為,月旦醫事法報告,第18期,2018年4月,頁143-148。
80. 馮明珠、楊婉萍、汪秀玲,台灣醫療糾紛訴訟案件策略之分析,台灣醫學,第24卷第5期,2020年9月,頁524-531。
81. 游進發,民法上過失概念-以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一六四九號判決為反思出發點,月旦法學雜誌,第170期,2009年7月,頁248-260。
82. 黃則瑜,醫療法第82條限縮醫療過失?──簡評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4587號刑事判決,月旦醫事法報告,第39期,2020年1月,頁137-155。
83. 黃翰義,論醫療行為之特殊性與刑法結構,律師雜誌,第298期,2004年7月,頁110-121。
84. 惲純良,論「輕率」或「重大過失」在經濟刑法中之運用──以德國刑法典第261條第5項「輕率洗錢罪」為例,興大法學,第29期,2021年5月,頁163-260。
85. 曾淑瑜,信賴原則在醫療過失中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28期,1997年8月,頁85-91。
86. 楊秀儀,當法律遇見醫療-醫療糾紛立法論上的兩個主張,司法新聲,第115期,2015年7月,頁7-31。
87. 靳宗立,過失犯成立要件之檢討與省思,軍法專刊,第 55 卷第 1期,2009 年2月,頁30-49。
88. 靳宗立,醫療行為與犯罪評價之探討以醫療法規與刑法「法令行為」為中心,軍法專刊,第53卷第3期,2007年6月,頁53-70。
89. 廖建瑜,論醫師之轉診義務──評析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九十五年度重醫上更(三)字第二號刑事判決,法學新論,第35期,2012年4月,頁121-156。
90. 廖建瑜,醫療法第82條修正帶來新變局?!,裁判時報,第74期,2018年8月,頁60-71。
91. 廖建瑜,從判決快遞看醫療訴訟之發展趨勢,月旦醫事法報告,第36期,2019年10月,頁113-140。
92. 廖建瑜,嗆奶窒息案:醫療照護疏失之過失不純正不作為犯認定,月旦醫事法報告,第49期,2020年11月,頁68-86。
93. 劉雪娥、李季芳、郭懿萱,臨床診療指引的發展過程——以「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為例,護理雜誌,第63卷第2期,2016年4月,頁26-32。
94. 劉秉鈞,過失醫療行為與刑事責任關係之實務回顧,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10期,2008年12月,頁83-130。
95. 劉傳璟,侵入性醫療行為在刑法上之評價,月旦醫事法報告,第41期,2020年3月,頁25-36。
96. 劉傳璟,單純美容醫療行為之刑法評價,月旦醫事法報告,第64期,2022年2月,頁7-21。
97. 蔡秀男,醫療刑責合理化修法之歷程與論述,台灣醫學,第23卷第4期,2019年7月,頁480-487。
98. 蔡孟兼,論行為規範及制裁規範與犯罪評價之論理關係(上),軍法專刊,第 61 卷第 1 期,2015年2月,頁154-175。
99. 蔡聖偉,評2005年關於不能未遂的修法兼論刑法上行為規範與制裁規範的區分,政大法學評論,第91期,2006年6月,頁339-410。
100. 蔡聖偉,不作為犯:第一講論故意之不純正不作為犯(一),月旦法學教室,第51期,2007年1月,頁47-57。
101. 蔡聖偉,心導管葉克膜案:概然性與結果歸責,月旦醫事法報告,第35期,2019年9月,頁58-79。
102. 蔡蕙芳,美容醫學淨膚雷射案:避免可能性理論與風險升高理論於刑事醫療過失案件之適用,月旦醫事法報告,第37期,2019年11月,頁79-97。
103. 鄭逸哲,履行「醫療義務」當然無罪,未履行也未必有罪--醫界和法界對「醫療刑法」應有的正確認識(上),軍法專刊,第56卷第1期,2010年2月,頁152-162。
104. 鄭逸哲,「臨床裁量權」未入法,等於沒修,評析醫療法第八十二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第59卷第1 期,2013年2月,頁98-106。
105. 盧映潔,論醫療行為之常規診療義務,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頁,第35卷第4期,2006年7月,頁161-188。
106. 盧映潔,醫療準則之意義與功能,輔仁法學,第40期,2010年12月,頁69-83。
107. 盧映潔,梁興禮,由醫療分工下的誤診探討醫師刑事過失責任——評台灣桃園地方法院94年度醫訴字第2號刑事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的212期,2012年11月,頁68-81。
108. 盧映潔,梁興禮,醫療法規中醫師責任與刑事過失責任之關連與區別-評台灣高等法院 97 年度重醫上更(三)字第 207 號刑事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14期,2012年12月,頁68-87。
109. 薛智仁,展望未來的刑事立法政策?(上)──評2017年法務部之刑法修正草案,月旦法學教室,第177期,2017年7月,頁57-69。
110. 薛瑞元,醫療法第82條修法之衛福部觀點,台灣醫學,第23卷第4期,2019年,7月,頁470-473。
111. 謝如媛,業務過失致死傷罪之「附隨業務」──最高法院一百年台上字第四四二四號判決,裁判時報,第15期,2012年6月,頁71-72。
112. 謝煜偉,作為與不作為之區分──阻斷他人或自己之救助,月旦法學教室,第237期,2022年7月,頁22-26。
113. 謝碧珠,吳欣席,淺談醫療刑事事件疏失與過失之法律構成要件問題,台灣醫界,第62期,2019年11月,頁33-38。
114. 謝開平,非醫師之醫療行為在刑法上之評價,法令月刊,第62卷3期,2011年12月,頁83-101。
115. 謝開平,業務過失之業務概念,月旦法學教室,第157期,2015年11月,頁33-35。
116. 蘇嘉瑞,信賴原則在醫糾適用之類型化與法學實證研究,交大法學評論,第7卷第1期,2010年6月,頁257-304。
(四)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林工凱,以「臨床裁量權」取代「醫療常規」—適用法律於醫療案件的跟本省思,銘傳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105年6月。
2. 翁晨貿,限縮醫療行為刑罰適用範圍可行性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102年7月。
3. 張宇蟬,非治療性美容醫學行為之刑法上評價,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1月。
4. 張念華,論醫療人員對醫療過失注意義務之裁量範圍,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110年6月。
5. 張祺羚,刑法上醫療過失之認定,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09年7月。
6. 黃建秋,醫療倫理、醫療常規與醫療過失,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3月。
7. 廖駿豪,『按其情節』作為『臨床裁量權』於刑事醫療過失案件適用之依據,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03年7月。
8. 簡竹君,過失犯個別化理論和過失犯實務案例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94年7月
二、德文文獻(依照字母順序排列)
(一)專書
1. Deutsch, Erwin/Spickhoff, Andreas, Medizinrecht: Arztrecht, Arzneimittelrecht, Medizinprodukterecht und Transfusionsrecht, 7.Aufl., Berlin 2014.
2. Cirener, Gabriele/ Radtke, Henning/ Rissing-van Saan, Ruth / Rönnau, Thomas/ Schluckebier, Wilhelm, Strafgesetzbuch : Leipziger Kommentar :StGB, Kommentar, Band 1: Einleitung; §§ 1-18, 13Aufl., Berlin,2019.
3. Duttge, Gunnar, Zur Bestimmtheit des Handlungsunwerts von Fahrläs- sigkeitsdelikten, Tübingen, 2001.
4. Freund, Georg,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3.Aufl.,Berlin, 2019.
5. Frister, Helmut/Lindemann, Michael/Peters, Alexander, Arztstrafrecht, München 2011.
6. Frister, Helmut,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 ein Studienbuch, 7.Aufl., München, 2015.
7. Gropp, Walter/Sinn, Arndt,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5.Aufl., Berlin, 2020.
8. Hilgendorf, Eric/ Kudlich, Hans/ Valerius,Brian, Handbuch des Strafrechts, Band2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Ⅰ, Heidelberg, 2020.
9. Jescheck, Hans-Heinerich/ Weigend, Thomas, Lehrbuch des Strafrechts Allgemeiner Teil, 5.Aufl., Berlin, 1996.
10. Joecks, Wolfgang / Miebach, Klaus,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Strafgesetzbuch: StGB, Band 1: §§ 1-37, 4. Aufl., München,2020.
11. Kindhäuser, Urs, Objektive und subjektive Zurechnung beim Vorsatzdelikt, in: Byrd, B. Sharon/Hruschka, Joachim(Hrsg.), Philosophia Practica Universalis: Festschrift für Joachim Hruschka zum 70. Geburtstag, 2005 S. 527-542.
12. Kindhäuser, Urs /Neumann, Ulfrid/Paeffgen, Ullrich, Strafgesetzbuch,Kommentar, Allgemeiner Teil BandⅠ,5. Aufl., Baden-Baden, 2017.
13. Kindhäuser, Urs/Kreß, Claus/Pawlik, Michael/Stuckenberg, Carl-Freidrich, Strafrecht und Gesellschaft : ein kritischer Kommentar zum Werk von Günther Jakobs, Tübingen, 2019.
14. Kühl, Kristian,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8.Aufl., München, 2017.
15. Matt, Holger/Renzikowski, Joachim, Strafgesetzbuch, Kommentar, 2.Aufl., München, 2020.
16. Roxin, Claus/ Schroth, Ulrich, Handbuch des Medizinstrafrechts, 4 Aufl., München, 2010.
17. Roxin, Claus/Greco Luis,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andⅠ, 5. Aufl., Mü-nchen 2020.
18. Ulsenheimer, Klaus, Arztstrafrecht in der Praxis, 5. Aufl., Heidelberg 2015.
19. Otto, Harro, Grundkurs Strafrecht : allgemeine Strafrechtslehre, 7.Aufl., Berlin, 2004.
20. Schönke, Adolf / Schröder, Horst Strafgesetzbuch Kommentar, 30. Aufl., München, 2019.
21. Wessels, Johannes/Beulke, Werner/Satzger, Helmut,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48.Aufl., Heidelberg 2018.
(二)期刊及論文集
1. Bohn, André /Krause, Jayson, Der objektive Sorgfaltspflichtverstoß und die ungeschriebenen Sorgfaltsnormen im Lichte des Art. 103 II GG, Jus, 2019, S. 753-759.
2. Duttge, Gunnar, Rechtsprechungsübersicht zur (strafrechtlichen) Fahrlässigkeit - Kontinuität und Wandel seit der Jahrtausendwende -, NStZ, 2006, S. 266- 278.
3. Duttge, Gunnar, Wider die Palmströmsche Logik: Die Fahrlässigkeit im Lichte des Bestimmtheitsgebotes, Jz 2014, S. 261-270.
4. Herzberg, Rolf Dietrich, Grundprobleme der deliktischen Fahrlässigkeit im Spiegel des Münchener Kommentars zum Strafgesetzbuch, NStZ, 2004, S. 660-670.
5. Kaspar, Johannes, Grundprobleme der Fahrlässigkeitsdelikte, Jus 2012, S. 16-24.
6. Kindhäuser, Urs, Der subjektive Tatbestand im Verbrechensaufbau Zugleich eine Kritik der Lehre von der objektiven Zurechnung, GA 2007, S. 447-468.
7. Magnus, Dorothea, Der Pflichtwidrigkeitszusammenhang im Strafrecht, JuS,2015, S. 402-408.
8. Mitsch, Wolfgang , Fahrlässigkeit und Straftatsystem, Jus 2001, S. 105-116.
9. Mitsch, Wolfgang, Das erlaubte Risiko im Strafrecht, JuS, 2018, S. 1161-1171.
10. Rostalski, Frauke, Normentheorie und Fahrlässigkeit-Zur Fahrlässigkeit als Grundform des Verhaltensnormverstoßes, GA 2016, S. 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