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馬庶瑋
Ma, Su-Wei
論文名稱: 台灣戰後文化建設表演空間變遷之研究 ─ 以縣市文化中心為例
A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performance spaces in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Post-War Taiwan ─ City and county cultural centers as examples
指導教授: 傅朝卿
Fu, Chao-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8
中文關鍵詞: 文化建設表演空間文化中心文化政策
外文關鍵詞: cultural center, performance space, cultur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policy
相關次數: 點閱:120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1977年台灣推動《十二項建設》最後一項為「建立每一縣市文化中心」,並以此項建設為重點,其中包括「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即演藝廳)。自此台灣邁向推動長期文化政策與文化建設的時代。縣市文化中心自1977年推行後由教育部主導,由上而下的指導方式同步進行各縣市文化中心計畫,使得1980年代台灣共有十九座縣市文化中心被實踐。然而,1970年代末期正為部分縣市分治的關鍵時刻;部份縣市因經費問題未實現演藝廳建設,最後使得這些案例並未於1980年代完成縣市文化中心,並且至1990年代才陸續完成各項建設。各縣市興建文化中心的過程中,又因台灣解嚴(1987年)前後面對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差異,產生兩組不同特色的縣市文化中心建設。

    本文將論述縣市文化中心建設的重點置於「表演空間」,主要分析1977~1986年、1987~2005年兩段期間縣市文化中心表演空間的演變過程。1997~1986年間,縣市文化中心的表演空間以「演藝廳」為主,因受到教育部由上而下指導的影響,使得縣市文化中心演藝廳在空間與建築外型皆有類似的特質,也因地域的不同而產生變異;1987~2005年間,受到文建會推行「文化地方自治化」的影響,使得文化中心建設開始展現地方的文化特色,除了演藝廳內部出現不同以往的空間形式,更賦予戶外及半戶外空間不同層級的表演性質,使得表演空間由室內延伸至戶外。由縣市文化中心表演空間演變之研究,除了反應台灣解嚴前後對於文化政策與文化建設看法的差異之外,更隱含著「表演」如何由政府認為的教化工具,漸漸演變為文化產業之間的過程。

    Since Taiwan promoted the "12 Maj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on 1977 ,it embraced cultural construction as the last one item, and the city and county cultural centers with in-built Library, Museum, and Concert Hall was the focus of it. The project started the era of Taiwan’s long-term cultural policy and development. City and county cultural centers, since 1977, was administr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program of cities and counties Cultural Center was managed by a top-down approach and conclud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19 City and County Cultural Centers by 1980s.However, in the late 1970s, some counties and cities were at a crucial moment of dividing governing area. Those city and county Cultural Centers couldn’t be designed neither built in the late 1970s. Some others can’t build the Concert Hall due to the reason of budget shortage. The cases mentioned above were carried out and completed until 1987,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in Taiwa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aiwan’s culture construction was transferred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the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take the policy of “Local culture under self-governing”, which made cultural centers started to show the character of each city and countie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building of cultural centers’ performance space. The emphasis is laid on evolution of performance spaces in the cultural center which were built around 1987,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These performance spaces built before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are mostly auditorium. The reason why they are sharing the same characteristic is because they are under the up-to-down administration. That made the city and county cultural centers similar in space and outer. However, there are variety due to regional influence.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city and county Cultural Center auditorium’s interior showed different forms of space comparing to the past. They form different strength of performing character by using outdoor and semi-outdoor spaces, and make the space reaching from indoor to outdoor. From the study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enter’s performance space, not only can that reflect he difference viewpoint of cultural policy and construction, but also covered the sequence of performance itself from government’s public-educating tool to cultural industry.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 1 1-1-1 研究動機 1 1-1-2 研究範圍 1 第二節 名詞解釋與說明 3 1-2-1 文化與文化中心 3 1-2-2 表演與表演藝術 3 1-2-3 具表演空間的建築類型 5 1-2-4 舞台類型 6 第三節 文獻與理論回顧 9 1-3-1 文獻回顧 9 1-3-2 理論回顧 10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13 第二章 台灣縣市文化中心建設推行前文化政策與建設回顧 15 第一節 重建中國文化傳統的文化政策與建設(1945~1966年) 15 2-1-1 重建中國文化傳統的文化面向 15 2-1-2 重建中國文化傳統相關建設中的表演空間 16 第二節 復興中華文化的文化政策與建設(1967~1976年) 18 2-2-1 復興中華文化的文化面向 19 2-2-2 「復興中華文化」文化建設中的表演空間 20 第三節 小結 27 第三章 縣市文化中心創設時期(1977~1986年)之表演空間 29 第一節 創設時期縣市文化中心建設的推動與執行 29 3-1-1 縣市文化中心建設中的硬體設施 30 3-1-2 縣市文化中心建設中的軟體政策 36 3-1-3 縣市文化中心建設的法定地位 38 第二節 創設時期縣市文化中心各館廳之興建 38 3-2-1 興建各館廳 40 3-2-2 以圖書館為主體 43 3-2-3 以演藝廳為主體 45 第三節 創設時期文化中心表演空間 47 3-3-1室內正式表演空間—演藝廳 48 3-3-2 縣市文化中心戶外與半戶外空間特性 56 第四節 創設時期文化中心演藝廳的建築表現 59 3-4-1 縣市文化中心建築的具體實踐 59 3-4-2 演藝廳部分的建築表現 64 第五節 小結 67 第四章 縣市文化中心蛻變時期(1987~2005年)之表演空間 69 第一節 蛻變時期的文化環境 69 4-1-1 中央推行文化政策與建設的態度 70 4-1-2 地方政府推行文化政策與建設的立場 73 4-1-3 藝文表演環境 78 第二節 蛻變時期文化中心基地中對於表演空間的配置 78 4-2-1 親近民眾的空間配置 — 「院落」、「聚落」、「文化公園」到「園區」 79 4-2-2 單一量體的空間配置 85 第三節 蛻變時期文化中心表演空間的實踐 86 4-3-1 演藝廳內部空間結構 88 4-3-2 實驗劇場 101 4-3-3 半戶外與戶外表演空間 104 第四節 蛻變時期文化中心演藝廳建築的實踐 112 4-4-1 地方意識抬頭所引發的建築變化 113 4-2-2 戲劇性的建築表現 117 4-2-3 其他 118 第五節 小結 119 第五章 結論 123 第一節 表演空間的動態變化過程 123 第二節 提出問題與後續研究建議 127 圖目錄 圖1研究範圍與研究案例分佈圖 2 圖2鏡框式舞台示意圖 7 圖3開放式舞台示意圖 8 圖4可變式舞台示意圖 8 圖5平衡的文化政策模式圖 11 圖6極端偏重文化民主的文化政策模式圖 12 圖7極端偏重文化民主化的文化政策模式圖 12 圖8研究流程及論文架構圖 14 圖9省立新竹社會教育館平面圖 18 圖10國父紀念館平面圖 22 圖11國父紀念館剖面圖 22 圖12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平面與剖面圖 25 圖13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平面配置圖 26 圖14縣市文化中心推動、審查過程圖 31 圖15音樂廳建築空間音能示意圖 34 圖16音樂廳舞台與觀眾席剖面與平面圖 35 圖17音樂廳表演藝術用之工作關係圖 35 圖18基隆市立文化心平面圖與外觀 40 圖19「分而易接觸」配置各館廳之縣立文化中心配置圖 42 圖20桃園縣立文化中心、中壢藝術館與高雄縣立文化中心配置圖 44 圖21屏東縣立文化中與台中市立文化中配置圖 45 圖22台南市立文化中心配置圖 46 圖23「音樂廳式」演藝廳內部空間分析圖 50 圖24台南縣立文化中心觀眾席部份透視圖 51 圖25「演藝廳式—未具備後舞台」演藝廳內部空間分析圖 52 圖26「演藝廳式—具備後舞台」演藝廳內部空間分析圖 54 圖27三種表演空間的連結關係圖 58 圖28新竹縣與嘉義縣立文化中心建設分佈圖 74 圖29台中縣與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建設分佈圖 75 圖30宜蘭市《南門計畫》計畫範圍圖 76 圖31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建設分佈圖 76 圖32新竹縣立文化中心配置圖 80 圖33台中港區藝術館配置圖 80 圖34宜蘭表演文化公園的模式語言示意圖 82 圖35蛻變時期文化中心建設中親近民眾空間配置案例 84 圖36蛻變時期文化中心建設中單一量體空間配置圖 86 圖37新竹縣與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舞台與觀眾席 92 圖38新竹縣與宜蘭縣文化中心演藝廳內部空間分析圖 94 圖39台中港區藝術館四面開放式舞台構想圖 97 圖40蛻變時期鏡框式舞台的演藝廳空間分析圖 100 圖41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空間配置圖 103 圖42員林演藝廳小劇場空間配置圖 103 圖43新竹縣立文化中心與台中港區藝術館表演空間分佈圖 107 圖44宜蘭演藝廳與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表演空間分佈圖 110 圖45員林演藝廳表演空間分佈圖 111 圖46蛻變時期表演空間組合演變圖 112 圖47台南縣南區綜合活動中心全區圖 117 圖48台灣戰後文化政策與文化政策發展關係圖 125 圖49台灣戰後文化建設表演空間演變圖 126 圖50高雄縣市表演空間分布圖 127 表目錄 表1創設時期縣市文化中心建設實施相關計畫整理表 30 表2 創設時期縣市文化中心分類與籌備年整理表 39 表3 創設時期文化中心表演空間整理表 47 表4 創設時期縣市文化中心演藝廳形態分類表 49 表5 創設時期文化中心設計要求類別表 60 表6 「國家建設六年計畫」文化建設項目表 71 表7 蛻變時期縣市文化中心及其演藝廳建設整理表 77 表8 蛻變時期文化中心建設表演空間整理表 88 照片目錄 照片1台灣省立社會教育館照片 18 照片2國父紀念館原案 22 照片3今日國父紀念館外觀 22 照片4高雄縣鳳山國父紀念館 22 照片5國家戲劇院外觀 24 照片6國家音樂廳外觀 24 照片7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平面配置圖及外觀 26 照片8國立台中圖書館與中興堂外觀 27 照片9國立台中圖書館與中興堂外觀 27 照片10台南縣立文化中心舞台部分 51 照片11台南縣立文化中心觀眾席部分 51 照片12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舞台 55 照片13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演藝廳舞台 55 照片14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一樓紀念大廳 56 照片15雲林縣立文化中心戶外劇場 57 照片16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假日廣場 58 照片17競圖方式產生的縣市文化中心 62 照片18委託設計方式產生的縣市文化中心建設 63 照片19創設時期縣市文化中心演藝廳外觀 65 照片20強調「演藝廳」文字符號 66 照片21苗栗縣中正堂上方之泥塑圖騰 66 照片22台中市中山堂上的馬賽克拼貼的圖騰 66 照片23擺設於進入創設時期演藝廳前的藝術作品 67 照片24宜蘭縣演藝廳舞台 90 照片25新竹縣演藝廳舞台 90 照片26宜蘭縣演藝廳室內大入口 95 照片27新竹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內入口動線 96 照片28台中港區藝術館演藝廳舞台 97 照片29彰化縣員林演藝廳舞台 98 照片30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藝廳舞台 98 照片31台中港區藝術館演藝廳可升降舞台部份 98 照片32新竹縣立文化中心實驗劇場 103 照片33新竹縣立文化中心實驗劇場內活動 103 照片34新竹縣立文化中心戶外表演空間 106 照片35台中港區藝術館戶外表演空間 106 照片36宜蘭演藝廳戶外表演空間 109 照片37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戶外表演空間 109 照片38員林演藝廳戶外劇場 111 照片39新竹縣立文化中心全區 114 照片40台中港區藝術館全區 114 照片41宜蘭演藝廳全區 115 照片42表現地域主義抬頭的三座演藝廳 116 照片43表現地域主義抬頭的三座演藝廳入口 116 照片44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全區 117 照片45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與台南縣南區綜合動中心演藝廳外觀 118 照片46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外觀 118 照片47員林演藝廳外觀 118 照片48新竹市與高雄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外觀 119

    中文書籍
    1.于復華編,《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十週年慶紀念專刊》,台北市:中正文化中心,1997。
    2.中興工程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8-02-13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