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吳秉鴻 Wu, Ping-Hung |
|---|---|
| 論文名稱: |
加值型營業稅進項稅額扣抵及漏稅額計算之爭議—以無法取得進項憑證案件為探討中心 The Disputes about Input Tax Deduction and Calculation of Tax Leakage Amount in Value-added Business Tax—Focusing on Unavailable Input Documentary Evidence Cases |
| 指導教授: |
陳汶津
Chen, Wen-Ch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 畢業學年度: | 11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10 |
| 中文關鍵詞: | 進項稅額扣抵 、漏稅額 、進項憑證 、協力義務 、推計課稅 |
| 外文關鍵詞: | Input Tax Deduction, Tax Leakage Amount, Input Documentary Evidence, Cooperative Obligation, Tax Estima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251 下載:1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加值型營業稅係以「進項稅額扣抵法」,計算營業人當期之應納或溢付稅額。營業人以進項稅額扣抵銷項稅額,須取得合法進項憑證作為前提要件,否則不准扣抵。又營業人涉犯逃漏稅,於計算漏稅額時,亦同樣不准未取得合法進項憑證者扣抵銷項稅額。然實務上,卻有營業人於進貨時無法取得法定進項憑證之情形,倘若皆不准其於本稅及漏稅額部分扣除進項稅額,將使此類型之營業人面臨鉅額的營業稅及漏稅罰。
目前立法上除二手車買賣,以及財政部制定之「廢棄物運銷合作社代開發票」函釋外,並無其他針對此情形之對應規範。實務上普遍認為,應採嚴格的憑證主義,不許未履行法定憑證義務者申報進項稅額扣抵,且在計算漏稅額時,亦不允許其扣除該未依規定取得並申報之進項稅額。學說上則認為,納稅義務人違反稅法上協力義務,應僅生稽徵機關得進行推計課稅之法律效果,不應使營業人就此喪失進項稅額扣抵權利,而對於所漏稅額之認定,則在看法上產生可否推計之意見分歧。
本文於綜觀學說、實務見解後,乃針對營業稅相關規範進行基本權合憲性檢驗。並於得出違憲結論後,從納稅者權利保護觀點,認為得透過推計方式解決系爭問題。最後,援引日本消費稅之簡易課稅制度,作為往後營業稅修法之借鏡。
The value-added business tax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input tax deduc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tax payable. Input tax deduction is not allowed if the business entity does not obtain input documentary evidence. In addition, when calculating the amount of tax leakage, it is not allowed to deduct input tax without obtaining input documentary evidence. However, in practice, there are cases where a business entity is unable to obtain input documentary evidence at the time of purchase. If it is not allowed to deduct the input tax from both the amount of tax payable and tax leakage, this will result in a large amount of business tax and the punishment of tax evasion.
Currently, there are no other regulations on this issue. In practice,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those who don't obtain input documentary evidence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claim input tax deduction or deduct input tax when calculating tax leakage amount. Academics argue that the violation of the taxpayer's cooperation obligation should only allow for tax estimation, with different views on the estimation of tax leakage amou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academic and practical views and examines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the fundamental rights within the relevant business tax regulations. Concluding that they are unconstitutional, it argues that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can be resolved through tax estimation while considering the perspective of protecting taxpayers' rights. Finally, it cites the simplified taxation system of Japan's consumption tax as a model for future amendments to Taiwan's Business Tax Act.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1. 于宗先、王金利,台灣賦稅體制之演變,聯經,2008年5月。
2. 李惠宗,稅法方法論,元照,2021年9月。
3.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2019年9月,8版。
4. 許育典,憲法,元照,2020年9月,10版。
5. 許育典、封昌宏,基本人權與納稅義務:納稅者權利保護法逐條釋義,元照,2018年3月。
6. 陳清秀,現代財稅法原理,元照,2015年9月。
7. 陳清秀,稅法各論(上),元照,2021年10月,4版。
8. 陳清秀,稅法基礎案例研習,新學林,2016年8月。
9. 陳清秀,稅法總論,元照,2022年6月,12版。
10. 黃士洲,掌握稅務官司的關鍵—舉證責任實務案例分析,元照,2005年1月。
11. 黃茂榮,加值型營業稅法,植根法學叢書編輯室,2022年10月。
12. 黃源浩,租稅法,五南,2020年9月。
二、論文集
1. 黃士洲,稅務訴訟證明程度之減輕,收於:氏著,稅務訴訟的舉證責任,翰蘆,2002年8月,頁182-256。
三、專書論文
1. 陳清秀,營業稅(上),收於:黃茂榮、葛克昌、陳清秀主編,稅法各論,新學林,2019年6月,2版。
2. 黃士洲,論進項稅額扣抵的形式要件與規範實質—最高行政法院96年度判字第1403號判例評析,收於:行政訴訟制度相關論文彙編第6輯,司法院,2009年12月,頁507-542。
3. 黃源浩,營業稅(下),收於:黃茂榮、葛克昌、陳清秀主編,稅法各論,新學林,2019年6月,2版。
四、譯著
1. 陳敏,德國租稅通則,司法院,2013年5月。
五、期刊論文
1. Joachim Englisch著,陳俊仁譯,服務供給地於歐盟加值型營業稅體系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2011年6月,193期,頁138-164。
2. 尤重道,稅捐制裁法之概念與處罰對象暨處罰方式(一),現代地政,367期,2018年7月,頁29-49。
3. 尤重道,稅捐制裁法之概念與處罰對象暨處罰方式(三),現代地政,369期,2019年1月,頁48-55。
4. 江彥佐,德國及歐盟關於跨國交易逃漏營業稅之現狀與防制,財稅研究,45卷4期,2016年7月,頁47-76。
5. 江彥佐,歐盟跨國交易逃漏營業稅問題之簡介—以德國法「旋轉木馬詐欺」之漏稅處罰為中心,財稅研究,43卷5期,2014年9月,頁37-60。
6. 江美虹、吳朝欽,營業稅逃漏行為之研究-以留抵稅額為例,財稅研究,44卷1期,2015年1月,頁81-105。
7. 吳俊志,遊戲幣交易的進項稅額問題──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9年度訴字第1071號判決,月旦財稅實務釋評,21期,2021年9月,頁52-59。
8. 李建良,納稅義務人之協力義務、稅捐稽徵之職權調查原則與租稅法律主義─釋字第六六○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130期,2009年6月,頁243-252。
9. 林清汶,評最高行政法院108年度上字第1013號判決——論捐贈公益社團法人在稅法上差別待遇涉及違憲,全國律師,25卷11期,2021年11月,頁85-99。
10. 柯格鐘,合作店營業稅之爭議(下)—評大法官釋字第六八五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194期,2011年7月,頁144-165。
11. 柯格鐘,稅捐稽徵協力義務、推計課稅與協力義務違反的制裁——以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14條規定討論與條文修正建議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10期,2019年6月,頁1-91。
12. 柯格鐘,論比例原則在稅法規範違憲審查中的作用──以稅捐債務法規範為探討中心,興大法學,26期,2019年11月,頁93-152。
13. 柯格鐘,論依法課稅原則之解釋方法-對歷年來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的觀察(上),興大法學,17期,2015年5月,頁31-86。
14. 柯格鐘,營業稅法上取得非實際交易對象發票之課稅問題-評析行政法院 87 年 7 月份第一次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決議,東吳公法論叢,6卷,2013年7月,頁133-157。
15. 范文清,再訪進項稅額扣抵問題,會計師季刊,284期,2020年9月,頁38-46。
16. 莊弘伃,歐盟數位稅之研析,國會季刊,50卷4期,2022年12月,頁52-80。
17. 陳清秀,加值型營業稅之「所漏稅額」之計算-釋字第660號解釋評析,東吳法律學報,21卷4期,2010年4月,頁275-305。
18. 陳清秀,利益均衡在稅法上之運用,東吳公法論叢,2期,2008年11月,頁329-366。
19. 陳清秀,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之研討,植根雜誌,33卷7期,2017年7月,頁241-280。
20. 陳清秀,稅法的融合理論,植根雜誌,32卷8期,2016年8月,頁293-324。
21. 陳清秀,稅務行政爭訟舉證責任相關問題探討,當代財政,13期,2012年1月,頁25-57。
22. 陳清秀,論稅法上類型化(下),法令月刊,59卷5期,2008年5月,頁88-106。
23. 陳清秀,營業稅之稅捐主體與客體之探討,當代財政,25期,2013年1月,頁19-40。
24. 陳清秀,營業稅法上課稅主體及逃漏稅之認定問題探討--評析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八年度判字第一六一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89期,2011年2月,頁209-239。
25. 陳清秀,營業稅法之罰則體系(上),植根雜誌,29卷7期,2013年7月,頁260-280。
26. 陳清秀,營業稅法之罰則體系(下),植根雜誌,29卷8期,2013年8月,頁298-320。
27. 陳靜慧,論稅捐行為罰之規範方式──以帳簿及憑證相關義務為中心,植根雜誌,20卷12期,2004年12月,頁21-40。
28. 黃士洲,稅法實例研析:第五講--加值型營業稅的基本法理與憑證行為罰(上),月旦法學教室,89期,2010年3月,頁59-71。
29. 黃士洲,稅法實例研析:第五講--加值型營業稅的基本法理與憑證行為罰(下),月旦法學教室,90期,2010年4月,頁84-91。
30. 黃士洲,稅課禁區與納稅人權利保障,月旦財經法雜誌,23期,2010年12月,頁77-96。
31. 黃士洲,憑證行為罰與個案裁量──稅捐稽徵法第44條修正條文與實務展望,月旦會計實務研究,51期,2022年3月,頁37-44。
32. 黃士洲,營業稅基本法理與漏稅判斷,稅務旬刊,2128期,2010年11月,頁22-27。
33. 黃俊杰,稅捐之差別待遇,月旦法學雜誌,172期,2009年9月,頁5-23。
34. 黃俊杰,階段課稅之營業稅法問題,月旦財經法雜誌,24期,2011年3月,頁125-154。
35. 黃英華,以個人名義出售不動產之課稅問題,財稅研究,47卷5期,2018年9月,頁105-142。
36. 黃茂榮,稅捐的構成要件,經社法制論叢,6期,1990年7月,頁19-44。
37. 黃茂榮,營業稅之概念及其種類,植根雜誌,28卷3期,2012年3月,頁1-26。
38. 黃源浩,歐洲加值稅之形成及發展—以歐洲法院裁判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118期,2005年3月,頁90-106。
39. 黃源浩,論進項稅額扣抵權之成立及行使,月旦法學雜誌,140期,2007年1月,頁91-115。
40. 葛克昌,稅捐行政法:第四講協力義務與納稅人權益,月旦法學教室,92期,2010年6月,頁57-58。
41. 葛克昌,稅捐罰與憲法解釋,月旦法學雜誌,202期,2012年3月,頁114-139。
42. 劉建宏,當事人協力義務與稅捐稽徵機關舉證責任之衡平,當代財政,17期,2012年5月,頁28-38。
43. 鍾芳樺,租稅正義與一貫性原則:論 Tipke 租稅正義理論及其對稅捐法律的標準,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7卷1期,2018年3月,頁1-61。
六、學位論文
1. 李淑鈴,進項稅額不得扣抵與衍生問題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7月。
2. 陳泓逸,加值型營業稅中進項稅額扣抵權與非實際交易對象認定之研究—以資源回收物運銷合作社為檢討適例,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2年6月。
3. 曾正安,論營業稅之進項稅額扣抵權,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1月。
4. 蕭明正,論營業稅虛報進項稅額之處罰與裁量,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5月。
貳、外文文獻
一、書籍
1. (美)艾伦.申克、(美)维克多.瑟仁伊、(美)崔威着,熊伟、任宛立译,增值税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18年6月。
2. 水野忠恒,テキストブック租税法,中央経済社,2016年4月。
3. 金子宏,租税法,弘文堂,2021年,24版。
4. 金井肇,中小事業者と消費税,收於:消費税の研究(日税研論集VOL70),日本税務研究センター,2017年1月。
5. 藤枝純、遠藤努,消費税法の実務詳解,中央経済社,2021年3月。
二、期刊
1. COUNCIL DIRECTIVE 2006/112/EC of 28 November 2006 on the common system of value added tax,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L347, 11.12.2006, pp.1-118.
三、網路資源
1. 国税庁,消費税の軽減税率制度,https://www.nta.go.jp/taxes/shiraberu/taxanswer/shohi/6102.htm,(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