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謝桂盡 Shieh, Guei-jin |
|---|---|
| 論文名稱: |
從金融業觀點探討影響現金卡發卡因素之研究 A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Issuance of Cash Cards from Financial Industry Perspective |
| 指導教授: |
康信鴻
Kang, Hsin-Ho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管理學院 -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 畢業學年度: | 95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62 |
| 中文關鍵詞: | 逾放比 、多元迴歸 、卡債風暴 、現金卡 |
| 外文關鍵詞: | cash card, multi-rgression, overdue |
| 相關次數: | 點閱:61 下載: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依據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所公告之各發卡銀行財務揭訊,首先透過資料統計分析,瞭解台灣現金卡發展概況與浮濫發卡對呆帳遽增之影響。之後,以計量經濟為研究方法,蒐集各發卡金融機構之橫斷面資料與總體經濟變數資料建立迴歸模型,以已動用額度卡數為被解釋變數進行模型之校估。藉由模型校估結果來探討影響現金卡發卡之重要因素。研究期間為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共三十二個月;研究對象為前十大發卡銀行。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在總體經濟變數方面,1.)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對發卡影響為負,表示所得增加對現金卡使用之需求隨之降低,動用卡數即降低;2.)消費者物價指數對現金卡發卡的影響甚小;3.)經濟成長率對發卡影響為正,表示現今社會消費習慣改變,隨之引發對現金卡的需求。
在個體經濟變數方面,1.)放款契約額度總和的增加對發卡數的影響極顯著,表示金融機構惡性競爭,過度提高放款契約額度;2.)逾放比的攀升對卡量的影響顯著且為同向成長;3.)市佔率的增加可顯著刺激發卡量。
由本研究結果可知,以已動用額度卡數所建立之迴歸模型,可推論浮濫發卡是造成卡債風暴之主因。再者,影響發卡之因素甚多,不該過度聚焦在逾放比,應從發卡之始嚴格把關,如此方能有效控管現金卡之業務,並使其發揮最大功能,幫助真正所需之人。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cash cards issuers from financial industry perspective. The cash card model constructed by multi-regression is propos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s of cash card issuers’ circulation in Taiwan.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s the number of cards in force, and six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macroeconomic and microeconomic variables. The collected data is based on monthly data from officially statistical database from May 2004 to December 2006.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odness of fit is perfect, and all the coefficients are significant and reasonable. Besides, the coefficients of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including gross national product, consumer price index and economic growth rate are relatively smaller. However, the coefficients of microeconomic variables are more significant. Firstly, the coefficient of the total line extended is big, inferring that cash card issuers are over increasing their lines. Secondly, the coefficient of the delinquency ratio is remarkable and in direct proportion. Lastly the higher market share it is, the higher number of cards in force.
The phenomena are concluded that the major cause of cash card storm is overuse by the cash card model. Actually, the influences of cash card issuers’ operations include several dimensions. Therefore, the authorities should not just focus on the delinquency ratio control. The results also can be served as useful suggestions for authorities, financial industry and further researches.
中文文獻
于健、林榮茂,臺灣現金卡消費者消費知識與消費意願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56卷,第3期,2005,頁228-242。
王韻茹,現金卡大戰-現金卡篇,動腦,第329期,2003,頁32-36。
任美珍,救急還是致命?金管會要提現金卡管理辦法,新新聞週報,第943期,2004。
吳怡蘭,卡債是金融股最後一個大利空-金融股將藉破產法打第二隻腳,財訊,第291期,2006。
李永彬,現在推卡,還來得及!-我國現金卡市場分析,華南金控,第12期,2003,頁21-24。
李彥儒,電子現金卡的現況與未來發展之分析,印刷科技,第13期,第2卷,1996,頁44-58。
李道榮,從企業危機風暴探討銀行徵信問題,金融財務季刊,第2期,1999,頁135-144。
李壽田,台灣金融業發行現金卡經營策略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李靜貞,國內銀行現金卡競爭策略的探討,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
沈中華、謝孟芬,金融業備抵呆帳之提列-由全世界看臺灣,企銀季刊,第27卷,第1期,2004,頁1-14。
沈明珊,美國呆帳轉銷制度與稅制,財稅研究,第27卷,第5期,1995,頁152-161。
林旭青,現金卡發行風險評估模型之研究-以國內某一發卡銀行為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4。
林英彥,不動產估價與銀行呆帳的聯想,人與地,第211期,2001,頁4-5。
林進祥,影響消費者對現金卡申貸意願與考慮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地區為例, 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
林瑞陽,現金卡之研究,台中銀行月報,第49期,2003,頁11。
林靖,武井保雄,財經雜誌,167期,2006。
林榮茂,台灣現金卡消費者消費知識與消費意願之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林鳳麗,銀行業裁決性項目之盈餘管理,臺北科技大學學報,第36卷,第2期,2003,頁203-219。
林薏茹,銀行呆帳之分析、處理與防止,銀行與保險,第23期,1981,頁41-58。
紀博棟、黃美筠,二專財務金融科在職生對「現金卡」認知之研究-以一所技術學院為例,商業職業教育,第98期,2005,頁45-52。
孫振亞,打銷呆帳有正當理由者應無財務責任,會計與管理,第770期,1985, 頁426-427。
席俊昌,影響現金卡違約之因素分析-羅吉斯迴歸模型之應用,嶺東技術學院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張瓊燕,關於日本不良債權問題之研究,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第5期,2004,頁421-445。
戚立強,銀行業顧客關係管理之市場區隔研究-以現金卡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曹增善,論銀行發生呆帳的原因,現代審計,第363期,1982,頁1-9。
盛禮約,論備抵呆帳的減低估列,稅務,第1387期,1990,頁6-8。
許志誠,銀行打消呆帳及合併評估,大信投資季刊,1999,頁62-70。
許佩文,銀行呆帳問題的探討,銀行與保險,第26期,1984,頁59-66。
許坤錫,談呆帳損失如何處理? -1-,稅務,第1254期,1986,頁18-19。
許坤錫,談呆帳損失如何處理? -2-,稅務,第1256期,1986,頁24-27。
許坤錫,談呆帳損失如何處理? -3-稅務,第1257期,1986,頁21-24。
郭英聰,花蓮區中小企業銀行個案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郭敏華,從持卡人之情緒波動與缺乏自製力看卡片融資之隱憂,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52期,2005,頁49-60。
郭淑萍,資料探勘個人信用風險分類模式-以銀行現金卡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陳土根(譯),日本經濟的火藥庫-呆帳,彰銀資料,第52卷,第12期,2003,頁6-12。
陳宗賢,如何運用徵信調查的技巧與方法預防呆帳,實業世界,第183期,1981,頁79-84。
陳啟明,台灣三個世代消費金融傾向之比較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陳惠聰,銀行消費金融經營策略研究-以大眾銀行much現金卡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所碩士論文,2004。
陳紫雲,美國證交會與銀行監理機關對備抵呆帳提存之爭論,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4卷,第2期,2000,頁50-80。
陳維鸚,高放款金融 高呆帳風險--呆帳對新銀行營運的影響,會計研究月刊,第87期,1992,頁51-53。
陳錦泉,現金卡授信模型研究-呆卡客戶之實證分析,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所碩士論文,2004。
曾明華,台灣金融業信用卡部門競爭力之診斷與建議研究─以萬通商業銀行為例,淡江大學商管學院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02。
曾信超、黃新宗,中小企業融資授信實務與風險轉嫁之實務研討,華人前瞻研究, 第1卷,第2期,2005,頁43-64。
華秀芬,現金卡使用行為實證分析-以某銀行為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所碩士論文,2004。
賀力行、李壽田,臺灣金融業發行現金卡經營策略之研究(下),企銀季刊,第27卷,第3期,2004,頁47-75。
賀力行、李壽田,臺灣金融業發行現金卡經營策略之研究(上),企銀季刊,第27卷,第2期,2004,頁67-100。
黃台心,計量經濟學,初版二刷,雙葉書廊,2006。
黃金澤,備抵有方 呆帳不「呆」-從內部控制談金融業備抵呆帳的提列,會計研究月刊,第129期,1996,頁51-60。
黃淑宜,現金卡服務便利性對服務品質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論文,2003。
楊淑美,列報呆帳損失應注意事項,敬業會計,第269期,2003,頁1-3。
楊順雯,現金卡之風險值管理研究,銘傳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碩士學程碩論文,2004。
萬海洲,現金卡市場對網際網路與傳統人員之行銷組合重視因素探討,逢甲大學保險所碩士論文,2003。
葉秀華,電子現金卡(E-Cash),華銀月刊,第45卷,第7期,1995,頁29-30。
葉明弋,國人申辦現金卡之消費者行為研究-以大臺北地區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3。
葉益成、陳麗雯、馮馨儀,免除呆帳的債權回收術,管理雜誌,第358期,2004,頁104-108。
董鴻明,現金卡業務-金融業另一金雞母或毒藥,華南金控,第13期,2004,頁4-16。
詹育晟,個人信用行為評分模式之研究-以現金卡用戶為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詹惠如,個人消費金融信用風險之評估-以某銀行之現金卡為例,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2004。
鄔靜娜,消費類信貸:利潤25%的小買賣,第1661期,中國經營報,2006。
鄭志新,小額信貸信用評分模型之建構,世新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鄭麗芳,由國際規範談我國新制「銀行業逾期放款之定義、銀行業授信資產之分類及依分類規定提列備抵呆帳之標準」規定,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7卷,第6期,2004,頁110-127。
賴彥儒,George & Mary現金卡-獲利嗄嗄叫後段班變模範生,能力雜誌,第562期,2002,頁46-51。
賴寧寧,銀行界驚爆消金大呆帳-一年半不到廿萬人倒帳一千億,財訊,第284期,2005。
戴堅,個人消費性信用貸款授信評量模式之研究,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戴嘉甫,銀行現金卡客戶違約機率之衡量,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謝明祥,銀行宣佈轉銷呆帳對股價影響之研究,證交資料,第519期,2005,頁2-11。
鐘志明,現金卡二次授信風險實證分析,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所碩士論文,2004。
英文文獻
Lee, J., Causes for business failures: Understanding the 1997 Korean Crisis,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1998, Vol.9(4),637-651.
Duca, J. V.; Whitesell, William C., Credit cards and money deman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 Banking, 1995, Vol. 27(2), p604-623.
Nicholas, J.; Holt, G. D.; Love, P. E. D., Impact of credit control and debt collection procedures upon suppliers’ turnover,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2000, Vol.6, 237-243.
Black, S. E.; Morgan, D. P.; Meet the new borrowers, Current Issu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New York, 1999, Vol.5(3), 1-6.
Arend, M., Card Profits: How Far Will They Slide? 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 ABA Banking Journal, New York: Sep 1992, Vol.84(9), 79-81.
Kobayashi, K.; Inaba, M., Debt disorganization in Japan,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2005, Vol.17(2), 151-169.
Kim, S. J., Bailout and conglomer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4, Vol.71(2), 315-347.
Hiroshi, O.,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contract and bank bailout policy,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2, Vol.26(1), 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