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怡樺 Chen, I-Hua |
|---|---|
| 論文名稱: |
立法委員性別差異對「兩性工作平等法」立法過程之影響 The Influence on Legislative Process of the “Gender Equality in Employment Law” by Legislator’s Gender Differences |
| 指導教授: |
唐文慧
Tang, Wen-hui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 畢業學年度: | 9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50 |
| 中文關鍵詞: | 女性參政 、婦女權益法案 、女性立法委員 、兩性工作平等法 |
| 外文關鍵詞: | women’s right laws,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emale legislators, Gender Equality in Employment Law |
| 相關次數: | 點閱:150 下載:16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男女立委在「兩性工作平等法」立法過程中的表現作為分析焦點,探討女性參政與婦女權益立法之關係;並分析女性參政是否真的會對婦女權益政策有所幫助。
研究結果顯示,首先,女性立委對「兩性工作平等法」之推動,的確較男性立委為支持。在立委發言方面,參與發言之女立委,皆對此法案表達支持之意,發表之言論也以如何修正法案為主;但是男性立委則否,除了發言反對該法外,甚至發表出一些缺乏性別意識或是與法案毫不相關的言論。
其次,黨籍及執政的國民黨政府立場在法案進行過程扮演重要角色;其重要性甚至高於「性別」因素。整體而言,民進黨籍立委較國民黨籍更加支持該法案;且國民黨籍立委之提案與質詢與國民黨政府立場更是息息相關。例如第二屆(1992-1995年)的國民黨籍男立委在政黨壓力下,發表了許多不利於法案進行之言論;而同屆的國民黨籍女性立委則是皆未曾參與該法主提案或連署。
最後,從兩性工作平等法中,可以看出女性立委漸漸有「結盟」的現象產生。不過研究顯示,政黨力量仍是高過於性別認同的。當執政的國民黨政府不同意立法時,該黨籍女立委便選擇對該法保持沉默;但是如果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已經贊同該法,則該黨籍女性立委便會放棄黨派意識,與民進黨及新黨女立委一起為推動此部法案努力。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legislation of women's right laws. The focus is placed on the behavior of male and female legislators i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of the “Gender Equality in Employment Law.” The study examines whether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acilitates the legislation of women's right laws.
First of all, the result shows that female rather than male legislators indeed advocate the advance of the “Gender Equality in Employment Law”. The female legislators who made presentations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voted for the Law, while the male legislators vote against it. Some male legislators not only opposed the Law, but also made biased statements or irrelevant criticisms.
Secondly, party affiliation rather than concern of gender inequali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The DPP’s legislators gave more support for the Law than the KMT’s. The draft resolution and interpellation proposed by KMT’s legisla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KMT government’s standpoint.
Thirdly, it seems that female legislators formed a stronger alliance throughout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of the Law. But the party affiliation still overrides gender identity. If the KMT government opposes the Law, KMT’s female legislators would remain silent. If the KMT government already agree with the Law, the KMT’s female legislators join the DPP’s and the New Party’s female legislators in supporting the Law.
(一)中文專書
Abbott, Pamela & Claire, Wallace原著,陳光達等譯:《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臺北市:巨流,初版,1997年)。
Friedan, Betty原著,李令儀譯:《覺醒與挑戰:女性迷思》,(臺北市:新自然主義,初版,2000年)。
Marsh, David, & Stoker, Gerry原著,陳菁雯、葉銘元、許文柏譯:《政治學方法論》,(臺北市:韋伯,初版,1998年)。
Mills, Jane原著,李金梅等譯:《女話》(Womanwords),(臺北市:書泉,初版,1997 年)。
Tong, Rosemarie原著,刁筱華譯:《女性主義與思潮》,(臺北市:時報出版,初版,1996年)。
王雅各:《台灣婦女運動解放史》,(臺北市:巨流,初版,1999年)。
王麗容:《婦女與社會政策》,(臺北市:巨流,初版,1995年)。
石之瑜、黃競涓:《當代政治學的新範疇:文化、性別、民族》,(臺北市:翰蘆,初版, 2001年)。
古登美、沈中元、周萬來:《立法理論與實務》,(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初版,1997年)。
呂亞力:《政治學》,(臺北市:五南,初版,1978年)。
朱志宏:《立法論》,(臺北市:三民,初版,1995年)。
林芳玫:<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自由、理性與平等的追求>,收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市:女書文化,再版,2000年)。
林麗珊:《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臺北市:五南,初版,2001年)。
俞慧君:《女性工作平等權》,(臺北市:蔚理,初版,1987年)。
紀欣:《女人與政治:90年代婦女參政運動》,(臺北市 : 女書文化,初版,2000年)。
唐文慧、王怡君:<父權國家vs.母性社會:台灣社會福利運動中的婦女角色議題>,收於蕭新煌、林國明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臺北市:巨流,初版,2000年)。
孫同文:<政治科學方法論-精神、語言、途徑與研究方法>,收於鄭宇碩、羅金義編:《政治學新論-西方學理與中華經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初版, 1997年)。
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1999催生男女工作平等法手冊》,(臺北市: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部,初版,1999年5月)。
陳美華:<工作篇>,收於《1999台灣女權報告》(臺北市: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部,初版,2000年4月)。
郭玲惠:《男女工作平等-法理與判決之研究》,(臺北市:五南,初版,1999年)。
梁雙蓮:<台灣婦女的政治參與現況與發展>,收於梁雙蓮等著:《婦女與政治參與》,(臺北市:婦女新知基金會,初版,1989年)。
梁雙蓮、顧燕翎:<台灣婦女的政治參與-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觀察>,收於劉毓秀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臺北市:時報出版,初版,1995年)。
傅立葉:<社會福利篇-建構女人的福利國>,收於劉毓秀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臺北市:時報出版,初版,1995年)。
游盈隆:<性別與投票傾向>,收於梁雙蓮等著:《婦女與政治參與》(臺北市: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部,初版,1989年)。
彭芸:《新聞媒介與政治》,(臺北市:黎明,初版,1992年)。
彭渰雯:<參政篇>,收於《1999台灣女權報告》(臺北市: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部,初版,2000年4月)。
張茂桂:《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初版,1989年)。
張晉芬:<綿綿此恨,可有絕期?女性工作困境之剖析>,收於劉毓秀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臺北市:時報出版,初版,1995年)。
張靜倫:<台灣的婦運議題與國家的政策性別:訴求與回應>,收於蕭新煌、林國明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臺北市:巨流,初版,2000年)。
焦興鎧:《勞工法論叢(一)(二)》,(臺北市:元照,初版,2000年)。
楊美惠:<世界婦女思潮與婦女現況-從聯合國「婦女十年」說起>,收於馬以工編 :《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臺北市:國際崇她社台北三社,初版,1989年)。
管碧玲主編:《兩性平權政策》,(臺北市: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初版,1995年)。
鄭至慧:<存在主義女性主義-拒絕做第二性的女人>,收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市:女書文化,再版,2000年)。
謝瑾瑜:《2100女性參政大趨勢》,(臺北市:探索文化 ,初版,2001年)。
顧燕翎:<婦女運動與公共政策的互動關係-墮胎合法化和平等工作權策略分析>,收於蕭新煌、徐正光主編:《台灣的國家與社會》,(臺北市:東大,初版,1996年)。
(二)中文期刊論文
王素琴:<從女性勞動保護至兩性工作平等理念之實現>,《勞資關係月刊》(臺北市),17卷11期(1999年3月),頁3-5。
尤美女:<從立法到執法談兩性工作平等法之落實>,《全國律師》(臺北市),6卷3期(2002年3月),頁4-8。
成令方:<改造國家機器比國家認同更急切>,《騷動》(臺北市),2期,(1996年10月),頁84-94。
朱斌妤、許翠谷:<我國「女性從政」之性別意涵分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臺北市),22期(2003年3月),頁102-110。
李安妮:<「她」做家事誰就業?從階級正義觀點看外籍女傭與家務勞動>,《騷動》(臺北市),4期,(1997年6月),頁22-27。
利格拉樂.阿烏:<樓上樓下--都會區中產階級女性運動與原住民女性運動的矛盾>,《騷動》(臺北市),4期,(1997年6月),頁4-9。
吳忠吉:<兩性工作平等法對女性就業之影響>,《勞資關係》(臺北市),20卷11期(2002年3月),頁6-14。
邱貴芬:<沒有「要不要國家」,只有「我們要怎麼樣國家」的問題>,《騷動》(臺北市),2期,(1996年10月),頁76-83。
周萬來:<概述立法委員聽取報告與質詢制度>,《立法院院聞》(臺北市),30卷2期(2002年2月),頁92-97。
林慧芬:<兩性平權的開端-兩性工作平等法評析>,《國家政策論壇》(臺北市),2卷5期(2002年5月),頁9-11。
邱駿彥:<從女性勞工特別保護至兩性工作平等立法>,中日勞動條件專題研討會,臺北市政治大學,1994年5月30日。
胡淑雯:<從女人治國到性別解放-以國家女性主義顛覆家庭父權(劉毓秀專訪)>,《騷動》(臺北市),2期,(1996年10月),頁20-27。
唐文慧、王怡君:<女性參政者之角色扮演與政策議題--以一九九八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臺北市),29期,(1999年10月),頁75-116。
夏曉鵑:<女性身體的貿易--臺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臺北市),4期,(1997年6月),頁10-21。
施焜松:<立委質詢權行使現況之探討>,《政策月刊》(臺北市),45期(1999年4月),頁46。
涂秀蕊:<落實男女平權之立法建議>,《月旦法學雜誌》(臺北市),創刊號(1995年3月),頁48-51。
盛杏湲:<立法委員的立法參與:概念、本質、測量>,《問題與研究》(臺北市),36卷3期(1997年3月),頁1-25。
郭玲惠:<我國婦女勞動法制之探視>,《律師雜誌》(臺北市),219期(1997年12月),頁51-70。
陳菊:<臺灣婦女的政治參與>,《福利社會》(臺北市),71期,(1999年4月),頁6-11。
陳美華:<社會運動團體與立法院的互動-婦女運動團體推動男女平權立法的經驗>,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立法院─新國會、新規範、新挑戰研討會,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中心主辦, 1999年3月8日。
陳惠馨:<兩性平等工作權之理論基礎>,《政大法學評論》(臺北市),51期,(1994年6 月),頁129-154。
張晉芬:<台灣婦女工作處境之探討>,《勞資關係論叢》(嘉義縣),3期(1995年10月),頁153-171。
黃長玲:<從婦女保障名額到性別比例原則--兩性共治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與研究》(臺北市),40卷3期,(2001年5月),頁69-82。
黃秀端、趙湘瓊:<台灣婦女近十年來政治態度之轉變>,政治轉型與社會文化變遷研討會,臺北市私立東吳大學文學院,1994年12月16日。
黃惠娟、楊少強:<女力現象篇-她們攻上男人權利與財富山頭>,《商業周刊》(臺北市),833期(2003年11月10日出刊),頁134-174。
焦興鎧:<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國際趨勢-兼論對我國建構相同制度所能提供之啟示>,《經社法制論叢》(臺北市),25期,(2000年1月),頁203-227。
焦興鎧:<歐洲聯盟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研究>,《歐美研究》(臺北市),21卷4期,(2001年12月),頁144-147。
楊婉瑩:<由民主代議政治的理論與實踐檢視性別比例原則>,《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臺北市),13卷3期,(2001年9月),頁305-344。
楊婉瑩:<性別差異下的立法院>,《政治科學論叢》(臺北市),15期,(2001年12 月),頁147。
楊日青:<立法院質詢制度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學報》(臺北市),70期(1995年6月),頁69-70。
鄭津津:<從兩性工作平等法看促進女性就業問題>,《勞資關係月刊》(臺北市),20卷11期(2002年3月),頁15-29。
蔡達棠、余元傑:<立法委員質詢之程序與限制>,《立法院院聞》(臺北市),21卷7期(1993年7月),頁27-38。
蔡達棠、余元傑:<由行政院答覆探討立法委員書面質詢之範圍-以第二屆立法院為例>,《立法院院聞》(臺北市),23卷1期(1995年1月),頁64-81。
劉梅君:<「兩性工作平等法」與「母性保護」之關聯─淺談「育嬰假」、「家庭照顧假」等、「促進工作平等」措施的立法理由>,《律師雜誌》(臺北市),第242期(1999年11月),頁34-41。
劉慧君:<她是妳的姊妹﹖--妳是誰的BABY﹖:一個行動者關於「婦女運動的中產菁英性格」之嘗試性隨想>,《騷動》(臺北市),4期,(1997年6月),頁33-42。
劉毓秀:<北歐的兩性三重角色及其形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台北市),7期(1999年5月),頁57-65。
劉毓秀:<台灣女性人權現況分析:全球化與女性角色交集下的困境及出路思考>,《國家政策季刊》(臺北市),1卷2期(2002年12月),頁85-116。
嚴祥鸞:<鑲嵌在招募廣告的性別歧視>,《社區發展季刊》(臺北市),79期,(1997年9月),頁109-119。
蘇明溪:<國會議員質詢權之探討>,《立法院院聞》(臺北市),23卷3期(1995年3月),頁53-54。
(三)國家出版品
《立法院公報》,1989年,78卷18期2234號,頁186-187。
《立法院公報》,1989年,78卷30期2246號,頁87。
《立法院公報》,1989年,78卷33期2249號,頁87-89。
《立法院公報》,1989年,78卷49期2265號,頁126。
《立法院公報》,1990年,79卷21期2341號,頁51-60。
《立法院公報》,1990年,79卷34期2354號,頁69-83。
《立法院公報》,1990年,79卷54期2374號,頁114-115。
《立法院公報》,1990年,79卷79期2399號,頁147。
《立法院公報》,1991年,80卷86期2510號,頁153-171。
《立法院公報》,1992年,81卷06期2534號,頁258-278。
《立法院公報》,1993年,82卷13期2340號,頁129。
《立法院公報》,1993年,82卷31期2630號,頁163-164。
《立法院公報》,1993年,82卷41期2640號,頁419-435。
《立法院公報》,1994年,83卷15期2689號,頁217-221。
《立法院公報》,1994年,83卷37期2701號,頁147-149。
《立法院公報》,1994年,83卷41期2705號,頁201-202。
《立法院公報》,1994年,83卷63期2737號,頁100。
《立法院公報》,1994年,83卷71期2745號,頁110。
《立法院公報》,1994年,83卷77期2751號,頁299。
《立法院公報》,1995年,84卷05期2762號,頁41-59。
《立法院公報》,1995年,84卷05期2762號,頁256-257。
《立法院公報》,1995年,84卷12期2769號,頁155-171。
《立法院公報》,1995年,84卷19期2776號,頁157。
《立法院公報》,1995年,84卷27期2784號,頁144-145。
《立法院公報》,1995年,84卷27期2784號,頁168。
《立法院公報》,1995年,84卷29期2786號,頁76-77。
《立法院公報》,1995年,84卷45期2802號,頁209。
《立法院公報》,1995年,84卷62期2819號,頁155-171。
《立法院公報》,1996年,85卷10期2832號,頁307-309。
《立法院公報》,1996年,85卷14期2836號,頁262-263。
《立法院公報》,1997年,86卷01期2893號,頁375-376。
《立法院公報》,1997年,86卷02期2894號,頁1047-1048。
《立法院公報》,1997年,86卷31期2923號,頁208-209。
《立法院公報》,1997年,86卷31期2923號,頁274-275。
《立法院公報》,1998年,87卷05期2954號,頁1291。
《立法院公報》,1998年,87卷10期2959號,頁307-334。
《立法院公報》,1998年,87卷36期2985號,頁10。
《立法院公報》,1998年,87卷39期2988號,頁1-12。
《立法院公報》,1998年,87卷46期2995號,頁9。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10期3010號,頁348-349。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11期3011號,頁4-7。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11期3011號,頁141-142。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11期3011號,頁192-193。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11期3011號,頁221。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11期3011號,頁304-305。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12期3012號,頁4-5。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12期3012號,頁123-124。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12期3012號,頁131-132。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12期3012號,頁139-140。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12期3012號,頁158-159。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17期3017號,頁2-3。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33期3033號,頁10-11。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33期3033號,頁211-270。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38期3038號,頁3-10。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41期3041號,頁6-7。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42期3042號,頁8-9。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45期3045號,頁4-5。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45期3045號,頁12-13。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46期3046號,頁75。
《立法院公報》,1999年,88卷46期3046號,頁20-21。
《立法院公報》,2001年,90卷44期3178號,頁1899-1900。
《立法院公報》,2001年,90卷53期3187號,頁108-109。
(四)中文博碩士論文
吳坤城:《男女平等權之研究—以勞動領域之落實為中心》,台灣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7月。
林妙津:《立法院第七十九至八十四會期施政總質詢之內容分析》,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7月。
許翠谷:《影響我國女性政治參與之因素分析--以第四屆女性立法委員為例》,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陳雅雯:《我國勞動基準法中女性勞動保護規定之意識型態分析-女性主義的觀點》,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7月。
彭渰雯:《基層社區女性的參政與賦權:台北市現任女里長的參政經驗研究》,台灣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鄕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7月。
陳錦發:《論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爭議問題—以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相關立法與實施情況為比較對象》,台灣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葉盈蘭:《婦運團體挑戰國家機器與市場的例證:以婦女新知推動「兩性工作平等法」為例》,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鄭莉萍:《第二﹑三屆立法委員對兩性平權相關法案之問政分析》,台灣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7月。
歐陽翠鳳:《立法委員質詢婦女問題之研究-五十一至八十四會期立法院公報之內容分析》,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7月。
(五)中文報紙
<11年立法波折,單身條款避孕條款走入歷史>,《中央日報》(臺北市),2001年12月22日,第25版。
<男女工作平等法,工總表反對>,《台灣時報》(高雄市),1998年6月25日,第7版。
<男女工作平等法,政院退回重議>,《工商時報》(臺北市),1995年2月17日,第2版。
<男女工作平等法,政院打回票>,《中央日報》(臺北市),1995年2月17日,第4版。
<男女工作平等法草案,退回重審>,《中國時報》(臺北市),1995年2月17日,第4版。
<男女工作平等法草案,立院今討論>,《聯合報》(臺北市),1993年6月10日,第4版。
<抗議郵差招考性別歧視>,《自立晚報》(臺北市),1999年10月28日,第6版。
<針孔下的女立委:請看我們專業問政>,《聯合報》(臺北市),2002年3月4日,第4版。
<這是立委畢業代表作>,《聯合報》(臺北市),2001年12月22日,第2版。
<這是遲來的社會正義>,《聯合報》(臺北市),2001年12月22日,第2版。
<單身條款綑綁服務業女性>,《自立早報》(臺北市),1995年3月4日,第5版。
<漫長立法路,父權滄桑史>,《聯合報》(臺北市),2001年12月22日,第2版。
<職場性騷擾,模糊罪與罰>,《自由時報》(臺北市),1999年3月1日,第14版。
王業立:<立法院政黨協商,淪為密室分贓>,《自由時報》(臺北市),2001年6月4日,第15版。
陳嘉宏:<立院朝小野大,協商形同分贓>,《中國時報》(臺北市),2001年5月20日,第2版。
陳嘉宏:<不見陽光的協商機制,分贓勒索的保護傘>,《中國時報》(臺北市),
2001年6月3日,第4版。
黃貴華:<高清愿王又曾率眾老闆請願>,《聯合報》(臺北市),1994年5月14日,第3版。
劉毓秀:<北歐的兩性三重角色>,《聯合報》(臺北市),1997年11月25日,第41版。
(六)網站資料
王業立:<再造憲政運作的理想環境—選舉制度、國會運作與政黨協商機制的改革芻議>,《國會大選後的憲政運作研討會》。網址:http://www.taiwanncf.org.tw/ttforum/16/16-04.htm(瀏覽日期:2004年6月17日)。
王麗容:<性別意識的建構與內涵>,《性別平權意識課程:會議紀錄》。網址:
http://www.wrp.org.tw/Conf/index2c2.htm(瀏覽日期:2004年6月16日)。
中時電子報:<嫁女如潑水?內政部要平反>,2004年4月28日。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30426011+ 93042613+0+081209,00.html(瀏覽日期:2004年4月28日)。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立法委員名鑑>,網址:http://lis.ly.gov.tw/lgcgi/ttswebbook?@65:1082042073:3:1:7@@1975665561(瀏覽日期:2004年4月10日)。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立法程序>,網址:http://www.ly.gov.tw/ly/ly00/ly000000.htm
(瀏覽日期:2003年10月31日)。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網址:
http://www.ly.gov.tw/ly/ly12/ly120000.jsp?lawtype=01(瀏覽日期:2004年6月17 日)。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歷屆立委名單>,網址:
http://npl.ly.gov.tw/www/home.jsp?page_url=./exposition/exposition.jsp&ex_id=2&folderName=m1(瀏覽日期:2003年10月30日)。
立法委員葉菊蘭資訊站:<從政大事紀>及<質詢精華錄>,網址:http://www.tacocity.com.tw/yechulan/(瀏覽日期:2004年5月1日)。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跨資料庫檢索系統>,網址:http://lis.ly.gov.tw/lgcgi/ttsalldb?@0:0:1:/disk1/lg/alldbout@@0.4403971422482129(瀏覽日期:2003年10月30日)。
朱鳳芝網站:<服務建設成果>,網址:http://chu.ilaw.com.tw/success.asp(瀏覽日 期:2004年05月1日)。
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統計年報>,網址:http://www.dgbas.gov.tw/census%7En/four/yrtable2.xls(瀏覽日期:2003年10月24日)。
行政院主計處:<世界主要國家民間勞動力參與率調查>,網址:http: //www.cla.gov.tw/acdept/h04/tab9003.xls(瀏覽日期:2003年10月24日)。
行政院主計處:<國情統計通報(第41號)>,網址:http: //www.dgbasey.gov.tw/dgbas03/bs3/report/N910306.htm(瀏覽日期:2003年3月9日)。
行政院主計處:<國情統計通報(2003年10月7日發佈)>,網址:http: //www.dgbasey.gov.tw/dgbas03/bs3/analyse/new92392.gif(瀏覽日期:2003年10月9日)。
林慧芬:<兩性平權的開端>,《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網址: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S/091/SS-B-091-001.htm(瀏覽日期:2003年5月11 日)。
秦慧珠網站:<服務紀事>,網址:http://chj.1001.com.tw/(瀏覽日期:2004年5月1 日)。
婦女新知基金會:<女人玩法-民法親屬編修法成果>,網址:http//www.awakening.org.tw/law.htm(瀏覽日期:2004年6月17號)。
張瓊玲:<析論通過「兩性工作平等法」之重要意涵及未來課題>,《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網址: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C-091-
004.htm(瀏覽日期:2003年11月17日)。
劉梅君:<兩性工作平等法的社會意義與經濟作用>,《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政策論壇電子報》,第16號(2002年1月11日)。網址:http://www.socialsciences.nccu.edu.tw/society/composition/020111/soc_g_020111a.htm(瀏覽日期:2003年5月25日)。
薛承泰:<期待兩性工作平等法落實執行>,《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網址: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S/090/SS-C-090-201.htm(瀏覽日期:2003年5月25日)。
(七)英文專書
Arneil, Barbara, Politics & feminism (Oxford: Blackwell, First Edition, 1999).
Benhabib, Seyla and Drucilla Cornell,“Introducton: Beyond the Politics of Gender,” edited by Benhabib, Seyla and Drucilla Cornell, Feminism As Critique(London: Polity Press, First Edition, 1987).
Berlin, Isaiah, Four Essays on Liber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irst Edition, 1984).
Bryson, Valerie, Feminist debates: issues of theory and political practice (Basingstoke, Hampshire, England: Mamillan Press, first Edition, 1999).
Bryson, Valerie, Feminist politic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Palgrave Macmillan, Second Edition, 2003).
Bystydzienski, Jill M., Women transforming politics: worldwide strategies for empowerment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First Edition, 1992).
Chen, Fen-ling, Working Women and State Policies in Taiwan: A Study of Political Economy (London: Palgrave Pub., First Edition, 2000).
Chou, Bih-er, Clark and Clark, Women in Taiwan politics: overcoming barriers to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a modernizing society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First Edition, 1990).
Fosnot, Catherine Twomey, Constructivism: theory,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irst Edition, 1996).
Geertz, Cliffor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New York: Basic Books, First Edition, 1973).
Elshtain, Jean Bethke, Public man, private woman: women in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econd Edition, 1993).
Hernes, Maria Helga, “Women and the Welfare State: The Transition from Private to Public Dependence,” edited by Sasson, Anne Showstack, Women and the State(London: Routledge Ltd, Third Edition, 1992).
Karlsson, Gunnel, “Social Democratic women’s coup in the Swedish parliament,”edited by von der Fehr, Drude& Rosenbeck, Bente& Jónasdóttir, Anna G., Is There a Nordic Feminism(London: UCL Press, First Edition, 1998).
Lagreid, Per, “Feminization of the Centr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edited by Karvonen, Lauri& Selle, Per, Women in Nordic politics: closing the gap
(Aldersho: Dartmouth, First Edition, 1995).
Llobera, Josep,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edited by Seale, Clive, Researching society and cultur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First Edition,1998).
Lovenduski, Joni& Randall Vicky, Contemporary feminist poli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Second Edition, 1995).
Norris, Pippa, “Comparing legislative recruitment,” edited by Lovenduski, Joni&Norris, Pippa, Gender and Party Politic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Ltd, First Edition, 1993).
Phillips, Anne, The Politics of Presenc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First Edition,1995).
Piaget, Jean,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Maschler, Chaninah, Structuralism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0).
Pitkin, Hanna Fenichel, 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irst Edition, 1967).
Randall, Vicky, Women and Politic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econd Edition, 1987).
Rinehart, Sue Tolleson, Gender consciousness and politics (New York: Routledge, First Edition, 1992).
Sainsbury, Diane, “The Political of Increased Women’ s Representation: the Swedish Case,” edited by Lovenduski, Joni& Norris, Pippa, Gender and Party Politic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Ltd, First Edition, 1993).
Skjeie, Hege, “Ending the Male Political Hegemony: the Norwegian Experience,”edited by Lovenduski, Joni& Norris, Pippa, Gender and Party Politic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Ltd, First Edition, 1993).
Walby, Sylvia, Gender segregation at work (Milton Keynes, New York: Open University Press, First Edition, 1988).
(八)英文期刊論文
Conway, M. M., “Wome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olitical Science& Politics
(Washington), Vol. 34, No. 2 (Summer 2001), pp. 231-233。
Hass, L., “Gender Equality and Social Policy: Implications of a Study of Parental leave in Sweden,”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Newbury Park, CA), Vol. 11, No. 4 (December 1990), pp. 401-423.
Sapiro, Virginia, “When Are Interests Interesting? The Problem of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Washington), Vol. 75, No. 3 (September 1981), pp. 7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