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培秋
Chen, Pei-Chiu
論文名稱: 工程契約「時效消滅」爭議訴訟效率之研究
A Study on Litigation Efficiency of Extinctive Prescription under Construction Contract
指導教授: 陳耀光
Chen, Yaw-K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1
中文關鍵詞: 時效消滅消滅時效工程款請求權消滅
外文關鍵詞: extinction of prescription, extinctive prescription, project funds, extinction of claim
相關次數: 點閱:75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工程承攬契約之各種款項請求訴訟中,承攬人必須證明款項存在,定作人則提出反駁辯論,定作人常常附帶主張「時效消滅」抗辯而拒絕給付款項。承攬人如果不注意把握時效,甚至不知道法律有時效消滅制度,提起訴訟之前「已罹時效」而「請求權消滅」,承攬人因而損失慘重!承攬人該如何確保工程款,且在時效期內提出請求,避免損失。因此,本研究先就民法關於「時效消滅制度」之法律規定、要件與法律效果予以論述。再輔以工程契約中「時效消滅」相關案例,以求對「時效消滅」為整體之認識。再找出針對「時效消滅爭議」具有代表性之案例,分析其原告與被告之主張,以及法院各審之判決見解,以釐清「時效消滅」法律各項規定之真義。接著對「時效消滅」於法院判決之訴訟所得效率、訴訟期程與時間與金錢綜合效率為統計分析,客觀顯示「時效消滅」類型於法院判決情形。本研究發現「時效消滅」常被定作人拿來當作「賴帳的手段」,先是竣工、驗收、瑕疵請求等程序混淆請求權起算時點認定,再者利用調解、仲裁、仲裁不成、中斷不中斷等拖延戰術導致「時效消滅」效果!曾有法院判決禁止定作人主張「時效消滅抗辯權」,可見一斑。
    本研究針對民法「時效消滅制度」之法律規定,請求權時效起算、時期、中斷、不中斷、完成、不完成等法律要件及其效果予以論述。再輔以實際法院判例以求實質了解法律真義,藉由法院歷年來實務案例及學說見解進行分類、比較與分析。
    本研究篩選歷經三審次以上且案情較為複雜者 26 件,以「統計分析歸納法」進行詳盡之探討與研究。找出 6 大「時效消滅」爭議樣態,分析其訴訟攻防與法院各審見解差異。
    本研究結論,定作人將時效制度當成賴帳手段並不會成功!唯承攬人疏於主張權利時效是請求權消滅的真正原因!民法有關工程承攬及其代墊款項請求權時效為兩年,與承攬人承擔之責任顯不符合比例原則,本文建議增加重大工程款項時效為三到五年較為合宜,或工程契約應合併混和買賣契約,以延長時效為十五年。

    SUMMARY
    In various kinds of litigation on request for payment under construction contracts, contractors must prove the existence of funds, while clients counter with arguments. Clients often counter with the incidental claim of extinction of prescription and refuse to pay. If contractors fail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scription or even do not know the prescription extinctive system in laws, and the claim is expired due to the extinction of prescription, they will suffer heavy losses! Taking the issue that how the contractor ensure the project payment, and make a request within the prescription to avoid losses in to account, in this study, the legal provisions, requirements, and legal effects of the prescription extinctive system in the Civil Code were first discussed. Then, prescription extinctive cases in construction contracts were used to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extinctive prescription. Next, representative cases of extinction of prescription disputes were found to analyze the claims of plaintiffs and defendants, as well as court decisions in trials, to explain the true meanings of the provisions of extinction of prescription. Finally, the litigation efficiency of extinctive prescription, litigation du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time and money were analyzed to objectively show the types of extinctive prescription in court decisions. This study found that clients often used extinctive prescription as a means of default. The procedures of completion, acceptance, and defect requests were first used to obscure the starting points of claims. Then, delaying tactics, such as mediation, arbitration, arbitration failure, interruption and non-interruption, were used to lead to extinction of prescription, as evidenced by a court decision prohibiting clients from claiming “the right to defense of extinctive prescription”.

    目錄 摘要i SUMMARY iii 誌謝 vi 目錄 vii 圖目錄 x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1-4 研究流程與方法 3 1-5 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時效消滅制度」之法律性質分析 5 2-1 民法「時效消滅制度」相關之規定 5 2-1.1 時效消滅期間 5 2-1.2 時效起算與中斷 6 1.「時效起算」相關條文解析 6 2.「時效中斷」相關條文解析 7 3.「時效不中斷」相關條文解析 8 4.「時效中斷之效力」相關條文解析 9 5.「時效中斷及於人之效力」相關條文解析 9 2-1.3 時效不完成與完成 9 1.「時效不完成」相關條文解析 9 2.「時效完成」相關條文解析 10 2-2 消滅時效與除斥期間之差別 11 2-2.1 民法上除斥期間的相關條文 11 2-2.2 時效消滅與除斥期間的差別 12 第三章 「時效消滅」爭議態樣 15 3-1 消滅時效時期 1 年、2 年與 15 年之爭議 15 3-1.1 承攬或買賣之爭議: 15 3-1.2 退還逾期違約金或返還不當得利之爭議: 16 3-1.3 履約保證金屬於 15 年時效消滅期間 17 3-1.4 物價指數調整工程款 18 3-1.5 承攬報酬時效 2 年,瑕疵給付時效 1 年 19 3-1.6 漏項請求權之爭議 19 3-2 請求權起算時間點之爭議 20 3-2.1 驗收合格日為起算時間點 20 3-2.2 配合平行包協作完成日為起算時間點 21 3-2.3 配合上包與業主同步驗收日為起算時間點 22 3-3 時效中斷不中斷之爭議 22 第四章 「時效制度」法院見解及差異分析 25 4-1 案例 A:時效取得起算點之爭議 25 4-1.1 爭議事由 25 4-1.2 歷審過程與訴訟效率 27 4-1.3 歷審法院見解 29 4-2 案例 B:瑕疵給付與承攬工程款之時效消滅爭議 33 4-2.1 爭議事由 33 4-2.2 歷審過程與訴訟效率 34 4-2.3 歷審法院見解 36 4-3 案例 C:懲罰性違約金是否為不當得利之爭議 41 4-3.1 爭議事由 41 4-3.2 歷審過程與訴訟效率 43 4-3.3 歷審法院見解 45 4-4 案例 D:工程已完工尚需配合廠商協作時效起算點之爭議 49 4-4.1 爭議事由 49 4-4.2 歷審過程與訴訟效率 50 4-4.3 歷審法院見解 52 4-5 案例 E:配合上包與業主同步驗收時效起算點之爭議 55 4-5.1 爭議事由 55 4-5.2 歷審過程與訴訟效率 56 4-5.3 歷審法院見解 58 4-6 案例 F:調解仲裁駁回時效中斷不中斷之爭議 61 4-6.1 爭議事由 61 4-6.2 歷審過程與訴訟效率 62 4-6.3 歷審法院見解 65 第五章 工程款請求權「時效消滅」訴訟效率分析 73 5-1.訴訟案件樣本搜尋 73 5-1.1 訴訟案件樣本搜尋條件設定 73 5-1.2 以「給付工程款」&「請求權消滅」關鍵字搜尋過程 74 5-1.3 案件樣本搜尋結果 78 5-2.訴訟效率分析 79 5-2.1 訴訟勝敗及所得效率分析 79 5-2.3 歷審天數統計 8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7 6-1 結論 87 6-2 建議 88 參考文獻 91

    參考文獻
    1. 專書
    謝在全著(2007),民法物權論,台北市: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謝瑞智著(2010),民法概論,臺北市:臺灣商務出版。
    王惠光、黃碧芬著(2012),民法總則,臺北市:書泉出版。
    謝哲勝、李金松著(2014),工程契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瀚蘆圖書。
    邱聰智著、姚志明修訂(2014) ,新訂民法債編通則,台北市:華泰文化。
    楊智傑著(2014),圖解民法,臺北市:五南圖書。
    郭振恭著(2016),民法,臺北市:三民書局。
    楊芳賢著(2016),民法債篇總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陳聰富著(2017),民法概要,臺北市:元照出版。
    王澤鑑著(2020),民法叢書民法總則,台北市:自版。
    鄭冠宇著(2021),民法物權,臺北市:鄭冠宇出版。
    2. 學位論文
    洪幼珍(2010),工程契約債權消滅時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育芬(2013),我國民法消滅時效制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林彥丞(2018),民法消滅時效期間、起算點及障礙事由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論文。
    黃瑋琍(2021),工程契約連帶保證責任爭議訴訟效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昱農(2022),論消滅時效制度下債權人利益之兼顧,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 網頁資料
    司法院,法學資料查詢,民事裁判費用試算:
    https://www.judicial.gov.tw/assist/count.htm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B0000001,
    法務部。
    法源法律網:http://fyjud.lawbank.com.tw/index.aspx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