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林雨潔 Lin, Yu-Chieh |
|---|---|
| 論文名稱: |
社區綠空間營造與綠生活經營-以台南市同安社區與國平社區為例 Development of Green Space and Management of Green Life in Community-The case of Tongan and Gouping community in Tainan |
| 指導教授: |
陳世明
Chen, Shih-M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 畢業學年度: | 106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00 |
| 中文關鍵詞: | 社區環境營造 、綠生活 、生活行為 、植栽牆 、社區農場 |
| 外文關鍵詞: | Community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Green-life, Daily behavior, Green wall, Community farm |
| 相關次數: | 點閱:180 下載:2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國際慣稱的高齡社會,未來人口老化問題將會更加嚴重,而「在地老化」將是高齡社會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強調長者應該留在熟悉的環境生活。然而時代的變遷,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離,人們不習慣外出與人互動,或者因為行動不便而總是待在家,便逐漸形成孤單的生活。期待長者們能夠外出與他人建立真實的關係,必須透過實際的互動交流,而要促成人跟人之間的互動,普遍會透過社區營造的方式,但往往需要社區組織來啟動才能有效運作,若沒有活動的安排,居民之間不易有互動機會。因此,可以嘗試透過一些媒介,促成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互動,進而產生聯結、彼此關心,以形成社區居民的共同生活。本研究嘗試以種植植栽為媒介,期望能帶動居民彼此互動,建立社區人際網絡,以形成社區居民共同生活。
人們在經營自家環境空間時,常加入綠(植栽)的元素由於植栽種植不分年齡族群,人人皆可參與其中。綠植栽的經營,可以很自我,也可以與他人分享;可以種在自家花園,但拿到公共空間時有機會形成與他人的連結;綠環境可以用專業方式操作,也可以隨著個人喜好經營,正因為綠植栽有如此多樣的特質存在,在社區操作環境營造時,透過「綠」為媒介,可以快速而有效的帶起居民參與並投入其中,植栽的種植除了能夠帶來環境的改善或糧食生產,在過程中需學習、互動與觀察,能夠帶起居民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在綠環境建構的同時也營造人與土地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一個參與觀察者的角度,在兩個不同型態但皆透過「綠」為媒介來帶動居民參與的社區進行觀察記錄、訪談調查,就居民參與營造的過程進行討論分析,了解社區綠生活的形成以及透過植栽的種植所帶起的居民生活行為。
本研究成果如下:
一、場域綠生活特質: 同安社區為巷弄地緣型、日常生活化的綠生活,居民會隨時觀察經營住家巷弄中的植栽牆,同時與他人互動交流、分享生活。國平社區為社區議題型參與的綠生活模式,共同興趣的居民於每天清晨傍晚到農場照顧農作,並相互學習、分享收成。
二、社區綠生活的形成: 居民參與種植的綠生活行為階段包含「被動引導、自主學習、互動」和「分享」;在環境營造的行為階段有「規劃動員、參與營造、維護改善」和「擴展延伸」。
三、社區綠生活差異的影響因素: 社區組織力的差異會影響綠場域的經營運作模式;綠場域所設置的空間位置會帶來不同的參與對象以及參與方式;綠場域種植植栽的型態提供居民不同的綠環境與營造方法。
四、綠生活帶給居民個人的影響及轉變: 綠生活帶給居民實質層面影響包括植栽知識增加、擴展社交圈、綠場域成為居民生活空間、改善居民身體健康,但偶爾居民意見分歧而產生隔閡;心理層面影響包括綠場域讓人感到放鬆且愉悅、居民對綠場域認同感提升、營造成果讓人產生自信與成就感,而看到植栽的損毀則會感到沮喪而無力。
This study attempts to use plant-planting as a medium in promoting interaction between neighborhood residents. Plant-planting is an activity available to all, regardless of age and race. Aside from contributing to the environment and producing food, it also requires learning, interaction and observation, which encourages emotional bonding among the residents; thereby creating a green environment and harmon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s. As a participating observer’s perspective, this study promotes the creation of a green wall action in Tongan community, a community which had no prior experience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observation is also made on Guoping community, which has engaged in long-term community farm promotion through its community organization. This study undergoe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using documentation and interview investigation of the two vastly different communities that encourage its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its activities from the concept of “greenery”, in order to apprehend the formation residential green-life and daily behavior evoked by planting greenery.
書籍
Hatch,C.Richard(1984) The Scope of Architecture.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尼克.華茲(Nick Wates),查理斯.肯尼維提(Charles Knevitt)(1993);謝慶達,林賢卿譯。社區建築:人們如何創造自我的環境。台北市:創興
山崎亮(2015)。社區設計。狀雅琇譯。台北:臉譜
王本壯(2014)。落地深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唐山
期刊文章
陳志梧(1993) 社區建築的浮現-一個另類的追尋。建築師雜誌,262,96-99
夏鑄九(1996) 催生新社會、新人類-社會變遷與社區建築。建築師雜誌,262,101-103
黃瑞茂(1996) 從建築專業的異化到社區建築,建築師雜誌,1996年10月
曾旭正(1996) 建築師專業在當今的變遷-從當前建築專業的社會處境看社區建築。建築師雜誌,1996年10月,90-93
陳其南(1998) 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社教資料雜誌,242,5-7
黃瑞茂、羅文貞(2001) 社區參與公共空間的營造-後竹圍公園的經驗研究,環境與藝術學刊。第2期,133-150
梁亞忠(2003) 談社區綠美化到綠文化的建立。台灣林業期刊,29卷 第5期,39-43
曾旭正(2012) 建築專業與社區營造。台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2012年01月,5-9
王本壯(2012) 民眾參與的生活行為地景營造。台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2012年01月,21-23
曾旭正(2014) 社區營造公共生活與公共空間的基本課題。建築學報第87期,59-174
林科言(2016) 推動社區植樹綠美化十年來執行成果。台灣林業期刊,42卷 第5期,17-26
論文
(徐千峯,2008) 社區組織參與社區環境規劃之研究-以台南市社區空間營造計畫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珍綺,2009) 以生態觀點檢視台南市好望角計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敬哲,2010) 以戶外通風及遮雨遮蔭指標評估都市街角景觀-以台南市好望角計畫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彥航,2010) 社區環境營造中社區規劃師的角色—以參與96年度臺南市「府城綠社區」培力計畫的九個社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希正,2010) 以「地面蒸發冷卻」及「地物輻射減量」指標評估都市街角景觀-以台南市好望角計畫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議震,2010) 府城推動好望角政策之研究:以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天馨,2011) 社區參與都市空間改善機制探討-以台南市田寮社區參與好望角計畫為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馨文,2016) 從空間生產歷程探索社區營造的虛實演進,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世倫,2016) 巷道家具營造與居民共同生活經營-以台南市南區松安里與同安里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