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泓銘
Lee, Horng-Ming
論文名稱: 傳統灰漿材料之特性與配比最佳化之探討
指導教授: 李德河
Lee, Der-Her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4
中文關鍵詞: 配比材料傳統灰漿
相關次數: 點閱:61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灰漿為傳統建築中重要的構材,然而以往各研究使用之配比與養護方式不同,使結果的討論複雜化,甚至對同一材料之添加給予兩極之結論,本研究嘗試將配比簡化,並以中性化試驗機加速碳化,期能了解各材料在灰漿中對工作性、抗壓強度、吸水率、自修復性、耐久性及微氣候調節能力之貢獻,並提出較佳之配比。另嘗試以熱重分析、EDS及光學顯微鏡分析推估灰土比,以作為古蹟修復時採樣分析之參考。
      本研究之試驗項目包括材料之基本性質試驗,以及灰漿之流度、抗壓強度、吸水率、自修復性、浸泡硫酸鈉溶液耐久試驗、熱傳性質試驗、熱重分析、SEM&EDS分析、光學顯微鏡分析等試驗,研究成果如下:

    1.添加糖漿有減水、緩凝的效果,製成之灰漿結構緊
    密、吸水率低、健度佳,強度明顯較純石灰漿高。
    2.添加黏土配比在灰土比2:1時晚期抗壓強度明顯高於純
    石灰試體,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現連續性的結構,且吸
    水率降低,但乾縮量增加。
    3.添加砂有助於提昇早期強度、減低乾縮量,但對晚期
    強度並無明顯提昇之效果。
    4.添加蚵殼除減低乾縮量外,亦有避免脆性破壞之效
    果,但當膠結材強度較高時,因蚵殼強度較低,將造
    成整體強度的降低。
    5.建議配比(重量比)
    石灰 : 黏土 : 砂 : 糖漿 : 糯漿 : 水
    1 : 0.5 : 2 : 0.08: 0.2 : 0.3

    目 錄 摘要…………………………………………………… Ⅰ 誌謝…………………………………………………… Ⅱ 目錄…………………………………………………… Ⅲ 表目錄………………………………………………… Ⅵ 圖目錄………………………………………………… Ⅶ 第一章緒論…………………………………………… 1 第二章文獻回顧……………………………………… 3 2-1傳統灰漿種類與配比……………………………… 3 2-2傳統灰漿材料之作用……………………………… 15 2-3工序對強度及工作性之影響……………………… 25 2-4傳統灰漿之力學性質……………………………… 26 第三章 試驗內容與方法……………………………… 30 3-1試驗材料及其製備………………………………… 30 3-2試體製作配比及養護方法………………………… 32 3-2-1配比設計………………………………………… 32 3-2-2添加膠體之水量設定…………………………… 33 3-2-3骨材水量設定…………………………………… 34 3-2-4黏土水量設定…………………………………… 35 3-2-5石灰添加黏土配比之水量設定………………… 36 3-2-6養護方法………………………………………… 37 3-3試驗項目、儀器與步驟…………………………… 38 3-3-1材料基本物性試驗……………………………… 38 3-3-2抗壓試驗………………………………………… 38 3-3-3碳化試驗………………………………………… 39 3-3-4吸水率試驗……………………………………… 39 3-3-5自修復試驗……………………………………… 40 3-3-6浸泡硫酸鈉溶液耐久試驗……………………… 41 3-3-7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與 能量分散光譜儀﹝EDS﹞分析… ………………………41 3-3-8熱重分析儀(TGA)……………………………… 43 3-3-9表面升溫性質試驗……………………………… 45 3-3-10實體顯微鏡分析……………………………… 46 第四章試驗結果與分析……………………………… 47 4-1材料基本性質試驗結果…………………………… 47 4-1-1黏土物性試驗…………………………………… 47 4-1-2骨材基本性質…………………………………… 48 4-1-3工作度試驗結果………………………………… 49 4-2抗壓試驗結果……………………………………… 51 4-3物理性質試驗結果………………………………… 54 4-3-1碳化速度比較…………………………………… 55 4-3-2吸水率試驗……………………………………… 57 4-3-3自修復性試驗…………………………………… 59 4-3-4浸泡硫酸鈉溶液耐久試驗結果………………… 60 4-3-5表面升溫性質試驗結果………………………… 62 4-3-6其他物理性質…………………………………… 62 4-4成分與微觀結構分析……………………………… 70 4-4-1熱重分析與SEM&EDS分析結果………………… 70 4-4-2實體顯微鏡分析結果…………………………… 74 第五章傳統灰漿材料之作用及配比最佳化之探討 79 5-1傳統灰漿材料之作用……………………………… 79 5-2傳統灰漿配比最佳化之探討……………………… 80 5-2-1骨材與膠體量之計算方法……………………… 80 5-2-2第二階段配比計畫……………………………… 84 5-2-3第二階段配比試驗結果與討論………………… 86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89 6-1 結論……………………………………………… 89 6-2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1 附錄…………………………………………………… 95

    1. 宋應星,「天工開物」,1637。
    2. 張云理、卞葆芝,「混凝土外加劑產品及應用手冊」,中國鐵道,北京,1988。
    3. 內政部,「古蹟管理維護研習會教材」, 1990。
    4. 程萬里,「中國建築形制與裝飾」,南天出版社,台北,1990。
    5.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及圬工」,台北,1996。
    6. 邱上嘉,「傳統建築文化與保存之研究」,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台南,2003。
    7. 張達德、游坤、黃俊青、彭文煌,「石灰與飛灰對林口紅土穩定效果之研究」,國科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74-61號,1986。
    8. 薛琴,「傳統灰作施工方法」,第六次古蹟修護技術研討會專輯,台北,1996。
    9. 邱上嘉、方鳳玉、周志明、李琦華、蘇南、賴明茂,「紅磚與土角磚壁體之灰縫形式與材質調查研究」,台灣古蹟及歷史建築防震技術之研究期末研討會,台南,2001。
    10. 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古蹟及歷史建築屋頂修復研習會文集」,台南,2001。
    11. 閻亞寧、陳昶良,「古蹟保存科學架構與應用之基礎研究二」,內政部八十九年度研究報告,2001。
    12. 閻亞寧,「古蹟基礎科技研究(三)-木料及灰作保存科技研究」,內政部九十一年度研究報告,2002。
    13. 葉世文,「古蹟修復工法程序及規範的基礎研究」,內政部九十二年度研究報告,2003。
    14. 葉世文,「古蹟修復技術-灰作材料性質與修復工法之研究」,內政部九十二年度研究報告,2003。
    15. 彭耀南,「碳纖維混凝土工程性質暨應用之研究」,內政部八十年度研究報告,1992。
    16. 李欣益,「以模型實驗探討排水石灰樁促進黏土壓密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1999。
    17. 鄭弘文,「混凝土於碳化環境中微觀結構與力學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1。
    18. 周志明,「台灣傳統砌體建築「灰縫」之基礎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2002。
    19. 張清忠,「三合土配比及材料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2002。
    20. 楊敦凱,「傳統磚材黏結材料抗拉力學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2002。
    21. 詹士旻,「水泥砂漿受碳化與鹽害複合劣化之耐久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3。
    22. 洪煌凱,「古蹟灰漿之力學與微觀特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3。
    23. 王龍盛,「清治時期砌磚用糖灰漿之做法與基本性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2003。
    24. 王新衡,「台灣傳統磚砌建築灰縫材料特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2003。
    25. 莊敏信,「傳統灰作基本操作與應用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2003。
    26. 馮佳福,「台灣傳統屋面灰漿基本性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2003。
    27. 陳俊良,「古蹟灰漿材料之配比與強度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4。
    28. 歐新通,「澎湖地區老咕石建築灰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2004。
    29. 陳淮之,「傳統磚砌建築灰縫材料性質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2004。
    30. 余秉宥,「添加奈米改質黏土之水泥砂漿鬆弛行為」,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4。
    31. 孫全文,「台閩地區第一級古蹟赤崁樓修復工程工作過程記錄暨施工報告書」,1995。
    32. 曾國恩建築師事務所,「第一級古蹟台灣城殘蹟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1999。
    33. 重耀建築師事務所,「金門古洋樓維護工程工作報告書」,1999。
    34. 漢光建築師事務所,「文台寶塔維護工程工作報告書」,2000。
    35. 張海清,「古建築灰漿」,古建園林技術,第二期,p13,北京,1984。
    36. 劉大可,「古建築抹灰」,古建園林技術,第二期,p7,北京,1984。
    37. 杜仙洲,「中國古建築修繕技術」,丹青圖書有限公司,台北,1984。
    38. 傅朝卿,「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台南,2002。
    39. 黃兆龍,「混凝土材料品質控制試驗」,詹氏書局,台北,1992。
    40. 黃兆龍,「混凝土性質與行為」,詹氏書局,台北,1997。
    41. 王櫻茂,「混凝土構造物的耐久性」,台南,2000。
    42. 黃兆龍,「高性能混凝土理論與實務」,詹氏書局,台北,2003。
    43. 黃兆龍,「混凝土耐久性設計的奈米新視界」,混凝土材料研發處理與再生技術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高雄,2004。
    44. 黃克忠、郭佑麟,「石質文物與古蹟保存技術」,建築情報,台北,2004。
    45. 孫逸民等,「儀器分析」,全威圖書,台北,2001。
    46. http://www.cca.gov.tw/,文建會網頁。
    47. http://www.cnworld.net/,世界建築建材總網。
    48. Chiari, G., Torraca, G., and Santarelli, M. L., “Recommendations for Systematic Instrumental Analysis of Ancient Mortars:The Italian Experience,” Standards for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ASTM STP 1258, S. J. Kelley, Ed.,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1996,pp. 275-284.
    49. Doebley, C. E. and Spitzer, D. S.,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for Testing Historic Mortars,” Standards for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ASTM STP 1258, S. J. Kelley, Ed.,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1996,pp. 285-293.
    50. Antonia Moropoulou, Asterios Bakolas, Katerina Bisbikou,“Investiga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historic mortars”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1 , 2000 , pp.45–58.
    51. A. MoropoulouU, A. Bakolas, K. Bisbikou, “Physico-chemical adhesion and cohesion bonds in joint mortars imparting durability to the historic structure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14, 2000, pp.35-46.
    52. Philippe Gleize,Denise A. Silva,Sergio Nappi , “Ancient rendering mortars from a Brazilian palace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tructure”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30 , 2000, pp.1609-1614.

    下載圖示 校內:2008-08-26公開
    校外:2010-08-26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