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胡詩崎
Hu, Shih-Chi
論文名稱: 越南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之政治與經濟分析:突破與挑戰
The Analysis of Politics and Economy which Vietnam participated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gram : Breakthrough and Challenge
指導教授: 宋鎮照
Soong, Jenn-Jaw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0
中文關鍵詞: 越南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
外文關鍵詞: Vietnam,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04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是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加快發展的產物,亦是區域合作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補充,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發軔於東南亞地區並蓬勃發展,越來越具有特色。到目前為止,提到區域合作時,人們經常把歐盟視為地區合作的典範,因此如何用科學的眼光來正確看待及解釋次區域經濟合作的這種新趨勢,如何運用國際關係理論來研究越南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過程,將啟發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了解大湄公河次區域主義的特色,並對次區域主義等國際合作理論發展做探索。
    本文採用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以區域化、區域主義及次區域主義理論為理論框架,對越南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進程進行全面考察,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對促進越南經濟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發揮著重大的影響力。因此,從20世紀90年代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成立以來,越南一直積極參與所有領域的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給越南帶來利益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嚴峻挑戰。本文將系統性地回顧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歷程、分析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方向並總結越南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挑戰,探討越南與區域內國家甚至是區域外國家如何於競爭環境中又能相互協調合作。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has been largely acceler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thoug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as well as regionalization. These two have also been complemented by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is part of Southeast Asia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refined. As things stand, the European Union has more than frequently been used as a model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With this in mind, research scholars using this model, have been able to correctly explain the new trend that’s on the rise, that is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he study seeks to investigate Vietnam’s participation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This will contribute another angle that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ism,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greater detail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gion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taking shape in this region in discussion.
    This study applies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 theory of regionalization, regionalism as well as sub-regional concepts as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analyze Vietnam’s role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The article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and searches 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towards the maint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ietnam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its national security.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to this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that was established in the early 1990s, Vietnam has been actively involved and in turn Vietnam has benefited immensely from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article goes to great lengths to review the progress of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alyzing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evaluating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its challenges. The article also investigates the circumstances that condition the environment for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Vietnam and the countries within and outside this area of cooperation.

    圖目錄 1 表目錄 2 第一章 前言 3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8 第三節 研究問題 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1 第一節 區域主義之相關理論 12 第二節 大湄公河計畫之歷史進程 21 第三節 越南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發展歷程 24 第四節 小結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 3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34 第四節 章節安排 35 第一節 GMS發展歷程 37 第二節 發展成果 68 第三節 越南面臨的挑戰 78 第四節 小結 80 第五章 越南參與GMS與他國關係之分析-中觀角度 82 第一節 與泰國的關係:競爭到夥伴 82 第二節 與寮國的關係:特殊團結友好關係 85 第三節 與緬甸的關係:亞洲新磁鐵 89 第四節 與柬埔寨的關係:更緊密的關係 91 第五節 小結 93 第六章 越南參與GMS與大國關係之分析-宏觀角度 95 第一節 與中國的關係:與狼共舞 95 第二節 與美國的關係:從死對頭到好夥伴 101 第三節 與日本的關係:相互需求性強 105 第四節 與俄羅斯的關係:國防鞏固友誼 111 第五節 小結 114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7 第二節 理論意涵 118 第三節 越南政策發展 120 第四節 對臺灣新南向政策的啟發 121 參考文獻 125

    一、中文部分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2011,http://www.tami.org.tw/sp1/market/market_1001220-5.pdf,檢索日期:2016年10月17日。
    于向東、宋曉森、祝仰修,2013,〈越美關於建立全面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東南亞縱橫》,(12):35-37
    王博煊,2016,〈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背景下的中國周邊外交政策〉,《東南亞縱橫》,(3):44-48。
    王國平,2010,〈越南與印度關係:制衡外交的一個範例〉《東南亞縱橫》,(1):38-43。
    王慶忠,2011,〈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域外大國介入及中國的戰略應對〉,《太平洋學報》,19(11):40-49。
    王谷成、黎鵬,2009,〈GMS框架下次區域經濟走廊功能的演變機制研究〉,《東南亞縱橫》,(8):52-55。
    方芸,2010,〈革新開放以來老挝與越南特殊關係的新發展〉,《東南亞縱橫》,(1):44-50。
    叶貴,2009,〈大湄公河次區域安全合作機制研究〉,《東南亞縱橫》,(9):53-57。
    叶貴,2009,〈大湄公河次區域安全合作機制研究〉,《東南亞縱橫》,(9):53-57。
    付瑞紅,2009,〈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階段演進與中國的角色〉,《東南亞縱橫》,(5):65-69。
    宋鎮照、翁俊桔、蔡相偉,2015,《「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發展的政治與經濟分析:關係、模式和策略》,臺北,五南。
    宋鎮照,2015,〈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之政治經濟分析:兼論中共與泰國地緣經濟戰略的建構〉《戰略與評估》,第6卷、第3期:27-58
    宋鎮照,1998,《臺海兩岸與東南亞-三角政經關係之解析》,臺北,五南。
    李發興、楊良旺,2016,〈第八屆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走廊論壇在金邊舉行〉,網址:https://kknews.cc/world/b8r3yo.html,檢索日期:2016年10月21日。
    李欣廣,2011,〈次區域經濟合作理論及其在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的應用〉《東南亞縱橫》,24(2):1-4。
    李霞,2008,〈中國參與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環境合作〉,《東南亞縱橫》,(6):29-32。
    阮太國,2007,〈GMS合作對越南中部經濟發展的影響〉,《東南亞縱橫》,(5):38-43。
    阮曰草,2016,〈越南學者看一帶一路〉,《東南亞縱橫》,(2):55-57。
    沈銘輝,2012,〈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複雜的合作機制與中國的角色〉,《亞太經濟》,(3):13-17。
    東西經濟走廊,2015: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id=0000431677_5DB58WIY87AN0Y6N0S94H,檢索日期:2016年10月17日。
    吳玉山,2009,〈十年的知識薪傳: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中國大陸研究》,第52卷、第3期:113-127。
    吳明隆,2011,《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三版),臺北,五南。
    杜濤,2006,〈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新進展及前景展望〉,《雲南財經學報》,22(2):31-33。
    周士新,2011,〈中國和東盟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的合作〉,《東南亞縱橫》,(1):14-19。
    高永剛,2014,〈在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GMS)框架下積極利用亞洲開發銀行項目支持的對策研究〉,《東南亞縱橫》,(6):21-23。
    孫小白,2010,〈越南的東協身分建構:收益與問題〉,《河南社會科學》,18(4):105-107。
    徐學文,2013,〈越南民族主義對中越關係的影響〉,《雲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396。
    曹云哗、姚家慶,〈論越南的後發優勢-從東南亞地區比較的角度看越南的經濟發展〉,《東南亞研究》,(5):4-10。
    許梅,2015,〈2014年越南政治、經濟與外交綜述〉,《東南亞研究》,(2:45-52。
    許世旭,1997,〈澳洲的南太平洋政策研究:新區域主義觀點〉,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
    曾怡仁,2004,〈區域主義研究與國際關係理論〉,《全國政治評論》,(8):25-47。
    陳仲祈,2011,〈從區域主義觀點論冷戰結束後歐盟與東協發展歷程之異同〉,7(1),《臺灣國際研究季刊》:171-194。
    陳秋紅、陳麗暉、張林艷,2013,〈越南中部重點開發區域空間結構及其重組〉,《東南亞研究》,(6):12-24。
    東西經濟走廊,2015: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id=0000431677_5DB58WIY87AN0Y6N0S94H,檢索日期:2016年10月17日。
    張勃,2008〈越南大國平衡戰略下的越美關係初探〉,《法治與社會》,(7):275-276。
    黃真、黎氏秋紅,2010,〈革新開放後的越南外交戰略與中越關係〉,《東南亞縱橫》,(1):34-37。
    黃云靜,2011,(7)〈越南改革開放與區域平衡發展〉,《東南亞縱橫》:65-70。
    黃松蘭,2015,〈越南的中國外交研究綜述〉,《東南亞研究》,(2):87-97。
    畢世鴻,2006,〈越南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回顧與展望〉,《東南亞縱橫》,(2):47-51。
    畢世鴻,2008,〈泰國與越南在湄公河地區的合作與競爭〉,《東南亞研究》,(1):27-31。
    覃麗芳,2015,〈越南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歷程與投資領域〉,《東南亞縱橫》,(6):9-13。
    楊耀源,2016,〈新世紀以來越南對美〝夥伴關係〞政策評析〉,《東南亞研究》,(5):61-69。
    楊愛平、呂志奎,2007,〈大湄公河〝次區域〞政府合作:背景與特色〉,《中國行政管理》,(8):95-98。
    鄒春萌,2009,〈雲南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物流合作的進展、問題與趨勢〉,《學術探索》,5(5):68-73。
    鄭國富,2012,〈越南與美國經貿合作發展的歷程、現狀與前景〉,《東南亞縱橫》,(4):42-46。
    鄭國富,2012,〈越南與俄羅斯經貿合作的歷程、現狀與趨勢〉,《東南亞縱橫》,(11):16-20。
    趙衛華,2014,〈確保中越關係和平友好大局〉,《東南亞縱橫》,(8):29-30。
    趙明龍,2015,〈關於建立中越老泰緬跨境旅遊圈的構想〉,《東南亞縱橫》,(1):72-78。
    蔡東杰,2010,〈東南亞微區域機制發展:以湄公河合作為例〉,《台灣東南亞學刊》,7(2):85-110。
    盧光盛,2012,〈中國與湄公河國家經濟關係:新發展與新問題〉,《東南亞縱橫》,(10):42-47。
    盧光盛,2016,〈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與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東南亞縱橫》,(6):31-35。
    劉建文,2009,〈越南在中國-東協次區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東南亞縱橫》,(11):19-22。
    劉芝平,2013,〈越南的全方位開放戰略及其成效〉,《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6(6):72-77。
    劉闖、王晉年、曾瀾,2009,〈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框架下二十年投資及其地域分異研究〉,(18)2:16-28。
    顧長永,2007,《越南巨變的二十年》,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二、英文部分
    Allport, G. W., 1954. The Nature of Prejudice,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Aronson, E. and D Bridgeman, 1979, “Jigsaw Groups and the Desegregated Classroom: In Pursuit of Common Goal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Vol.5: 438-46.
    Brewer, M. B., and R M. Kramer, 1985, “The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nnual Reviews Psychology, Vol.36, pp. 219-43.
    Cantori, Louis J. and Steven L. Spiegal, 1970,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Region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Ea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ill.
    Cohen, E. 1978,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 2, pp. 215-37.
    David Mitrany, 1948, “The Functional Approach to World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XXIV, p.359 -51.
    David Mitrany, 1943,A Working Peace System: An Argument for the 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Edeard D. Mansfield and Helen V. Milner, 1999,“ The New Wave of Regionalism,”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53, No.3, Summer.
    Hwee, Yeo Lay, Asia and Europe, 2003,The Development and Dimensions of ASEM.
    William R. Thompson, 1973,“ Regional Subsystem: Conceptual Explanation and Catalogue,”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17, No.1, pp.89-117.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Country Report Vietnam (London,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July 2000).
    Wyatt-Walter, Andrew, 1997, “Regionalism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Economic Order,” ed. by Louise Fawcett and Hurrell, in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77-8.
    Nierop, Tom. 1994, System and Regional Subsystem: an empirical study of diplomac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Trade, 1950-1991, Chichester: J. Wiley.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2-07-10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