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嚴偉碩
Yan, Wei-Shuo
論文名稱: 健身運動器材使用者回饋:舒適度感受之檢測
Feedback from Fitness Facilities Users :A Perceived Comfort Test
指導教授: 邱宏達
Chiu, Hung-T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運動健康與休閒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Graduate Program in Sport, Health and Leisure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5
中文關鍵詞: 生命週期產品開發舒適度感受
外文關鍵詞: Life cycle, Product development, Perceived comfort
相關次數: 點閱:63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目的:因產品生命週期縮短,導致產品開發時無法根據客戶的需求研發合適的產品,故本研究設計一問卷方式來提供製造商便於得到產品使用後資訊回饋,進而適時修正產品。方法:本實驗參與者20位 (年齡41.6±5.8歲、身高168.35±3.2cm、體重59.7±12.7kg),平常有規律運動習慣,排除四肢曾有嚴重受傷者。本實驗使用三台橢圓機,實驗組A (原型機)、實驗組B (預計量產機台),對照組C (別款已量產)。首先,交替使用機台A與C,過程中以修改過的NMQ問卷評估舒適度感受:以使用機台C舒適度感受為5分作為對照基準,針對使用機台A的舒適度給分 (如:比C好->分數6-9,比C差->分數4-1,持平->分數5)。2周後,再評估機台B跟C使用後的舒適度感受。
    結果:透過SPSS分析,機台B的整體舒適度分數 (4.3±1.8) 優於機台A整體舒適度分數 (2.1±0.7) 且達顯著 (p <.05),且機台A因修改結構能以踩踏軌跡預測整體分數達58.5%的解釋力,F(10,9)=3.68,p =.031,β=.552 (t=2.645,p=.027)。結論:實驗假設機台B舒適度會優於機台A的舒適度,與實驗結果相符合。產品開發中加入此問卷回饋方式,能在機台量產之前獲得初步機台回饋資訊,根據回饋修正製造出使用時感覺到舒適且能長期使用的機台。

    Purpose: Against to the shortened product life cycle,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method to provide manufacturers with easy access to information feedback. Therefore, Then they can timely correct products.
    Method: There were 20 participants in this experiment (age 41.6±5.8 years old, height 168.35±3.2cm, weight 59.7±12.7kg), who had regular exercise habits, and those who had injuries seriously to limbs were excluded. In this experiment, three elliptical machines were used, experimental group A (prototype machine), experimental group B (the machine that is expected to be mass-produced), and control group C (another model has been mass-produced). First, use machine A and C alternately. During the process, use the modified NMQ questionnaire to evaluate the comfort experience: take the comfort of machine C as 5 points as the comparison benchmark, and give points for the comfort of machine A. After two weeks, evaluate the comfort of machines B and C after use.
    Result: Through SPSS analysis, the overall comfort of machine B (4.3±1.8)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machine A (2.1±0.7) p <.05.
    Conclusion: The experiment assumes that the comfort of machine B will be better than machine A,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dding a questionnaire feedback method in product development can obtain preliminary machine feedback information before mass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correction, it is possible to manufacture a machine that makes the user feel comfortable when using it and can be used for a long time.

    摘要 I SUMMARY II 致謝 VI 目錄 VII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 壹、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假設 4 第四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4 第五節 研究限制 4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5 貳、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重視使用者舒適度感受 6 第二節 使用者舒適度與健身運動器材關係 9 第三節 人因工程導入改變使用者體適能及運動器材功能性 10 第四節 運動器材市場新的需求 11 第五節 品牌意象與再購意願 12 第六節 總結 13 叁、研究方法 15 第一節、研究架構 15 第二節、研究流程 15 (一)研究對象 15 (二)研究工具 16 (三)實驗流程 22 (四)統計分析與資料處理 25 肆、研究結果 26 第一節 信度分析 26 第二節 實驗組A統計分析與資料整理 27 (一)受試者實驗組A問卷原始分數 27 (二)受試者實驗組A訊息回饋 28 (三)受試者實驗組A問卷統計分析 28 第三節 實驗組B統計分析與資料整理 30 (一)受試者實驗組B問卷原始分數 30 (二)受試者實驗組B訊息回饋 31 (三)受試者實驗組B問卷統計分析 31 第四節 實驗組A與實驗組B統計分析 33 伍、討論 35 第一節 實驗組A回饋與統計分析探討 35 第二節 實驗組B回饋與統計分析探討 35 第三節 實驗組B與實驗組A統計分析探討 35 第四節 問卷實際應用 37 陸、結論與建議 39 參考文獻 40 附錄一 肌肉骨骼傷害NMQ職災評估表 43 附錄二 健身運動器材使用者回饋:舒適度感受之檢測問卷 44

    吳統雄. (1990). 電話調查: 理論與方法. 台北: 聯經. 頁, 145.
    吳朝森、 林建均、 蔡麗芬、 徐楨貴. (2016). 女性消費者對於運動用品之品牌意象, 涉入及再購意願之研究. 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 4(2), 154-163.
    李淑葒、 林淑媛. (2012). 手術室女性護理人員肌肉骨骼不適嚴重度之風險因素. 台灣醫學, 16(5), 449-457.
    李啟賓、 子元、 陳怡君. (2015). 壓力小腿套功能表現測試及穿著感受評估. 紡織綜合研究期刊, 25(2), 16-23.
    林秋慧. (2006). 運動用品品牌延伸對顧客知覺品牌形象與購買意圖之影響. 國立體育學院論叢, 17(3), 1-15.
    林偉智. (2010). 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服務品質, 顧客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
    林楊培、賴新喜、 謝孟達. (2010). 健身器材設計規範之探討-以健腹滾輪為例. 工業設計(123), 192-195.
    邱昱孜. (2007). 專業運動器材系統化設計概論-以橢圓交叉訓練機為例. 中興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所學位論文, 1-59.
    邱崇恩、詹俊成. (2020). 健身器材發展現況分析與未來需求. 運動與遊憩研究, 15(2), 101-113.
    邱惠萍、 蔡佩姍、 馬先芝. (2018). 某醫學中心肌肉骨骼不適員工介入方案之成效. 醫療品質雜誌, 12(2), 66-74.
    胡俊哲. (2015). 健康運動器材廠商市場競爭力分析-以 J 公司為例.
    胡祖武、李傳房. (2008). 以主觀騎乘舒適性感受探討較舒適自行車座點位置之研究. 設計學報 (Journal of Design), 11(3).
    張晃源、呂忠祐、林玉瓊、程文欣、 王順正. (2013). 不同橢圓機的坡度, 阻力, 步頻對運動強度的綜合影響. 體育學報, 46(3), 189-197.
    張健璜. (2004). 從涉入類型觀點探討通路型態與品牌類型對品牌權益影響關係之研究. 撰者,
    張雅琪. (2020). 健身器材產業競爭力分析之研究 以新創 P 公司為例.
    陳之信、 陳建雄. (2015). 智慧型手環橡膠材質使用之舒適度評估. 工業設計(133), 19-24.
    陳吟璇、 朱政崑. (2019). 不同服飾成型對運動舒適性研究. 紡織綜合研究期刊, 29(3), 47-51.
    陳熙文、 陳五洲. (2014). 智慧型手機在運動的應用現況及展望. 大專體育(130), 32-38.
    彭清義、 劉強. (2002). 人因工程在運動訓練器材設計上之運用. 大專體育(61), 185-190.
    曾奕翔、 林淑如、 王顗婷、 賴育民. (2019). 某區域醫院員工之自覺疲勞與肌肉骨骼症狀問卷分析與其相關性研究. 中華職業醫學雜誌, 26(1), 47-54.
    黃凱侖、 黃美珍. (2021). 以藍海策略分析高雄健身運動中心經營現況之個案研究. 長榮運動休閒學刊(15), 1-22.
    黃裕哲. (2019). 站立式橢圓機使用者生理反應之研究. 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博士班學位論文, 1-175.
    蔡宜珊. (2009). 橢圓機運動中踏板坡度與內偏角對下肢生物力學之影響.
    戴一涵、謝振芳、 子元. (2015). 年長族群之阻力訓練器材選擇依據. 運動表現期刊, 2(1), 1-6.
    鄭肇豪、黃彥鈞、王順正. (2010). 橢圓機不同坡度運動經濟性與下肢關節軌跡之研究. 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 25-33.
    Cushman, W. H. (1996). 產品設計的人因工程 (Human factors in producat design)(蔡登傳, 宋同正譯). 台北: 六合. Cushman, WH & Rosenberg, DJ (1996). Human factors in producat design.
    Ekkekakis, P. (2009). Let them roam free? Sports medicine, 39(10), 857-888. Retrieved from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2165/11315210-000000000-00000.pdf
    Hajiefremides, G. (2002). A Comparison between Stationary and Moving Handlebars during Forward and Backward Pedaling at Various Resistances on an Elliptical Trainer.
    Kuorinka, I., Jonsson, B., Kilbom, A., Vinterberg, H., Biering-Sørensen, F., Andersson, G., & Jørgensen, K. (1987). Standardised Nordic questionnaires for the analysis of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 Applied ergonomics, 18(3), 233-237.
    Turner-McGrievy, G. M., Beets, M. W., Moore, J. B., Kaczynski, A. T., Barr-Anderson, D. J., & Tate, D. F. (2013).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versus mobile app self-monitoring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etary intake among overweight adults participating in an mHealth weight loss progra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20(3), 513-518.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