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志唯
Chien, Tzu-Wei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閒置空間用途活化之研究
A Study of Activation and Reuse of Vacant Space i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 陳震宇
Chen, Chen-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1
中文關鍵詞: 少子化校園閒置空間活化
外文關鍵詞: Declining Birth Rate, Vacant School Space, Activ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03下載:1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少子化現象的來臨,偏鄉學校招生不足導致大量校舍空間閒置的現象也更為嚴重,為避免造成資源上的浪費,依據使用者的需求,並顧及永續、安全及經濟等規劃原則下,透過改變其校舍原本空間與設施的用途,來提供新的功能以讓師生或社區民眾共享已成了活化校園空間的主要作法之一。
    目前我國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情況,大致分為兩類:「廢校」與「閒置空間」。前者為整座校園空間不再使用,後者則為部分校舍或校園內的部分空間呈現閒置的狀態。國內目前對於校園閒置空間的再利用,並無一套具體的實施流程與方法,這樣的情況,也導致在校園閒置空間的活化未能順利來推動。
    為能夠釐清國內閒置校舍活化的過程,本研究透過調查及分析國內藉由英語村、露營租借等活化國民小學閒置空間的案例,釐清校園閒置空間活化過程中硬體設施與設備等因應不同用途所採用的改建方式及活化流程,並進一步分析活化過程中所遭遇之問題,同時提出相關的對策,以作為活化校園閒置空間之參考。

    Declining birth rate has led to the shortage enrolment problem in the schools which are located in remote and distant areas. Because of that, the problem of the school building vacancy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In general, the reuse of idle space on campus i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school region" and "idle space". The former is defined as the whole campus is no longer in use, while the latter is defined as partial building or space is no longer in use. In which the idle space refers to the space caused by the trend of declining birth rate. Owing to lack of concrete procedures and the methods, it may become an opponent in promoting related policy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chool building activation and conversion process, this study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adaptive reuse and functional transform of the discarded spaces in primary schools in Taiwan, and verifies the success of three groups of examples (i.e., previous success cases, English village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for composing rentals). The main case would be the New Taipei City primary school supplemented with other cases in different cities. For using activation and conversion in the process of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to cope with the purpose of alterations in different ways, as well as clarity the standard process, making of the campus vacant space continued operation. From studying cases, hope to build the concrete procedures and the methods for the adaptive reuse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1-1 緣起與背景 1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7 1-3 研究範圍 14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 16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21 2-1 校園閒置空間用途活化相關理論 21 2-2 校舍用途活化與轉用流程探討 27 2-3 校舍用途活化與轉用相關法規 35 2-4 小結 44 第三章 現況調查 46 3-1 調查對象與方法 46 3-2 活化流程現況 52 3-3 調查對象區位與校園發展 61 3-4 改修內容比較與改修前後用途 70 3-4-1 改修內容比較 70 3-4-2 改修前後用途 72 3-4-3 改修內容 76 3-5 活化契機與歷程相關問題 85 3-5-1 活化契機與歷程描述 86 3-5-2 活化所遇問題 88 3-6 小結 100 第四章 調查案例的分析與比較 103 4-1 校園活化流程分析 103 4-2 校園活化流程比較 133 4-3 校園活化流程之擬定 148 4-4 小結 15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6 5-1 結論 156 5-2 建議與後續研究 161 參考文獻 164 附錄 168 附錄一、本研究十一間國小案例沿革 168

    國內文獻

    1.王怡文,日本政府因應少子化對國小衝擊的教育政策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2009
    2.朱婷,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調查與研究–以台北市八所國中為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2013
    3.李金娥,高雄縣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學校品牌覺知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2006
    4.巫志誠,台東縣閒置校園再利用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2008
    5.林佳慧,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分析–以基隆市立百福國中為例。華梵大學建築研究所。2012
    6.林慧姍,農村裁併小學校園空間再利用與社區的關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2011
    7.高翠霞、蔡崇建、莊潔。臺灣國民小學學校閒置空間現況、問題與對策;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利用學校閒置空間規劃社區永續教育中心可行模式之研究(NSC 96-2511-S-133-002-MY3)部分成果。2011
    8.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2016
    9.張嘉原,學校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初探。載於林山太等(主編),友善校園規劃與經營(頁 222-235)。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2006
    10.張詩欣,國民小學校園閒置空間永續發展評估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2008
    11.陳桂蘭,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策略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光小為例。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2007
    12.陳詩芸,閒置校園再利用作業模式之研究,逢甲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2007
    13.陳今儀,臺北縣國民小學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2010
    14.傅朝卿,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載於張玉璜(主編)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會議實錄(頁1-1.1~1-1.0)。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
    15.曾能汀,閒置空間再利用為藝文用途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以二十號倉庫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2006
    16.湯志民,教育設施規劃。載於謝文全(主編),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頁421-467)。台北市:五南。2006
    17.湯志民,校園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之探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主編),校園建築與運度空間活化再利用(頁3-63)。台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2008
    18.鄭君胤,農村社區閒置空間再利用為照顧住宅之研究以雲林地區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2004
    19.蔡靜怡,活化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以高雄縣興糖國小與旗山國小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研究所。2010
    20.盧建宏,因應高齡少子化國中小閒置空間實施日間高齡教育之可行策略研究-以台中市為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2009
    21.薛方杰、李凱翔。偏遠小學結合環境空間發展特色遊學之研究。載於環境與藝術學刊,第12期 (頁32-65)。2012

    國外文獻

    1.日本文部科學省。余裕教室.校施設の有効活用。2010。取自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zyosei/yoyuu.htm
    2.日本文部科學省。廃校リニューアル50選: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zyosei/03062401/
    3.東京都北區教育委員会事務局。余裕教室活用指針。2001。取自http://www.city.kita.tokyo.jp/g-shisetsu/kosodate/shogakko/shinchiku/kekaku/documents/attachment_2.pdf
    4.鈴木健二,廃校の転用に際して建築関連法規が及ぼす影響。鹿児島大学大学院理工学建築學研究科。第17巻 第36号,(頁633-638)。日本建築学会技術報告集。2011
    5.橫浜市教育委員会。余裕教室活用指針。2006。取自http://www.city.yokohama.jp/me/gakusyu/open/pdf/katuyousisin.pdf

    下載圖示 校內:2021-02-01公開
    校外:2021-02-0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