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莊美珍 Chuang, Mei-Chen |
|---|---|
| 論文名稱: |
影響消費者對數位金融BANK3.0的使用意願與否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的消費者為例 The Research of Impacts on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Use Digital Financial Bank 3.0-Taking Consumers in Tainan Area as an Example |
| 指導教授: |
康信鴻
Kang, Hsin-Ho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n the job class)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 畢業學年度: | 104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71 |
| 中文關鍵詞: | 數位金融Bank 3.0 、使用意願 、科技接受模型理論 |
| 外文關鍵詞: | Digital Financial Bank 3.0, Usage Intenti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4 下載: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近年來由於全球數位化普及,國內為因應整個大環境變遷,在銀行也往數位金融Bank 3.0業務發展。由於銀行利息收入比重逐年減少和智慧型手機大幅使用,銀行為使其收入來源多樣化及提高消費者對數位金融Bank3.0的使用。本研究以線性機率模型(linear probability model, LPM)來估計模型參數,線性機率模型為應變數之特殊迴歸模型,應變數以虛擬變數表示,設為0與1。本研究討論數位金融Bank 3.0與使用意願之間的關係。
本文的研究目的為:比較不同受測者在消費者對數位金融Bank 3.0的使用意願的差異情形。探討數位金融Bank 3.0與使用意願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問卷發放方式調查220位銀行消費者為對象,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檢定及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進行數位金融Bank 3.0使用意願實證研究,其結論為:
1.人口結構分析:以31-55歲、大學/專科、平均每日使用電腦、手機的時間3小時以上為主。
2.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平均每日使用電腦、手機的時間、家庭的年收入背景變項的受訪者對消費者對數位金融Bank 3.0的使用意願部份層面有顯著的差異。
3.在影響消費者願意使用數位金融Bank 3.0之決定因素中,以「容易理解(BE)」、「同事認為我應該使用(CC)」、「公眾媒體與報章雜誌在介紹(DM)」、「常聽到數位金融Bank 3.0的資訊(ET)」、「增加人際溝通及時尚潮流(FB)」這五項變數對消費者具有正向決定性之影響。
4.故數位金融Bank 3.0應持續強化服務人員之訓練,為顧客提供絕佳的優質服務,才可提升顧客使用意願。
In this study, we use a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the study.There are 220 data for the consumers and the methods are to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t-test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ill performe using a digital Finance Bank 3.0 Empirical research wishes, the conclusions are:
1. Demographic analysis: 31-55 years old, university / college, the average daily use of computers, mobile phones more than three hours of time-based.
2. Gender, age, education level, average daily use of computers, mobile phones time, respondents income family background variables on consumer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inancial position of the Bank number willingness to use part of the 3.0 level.
3. In the influencing of consumers are willing to use digital Finance Bank decided 3.0 of factors, with "easy to understand (BE)," "colleagues think I should use (CC)", "public media and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in the introduction (DM)", "often hear digital information 3.0 financial Bank (ET), "" increas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fashion (FB) "these five variables having the decisive positive impact on consumers.
4. The financial Banks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service personnel, to provide customers with excellent service, improve customer willingness to use before.
一、中文文獻
李佳穎(2012),網路銀行行銷活動與使用者需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李佩娗(2005),網路銀行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雅玲(2012),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教師在職進修學位之意向,義守大學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育珊(2015),科技接受模式對學生使用社群媒體輔助學習的行為意圖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張芸萍(2012),銀行中小企業客戶對禮物的評價,與業務代表的關係,對於企業網路銀行科技接受模式影響,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廖文靜(2013),消費者花東旅遊行為意向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癸(2002),高雄縣27鄉鎮市層級地方政府財政努力行為意向之研究~以非稅課收入為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佳穎(2009),創新擴散理論對網路銀行接受度的影響-科技接受模式的應用,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良綱(2009),網路銀行服務品質、成本價值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曾健豪(2007),WAP 行動銀行系統,台北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孫一仕、施組琪、蕭俊傑譯(2010),BRETT KING著, BANK 3.0-銀行轉型未來式。
鄭承瀅(2007),影響銀行授信品質之因素探討-以國內某銀行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珮雯(2010),消費者持續使用網路購買服飾意願之實證研究-以yahoo 奇摩購物中心服裝專區為例,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服務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心儀(2015),科技接受模式、行動廣告對O2O消費意願之影響 - 以UNIQLO品牌為例,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彭沁妤(2015),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消費者使用雲形舒曼床之意圖,國立聯合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松益(2006),永續經營理念與人力選訓用留之管理模式研究,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博士論文。
劉柏廷(2005),科技接受模式,結合計劃行為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式,科技接受與使用統一理論之實證分析與比較:以台北市停車收費採用PDA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萬益 (2011),企業研究方法,第四版,華泰總經銷,台北市。
二、網路資料:
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全國金融統計表
http:// www.cbc.gov.tw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
http://www.banking.gov.tw
三、英文文獻
Ajzen, I., (1991).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Ajzen,I.and Fishbein,M.(1980),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chavior, Prentice-Hall, Eaglewood Cliffs:NJ.
Fishbein and Ajzen (1975) Fishbein, M., and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Kimery and McCord (2002) Kimery, K. M. and McCord, M. (2002). Third-party assurances: Mapping the road to trust in e-retailing.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4 (2), 63-82.
Rajnish, T., and B. Stephan (2007), The Mobile Commerce Prospects: A Strategic Analysis of Opportunities in the Banking Sector, Germany:Hamburg University Press.
Radecki, L.J., Wenninger, J. and Orlow, D.K. (1997). Industry Structure: Electric Delivery’s Potential Effects on Retailing Bank, Journal of Retailing Banking Services, 19(4), 57-63.
校內:2021-07-01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