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穎辰
Lin, Ying-Chen
論文名稱: 大學自治下學生權利的保障與救濟:以學生成績評定爭議為例
Protection and Remedies for Student Rights under University Autonomy: A Case Study on Disputes over Student Grade Evaluations
指導教授: 許育典
Hsu, Yue-Di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學術自由大學自治學生權利成績評定釋字第382號解釋釋字第684號解釋釋字第784號解釋
外文關鍵詞: Academic Freedom, University Autonomy, Student Rights, Grading Evaluation, Judicial Yuan Interpretation No. 382, Judicial Yuan Interpretation No. 684, Judicial Yuan Interpretation No. 784
相關次數: 點閱:61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探討了我國基於學術自由保障的大學自治制度,以及過去「特別權力關係」對學生權利救濟的影響。過去特別權力關係下,學生面對學校處分時無法獲得救濟。然而,隨著人權意識的增強,特別權力關係理論逐漸被突破。從司法院釋字第382號、第684號至第784號解釋,逐步擴大學生的權利救濟權,最終全面開放各級學生的訴訟權。但是,大學生在權利救濟過程中仍面臨大學自治的挑戰,實際成效存疑。本文透過對大學自治與學生權利救濟突破特別權力關係的歷程和判決實例研究,探討現行制度下學生權利的保障情況,期望促進教育體系下學生人權的進步。

    This master’s thesis explores the system of university autonomy in Taiwan,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academic freedom, and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he “special power relationship” on students’ rights to legal remedies in the past. Under this old system, students were unable to seek relief when faced with disciplinary actions from schools. However, as awareness of human rights has grown, the special power relationship theory has gradually been dismantle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such as Interpretations No. 382, No. 684, and No. 784, have progressively expanded students’ rights to seek remedies, ultimately granting the right to sue to students at all levels. Nonetheless, university students still face challenges related to university autonomy when seeking legal remedies,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the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these right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ase studies of breaking the special power relationship through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students’ rights to remedies, aiming to improve the protection of student rights within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human rights for students.

    第一章 緒論 1 壹、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貳、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3 參、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我國的大學自治制度 5 壹、大學自治的意義 5 一、憲法上學術自由的保障 5 二、學術自由出發的大學自治 6 貳、大學自治的範圍 7 一、實務上的大學自治 7 (一)研究自由 9 (二)教學自由 10 1. 課程設計及科目訂定自由 10 2. 學習成果評定自由 10 3. 入學資格設定 10 4. 畢業條件設定 10 (三)學習自由 11 (四)組織自主 11 (五)人事自治 11 (六)學生自治 12 二、學理上的大學自治 13 (一)規章自治 13 1. 大學的管轄權 13 2. 大學規章的訂定程序 14 3. 規章的適用範圍 14 4. 議事規則的特別性質 14 (二)人事自治 14 (三)學術自治 15 (四)管理自治 16 1. 管理自治與學術自由的關係 16 2. 管理自治的範圍 16 3. 檢警單位在校園內的權限 17 (五)財政自治 17 參、大學自治與國家監督 18 一、大學自治與法律保留原則 18 二、大學自治與國家監督的平衡 21 第三章 大學生權利的保障與救濟 23 壹、大學生的學習自由 23 貳、學生在學關係與特別權力關係理論 24 一、在學關係的概念 24 二、特別權力關係理論 26 三、我國特別權力關係的特徵與態樣 29 (一)我國特別權力關係的特徵 29 1. 當事人間的地位不平等 30 2. 行政客體義務不確定 30 3. 行政主體可訂定特殊規則 30 4. 行政主體具有懲戒權 30 5. 行政客體無救濟的權利 30 (二)我國特別權力關係的態樣 31 1. 公務員 31 2. 軍人 32 3. 羈押中被告與監獄受刑人 33 (1)羈押中被告 34 (2)監獄受刑人 35 4. 教師 36 5. 學生 37 參、我國學生特別權力關係的突破 37 一、釋字第382號解釋 38 (一)聲請事由 38 (二)解釋意旨 39 二、釋字第684號解釋 40 (一)聲請事由 40 (二)解釋意旨 41 (三)其他大法官意見書要旨 42 1. 李震山大法官協同意見書 42 (1)本號解釋區分學生權利與憲法保障的範圍不符 42 (2)本號解釋選擇的憲法解釋範圍之影響 42 (3)對於加劇法院負擔的看法 44 2. 蘇永欽大法官協同意見書 45 (1)釋字第382號解釋的問題 45 (2)教育法規的指引與未來展望 45 3. 許宗力大法官協同意見書 46 (1)學生權利應受重視 46 (2)大學自治與行政爭訟權不相扞格 46 (3)中小學生的權利救濟應與本件無異 47 4. 蔡清遊大法官協同意見書 47 (1)僅大學生得提起行政爭訟的立論基礎補充必要性 47 (2)不加限制允許提起行政爭訟之潛在影響與因應建議 48 5. 黃茂榮大法官協同意見書 48 (1)本號解釋的涵蓋範圍 48 (2)大學自治是否應受司法審查應予釐清 49 6. 陳春生大法官協同意見書 50 (1)重大影響與重要性理論 50 (2)大學自治於本號解釋的作用 50 7. 陳新民大法官部分不同意見書 51 (1)本號解釋未明確部分可能浪費國家司法資源 51 (2)大學自治與學習自由權的相關性 51 (3)釋字第382號解釋後之走向 53 (4)本號解釋的理論體系缺乏一致性 53 三、釋字第784號解釋 54 (一)聲請事由 54 (二)解釋意旨 55 (三)其他大法官意見書要旨 57 1. 林俊益大法官協同意見書 57 (1)學生與學校間特別權力關係的突破 57 (2)「各級學校」、「處分行為」、「權利範圍」的闡明 58 (3)微量干預不視為侵害 59 (4)法院對於學校專業判斷餘地採取較高尊重 59 (5)本號解釋符合人權保障及兒童權利公約意旨 59 2. 許志雄大法官協同意見書 60 (1)本號解釋的意義 60 (2)未成年人之人權 60 3. 黃瑞明大法官提出,呂太郎大法官加入之協同意見書 61 (1)對中小學生開放行政訴訟之利弊考量 61 (2)本號解釋對司法界及教育界的影響與因應 61 4. 黃昭元大法官協同意見書 62 5. 蔡宗珍大法官協同意見書 63 (1)公法上爭議應全面回歸行政訴訟法制 63 (2)對釋字第382號解釋的誤解 63 6. 蔡明誠大法官提出,吳陳鐶大法官加入之不同意見書 64 (1)處分行為、行政處分與公權力措施之關係及問題 64 (2)本號解釋未具體給予判斷標準 64 肆、學生權利救濟的現狀 65 一、特別權力關係突破後 65 二、大學生權利救濟途徑 66 第四章 學生權利救濟與大學自治的交互作用:以學生成績評定爭議為例 67 壹、釋字第784號解釋後學生權利救濟的檢討 67 一、釋字第382號解釋分析 67 二、釋字第684號解釋分析 69 (一)中小學生未被納入本號解釋的適用範圍並不合理 69 (二)特別權力關係突破所產生的法院負擔問題 70 (三)大學自治可能成為學生行政爭訟的障礙 71 三、釋字第784號解釋分析 73 (一)學生應受憲法第16條訴訟權保障 73 (二)中小學生開放行政訴訟的影響與因應 74 (三)法院可能缺乏具體判斷標準 74 (四)公法爭議應回歸行政訴訟法制 75 四、小結 75 貳、學生成績評定的救濟問題與大學自治之交互作用 76 一、學生權利保障的範圍 76 二、大學生成績評定的問題 76 (一)大學教師的評分標準 76 (二)大學生成績評定常見爭議 80 三、教師評分的判斷餘地與學生成績評定的正當程序保障 81 (一)教師評分的判斷餘地 82 1. 判斷餘地的概念 82 2. 判斷餘地的類型 84 (1)評定考試成績的原則 84 (2)具有高度屬人性的決定 85 (3)由社會多元利益代表或專家組成的委員會所作的決定 85 (4)由獨立行使職權的委員會所作的決定 86 (5)具有預測性或評估性的決定 86 (6)具有高度政策性的決定 86 3. 教師對於學生成績評定具有判斷餘地 86 (二)學生成績評定的正當程序保障 87 四、大學自治對學生權利救濟的影響 89 參、案例說明 90 一、類型一:評分不及格致使學生被退學 90 (一)案例事實 90 (二)法院判決 90 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91年訴字第687號判決 90 (1)原告主張 90 (2)被告答辯 91 (3)判決要旨 92 2. 最高行政法院93年判字第660號判決 94 (三)評析 95 二、類型二:評分不及格惟未使學生被退學 97 (一)案例事實 97 (二)法院判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1年度訴字第250號判決 97 1. 原告主張 97 2. 被告答辯 98 3. 判決要旨 99 (三)評析 100 三、類型三:評分及格惟學生不滿意 101 (一)案例事實 101 (二)法院判決 102 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0年度訴字第402號判決 102 (1)原告主張 102 (2)被告答辯 103 (3)判決要旨 104 2. 最高行政法院111年度上字第258號判決 105 (三)評析 106 肆、學生權利救濟的難題 106 一、「顯屬輕微干預」的認定 106 二、學生對於成績評定爭議救濟的困境 107 (一)大學學位之取得:評定分數及學分制度 107 (二)評分制度對學生所生的權利侵害 108 (三)大學自治與學生權利救濟的衝突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參考文獻 115 索引 123

    一、中文文獻
    (一)學術專論
    吳志光,《行政法》,台北:新學林,2014年9月,6版。
    吳庚/盛子龍,《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2017年9月,增訂15版。
    李仁淼,《教育法與教育人權》,台北:元照,2017年5月,1版。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2007年2月,3版。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2021年,修訂9版。
    林明鏘,《行政法講義》,台北:新學林,2019年,修訂5版。
    許育典,《大學法制與高教行政》,台北:元照,2014年4月,1版。
    ———,《教育法》,台北:五南,2007年7月,1版。
    陳敏,《行政法總論》,作者自版,2016年9月,9版。
    謝瑞智,《教育法學》,台北:文笙,1992年。
    (二)期刊論文
    王宣雄,〈從學習自由觀點論曠課扣操行成績之合法性—兼評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0年度訴字第341號裁定〉,《萬國法律》,254期,2024年4月,頁106-118。
    王珍玲,〈不確定法律概念與判斷餘地〉,《台灣法學雜誌》,151期,2010 年5月,頁110-114。
    吳志光,〈教育主管機關對大學行政督之界限〉,《世新法學》,8卷1期,2014年12月,頁1-38。
    李仁淼,〈在學關係中之權利救濟—釋字第六八四號評析〉,《月旦裁判時報》,13期,2012年2月,頁16-27。
    ———,〈學生權利救濟範圍的擴大—大法官釋字784號解釋評析〉,《月旦法學教室》,213期,2020年7月,頁68-79。
    ———,〈學術自由與大學治〉,《月旦法學教室》,58 期,2007 年 8 月,頁 8-9。
    李建良,〈大學自治、受大學教育權與法律保留原則—「二一退學制度」合憲性的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9期,2001年12月,頁33-46。
    ———,〈行政法:第十一講—行政裁量與判斷餘地〉,《月旦法學教室》,98期,2010年12月,頁34-49。
    ———,〈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卷1期,1997年3月,頁39-83。
    ———,〈論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之憲法保障: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三八〇號解釋及其相關之問題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8卷1期,1996年3月,頁265-302。
    李惠宗,〈三次翹課,死當!—不當連結禁止原則在課業成績評量上的應用〉,《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6期,2004年3月,頁151-158。
    ———,〈大學自治下之校長遴聘與法律上之擬制—從法學方法論談撤銷黃光彩大學校長聘任案〉,《台灣本土法學雜誌》,74期,2005年9月,頁89-98。
    ———,〈制度性保障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權—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判字第三三四號及同院九十一年度判字第四六七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38期,2002年9月,頁13-37。
    ———,〈校園將永無寧日?—釋字第六八四號解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91期,2011年4月,頁111-128。
    ———,〈學生訴訟權的大躍進?—從具體爭議的「可司法性」評司法院釋字第784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298期,2020年3月,頁32-44。
    汪耀文,〈學生評量成績管理規定適法性之初探—以地方政府國民中小學生成績評量補充規定與臺北地方法院2006年3月31日94年度易字第1533號刑事判決的案件事實為中心〉,《學校行政》,94期,2014年11月,頁174-191。
    周志宏,〈告別法治國家的原始森林?—大法官釋字第684號釋初探〉,《台灣法學雜誌》,171期,2011年3月,頁58-61。
    周佳宥,〈私立高等教育機構退場法律制度之現況與未來—私人興學自由、大學自治與國家監督之三面關係〉,《臺灣海洋法學報》,31期,2021年12月,頁43-87。
    ———,〈從大學自治本質論國立大學人事自治權限範圍與國家監督界限〉,《東吳法律學報》,31卷2期,2019年10月,頁47-82。
    林明昕,〈基本國策之規範效力及其對社會正義之影響〉,《臺大法學論叢》,45卷特刊,2016 年 11 月,頁 1305-1358。
    林明鏘,〈大學自治與自治監督的平衡—以台大校長遴選案論立法論之重要性〉,《東吳法律學報》,31卷4期,2020年4月,頁69-99。
    張嘉尹,〈大學「在學關係」的法律定位與其憲法基礎的反省〉,《台灣法學雜誌》,50期,2003年9月,頁3-23。
    許育典,〈大法官釋字第684號所開的學生救濟之門〉,《成大校刊》,236期,頁42-45。
    ———,〈大學法制下大學自治概念的釐清—兼論法律保留的適用問題〉,《月旦法學雜誌》,201期,2012年2月,頁5-21。
    ———,〈在學關係與學生申訴〉,《教育學刊》,23期,2004年12月,頁37-58。
    ———,〈教育法學的發展〉,《律師雜誌》,324期,2006年9月,頁10-39。
    ———,〈學習自由、教育基本權與二一退學〉,《教育研究月刊》,97期,2002年5月,頁44-62。
    ———,〈學習自由V.S學習權/受教育權—從學術自由評大法官釋字第563號解釋〉,《成大法學》,7期,2004年6月,頁45-88。
    ———,〈釋字第六八四號下大學與學生的法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199期,2011年12月,頁96-118。
    ———/林修睿,〈學術倫理作為學術自由的內外在界限—兼評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71 期,2021 年 4 月,頁193-231。
    ———/林穎辰,〈大學自治下國立大學校長遴選的爭議:以2018年臺大校長遴選事件為例〉,《南臺財經法學》,9期,2022年9月,頁21-56。
    ———/鍾佩芸,〈大學英語畢業門檻的合憲性探討:以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度判字第488號判決為例〉,《教育政策論壇》,26卷1期,2023年2月,頁71-98。
    許春鎮,〈大學自治與學生法律地位〉,《臺灣海洋法學報》,6卷1期,2007年6月,頁165-215。
    ———,〈從大學自治之本質論退學制度—兼評大法官釋字第五六三號解釋〉,《思與言》,46卷4期,2008年12月,頁105-174。
    陳文政,〈大學自治與國家監督—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爭議之法理分析〉,《政大法學評論》,159期,2019年12月,頁1-67。
    陳文貴,〈大學自治之權限劃分與監督〉,《教育法學評論》,5期,2020年5月,頁103-115。
    ———,〈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回顧與展望—釋字第七八四、七八五號解釋之後〉,《教育暨資訊科技法學評論》,7期,165-181頁。
    傅玲靜,〈評司法院釋字第784號解釋未竟之功—以個別科目學習成績評量之司法審查為中心〉,《教育法學評論》,5期,2020年5月,頁75-91。
    ———,〈源自立法者授權之行政機關判斷餘地—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6年度訴字第1057號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81期,2019年3月,頁5-14。
    曾大千/陳炫任,〈從在學關係論大學學生校內勞動行為之法律定位〉,《市北教育學刊》,58期,2017年12月,頁21-41。
    程明修,〈法治國中「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殘存價值?〉,《中原財經法學》,31期,2013年12月,頁191-244。
    董保城,〈從西德大學法看我國大學學生會從事政治活動應有之認識—附西德萊茵邦大學法有關學生會法律地位條文譯文〉,《法律評論》,55卷10期,1989年10月,頁32。
    廖元豪,〈法律保留與基本權保障脫鉤—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六三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5期,2004年2月,頁17-35。
    蔡震榮,〈從德、日兩國特別權力關係理論探討我國當前特別權力關係應發展之方向〉,《警政學報》,14期,1988年,頁49-82。
    (三)個人論文集
    翁岳生,〈論特別權力關係之新趨勢〉,收於:氏著,《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作者自版,1989年,9版,頁131-158。
    許宗力,〈論法律保留原則〉,收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臺灣大學法學叢書(71),1992年4月,頁117-214。
    (四)專書論文集
    周佳宥,〈私立大學經營自由與大學自治之衝突與調和〉,收於:林信和教授七秩榮慶暨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華岡法律人的志業:林信和教授七秩榮慶暨榮退論文集(上冊)》,台北:新學林,2023年1月,1版,頁389-414。
    李仁淼,〈在學關係的法性質—以學校與學生的在學契約為中心〉,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契約之法理/各國行政法學發展方向》,台北:元照,2009年7月,頁53-78。
    (五)學位論文
    王鈺,《大學生權益保障與救濟—以大學自治下學生與學校之關係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班碩士論文,2019年2月。
    張永暉,《大學學生自治組織的法建構與實踐》,國立成功大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1月。
    詹勝舜,《特別權力關係演變之探討—以學生與學校間之關係為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9月。
    蔡彩雲,《論特別權力關係下之表現自由—以警察儀容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6月。
    (六)政府資料
    李惠宗,〈行政法院裁判系列研究(十)行政法院有關不確定法律概念判斷之審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精簡版)》,台中:國立中興大學財經法律學系,2008年11月。
    ———,〈行政法院裁判系列研究(九)行政法院有關學生地位判決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精簡版)》,台中:國立中興大學財經法律學系,2007年10月。
    顏厥安/周志宏/李建良,《教育法令之整理與檢討:法治國原則在我國教育法制中之理論與實踐》,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年12月。
    (七)網路資源
    吳政峰,〈老師只給60分太低了!碩士生怒告文化大學結果曝〉,《自由新聞網》,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229086,(最後瀏覽日:2024年4月17日)。
    國立成功大學生活輔導組/首頁/學生申訴,https://assistance-osa.ncku.edu.tw/p/412-1051-2568.php?Lang=zh-tw,(最後瀏覽日:2024年6月12日)。
    二、外文文獻
    Ernest T. Pascarella and Patrick T. Terenzini,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 (Vol. 2) (2005).
    Jonathan D. Glater, Law and Conundrum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51 UC DAVIS L. REV. 1211-1255 (2018).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v. Ewing, 474 U.S. 214, 225 (1985).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