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李榮唐 Lee, Jung-Tang |
|---|---|
| 論文名稱: |
學生隱私權在我國憲法的建構與檢討:以中、小學學生為核心 The Establishment and Review of Students' Privacy Rights in Taiwan's Constitution: A Research Targeted o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 指導教授: |
許育典
Hsu, Yue-Di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 畢業學年度: | 99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39 |
| 中文關鍵詞: | 隱私權 、學生隱私權 、教學自由 、管教權 、特別權力關係 、基本權功能建構 、監視器 、FERPA法律 |
| 外文關鍵詞: | privacy right, teaching freedom, the right to discipline, the special power relationship, the function of fundamental rights, monitor, FERPA |
| 相關次數: | 點閱:172 下載:2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學生隱私權保障,有助於其人格的完整發展及求學階段的自我實現,為憲法第22條所保障之基本權。然而在傳統特別權力關係作用下,學生屬於被支配、管理的一群人,相較於一般人,學生的基本權(包含隱私權)比較容易被學校的教師、行政人員忽視。
校園中許多教育措施都有可能侵害到學生隱私權,例如為了維持學生秩序而實施的搜查行為,學校寄發全班性的學生成績單,學生學籍資料的保管…等,這些行為都和學生的隱私密切相關,也都容易因教師故意、或過失而發生侵害學生隱私的情事,所以提昇學生在校園中權利主體的地位,捍衛學生隱私權,應該是關心學生教育之人相當重視的一個議題。不過,教師基於教學自由,也應該有權利選擇對學校、對學生最有利的管教方式,追求學生權利的保障,不應該過度限制教師們教育手段的實施,而應該在學生隱私權與教師管教權中,取得一個平衡點。
本文先建構學生隱私權的意義及保障內涵,並介紹外國法制中如何落實學生隱私權的保護,在回過頭來檢視目前我國一些實際案例中有何不足之處,最後提出保障學生隱私權的改善目標與建議,希望能夠給身處教育前線的許多學校教職人員一個努力的方向,並喚醒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隱私權的關心與重視。
Abstract
Students’ rights of privacy are the fundamental rights protected under Article 22 of the Constitution, which may facilitate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ir characters and their self-realization during their years in school. Nonetheles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power relations, students are considered as the group which is heavily controlled and supervised. As opposed to other people, students’ fundamental rights, including rights of privacy, are with the tendency of being disregarded by the faculty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on campus.
A great amount of educational measures in schools is likely to infringe students’ rights of privacy, i.e., the seizure conducted so as to maintain order, the transcripts sent by the school which show the grades of all students in a class, the safekeeping of student information. Since these measur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 rights of privacy, the infringement of students’ rights of privacy may be easily caused by teachers’ intentional or negligent actions. As such, to enhance the status of students in school as the subject of rights and to defend students’ rights of privacy should be given relative weight by people who concern about education for students. Nevertheless, teachers, derived from their teaching freedom, should also have the rights to choose the discipline manner most beneficial to schools and students. In this connection, when seeking the protection for students’ rights, one shall not impose excessive restric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 measures, but shall obtain the balance between students’ rights of privacy and teachers’ rights of discipline.
The thesis first lays out the definition and the content of protection of students’ rights of privacy and introduces how some of the most noted foreign legal systems have implemented the protection of students’ rights of privacy. Further, the actual cases in Taiwan are examined to indicate the currently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Lastly, improvement goal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students’ rights of privacy are provided in the hope of giving the faculty, as being on the front line of education, a clear path to endeavor and awakening educators’ care and awareness for students’ rights of privac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法治教育介紹〉,《法治教育資訊網》,http://www.lre.org.tw/newlre/index_new.asp(最後瀏覽日:2010/10/12)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編寫,郭莞玲譯,《挑戰未來公民:隱私》,台北: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2008年3月。
Ellen Alderman/Caroline Kennedy著,吳懿婷譯,《隱私的權利》,台北:商周,2001年2月。
Janusz Symonides等著,楊雅婷譯,《人權的概念與標準》,台北:韋伯文化,2009年11月。
Wayne K. Hoy/Cecil G. Miskel著,林明地等譯,《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台北:麗文文化事業,2003年9月。
王中興,《現行公立國民中學管教學生法制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王澤鑑,《侵權行為》第一冊,臺北:王慕華,1998年9月。
────,〈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6期,2007年7 月,頁21-44。
────,〈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中)〉,《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7期,2007年8 月,頁27-50。
────,〈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下-1)〉,《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9期,2007年10 月,頁47-66。
王俊文,〈我國憲法上隱私權相關問題之釐清〉,《東吳法研論集》,2卷,2006年4月,頁189-228。
王明偉,《學生隱私權之研究:以國民中學學生隱私權為中心》,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7月。
石明啟,〈垃圾桶蓋頭,國中生又傳霸凌〉,《蘋果日報網》,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4/143/2iy3t.html(最後瀏覽日:2010/12/18)
丘慶駿,〈從友善校園之內涵檢視校園學生權利之救濟:以某大學學生申訴制度與其個案為例〉,《德明學報》,33卷1期,2009年6月,頁57-79。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著(林佳範等主編),《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台北:五南,2009年6月,3版。
何淑真,〈保護孩子的隱私權〉,《人本教育札記》,189期,2005年3月,頁50-53。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9月,3版。
───,《行政法理論與實用》,台北:自版,2005年10月,9版。
吳宗立/蔡綺芬,〈學生人權對教師輔導管教行為之啟示〉,《教育學術彙刊》,2卷1期,2008年2月,頁1-26。
吳信華,〈基本權利的體系思考〉,《月旦法學教室》,9期,2003年7月,頁122-132。
吳清山,《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2003年9月。
余啟民,〈由肺結核病患名單資料外洩談公務機關就醫資訊管控與監督〉,《月旦民商雜誌》,24期,2009年6月,頁5-22。
但昭偉/王月卿/邱鈺惠,〈從教育工作者可能有的惡德談學生權利之保障〉,《中等教育》, 52卷4期,2001年8月,頁24-36。
阮怡瑜,〈何必找校長?學生個資2元買的到〉,《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r/21/today-fo2-2.htm(最後瀏覽日:2010/12/03)
李仁淼,〈再論強制押捺指紋之合憲性〉,《月旦法學教室》,34期,2005年8月,頁8-9。
李芳森,《教育社會學》,台北:啟英,2005年1月。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2001年11月,2版。
────,〈基因資訊利用與資訊隱私權之保障〉,收於: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台北:公益信託法治斌教授學術基金出版,2004年5月,頁83-110。
────,〈從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普設監視錄影器論個人資料之保護〉,《東吳法律學報》,16卷2期,2004年12月,頁45-92。
────,《多元、寬容與人權保護: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台北:元照,2007年10月,2版。
────,〈憲法未列舉權利保障之理論與實踐:以釋憲及基本權利入憲為例〉,收於:許志雄/蔡茂寅/周志宏主編,《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7年9月。
李惠宗,〈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衝突:愛滋病學童案〉,《台灣本土法學雜誌》, 3期,1999年8月,頁162-166。
────,《教育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2004年9月。
────,《憲法要義》,台北:元照,2004年9月,2版。
李步雲,《憲法比較研究》,台北:韋伯,2004年3月。
李宗薇/吳姿瑩,〈少年對網路隱私知覺與風險之探討〉,《國民教育》, 47卷4期,2007年4月,頁46-54。
李漢中/羅德水,〈從校園民主、法治教育談學生受教權與教師基本權:以人性尊嚴為中心〉,《環球法學論壇》,3期,2007年10月,頁34-53。
李建良,〈淺談校園人權的實然與應然:從「一隻鞋」說起〉,收於: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台北:元照,2004年5月,頁165-185。
────,《憲法理論與實踐》,台北:學林文化,2004年7月。
────,〈自由、平等、尊嚴:人的尊嚴作為憲法價值的思想根源與基本課題(上)〉,《月旦法學》,153期,2008年2月,頁185-207。
李鴻禧,《憲法與人權》,台北:元照,1999年12月。
邱文聰,〈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168期,2009年5月,頁172-189。
邱紹一,〈人權教育:維護青少年隱私權之初探〉,《專業走廊》,43卷4期,2004年11月,頁25-34。
邱紹雯,〈心理有高牆,監視器給安全感〉,《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30/today-taipei14-2.htm(最後瀏覽日:2010/11/02)
林子儀,〈基因資訊與基因隱私權:從保障隱私權的觀點論基因資訊的利用與法的規制〉,收於: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7月,頁693-726。
林家輝,《我國中小學階段學生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林佳範,《尋找校園學生主體性:學生權利與人權、法治教育理論》,台北:高等教育,2003年3月。
────,〈教育基本法與學生受教權〉,《學生輔導》,95期,2004年11月,頁16-23。
────,〈教育或法律?人權或重典?學生偏差行為之挑戰〉,《學生輔導》,92期,2004年5月,頁163-167。
────,〈學生的隱私權與財產權〉,《學生輔導》, 92期,2004年5月。
────,〈憲法入校園:淺論學生人權的法律保障〉,法治教育資訊網,2005年7月,http://www.lre.org.tw/read.php?id=130(最後瀏覽日:2009/05/06)
────,〈學生權利與校園規範〉,《學生輔導》,98期,2005年9月,頁30-41。
────,〈學生成績與學生權利:台灣與美國之法院案例比較分析〉,《靜宜大學第一屆法律學術研討會校園法律問題研討論文集》,2006年5月,頁5-25。
────,〈臺灣人權教育政策的發展與問題:從校園「解嚴」說起〉,《台灣國際法季刊》, 6卷1期,2009年3月,頁135-157。
林世宗,《言論新聞自由與毀謗隱私權》,台北:自版,2005年8月。
林欣柔,〈隱私與公益的拔河:論醫病關係中的保密義務〉,《全國律師》,10卷8期,2006年10月,頁47-56。
林孟皇,〈教育改革潮流下的校園民主、法治與人權保障〉,收於: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著(林佳範等主編),《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台北:五南,2009年6月,3版,頁208-224。
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法》,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1月。
周志宏,〈析論我國學生懲戒制度之法律問題〉,《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高等教育,2003年9月,頁278-288。
────,〈學生管教法制之再檢討〉,《國民教育》,47卷4期,2007年4月,頁4-14。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元照,2006年3月,3版。
洪美秀,〈竹市三民國中,廁所裝監視器〉,《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21/today-complain1.htm(最後瀏覽日:2010/11/02)
柯志堂,〈漫談校園學生隱私權:一個常被輕忽的人權觀念〉,《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http://hre.pro.edu.tw/zh.php?m=18&c=165&highlight=%E9%9A%B1%E7%A7%81(最後瀏覽日:2009/05/10)
孫友廉/黃立翔,〈書包被搜,國中女控男師,求償100萬敗訴〉,《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oct/8/today-life3.htm(最後瀏覽日:2010/01/02)
秦夢群,《美國教育法與判例》,台北:高等教育,2004年9月。
郭昭佑,〈學生事務與輔導〉,收於:秦夢群主編,《學校行政》,台北:五南,2009年5月,頁125-166。
郭戎晉,〈WEB2.0與法律:談「社交網站」用戶隱私與未成年人之保護與衝突〉,《萬國法律》,161期,2008年10月,頁78-91。
高宇成,《隱私權議題中化約主義與功能主義之探究》,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陸潤康,《美國聯邦憲法論》,台北:凱侖,2006年,9月。
陸建國,〈教師管教學生與法律問題〉,《教育社會學通訊》,66期,2006年1月,頁21-24。
許育典,〈從人的自我實現作為基本權的本質(上):建構多元文化國的教育基本權核心以及教育行政中立與寬容原則〉,《月旦法學》,49期,1999年6月,頁116-126。
────,〈從人的自我實現作為基本權的本質(中):建構多元文化國的教育基本權核心以及教育行政中立與寬容原則〉,《月旦法學》,50期,1999年7月,頁152-158。
────,《法治國與教育行政》,台北:高等教育,2002年5月。
────,《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五南,2005年5月。
────,《教育法》,台北:五南,2007年7月。
────,《憲法》,台北:元照,2008年2月,2版。
────,〈大學自治與公平入學請求權的衝突:大法官釋字第626號解釋的悲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15期,2008年11月,頁83-87。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2007年1月。
────,〈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上)〉,《月旦法學教室》,11期,2003年9月,頁64-75。
────,〈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下)〉,《月旦法學教室》,14期,2003年12月,頁50-60。
────,〈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2期,2002年12月,頁72-80。
許仁碩,〈校園安全不是侵犯隱私的理由〉,《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http://hre.pro.edu.tw/zh.php?m=17&c=647(最後瀏覽日:2010/4/16)
許伯丞,〈由立委爆料來看台灣個資保護〉,《NOWnews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06/11/23/142-2018997.htm(最後瀏覽日:2010/04/11)
許志雄,〈當代人權的發展趨勢與課題〉,收於:許志雄/蔡茂寅/周志宏主編,《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7年9月。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2008年10月,4版。
許志雄,〈特別法律關係下之人權〉,《月旦法學》,56期,2007年6月,頁2-3。
施慧玲/高玉泉,〈論兒童隱私權益與新聞自由〉,收於:戴東雄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現代身分法之基礎理論:戴東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7年8月,頁163-190。
郭明德,〈談教師心中的最痛:因管教學生而挨告〉,《學生事務》,43卷3期,2004年9月,頁57-66。
陳之華,〈成績與名次,可以公開嗎?〉,《聯合新聞網》,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57804,(最後瀏覽日:2010/09/22)
陳敏,《行政法總論》,台北:新學林,2004年11月,4版。
陳運財,〈監視攝影與正當程序之保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6期,2006年9月,頁86-113。
陳河泉,〈隱私權在我國法制之規範現況與未來展望〉,《全國律師》,5卷6期,2001年6月,頁21-33。
陳志恆,〈諮商紀錄之撰寫與保存所涉及的倫理議題〉,《輔導季刊》,44卷4期,2008年12月,頁47-58。
陳新民,論憲法人民基本權利的限制(上),律師通訊,154期,1992年7月,頁21-38。
陳書賢,〈詐騙電話全台響起,家長驚魂〉,《TVBS新聞》,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emnyowen20040416115642(最後瀏覽日:2010/03/02)
陳雅貞,〈從教師輔導管教落實人權教育〉,《國民教育》,47卷4期,2007年4月,頁34-51。
陳慈陽,《憲法學》,台北:元照,2005年11月,2版。
張睿,〈談對未成年人隱私權法律保護的必要性〉,《江蘇法院網》,http://www.jsfy.gov.cn/llyj/xslw/2010/06/17164446744.html(最後瀏覽日:2010/09/12)
張澤平,〈教育改革潮流下的校原民主、法治與人權保障〉,收於: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著(林佳範等主編),《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台北:五南,2009年6月,3版,頁226。
張淑媚,〈學生應該有隱私權嗎〉,《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http://hre.pro.edu.tw/zh.php?m=16&c=462&highlight=%E9%9A%B1%E7%A7%81(最後瀏覽日:2009/5/10)
張國清,〈隱私權保護概念的比較探討〉,《全國律師》,5卷6期,2001年6月,頁4-20。
張嘉尹,〈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收於: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7月,頁29-70。
程明修,〈論基本權保障之「禁止保護不足原則」〉,收於:城仲模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8月,頁219-247。
────,〈國家透過公共場所的監視器對人民基本權利的干預〉,《法學講座》,3 期,2002年3月,頁63-68。
程啟峰,〈國中基測考生資料外洩,高中生駭客涉案〉,《大紀元新聞》,http://www.epochtimes.com/b5/8/6/25/n2168156.htm(最後瀏覽日:2010/11/22)
傅木龍,〈從輔導與管教談教師作為的迷思與突破〉,《學生輔導》,93期,2004年7月,頁8-37。
解立軍/劉桂美,〈未成年學生隱私權與相關權利衝突問題的研究〉,《中國教育學刊》,10期,2003年10月,頁52-55。
曾大千,《學生法制之研究:以中小學校規為取向》,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7月。
────,〈從個人資訊自決權論學生成績揭示之原則〉,《初等教育學刊》,34期,2009年12月,頁 53-71。
曾建元,〈美國學生模範法之研究:序說、學生權利總論〉,《律師雜誌》,254期,2000年11月,頁94-106。
曾家樓,〈從教師法談國民中小學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學生事務》,44卷2期,2005年6月,頁17-29。
黃志偉,〈校長勾結補習班,賣學生個資〉,《TVBS新聞》,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blue20090321121151(最後瀏覽日:2010/03/02)
黃昭元,〈無指紋則無身分證?:換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收於:國際刑法學會台灣分會主編,《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5年9月。
黃承啟,〈論隱私權之保障:以社區監視器為例〉,《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2卷2期,2007年8月,頁49-64。
黃慧娟,〈設置防範監視器與個人資料保護〉,《警學叢刊》,40卷4期,2010年1月,頁115-132。
黃琬珺,〈隱私權法理之探討:以我國司法院釋字第603號解釋為例〉,《致理法學》,6期,2009年10月,頁63-89。
楊敦和,〈論隱私權在美國之起源與發展〉,《輔仁法學》, 2期,1983年,頁75-83。
楊子慧,〈德國憲法釋義學對我國憲法解釋之影響:以兩國憲法解釋(裁判)實務解釋基本權利功能為中心〉,《憲政時代》, 30卷1期,2004年7月,頁89-132。
廖緯民/李震山/李惠宗/林月棗/黃啟禎/蔡蕙芳/吳志明/汪宗仁,〈資訊隱私、治安維護與人權保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7期,2006年10月,122-153。
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7月。
────,〈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界限〉,《月旦法學教室》,2期,2001年12月,頁108-119。
詹炳耀,〈在 BBS 站上的資訊自決權與法律責任之平衡〉,《教育部研究計劃》,1996年4月。(http://www.edu.tw/moecc/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5717)
廖福特,《人權法論叢》,台北:元照,2007年3月。
鄭淑婷,〈陽光國三女孩 畢旅返家跳樓〉,《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nov/14/today-so5.htm(最後瀏覽日:2010/10/15)
魯柏君,〈隱私權與民主?:公布成績單的爭議〉,《人本教育札記》,205期,2006年7月,頁48-51。
簡郁庭,《個人資料揭露案例之研究:以隱私權保障為中心》,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趙翊伶,《校園隱私權保障之方案:以一所公立高中之發展經驗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2月。
劉素亞/王治國,〈家庭教育權和隱私法對學生教育檔案信息的保護〉,《當代教育科學》,5期,2006年12月,頁47-49。
劉榮/胡世澤,〈國高中成績單,北市取消排名〉,《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oct/29/today-life7.htm(最後瀏覽日:2010/12/30)
劉得為,《個人資料庫的隱私保護:以我國戶籍制度為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7月。
劉朝陽,〈獵龍!警方動用軍事裝甲車攻堅〉,《TVBS新聞》,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blue20050713155030(最後瀏覽日:2009/12/03)
劉靜怡,〈隱私權:第一講: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過去、現在與未來〉,《月旦法學教室》,46期,2006年8月,頁40-50。
────,〈隱私權:第二講:隱私權保障與國家權力的行使:以正當程序和個人自主性為核心〉,《月旦法學教室》,50期,2006年12月,頁39-49。
賴靜儀,《從資訊自決權論學生資料保護》,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8月。
蔡文如,《我國個人資料政策之形成與變遷:以戶籍資料為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
蔡達智,〈開放空間中的隱私權保障〉,《月旦法學》,145期,2007年6月,頁127-146。
────,〈隱私權初探〉,《法學叢刊》,50卷3期,2005年7月,頁77-99。
蕭文生,〈自基本權保障觀點論街頭監視錄影設備裝設之問題〉,收於: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台北:公益信託法治斌教授學術基金,2004年5月,頁233-262。
蕭芳華,〈加拿大中小學學生人權保障判例對我國之啟示:以校園搜索為焦點〉,《教育資料集刊》, 37輯,2008年3月,頁1-23。
薛美蓮,〈以比例原則論教學專業自主與學生隱私權衝突之解決〉,《教師天地》163期,2009年12月,頁79-82。
薛美蓮,〈論教師搜索行為的適法性:以搜書包為例〉,《研習資訊》,2010年8月,27卷4期,頁53-58。
韓大元,〈論基本權利效力〉,《判解研究》,11期,2003年5月,頁60-83。
顏國樑,〈我國教育基本法的立法過程、內容分析及其對教育發展的影響〉,《教育基本法相關議題研討會:會議手冊》,2000年6月。
謝祥揚,〈論「資訊隱私權」〉,《東吳法研論集》, 3卷 ,2007年4月,頁123-156。
顧守昌,〈欠繳營養午餐費,78學童名單上網〉,《TVBS新聞》,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yehmin20080620131511(最後瀏覽日:2010/03/02)
二、德文部分
Bleckmann, Albert: Staatsrecht II: Die Grundrechte, 4. Aufl., Köln 1997.
Isensee, Josef/ Kirchhof, Paul (Hrs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d. 6, Heidelberg 2000.
Maurer, Hartmut: Staatsrecht I: Grundlagen, Verfassungsorgane, Staatsfunktionen, 4. Auf., München 2005.
Stern, Klaus,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d5, Heidelberg 2000.
三、英文部分
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 (FERPA):Family Policy Compliance Office (FPCO) Home,http://www2.ed.gov/policy/gen/guid/fpco/ferpa/index.html(最後瀏覽日2010/09/12)
Forum Guide to Protecting the Privacy of Student Information: State and Local Education Agencies, http://nces.ed.gov/pubs2004/2004330.pdf(最後瀏覽日2010/09/12)
Gareth, Parry: Privacy rights in the classroom: peer grading Supreme Court judgment 2002, Education and the Law, Vol.14 NO.3, P173-180.
Julie, C.Inness: Privacy, Intimacy, and Isol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Jane Eva Baxter: Archaeological Field Schools: A Guide for Teaching in the Field, Main : Left Coast Press, 2009, P91-96.
Walton, Tamu K.: Protecting Student Privacy: Reporting Campus Crimes as an Alternative to Disclosing Student Disciplinary Records, Indiana Law Journal, Vol.77, P193-220.
Ziegler, Katja.: Human rights and private law :privacy as autonomy, Oxford and Portland :Hart Publishing,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