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黄健秋
Huang, Chien-Chiu
論文名稱: 醫療倫理、醫療常規與醫療過失
Medical Ethics, Medical Customs and Medical Malpractice
指導教授: 古承宗
Ku, Chen-Ch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6
中文關鍵詞: 醫療犯罪醫療過失醫療倫理醫療常規告知同意藥物過敏
外文關鍵詞: medical malpractice, medical ethics, medical customs, informed consent, medical negligence
相關次數: 點閱:251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過失犯之成立要件於刑法條文之規定極為有限。其中,客觀注意義務之具體內容無論在理論上或實務上都有相當的重要性與爭議性,係屬有待補充之概念。關此,我們觀察到,一方面,法律與倫理之間的關係,長久以來係屬受到熱烈探討的議題,儘管兩者在形式上有差異,於實質內容上有許多共通之處,晚近更出現賦予倫理規範一定法律地位之呼聲。另一方面,由於專業能力的限制,法院在醫療過失的判斷上高度仰賴醫療常規作為判斷標準。醫療常規作為專業常規,除具有專業知識之部分外更存有專業倫理部分,藉以與一般職業作出區分。
    本文因而分別自醫療倫理和醫療常規之意義與功能出發,嘗試作出醫療常規之定性,將醫療倫理匯入醫療常規得出「規範意義之醫療常規」,復分析現存各種「事實上醫療常規」之性質以及對照於「規範意義之醫療常規」得到對於醫療過失判斷上,較能發揮「表徵功能」者。繼而於臨床實例中,分別以「告知同意」為議題嘗試將醫療倫理與醫療常規於醫療犯罪中整合運用;以「藥物過敏測試」為議題將醫療倫理與醫療常規於醫療過失中整合運用,以法學與倫理學之觀點作出分析,並提出本文看法。與此同時釐清相關醫療倫理原則之刑法體系定位、個案情境下之運用以及具體輔助判斷標準的析論。
    國內醫療院所九成以上與中央健保署有特約關係,全民健保相關法制規定具有極高的事實掌控力,「全民健康保險法給付及支付規定」屬「事實上醫療常規」應無爭議。此外,其制定乃基於民主程序,具體且細部地規定「適切而最低限度的醫療照護」內容,堪稱於相當程度上符合醫療倫理之行善原則、不傷害原則與正義原則,為目前最接近「規範意義之醫療常規」之具體標準。醫療過失之判斷上,法院處在缺乏醫療專業而高度依賴醫療常規卻又需作出公正客觀之適切判決的多重挑戰下,其可謂提供具相當參考價值的具體輔助判斷標準。

    Infringement of objective duty of care is one of objective constitutive elements to determine the criminal liability of negligence. However, for a long time, it is a controversial issue concerning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objective duty of care. The thesis studies the issue within the scope of medical malpractice, and initiates the discussion by two points of view. On one h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w and the ethics has been a long-lasting subject to scholars in law and in philosophy. In the opinion of much material commonality, despite the differences of some formal aspects, some advocate the legal status for professional ethic norms. On the other hand, resulting from the limitation of different professions, judicial practice has to rely mainly on medical customs in the judgment of medical malpractice. Being professional customs, medical customs include not onl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ideally, professional ethics, which comes from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rofessions and general occupations.

    The thesis starts with the exploration on the implic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both medical ethics and medical customs. It then determines the nature of medical customs in normative implication by converging with medical ethics, called “medical customs in law”. Following analyses of “medical customs in fact”, they are compared with “medical customs in law” in order to find a better solution which plays a symbolic role in the judgment of medical malpractice. In the section of clinical cases, it shows the convergence of medical ethics and medical customs in the explanation of medical offenses with the issue of “informed consent” and the convergence of medical ethics and medical customs in the explanation of medical malpractice with the issue of “drug hypersensitivity test” respectively. It analyses medical scenarios by using the viewpoints of medical law and medical ethics and concludes with its own opinions. Meanwhile it clarifies the criminal systemic position of relevant medical ethic principles,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actual scenarios and clear assistant standard in the judgment of medical malpractice.

    Over ninety percents of domestic medical care institutions make contracts with the Bureau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of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ct and derived rules have highly controlling effect on medical service. There should be little controversy that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harmaceutical Benefits and Reimbursement Schedule” and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Medical Service Items and Fee Schedule” are “medical customs in fact”. Because their formulations are based on democratic procedure and they state medical service meeting so called “a decent minimum of health care” in detail, it could be convinced that they are highly in conformity with principles of medical ethics and are therefore standards being closest to “medical customs in law” so far. They are worth considering as assistant judgment standards of medical malpractice in judicial practice.

    第一章 倫理與醫療倫理 1 第一節 倫理 1 第一項 倫理道德 1 第二項 倫理道德與法律 4 第三項 小結 8 第二節 專業倫理 11 第一項 專業倫理、職業倫理與職場倫理 12 第二項 專業倫理與法律 14 第一款 專業倫理之必要性、特殊性及根據 14 第二款 專業倫理規範於比較法及我國法之運用 16 第三款 專業倫理規範與刑法之連結 17 第三節 醫療倫理 18 第一項 醫療倫理之歷史演進 18 第二項 醫病關係 20 第三項 醫療倫理之範圍及規範架構 22 第一款 醫療倫理之範圍 22 第二款 醫療倫理之規範架構 23 第四項 醫療倫理之原則和運用 24 第一款 醫療倫理之原則 24 第二款 醫療倫理之運用 28 第二章 常規與醫療常規 30 第一節 常規 30 第二節 專業常規 32 第一項 常規之本質與專業理性 33 第二項 專業常規與專業倫理相互校準 35 第一款 常規需要倫理引領 36 第二款 倫理需要常規塑型 36 第三款 專業常規與專業倫理之動態競合 36 第三節 醫療常規之功能、意涵與定性 37 第一項 醫療過失之評價挑戰 37 第一款 專業之區隔作用與法律本質之限制 38 第二款 實務見解分析與檢討 39 第三款 「醫療常規」適用之質疑 40 第四款 小結 41 第二項 醫療常規之實然與應然 42 第一款 規範意義之醫療常規 42 第二款 臨床醫療行為標準 44 第一目 實證醫學 44 第二目 醫療水準 46 第三目 醫療常規、醫療準則、醫療習慣與標準作業流程 48 第四目 仿單 52 第五目 全民健康保險法給付及支付規定 54 第三款 本文見解 56 第三章 醫療過失 58 第一節 犯罪與過失 58 第一項 過失犯理論之發展 58 第二項 過失行為之判斷內容 60 第二節 醫療行為 62 第一項 醫療行為之意義 62 第二項 醫療行為之特性 64 第一款 高度專業性 64 第二款 有益性 65 第三款 危險性 65 第四款 試誤性 66 第五款 私密性 67 第六款 組織性 67 第三節 醫療錯誤、醫療疏失與醫療過失 68 第一項 醫療錯誤與醫療傷害 68 第二項 醫療疏失與過失 70 第四節 醫療實務之分析與批判 72 第一項 醫療過失判斷標準問題 72 第一款 醫療過失判斷標準分歧 73 第二款 醫療常規之意涵不明 74 第三款 醫療常規浮動性之論理 75 第四款 臨床裁量權之漠視 77 第二項 醫療常規定位問題 79 第一款 刑法體系定位 79 第二款 功能定位 80 第一目 功能定位之論理 80 第二目 功能定位之落實 82 第三項 法律評價問題 84 第一款 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 85 第二款 醫療倫理 85 第五節 本文見解 86 第四章 實例分析與整合嘗試 88 第一節 告知同意之刑法運用 88 第一項 尊重自主與告知同意 88 第一款 告知同意之歷史軌跡 89 第二款 告知同意之續展動力 90 第三款 小結 92 第二項 告知同意之體系定位 93 第一款 實務見解 93 第二款 醫療行為與傷害行為 94 第三款 小結 95 第三項 告知同意之要件 96 第一款 法學觀點 98 第一目 業務上正當行為說 98 第二目 承諾說 100 第二款 倫理學觀點 102 第三款 小結 105 第四項 專斷醫療行為之評價 107 第一款 法學觀點 108 第二款 倫理學觀點 109 第三款 本文見解 111 第二節 藥物過敏測試之刑法爭議 113 第一項 醫學觀點 114 第二項 法律觀點 117 第三項 倫理學匯入 119 第一款 行善原則與不傷害原則 119 第一目 刑法體系定位 119 第二目 原則運用 122 第三目 具體之輔助判斷標準 123 第四目 小結 125 第二款 正義原則 125 第一目 刑法體系定位 125 第二目 原則運用 127 第三目 具體之輔助判斷標準 129 第四項 本文見解 133 第五章 結論 135 參考文獻 137

    壹、 中文文獻
    一、 專書
    1. Edgar Bodenheimer著,范建得、吳博文譯,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學方法,漢興,
    1996年。
    2. Herbert Lionel Adolphus Hart著,許家馨、李冠宜譯,法律的概念,商周,2000年。
    3. Lon L. Fuller著,鄭戈繹,法律的道德性,五南,2010年。
    4. Richard A. Postner 著,蘇力譯,法理學問題,元照,2002年。
    5. Robert Alexy著,王鵬翔譯,法概念與法效力,五南,2013年。
    6. Ronald Dworkin著,李冠宜繹,法律帝國,時英,2002年。
    7. 王志嘉,病人自主之刑法基礎理論,元照,2014年。
    8. 王皇玉,刑法上的生命、死亡與醫療,承法數位文化,2011年。
    9. 朱建民、葉保強、李瑞全著,應用倫理與現代社會,空中大學,2005年。
    10. 行政院二代健保規劃小組,邁向權責相符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行政院二代健保
    規劃小組總結報告,2004年。
    11. 李伯璋、曾平杉,醫療紛爭在臨床醫學與法律實務的探討,新學林,2010年。
    12. 邱茂城、王昭明、吳育昇,職場倫理與就業力,普林斯頓國際,2009年。
    13. 何建志,醫療法律與醫學倫理,二版,元照,2013年。
    14. 余振華,刑法總論,三民,2011年。
    15. 吳俊穎等,實證法學-醫療糾紛的全國性實證研究,元照,2014年。
    16. 李禮仲、謝良駿,法律倫理學新論,元照,2013年。
    17. 何懷宏,倫理學是什麼,揚智文化,2002年。
    18.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修訂五版,元照,2006年。
    19.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十版,元照,2008年。
    20.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十版,元照,2008年。
    21. 林火旺,基本倫理學,三民,2009年。
    22. 林東茂,刑法綜覽,七版,一品,2012年。
    23. 林書楷,刑法總則,二版,五南,2014年。
    24.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三版,元照,2011年。
    25. 姜世明,法律倫理學,元照,2010年。
    26. 徐茂銘主編,從爭議案例探討病人,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10年。
    27. 梁光耀,圖解實用倫理學,香港:非凡出版:香港聯合書刊物流發行,2012年。
    28. 許澤天,刑總要論,二版,元照,2009年。
    29. 張麗卿,醫療人權與刑法正義,元照,2014年。
    30. 黃丁全,醫事法,月旦,1995年。
    31. 曾淑瑜,醫療論理與法律15講,元照,2010年。
    32. 黃煌雄、沈美真、劉興善,全民健保總體檢,五南,2012年。
    33. 廖正豪,過失犯論,三民,1993年。
    34. 蔡振修,醫事過失犯罪專論,自版,2005年。
    35. 蔡維音,全民健保之給付法律關係析論,元照,2014年。
    36. 蔡墩銘,醫事刑法要論,二版,翰蘆,2005年。
    37. 盧映潔,醫療行為與刑事過失責任,新學林,2013年。
    38. 顏厥安,法與實踐理性,允晨文化,1998年。

    二、 專書論文
    1. 王惠光,法律倫理與法律人的社會責任,收錄於: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倫理核
    心價值探討,新學林,2007年。
    2. 王寶蒞,理性與倫理—法律倫理規範教學的價值基礎,收錄於: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倫理核心價值探討,新學林,2007年。
    3. 石士豪,媒體自律的規範架構及其配套法制—德國法制經驗的比較觀察,收錄於: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主編,台灣法學新課題(二),元照,2004年。
    4. 成永裕,法律人應共通遵守之專業倫理其意義與內涵,收錄於: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倫理核心價值探討,新學林,2007年。
    5. 朱建民,大學專業倫理教育與教學,收錄於:輔仁大學專業倫理課程委員會主編,專業倫理與教育論文集(三),長榮國際,2000年。
    6. 李志宏,健保醫療給付、醫療支付與醫療費用之法律關係,收錄於:台灣醫事法學會/東吳大學醫事法專題講座教師群,醫事法專題講座,台灣法學,2012年。
    7. 范君凱,注意標準(Standard of Care)在普通法的歷史發展及比較研究,收錄於:台
    灣醫事法學會/東吳大學醫事法專題講座教師群,醫事法專題講座,台灣法學,2012
    年。
    8. 姚孟昌,法律專業的形成及其核心倫理價值之建立—以英美為例,收錄於: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倫理核心價值探討,新學林,2007年。
    9. 陳立愷,病人隱私權及醫療行為之守密義務,收錄於:台灣醫事法學會/東吳大學醫事法專題講座教師群,醫事法專題講座,台灣法學,2012年。
    10. 陳怡安,提昇醫療安全—病人安全事件通報制度簡介,收錄於:台灣醫事法學會/東吳大學醫事法專題講座教師群,醫事法專題講座,台灣法學,2012年。
    11. 陳運財,臺灣醫療糾紛與醫事刑法之發展,收錄於:陳運財、林更盛主編,社會變遷下醫療法制發展之研究(一),東海大學法律學院,2014年。
    12. 黃玉麟,職場、倫理與職場倫理,收錄於: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主編,
    職場權責與專業倫理:職場權責與專業倫理研討會論文集,巨流,2012年。
    13. 葉匡時,論專業倫理,收錄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秘書處主編,現代化與實踐倫
    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1998年。
    14. 簡玉聰,法律與司法專業倫理之探討,收錄於: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主編,
    職場權責與專業倫理:職場權責與專業倫理研討會論文集,巨流,2012年。

    三、 期刊
    1. 仇永貴,超藥品說明書用藥的風險與醫院管理,治未指錄:健康政策與法律論叢,第2期,2014年1月,頁124-130。
    2. 王志嘉,末期病人醫療常規—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九十六年度醫上更(一)字第二號刑事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211期,2012年12月,頁232-256。
    3. 王暉智,醫療分工與責任的範圍—評台灣桃園地方法院九十五年度訴字第二七二二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76期,2010年1月,頁253-264。
    4. 古承宗,刑事交通事件中的容許風險與信賴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193期,2011年5月,頁40-54。
    5. 古承宗,同時性的雙重義務違反與客觀歸責-評析台灣高等法院90年度交上易字第295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93期,2012年2月,頁18-28。
    6. 古承宗,醫師告知說明義務作為一項(客觀)注意義務?/最高院99台上558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98期,2012年4月,頁186-194。
    7. 甘添貴,醫療糾紛與法律適用-論專斷醫療行為的刑事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157期,2008年5月,頁31-44。
    8. 吳正吉、劉緒倫,注射盤尼西林過敏案解析,醫事法學,第4卷第6-8期,1993年12月,頁25-28。
    9. 吳永乾,網路新聞的問題與自律,月旦法學雜誌,第71期,2001年4月,頁
    108-210。
    10. 何建志、溫珮君,藥物仿單標示外使用之合法性問題研究,法律與生命科學,第4卷第3期,2010年7月,頁1-23。
    11. 吳振吉、蔡甫昌,簡評「病人自主權利法」及其影響,醫院,第49卷第1期,2016年2月,頁6-10。
    12. 汪紹銘,藥品仿單外之使用(OFF-LABEL USE)之法律問題,全國律師,第11卷第12期,2007年12月,頁73-81。
    13. 邵文逸,如何嚴謹地研判醫學文獻,台灣醫學,第7卷第4期,2003年7月,頁
    535-542。
    14. 林恆吉,刑事醫療訴訟妥速處理之芻見—以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610號刑事判決為例—,台灣法學雜誌,第177期,2011年6月,頁83-88。
    15. 林東茂,醫療上病患承諾的刑法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57期,2008年6月,頁45-70。
    16. 林明鏘,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制與檢討--從地方自治團體有效管制觀點出
    發,月旦法學雜誌,第234期,2014年11月,頁48-72。
    17. 林桂堂,盤尼西林過敏反應,醫事法學,第2卷第1-3期,1987年1月,頁115-121。
    18. 邱勝康、張峰義,盤尼西林過敏反應與盤尼西林皮膚測試之回顧與實務建議,內科學誌,第20期,2009年,頁58-69。
    19. 邱慧洳,用藥安全—五個判決之啟示,澄清醫護管理雜誌,第10卷第1期,2014年1月,頁4-9。
    20. 徐振雄,從中文「法」與「律」的字義探析西方「法與權利」、法學與法理學的翻譯及其意涵問題,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0期,2009年6月,頁75-160。
    21. 張人傑,情慾叢結與身體政治─從斷袖、同性戀到酷兒,月旦法學雜誌,第30期,
    1997年10月,頁22-29。
    22. 陳子平,醫療上「充分說明與同意(Informed Consent)」之法理,東吳法律學報,第12卷第1期,2000年2月,頁47-84。
    23. 許杏如、林梅芳,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Off-Label Use),台灣醫學,第15卷第1期,2011年1月,頁70-74。
    24. 陳怡安,藥物過敏的法律責任—從維他命B1案判決談起,台灣醫界,第44卷第10期,2001年10月,頁49-51。
    25. 陳運財,醫療刑事訴訟之證明活動,月旦法學雜誌,第183期,2010年8月,頁5-20。
    26. 張嘉尹,台灣法學典範的反思——從德國當代法科學理論的興起談起,世新法
    學,第6卷第1期,2012年12月,頁1-38。
    27. 陳聰富等,醫療法制論文研討會—法律學院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活動,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0期,2008年6月,頁168-186。
    28. 陳聰富,醫療事故民事責任之過失判定,政大法學評論,第127期,2012年7月,頁349-412。
    29. 張麗卿,醫療糾紛鑑定與刑事責任認定-以戒毒致死案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57期,2008年6月,頁71-101。
    30. 張麗卿,實證醫學在醫療過失審判實務上的意義—從胃腺癌存活率談起,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2期,2009年10月,頁1-30。
    31. 張麗卿,刑事醫療糾紛之課題與展望,檢察新論,第8期,2010年7月,頁142-162。
    32. 張麗卿,醫療刑事責任認定與相關醫療法修正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223期,2013年12月,頁54-78。
    33. 張麗卿,醫療常規與專斷醫療的刑法容許性—評析拒絕輸血案,台灣法學雜誌,第272期,2015年5月,頁15-32。
    34. 梁繼權,臨床醫學模式的典範轉移與實證醫學的發展,台灣醫學,第7卷第4 期,2003年7月,頁531-534。
    35. 葉永文,醫病關係:一種信任問題的考察,台灣醫學人文學刊,第13卷第1-2期,2012年5月,頁78-103。
    36. 黃建輝,倫理學的法律實踐,月旦法學雜誌,第38期,1998年7月,頁49-54。
    37. 曾淑瑜,醫療水準論之建立,法令月刊,第48卷第9期,1997年9月,頁32-38。
    38. 黃清濱,醫學倫理、病人安全與醫療刑事責任之研究,醫事法學,第16卷第1期,2009年1月,頁19-40。
    39. 黃瑞明,職業倫理規範法律地位之探討,律師通訊,第207期,1996年12月,
    頁12-17。
    40. 楊秀儀,告知後同意之倫理法律再思考:縮小理論與實務的落差,月旦法學雜誌,第162期,2008年11月,頁5-16。
    41. 楊秀儀,「知情放棄」與「空白同意」合乎自主原則嗎?論病人自主之性質,生命教育研究,第1卷第2期,2009年12月,頁97-122。
    42. 楊培銘,實證醫學特輯緒言,台灣醫學,第7卷第4期,2003年7月,頁530。
    43. 趙西巨,英美法中的「兩種流派」原則,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9期,2010年9
    月,頁107-127。
    44. 蔡甫昌、謝博生,醫師專業精神與醫療組織倫理,台灣醫學,第7卷第4期,2003年7月,頁587-601。
    45. 劉尚志,司法全球化與國家競爭力—典範移轉下的法制變革,檢察新論第4期,
    2008年7月,頁1-11。
    46. 劉宜君,全民健康保險會運作效能之評估研究:健保會委員之觀點,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20卷第1期,2016年6月,頁85-128。
    47. 劉定基,從美國法的觀點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八九號解釋──以新聞自由、
    言論自由、隱私權的保障與衝突為中心,興大法學,第11期,2012年5月,頁
    195-236。
    48. 廖建瑜,藥品OFF-LABEL USE之管制(上)—以美國與臺灣為例,法學新論,第31期,2011年8月,頁37-64。
    49. 臧國仁,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理論的觀點,傳播研究集刊,第3期,1998年12月,頁1-104。
    50. 蔡維音,全民健保之法律關係剖析(上)對中央健保局、特約醫事機關以及被保險人之間的多角關係之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48期,1999年4月,頁67-78。
    51. 蔡維音,全民健保之法律關係剖析(下)對中央健保局、特約醫事機關以及被保險人之間的多角關係之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1999年5月,頁110-115。
    52. 蔡維音,從全民健保觀察醫病關係之變遷,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21期,2002年1月,頁25-29。
    53. 劉蕙苓,匯流下的變貌:網路素材使用對電視新聞常規的影響,新聞學研究,第
    121期,2014年10月,頁47-81。
    54. 鄭逸哲,履行「醫療義務」當然無罪,未履行也未必有罪—醫界與法界對「醫療刑法」應有的正確認識(上),軍法專刊,第56卷第1期,2010年2月,頁152-162。
    55. 鄭逸哲,「醫療刑事過失責任」的審查流程—評析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九十八年度醫上訴字第三二五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期,2010年2月,頁151-156。
    56. 鄭逸哲、劉威佐,有「疏失」,未必有「過失」;有「過失」,未必犯「過失之罪」──評析基隆地方法院93年度醫訴字第1號、台灣高等法院94年度醫上訴字第2號及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3428號刑事判決,法令月刊,第六十一卷第三期,2010年3月,頁47-59。
    57. 鄭逸哲,「醫療行為」屬「攔截另一因果進程的行為」,月旦法學雜誌,第184期,2010年9月,頁249-259。
    58. 鄭逸哲,「告知後同意原則」不適用於「醫療刑法領域」,軍法專刊,第58卷第2期,2012年4月,頁146-153。
    59. 鄭逸哲,醫療法第82條之1修法建議,軍法專刊,第58卷第4期,2012年8月,頁165-171。
    60. 鄭逸哲,「醫療裁量權」未入法,等於沒修—評析醫療法第八十二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軍法專刊,第59卷第1期,2013年2月,頁98-106。
    61. 鄭逸哲,「臨床裁量權」和「行為有價值」乃「醫療刑法」和「醫療民法」不可牴觸的底線,軍法專刊,第59卷第2期,2013年4月,頁123-133。
    62. 鄭逸哲,「臨床裁量適當」即屬「行為有價值」,月旦法學教室,第130期,2013年8月,頁33-35。
    63. 鄭逸哲,就醫療案件,若「醫療義務已履行」,即不應再進行「因果關係」判斷—簡評台灣高等法院100年度醫上易字第3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23期,2013年10月,頁51-58。
    64. 鄭逸哲,資料未足竟強行鑑定的醫事鑑定機關—評析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醫上訴字第17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33期,2015年3月,頁48-53。

    四、 學位論文
    1. 古秋菊,實證醫學對醫療過失訴訟的影響-從民事舉證法則的衡平切入探討,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 葉柏岳,論交通事故之刑事責任,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五、 政府委託研究計畫
    張道義主持,呂炳寬研究,全民健康保險保險給付之法律規範研究,行政院衛生署,2002。

    六、政府公開資訊
    1. 103年全民健保統計摘要,http://www.nhi.gov.tw/Resource/webdata/29125_1_103%E6%91%98%E8%A6%81%E6%8C%87%E6%A8%99%E5%88%86%E6%9E%90-ch.pdf (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8日)
    2. 全民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數,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94C2110341C6FE3C&topn=FB01D469347C76A7 (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8日)
    3. 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定會議議程及紀錄,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x?menu=17&menu_id=1023&WD_ID=1043&webdata_id=1174 (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8日)
    4. 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106.05.01更新),
    http://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566F65327F08E4B3&topn=B7E0652B10F73024(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8日)
    5. 102年全民健康保險會年報,
    http://dep.mohw.gov.tw/DOS/cp-1660-3457-116.html(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8日)

    七、網路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瀏覽日期:2017年10月8日)。
    2. 抗生素末路?美國發現抗藥性極強超級病菌,大紀元,2016年5月27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16/5/27/n7936635.htm (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8日)。
    3. 高齡令人憂鬱?醫師:應接受老化,聯合新聞網,2016年10月18日,http://udn.com/news/story/9/2032120 (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8日)。
    4. 你身體缺乏維他命B群嗎?,中央健康保險局電子報,2011年12月5日,http://www.nhi.gov.tw/epaper/ItemDetail.aspx?DataID=2744&IsWebData=0&ItemTypeID=5&PapersID=234 (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8日)。
    5. 楊哲銘,盤尼西林皮膚敏感試驗的倫理與法規觀點,2008年5月,https://service.mohw.gov.tw/MOHW_Upload/dmc_history/UpFile/Period34/%E7%9B%A4%E5%B0%BC%E8%A5%BF%E6%9E%97%E7%9A%AE%E8%86%9A%E6%95%8F%E6%84%9F%E8%A9%A6%E9%A9%97%E7%9A%84%E5%80%AB%E7%90%86%E8%88%87%E6%B3%95%E8%A6%8F%E8%A7%80%E9%BB%9E.pdf (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8日)。
    6.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藥物過敏中心,
    http://www.skinadr.com/adrink/index.asp?FID=42&FTID=76&Type=2 (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9日)。
    7. 吳坤煥,健保醫療審查制度之檢討及建議,2009年7月,http://www.tma.tw/ltk/98520710.pdf (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8日)。
    8. 李志宏、施肇榮,健保審查與核刪——專業雙審公開具名,2016年12月,
    http://www.tma.tw/ltk/105591205.pdf(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8日)。
    9. 陳敦源等,公共行政研究中之正義制度的設計與執行:以全民健保資源配置機制為例,2008年5月,http://web.thu.edu.tw/g96540001/www/taspaa/pdf/069.pdf(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8日)。

    貳、 英文文獻
    一、專書
    1. Alan Merry and Alexander McCall Smith (2001),Errors, Medicine and the Law,
    Cambridge, UK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BERNARD LO.(2000), RESOLVING ETHICAL DILEMMAS :A Guide for Clinicians, Philadelphia :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3. Bill Runciman, Alan Merry, Merrilyn Walton (2007),SAFETY AND ETHICS IN HEALTHCARE :A Guide to Getting it Right, Aldershot, England ; Burlington, VT : Ashgate.
    4. Bonnie F. Fremgen(2009),Medical Law and Ethics,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earson Prentice Hall.
    5. Carolyn Johnston and Penelope Bradbury(2008), 100 Cases in Clinical Ethics and Law,
    London : Hodder Arnold.
    6. Fay A. Rozovsky and James R. Woods, Jr.(2005), The handbook of patient safety compliance : a practical guide for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7. George A. Peters, Barbara J. Peters(2008), Medical Error and Patient Safety:Human Factors in Medicine, Boca Raton : CRC Press/Taylor & Francis.
    8. Jonathan Herring (2010), medical law and ethics, 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 Lisa Schwartz, Paul E. Preece, Robert A. Hendry (2002), Medical ethics : a case based approach, Edinburgh ; New York : WB Saunders.
    10. Paul S. Appelbaum, Charles W. Lidz, Alan Meisel.(1987), Informed Consent :Legal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 Robert D. Truog, et al.(2011), Talking with patients and families about medical error : a
    guide for education and practice, Baltimore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2. Robert M. Veatch(1997),MEDICAL ETHICS, Sudbury, Mass. :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13. RUTH B.PURTILO(2011) ,ETHICAL DIMENSIONS in the Health Professions, St. Louis, Mo. : Elsevier/Saunders.
    14. Susan B. Rubin and Laurie Zoloth (2000), Margin of error : the ethics of mistakes in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Hagerstown, Md. : University Pub. Group.
    15. Tom L. Beauchamp, James F. Childress(2009), Principles of Biomedical Ethic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6. Tom L. Beauchamp, James F. Childress(2013),Principles of Biomedical Ethic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
    1. Haecke PV, et al. “Thiamine-induced anaphylactic shock.” Am J Emerg Med; 13: 371; 1995.
    2. Johri S, et al. “Anaphylaxis from intravenous thiamine-long forgotten?” Am J Emerg Med; 18: 643; 2000.
    3. Juel J, et al. “Anaphylactic shock and cardiac arrest caused by thiamine infusion.” BMJ Case Rep; 2; 2013.
    4. Stephen JM, Grant R, Yeh CS. “Anaphylaxis from administration of intravenous thiamine.” Am J Emerg Med ; 10: 61; 1992.
    5. Wrenn KD , Murphy F, Slovis CM. “A toxicity study of parenteral thiamine hydrochloride.” Ann Emerg Med; 18: 867; 1989.
    6. Wrenn KD, Slovis CM. “Is intravenous thiamine safe?” Am J Emerg Med; 10: 165; 1992.

    三、網路資料
    1.Human Intelligence, http://www.intelltheory.com/thomasius.shtml (瀏覽日期:2017年10月8日)。
    2.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gency_for_Healthcare_Research_and_Quality (瀏覽日期:2017年10月9日)。
    3.Drugs.com, https://www.drugs.com/pro/thiamine-hydrochloride-injection.html (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9日)。
    4.MSD MANUALS, http://www.msdmanuals.com/professional/immunology-allergic-disorders/allergic,-autoimmune,-and-other-hypersensitivity-disorders/drug-hypersensitivity (瀏覽日期: 2017年10月9日)。

    參、 德文文獻
    1. Jakobs, Günther,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Die Grundlagen und die Zurechnungslehre. Lehrbuch, 2. Aufl., 1993.
    2. Jescheck, Hans-Heinrich/Weigend, Thomas, Lehrbuch des Strafrechts. Allgemeiner Teil, 5. Aufl., 1996.
    3. Knauer, Christoph, Ärztlicher Heileingriff,Einwilligung und Aufklärung —Überzogene Anforderungen an den Arzt? in: Roxin, Claus/Schroth, Ulrich (Hrsg.), Medizinstraftrecht:im Spannungsfeld von Medizin,Ethik und Strafrecht, Stuttgart : R. Boorberg ,2001, S.11-30.
    4. Roxin, Claus,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d. I, 4. Aufl., 2006.
    5. Wessels, Johannes / Beulke, Werner,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41. Aufl., 2011.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