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孟弘
Lin, Ming-Hung
論文名稱: 超高層建築承受地震力之線性與非線性 反應之分析比較
指導教授: 陳培麟
Chen, Pei-L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5
中文關鍵詞: 彈性非線性分析
相關次數: 點閱:72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動力分析方法可分為線性動力分析法與非線性動力分析法,線性動力分析法可分析不規則之線性結構物,可將較高模態對結構反應之影響加入,而非線性動力分析法可進一步考慮幾何及材料之非線性,可更接近結構物實際之動力反應,本研究主要是針對超高層結構物在承受地震力時,其結構動力反應進行分析,考慮因材料非線性特性所造成結構動力反應之改變,引用鋼筋混凝土方型柱非線性特性曲線, 並以程式語言MATLAB,針對超高層結構物進行非線性動力反應分析,再以結構分析軟體ETABS,針對同一超高層結構物進行線性動力反應分析,比較採用非線性分析與線性分析所得結果之差異,證明採用非線性動力分析可獲得較經濟的結構斷面。

    none

    目錄 摘要………………………………………………………Ⅰ 誌謝………………………………………………………Ⅱ 目錄………………………………………………………Ⅲ 表目錄……………………………………………………Ⅵ 圖目錄……………………………………………………Ⅶ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動機……………………………………………1 1.2本文內容……………………………………………2 第二章 動力分析概論 2.1線性加速度法………………………………………4 2.2 Newmark直接積分法………………………………6 2.3 Newmark法收斂性分析……………………………8 2.4 Wilson直接積分法………………………………11 2.5 Wilson法收斂性分析……………………………14 第三章 非線性歷時分析原理 3.1 非線性材料特性之多項式表示法………………19 3.2線性加速度增量方程式之運用 …………………20 3.3牛頓法(Newton’s Method)求解聯立方程組之應用 ……………………………………………………24 3.4收斂性分析 ………………………………………27 第四章 超高層建築之線性與非線性動力反應分析 4.1九二一集集地震簡介 ……………………………40 4.2超高樓層建築之結構模型 ………………………41 4.2.1結構模型之模擬………………………………42 4.2.2鋼筋混凝土方形柱之載重及位移關係………43 4.2.3線性動力反應分析……………………………53 4.3超高樓層分析結果之討論 ………………………56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5.1結論………………………………………………126 5.2展望………………………………………………127 參考文獻………………………………………………129 附錄 附錄A 極限彎矩Mult之計算…………………………131 附錄B ACI Code 公式之單位換算 …………………135 附錄C 計算鋼筋混凝土方形柱水平載重與相對水平位移特性之MATLAB程式碼……………………………………137 附錄D 建構超高層建築物之MATLAB程式碼…………142 附錄E 建構超高層建築物之ETABS輸入檔 …………163 附錄F 二質點無阻尼系統收斂性分析………………173

    參考文獻

    【1】Mario Paz. ,” Structural dynamics /theory and computation ,Fourth Edition”, Chapman & Hall, New York,pp.205-223,1997.
    【2】J. Douglas Faires and Richard Burden, ”Numerical Methods,Second Edition”,University of Youngstown State,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pp.62-72,pp.402-408,1998.
    【3】George Lindfield and Dr. John Penny;黃俊銘編譯,”數值方法—使用MATLAB程式語言”,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3月。

    【4】Klaus-Jurgen Bathe and Edward L. Wilson, ”Numerical Methods I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rentice-Hall,Inc.,New Jersey , pp.347-355, 1976.

    【5】張智星,”MATLAB 程式設計與應用”,清蔚科技出版社,2002年11月。 【6】張旭福,”鋼筋混凝土短柱補強措施之定量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7】Chu-Kia Wang and Charles G. Salmon, ”Reinforced Concrete Design, Sixth Edi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Addison 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1998.
    【8】ACI Committee 318,”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ACI 318-02) and Commentary(ACI 318R-02)”,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Michigan,2002.

    【9】許茂雄,”防災科技研究報告81-01號,短柱補強與改進試驗(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2年7月。

    【10】許茂雄、張旭福、孫永吉,”防災科技研究報告82-13號,短柱補強與改進試驗(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3年11月。

    【11】內政部營建署編輯委員會,”建築技術規則”,營建雜誌社,第163頁,2003年3月。

    【12】Ashraf Habibullah’’ETABS® Three Dimensional Analysis of Building Systems Users Manual”, University Avenue, Berkeley, California 94704 USA,Computers and Structures,Inc.1989.

    【13】聯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ETABS入門與工程上之應用”,科技圖書出版社,2004年5月。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4-08-0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