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游青霏
Yu, Ching-Fei
論文名稱: 睡眠與情緒、學校適應和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leep, Negative Emotion, School Adjustment, and Adolescent Deviance
指導教授: 董旭英
Tung, Yuk-Y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教育研究所
Institute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3
中文關鍵詞: 偏差行為學校適應負面情緒國中生睡眠品質
外文關鍵詞: sleeping quality, negative emotion, deviant behavi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相關次數: 點閱:163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1)瞭解國中生目前睡眠品質的狀況。(2)探究睡眠品質與負面情緒、學校適應及國中生偏差行為之關係。(3)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建議。研究對象為台南市六個行政區之國中生,採分層隨機抽樣,抽取七所國中共計1053名學生,將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之巢式迴歸模型技術及路徑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1)國中生每天睡眠時間大約為七小時,其在睡眠品質上的得分以日間功能障礙為最高分、其次為個人自覺睡眠品質的滿意度、睡眠困擾、睡眠潛伏期等。(2)睡眠品質和內、外向偏差行為皆與負面情緒有正相關存在;學校適應則與負面情緒呈現負相關。(3)睡眠品質不僅會直接影響國中生學校適應情形、也會直接影響其內、外向性偏差行為的產生,此外,睡眠品質亦會透過其所引發的負面情緒間接影響之。(4)納入性別、年級控制變項之後,發現睡眠品質與學校適應、負面情緒、內向偏差行為、外向偏差行為之關連性仍存在。最後,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重視學生的睡眠品質問題,於健康中心成立睡眠問題資訊站;(2)加強有關睡眠衛生健康教育宣導;(3)與家庭教育結合,以提供優良的睡眠習慣;(4)加強對睡眠品質問題學生的輔導工作。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1)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leep qua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2) discover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leep quality, negative emotion, school adjustment, and devia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3)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sample of this study was consisted of 1,053 students from seve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nan city. In this study, statistical analysis inclu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orrelation analysis, nested regression model, and path analysi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1) the average sleep time per day was approximately seven hours. The personal sleep satisfaction of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was the highest score; the second was disturbed sleep; (2) sleep quality, external deviant behavior, and negative emo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school adjustment and negative emot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3) the sleep quality directly affected school adjustment as well as internal and external deviant behavior of samples. In addition, the sleep quality also indirectly influenced negative emotion; (4) after controlling the effects of gender and grade, sleep quality, school adjustment, negative emotion still impacted on the deviant behavior.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we suggested that: (1) focused on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sleep quality and set up sleeping-problem information service in the school health center; (2) enhanced the program of sleep health education; (3) integrated to family education in order to teaching good sleep habits; (4) provided assistance to students who had the problem of sleep quality.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表目次 Ⅴ 圖目次 Ⅶ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睡眠品質 5 第二節 睡眠品質與學校適應 13 第三節 睡眠品質與國中生偏差行為 19 第四節 睡眠品質與負面情緒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31 第二節 研究樣本 46 第三節 變項測量 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4 第一節 各變項描述統計分析 64 第二節 學校適應、國中生偏差行為與各變項相關因素分析 68 第三節 影響負面情緒之因素探討 76 第四節 影響學校適應之因素探討 81 第五節 影響國中生偏差行為之因素探討 99 第六節 綜合討論 109 第七節 學校適應、國中生偏差行為之路徑分析 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8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136 參考書目 139 一、中文部分 139 二、英文部分 144 附錄 146 附錄一:國中生個人與學校生活經驗問卷 146

    一、中文部分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重睡眠時間少(2005年,5月22日)。中國網。2006年3月22日,取自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diaocha/868308.htm
    王文娟(2003)。頭頸癌患者症狀嚴重度、情緒狀態與睡眠品質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志寰(2004)。兒時情緒無效性、情緒抑制與兒童及青少年憂鬱症和偏差行為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財印(1999)。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淑俐(1995)。青少年情緒的問題、研究與對策。台北:合記。
    王祥、丁國棟(2002)。中醫大學生考期應激的特徵及教育指導。西北醫學教育,10(4),214-215。
    王鐘和、李勤川、陽琪(譯)(1979)。適應與心理衛生。基隆:大洋。(Abe Arkoff, n.d.)
    付曉華、李鴻培(2003)。睡眠與健康。中國醫刊,38(3),25-26。
    台灣長期追蹤資料庫(2004年,8月6日)。學生的睡眠時間調查。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電子報,11。2006年3月22日,取自http://www.teps.sinica.edu.tw/TEPSNews/TEPS~News_011.pdf.
    朱嘉華(1998)。國小教師身體活動與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嘉華、賴正全(2002)。體適能與睡眠品質之關係探討。大專體育,61,162-167。
    江明曄(2001)。台中女中身心障礙學生生活適應狀況調查。特殊教育季刊,80,23-29。
    吳佳儀(2001)。社區老人睡眠品質與身體活動、憂鬱之相關性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武典(1985)。青少年問題與對策。台北:張老師。
    宋維村、高淑芬(2000)。兒童及青少年之睡眠障礙症。台灣醫學,4(6),681-686。
    宋国萍、苗丹民、皇甫恩(2004)。小睡對40小時睡眠剝奪條件下短時記憶的影響。心理科學,25(5),603-604。
    李宇宙(2000a)。睡眠與生活。2006年3月21日,取自http://www.sop.org.tw/people_a.htm
    李宇宙(2000b)。睡眠醫學。台北:中和。
    李威辰(2003)。父母社經地位、青少年緊張與青少年偏差行為相關性研究。載於齊力、董旭英(主編),台灣青少年偏差行為之剖析(頁169-198)。嘉義:南華教社所。
    李雲貴、羅玉梅、陳佛光、譚翠微、洪彥(2004)。初三学生學習成绩與睡眠和家庭環境的相關分析。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3(3),3。
    周凱、徐小鳴、葉俊廣(1997)。中學生問題行為與課業負擔。中國學校衛生,18(3),208-209。
    林克明、洪祖培(1985)。睡眠及其障礙。台北:水牛。
    林青瑩(1999)。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家庭因素之分析研究。公民訓育學報,8,409-455。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林嘉玲(2000)。自費安養機構老人睡眠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武文月(2004)。影響某大學學生睡眠品質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三版)。台北:五南。
    施嫈瑜(2005)。睡眠與成長。中醫兒科醫學雜誌,7(1),1-5。

    洪莉竹(1996)。逃學行為的形成原因及輔導策略-系統的觀點。諮商與輔導,125,6-10。
    崔玉鹏、張勇(1997)。運動與睡眠。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學報,9(1),69-73。
    張春興(2004)。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振成(2005)。談青少年偏差行為的輔導。諮商與輔導,232,63(下轉20)。
    張景媛(1997)。國中生之正負向情緒與其後設認知、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9,51-76。
    張智君、霍燕(2001)。大學生考期應激的特徵及原因分析。心理學報,33(2),155-159。
    張楓明(1999)。社會控制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以雲嘉地區為例。私立南華管理學院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大林。
    張红川、王耕、孫燕青、王昌海、董奇(2001)。初中階段青少年健康行為的因素結構特點分析。心理發展與教育,2,19-25。
    梁秀鴻(譯)(2004)。天天好眠,活到老-教你睡好覺。台北:時報。(提摩西‧J‧夏普,2001)
    梁培勇、張如穎、薛惠琪、李筱蓉、陳韻如、吳文娟、鄭欣宜、許美雲、劉美蓉(2004)。兒童偏差行為。台北:心理。
    莊明貞(1985)。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新竹師專學報,12,181-245。
    許文震(2004)。澎湖縣國小隔代教養學童學校適應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許甄育(2006)。緊張因素、負面情緒、制握信念與男女性青少年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揚燕(1996)。大學新生睡眠品質與飲食因子之關係探討。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瑜、張小遠(2005)。醫科院校大專新生新訓期間睡眠質量及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13(2),104-106。
    陳靜、張珊雲(2001)。中學生厭學心理及原因调查分析。職業與健康,17(8),66-67。
    陳濘宏(2000)。淺談睡眠疾病。2006年3月25日,取自http://www.cgmh.org.tw/intr/intr2/c313a/sleep%20and%20sleep%20apnea.htm
    單繩武(1994)。心理與教育。台北:今古。
    彭怡芳(2002)。緊張、負面情緒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馮關富(2005)。情緒心理學。台北:心理。
    黃文俐(2003)。影響某完全中學學生睡眠品質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文玲(2003)。公費安養機構老人憂鬱與睡眠品質之探討。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玉枝(1993)。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集刊,9,249-276。
    黃韋欽(2000)。有夢最美,希望相隨-談失眠。2006年3月21日,取自http://www.sop.org.tw/people_a.htm
    黃惠惠(2003)。專科學生人格特質與學校適應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德明技術學院為例。德明學報,21,163-188。
    萬瓊、鄭衛國(2004)。從中小學學生的學習狀況看全民健身。江漢大學學報,32(1),72-75。
    葉世彬(2004)。睡眠暴力。台灣醫界,47(1),10-12。
    詹文宏(2005)。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因應策略、學校適應及其因果模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鄒菊(1993)。敬老院老人睡眠品質與健康狀況之探討。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碧媚(2005)。充足睡眠。2006年03月22日,取自http://health.edu.tw/health/upload/tbteaching_kb/20050602043426_file1.pdf
    劉弘煌、呂以榮(2001)。大學生的情緒問題及其處理態度之研究。實踐學報,32,25-72。
    劉焜輝(1994)。從輔導的角度談偏差行為。教師天地,69,5-8。
    劉寧、皇甫恩、王小英、劉旭峰、楊振中(1998)。54小时睡眠剝奪對4名健康志願者情绪的影響。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2(4),196-197。
    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王愛禎、李傳奇(1997)。大學生焦虑、抑鬱與睡眠質量的相關性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1(1),25-27。
    蔡秀玲、楊智馨(1999)。情緒管理。台北:揚智。
    蔡政楒(2000)。睡眠圖譜。台北:合記。
    蔡政楒(2001)。認識睡眠障礙。台北:宏欣
    蔡玲玲、侯建元(譯)(1997)。睡眠。台北:遠哲。(J. Allan Hobson,1995)
    蔡崇煌、陳宇嘉、王雪鳳、劉金明、吳萬慶、林高德(2000)。老人的睡眠障礙及其相關因子之探討-區域醫院之經驗。台灣家醫誌,10(3),119-128。
    鄭芬蘭(2003)。技職大學生自卑感受之分析研究。師大學報,48(1),67-90。
    鮑家驄(1962)。病態心理學。台北:心理。
    謝文順(2001)。身體活動與睡眠品質的關係。中華體育,14(4),97-106。
    謝筱梅(1994)。事件屬性與事件焦點對情緒反應方式影響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鍾學明(2004)。高職中輟復學生學校適應之研究—以公東高工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蘇東平(2000)。睡眠障礙症之診斷分類及臨床評估。台灣醫學,4(6),665-672。
    谢愛莉(2005)。上海市寶山區中小學生睡眠狀況调查。職業與健康,21(12),2026-2027。

    二、英文部分
    Aldrich, M. S. (1999). Sleep Medicine. United Stat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illy, D., Bailly-Lambin, I., Querleu, D., Beuscart, R., & Collinet, C. (2004). Sleep in Adolescent and its Disorders. A Survey in Schools. Encephale, 30(4), 352-359.
    Buysees, D. J., Reynold, C. F., Monk, T. H., Berman, S. R., & Kupfer, D. J. (1989).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 Psychiatric Research, 28, 193-213.
    Chokroverty, S. (1994). Sleep Disorders Medicine. United States: Butterworth-Heinemann.
    Crum, R.M., Storr, C. L., Chan, Y-F., & Ford, D. E. (2004). Sleep Disturbance and Risk for Alcohol-Related Problems. Am J Psychiatry, 161(7), 1197-1203.
    Giannoti, F., Cortesi, F., Sebastiani, T., & Ottaviano, S. (2002). Circadian Preference, Sleep and Daytime Behavior in Adolerence. Journal Sleep Research, 11, 191-199.
    Lazaratou, H., Dikeos, D. G., Anagnostopoulos, D. C., Sbokou, O., & Soldatos, C. R. (2005). Sleep Problem in Adolescence a Stud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Greece.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4, 237-243.
    Liu, X. (2004). Sleep and Adolescent Suicidal Behavior. Sleep, 27(7). 1351-1358.
    Mao WC, Tzeng NS, Yeh CB, Chen L, Chen YC, Sleep quality and fatigue in High School Adolescents(2005) Program and Abstract of the 44th Anniversary of the Society of Psychiatry Taiwan, No. 44, pp 80
    Morrison, D-N., Mcgee, R., & Stanton, W-R. (1992). Sleep problems in adolescence.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31(1), 94-99.
    Nieman, D. C. (1997). The Exercise-Health Connection. United States: Human Kinetics.
    Pressman, M. R., & Orr, W. C. (1997). Understanding Sleep. United State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heldon, S. H., Spire, J-B., & Levy, H. B. (1992). Pediatric Sleep Medicine. United States: W. B. Saunder Company.
    Takata, Y. (2001). Research on Psychosomatic Complaints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okyo and Their Relate Factors.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55, 3-11.
    Teixeira, L. R., Fischer, F. M., Morato-Andrade, M. M., Louzada, F. M., & Nagai, R. (2004). Sleep Patterns of Day-Working, Evening High-Schooled Adolerence of Sao Paulo, Brazil.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21(2), 239-252.
    Wong, M. M., Brower, K. J., Fitzgerald, H. E., & Zucker, R. A. (2004). Sleep Problems in Early Childhood and Early Onset of Alcohol and Other Drug Use in Adolescence. Alcohol Clin Exp Res, 28(4), 578-587.

    下載圖示 校內:2009-07-25公開
    校外:2009-07-2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