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小星 Wang, Hsiao-Hsing |
---|---|
論文名稱: |
從臨終末期病患生命權與自主權觀點探討不予或撤、止維生醫療之法律爭議 The Legal Issues on Withholding or Withdrawing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Right to Life and Autonomy of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
指導教授: |
蔡維音
Tsai, Wei-Y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6 |
中文關鍵詞: | 生命權 、自主權 、家庭權 、家庭制度保障 |
外文關鍵詞: | Right to Life, Autonomy, Family Rights, Family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
相關次數: | 點閱:190 下載: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人性尊嚴作為法治國家憲法秩序下之基本權基礎已成為共識。由於生命權是人性尊嚴價值的核心,也只有在同樣為符合人性尊嚴價值的自我決定實現下,臨終末期病患才能有條件的行使拒絕醫療權利,我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就是在此尊重病患自主意願之立法意旨下,賦予臨終末期病人拒絕醫療的權利。其中對於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之病患,為同樣尊重與實現其自我決定之基本權利,藉由憲法之家庭制度保障,推定最近親屬為最了解臨終病患意願者,透過最近親屬的意見表示探求臨終末期病患真正的意願,進而賦予最近親屬同意拒絕醫療的權限,其目的在於確保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之臨終末期病患之基本權仍得以獲致保障。
惟,該條例於89年5月23日立法通過迄今已超過10年,期間我國社會環境、人口結構、家庭型態等早已產生劇烈變動,而這當中歷經2次修法,最近一次還是100年1月26日才剛剛修正通過,但其中所蘊含的傳統家庭與父權思想仍未見調整,反而被持續強化。本文從自主權觀點對親屬拒絕醫療同意權限規定爭議探討後認為,法律實際賦予最近親屬同意拒絕醫療之獨立權利,違反了國家「禁止保護不足」之義務,並對現行法內含的「二分法」親屬規定與「家族自決」迷思,提出「放寬行使同意權限之對象,以利探求臨終末期病患之當事人真意」、「同意權限之行使應追求病患意願為目的」及「全面設置監督與審查機制,保障病患生命權利」等修法建議。
此外,本文對於全民健康保險法第72條增訂「無效醫療」管制規定,也提出可能造成醫療臨床實務上的倫理衝擊及健保給付介入將使維生醫療的決定更顯複雜的呼籲,同時建議涉及健保不予給付的無效醫療判斷應有第三人客觀標準,以免反而因此侵害了民眾在全民健保作為社會保險應有的風險保障下的權利,甚至損及了民眾的生命權與自我決定權。
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在基本權利保障的高度上沒有差異,但對於相對應的保護模式應有所不同。對於成年之臨終末期病患,仍應回歸自主原則。但遺憾的是,原本係為了促進臨終末期病患基本權利實現而透過家庭制度保障賦予最近親屬的拒絕醫療同意權限,卻在傳統的家庭法制思維的箝制下,以及與臨床實務潛在的醫療糾紛妥協結果,定出許多不當的法律規範,甚至可能在連結到節制醫療費用的健保政策下,未能被合理考量,實屬遺憾。
It has become a consensus that human dignity is the basis of fundamental rights under the constitutional order of Rechtsstaat. Because the right to life is the core value of human dignity, and only by realizing self-determination with the same value of human dignity can the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conditionally exercise the right to refuse medical treatment. The Statute for Palliative Care of our country endows the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with the right to refuse medical treatment under the legislation intention of esteeming the autonomy of patients. In order to equally esteem and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out consciousness or who can’t clearly express their wills, the Statute futher endows the nearest relative with the right to refuse medical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 by presuming that he is the one who best know the will of that terminally ill patient.
However, the Statute has been enacted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since May 23, 2000. The social environment, population structure, family types had a dramatic change in the period and the Statute had been amended twice. On January 26, 2011, the most recent amendment continues to strengthen the traditional thought of family and patriarchy. Investigating the dispute about the right of the nearest relative to refuse medical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 from the viewpoint of autonomy, in this article I regard the Statute practically endows the nearest relative with an independent right to refuse medical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 as a violation of the obligation to prohibition of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Untermassverbot) of the state. Then I propose amendments including to widen the range of persons who can make consent if they really know the true will of the terminally ill patient, to aim at the wish of patients when making consent, to set up supervision and audit mechanism protecting the right to life of patients, etc.
Besides, this paper warn that the amended Article 72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ct request the insurer to control ineffective treatment and other inappropriate use of insurance medical resources may impact the medical ethic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complicate the decision of life maintenance treatment. I suggest that there should be objective standard of the third party in the judgement of ineffective 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health insurance to prevent infringement on the deserved protection right of people from health insurance as a social insurance, even undermining the right to life and autonomy of people.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Michael Kloepfer著,李震山譯,人的生命與尊嚴,收錄於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下冊),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0年9月。
Susan Ahern、Kent G. Bailey著,鄭清榮、諶悠文譯,另類家庭-多樣的親情面貌,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9月。
尤格‧布雷希著,李中文譯,拆穿用藥與手術的迷思-無效的醫療,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9月。
李震山,憲法未列舉之固有權-生命、身體、尊嚴與人格,收錄於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9月。
李震山,生命權與人性尊嚴-以安寧緩和醫療為例,收錄於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2月。
李震山,家庭權,收錄於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9月。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9月。
李建良,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收錄於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李貞德,性別、身體與醫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0月。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吳庚自版,2003年4月。
辛幸珍等,無效的醫療要不要進行?非癌症末期重症病患治療限制之倫理考量,收錄自醫療兩難之倫理抉擇,教育部,93年12月。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9月。
林萬億,家庭政策與服務,收錄於社會福利,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0月。
施慧玲,民法親屬編之理想家庭圖像,收錄於全人的.科技整合的.超國界的家庭法研究與教學,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11月。
施慧玲,論國家介入親權行使之法理基礎,收錄於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9月。
陳惠馨,中、德未成年人監護制度之比較研究,收錄於親屬法諸問題研究,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1月。
陳惠馨,德國有關成年人監護及保護制度之改革,收錄於親屬法諸問題研究,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1月。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8月。
陳慶餘,2007安寧緩和醫療—理論與實務,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編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
陳肇男,老年三寶:老本、老伴與老友-台灣老人生活狀況探討,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9年7月。
高鳳仙,親屬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8月。
袁緝輝等,當代老年社會學,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8月。
許育典,憲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7月。
許美瑞、阮昌銳,家庭人類學,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8月。
程明修,論基本權利保障之「禁止保護不足原則」,收錄於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一冊)憲法,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8月。。
程明修,憲法保障之制度與基本權之制度性保障-兼論基本權客觀內涵之主觀化,收錄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9年7月。
曾淑瑜,醫療法律倫理,第五章迎接老年化社會之來臨,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9月。
趙可式,不予及撤除維生醫療-延長生命或延長瀕死期?,收錄於醫療兩難之倫理抉擇,教育部,2004年12月。
趙可式,安樂死與安寧療護,收錄於醫學倫理導論,教育部,2006年1月。
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學基礎,正典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
蔡甫昌,生命倫理四原則方法,醫學倫理導論,教育部,2006年1月。
蔣蕙芬,拒絕延命治療與安寧療護之探討,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7月。
潘允康,「家本位」與中國的工業化、現代化,收錄於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漢學研究中心,1999年6月。
謝榮堂,社會法治國基礎問題與權利救濟,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1月。
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親屬法,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自版,2010年9月。
戴東雄,民法(身分法篇),國立空中大學,2010年1月。
蘇永欽,我國憲法中的家庭,收錄於部門憲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月。
(二)論文
王志傑,病患自主權理論基礎之研究—兼論病患自主權對我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之啟示,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王聖玓,探討一般民眾與醫師對「知情同意」之認知差異及其影響,國立中山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王峻彬,我國同志家庭組成權法制化之研究-兼美國同性伴侶判決之評析,國立中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2008年。
李巾幞,在新科技發展下對民法侵權行為「損害」定義之影響-以「無臨床病徵僅增加致病可能性」及「失去存活機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吳淑美,論安寧緩和醫療之自主權,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吳俊達,醫療訴訟之舉證責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周振宇,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規範之合憲性探討,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施孟甫,論醫療行為與強制罪,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陳文珊,論胚胎是否具有生命權,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陳偉熹,藥品仿單核准適應症外使用之法律研究-以醫療人權為中心,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陳純一,從美國墮胎議題的爭議論「生命權」與「自由權」的價值衝突,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陳柏宇,專斷醫療行為之刑法上評價,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陳信如,呼吸器依賴病患之生命權保障與死亡協助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陳軍宇,我國醫療過失刑事責任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8年。
陳琦紘,論家庭之憲法意義與保障,東吳大學法律系法律專業碩士論文,2008年12月。
徐念懷,生命權侵害之損害賠償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黃瀞儀,論醫療說明義務─以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之區別實益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黃依琳,論刑法上患者之自我決定權─以無決定能力之病患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黃麗續,從DNR分析看無效醫療的界線與醫學的極限,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黃瓊慧,論拒絕醫療之正當性—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之評析,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黃依琳,論刑法上患者之自我決定權-以無決定能力之病患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邱琪雯,醫師告知義務法律責任之再研究─以是否負刑事責任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楊書琴,胚胎幹細胞研究之憲法容許性,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楊秀琴,生命教育融入高三護理課對生命倫理態度影響之研究-以生命教育議題「墮胎面臨的生命權與自主權」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楊琇茹,從病患自主權看病患家屬參與醫療決定之權限,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楊惠雯,從美國法論我國高齡監護法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鄭珮文,現行人體試驗規範對生命權維護之探討-以藥品之臨床試驗為主,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廖建瑜,論醫師的說明義務,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劉文治,醫療行為告知後同意原則的例外-專斷醫療適法性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輪文,2008年。
蔡智勛,病患自主權與醫師說明義務之研究─以倫理學與法學觀點探討,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一般生組碩士論文,2007年。
郭純志,從憲法婚姻與家庭權談大陸配偶申請入境來台面談機制之合憲性,國立高雄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郭國斌,從美國墮胎議題的爭議論「生命權」與「自由權」的價值衝突,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蕭惟元,末期病人及其親屬基本權利之研究-以歐洲人權法院判決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謝明翰,刑法上得被害人承諾法理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蔣蕙芬,日本病患自我決定權之研究-以拒絕延命治療與安寧療護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顏見璜,論我國幹細胞法之建構,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2005年。
簡光昌,論侵害生命權之損害賠償,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三)期刊
Prof. Dr. Dr. h. c. mult Klaus Stern著,蔡宗珍譯,基本權保護義務之功能-法學上的一大發現,月旦法學雜誌,175期,2009年12月。
王志嘉,病人生命身體法益的處分-談死亡協助與刑事責任,台灣法學雜誌,140期,2009年11月。
王志嘉,為成年人的醫療決策與生育自主權-最高法院95年度台非字第115號、台灣高等法院91年度上訴字第2987號刑事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181期,2010年6月。
王志嘉、楊奕華、邱泰源,「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適法性初探,台灣家庭醫學雜誌,13卷,3期,2003年9月。
王維慶、朱怡康、蔡甫昌,無效醫療,當代醫學,32卷,7期,2005年。
朱育增、吳肖琪,國際安寧緩和療護發展及其對我國政策之啟示,長期照護雜誌,13卷,1期,2009年4月。
李震山,憲法意義下之「家庭權」,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6期,93年7月。
李震山,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6)-生命權,法學講座,22期,2003年1月。
李震山,從生命權與自決權之關係論生前預囑與安寧照護之法律問題,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期,1999年7月。
吳志正,誰來說明?對誰說明?誰來同意?-兼評醫療相關法規,月旦法學雜誌,162期,2008年11月。
吳俊穎,壽終正寢?病患親屬代理決定權的探討,月旦法學雜誌,114期,2004年11月。
吳俊穎,醫師告知義務急速擴張的時代-法界的期待與醫界的臨床實務之間的鴻溝,法學新論,14期,2009年9月。
吳志鴻,科技是延長生命抑或延續生命,哲學與文化,32卷,4期,2006年4月。
林芳如等,重症生命末期無效醫療之探討,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雜誌,21期附冊,2010年12月。
林明昕,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16)-健康權-以「國家之保護義務」為中心,法學講座,32期,2005年3月。
林秀雄,論我國新修正之成年監護制度,月旦法學雜誌,164期,2009年1月。
林伯殷,論癌末病情告知的困境與出路,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5期,2003年。
侯英泠,從德國契約法論醫師之契約上說明義務,月旦法學雜誌,112期,2004年9月。
施慧玲,民法親屬編之理想家庭圖像-從建構制度保障到寬容多元價值,月旦民商法雜誌,17期,2007年9月。
陳子平,醫療上「充分說明與同意」之法理在刑法上的效應(上),月旦法學雜誌,178期,2010年3月。
陳榮基,台灣回歸人性醫療的契機,醫望雜誌,31期,2000年8-9月。
陳祖裕,無效醫療,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5期,2003年。
郭正典,治療的限制和撤除,中華民國重症醫學雜誌,4卷,4期,2002年。
許育典,從「人的自我實現」作為基本權的本質(上)-建構多元文化國的教育基本權核心以及教育行政中立與寬容原則,月旦法學雜誌,49期,1999年6月。
楊秀儀,救到死為止?從國際間安樂死爭議之發展評析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台大法學論叢,33卷,3期,2004年5月。
楊秀儀,病人,家屬,社會:論基因年代病患自主權可能之發展,台大法學論叢,31卷,5期,2002年。
葛克昌,婚姻家庭之憲法保障-釋字第六二○號解釋評析,收錄於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7年9月。
雷文玫,美國年老國民健康保險「健康維護組織」法治改革之研究-尋繹對於我國全民健康保險法制改革之啟示,中原財經法學,7期,2001年12月。
鄧學仁,高齡社會的成年監護,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3期,1998年3月。
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18卷1期,1992年。
蔡維音,人性尊嚴作為法概念的出路,法律與生命科學,3卷,3期,2009年7月。
蔡維音,論家庭之制度保障-評析釋字第五○二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63期2000年8月。
蔡宗珍,「安樂死」合法化的憲法思考基礎-兼論憲法上生命權的體系結構,憲政時代,24卷1期,1998年7月。
蔡震榮,自外籍配偶家庭基本權之保障論驅逐出國處分-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5年度訴字第02581號判決,收錄於第二屆「國境安全與人口移動」學術研討會,中央警察大學移民研究中心,2008年12月8日。
蔡哲宏,急救之倫理議題,澄清醫護管理雜誌,2卷2期,2006年4月。
劉建宏,吸菸者與非吸菸者之人權保障:「吸菸自由」?-兼論「健康權」之內涵,台灣本土法學,94期,2007年5月。
謝榮堂,評析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月旦法學雜誌,171期,2009年8月。
謝榮堂、周佳宥,論國家保護義務,軍法專刊,55卷,3期,2009年6月。
戴瑀如,初探德國成年輔助法-兼論我國成年監護制度,月旦法學雜誌,167期,2009年。
戴瑀如,論德國同性伴侶法,月旦法學雜誌,107期,2004年4月。
羅玉岱等人,能不能救命?心肺復甦術對老年病患之成效與相關因素探討,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3卷,4期,2008年。
二、外文文獻
Anne Flamme, Heidi Forster, edited by Michael Freeman, Andrew Lewis, Legal limits: When does autonomy in health care prevail? , Law and medicine current legal issues volume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Beauchamp T L., Childress J F., Principles of Biomedical Eth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Charles Foster, The End of Life, Choosing Life, Choosing The tyranny of Autnomy in Medcal Ethics and Law, Hart Publishing.(2009)
David Meyers, edited by Elaine S., Alexander M. S. Family Rights: Family Law & Medical Advanc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Edinburgh.(1990)
Hospital Authority, HA Guidelines on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in the Terminally Ш, First Edition.(April 2002)
Substitute Decision-making and Advance Directives in Relation to Medical Treatment, HKLRC Report, 16 August 2006.
石井美智子,医事法と家族,收錄於現代家族法学,利谷信義編,法律文化社,京都市,1999年6月。
三、網路資料
Ministry of Health, Singapore. (網址:http://www.moh.gov.sg,造訪日期:2011年10月10日。)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網址:http://www.wma.net,造訪日期:2011年6月2日)
日本尊厳死協会発行の尊厳死問答集,網址:http://www.geocities.jp/yccfh851/newpage2.html。(造訪日期:2011年9月26日)
立法院法律系統,網址:http://lis.ly.gov.tw/lgcgi/lglaw?@@846930886(造訪日期:100年5月30日)。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簽署、執行及撤回之倫理法律相關議題,奇美醫療財團法人,網址: www.chimei.org.tw/main/right/right01/cmh_departmen...。(造訪日期:2012年1月13日)
台灣人權促進會,網址:http://www.tahr.org.tw/site/data/cp.htm。(造訪日期:2011年4月29日)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因應高齡時代來臨的政策建議。(網址:http://www.cepd.gov.tw/ml.aspx? sNO=0012844,造訪日期:2011年11月22日)
放棄急救,是因為沒有遺憾,中國時報電子報, 2011年7月25日,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238/112011072500146
.html。(造訪日期:2011年8月4日)
病患安寧死、拔管有法可循,中國時報電子報, 2011年1月4日,網址:http://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385481。(造訪日期:2011年1月18日)
馬偕紀念醫院,網址:http://www.mmh.org.tw/intro/intro3.asp。(造訪日期:2011年5月30日)
插管太折磨、末期病患寧咬破管,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1年1月11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11/today-life5
.htm。(造訪日期:2011年1月11日)
彭懷真:家庭型態趨於多元化,聯合電子報,2011年11月3日,網址: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6695345.shtml,造訪日期:2011年11月4日)
詹火生、林建成,高齡化與社會福利,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8年7月。(網址:http://www.npf.org.tw/
post/2/4428,造訪日期:2011年11月22日)
臨終無效醫療、健保將不給付,中國時報, 2011年1月5日,網址: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o,5047,100302+11201012060009…(造訪日期:2011年1月18日)。
四、其他
立法院第四屆第三會期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司法兩委員會第二次聯席會議紀錄,89年4月27日。
立法院第五屆第一會期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全體委員會會議紀錄,91年6月3日。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一七八○號,委員提案第四一六二號)。
行政院衛生署78年3月16日衛署醫字第986649號函。
行政院衛生署93年10月22日衛署醫字第0930218149號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