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紜夙
Liu, Yun-Su
論文名稱: 關係人交易對盈餘管理 與利益輸送之影響
The Effects of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on Earning Management and Tunneling
指導教授: 陳耀宗
Chen, Ken Y.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會計學系
Department of Accountancy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9
中文關鍵詞: 利益輸送集團企業關係人交易盈餘管理
外文關鍵詞: earnings management, Group-affiliated,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tunneling.
相關次數: 點閱:192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98年所爆發的本土型金融危機突顯我國公司中家族企業比率過高、經營權所有權不分、董監持股低,卻有高質押比率、甚至董事會與管理階層職位有重疊的現象。上述諸多情況導致「地雷股」連連,最後受害者還是無辜的投資大眾。另集團企業對台灣經濟發展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由於集團企業複雜的關係人交易,以及目前揭露機制有所限制,使投資人對於關係人交易資訊認知上仍有落差。本研究係以2000年至2004年之上市公司,研究台灣企業以關係人交易從事盈餘管理以及利益輸送之間的關係,並且再針對集團企業與非集團企業去探討。

    1.對集團企業與非集團企業,董監事持股比率與盈餘管理,皆具有顯著關係存在。其中屬集團企業公司董監持股比率與關係人銷貨交易成正向關係,而非集團企業之董監持股比率與關係人銷貨交易成負向關係。

    2.在非集團企業,董事長兼任總經理與關係人銷貨交易具有顯著關係並且成反向關係。

    3.在集團企業和非集團企業,應收關係人款項與應付關係人款項皆與公司價值成顯著的負向關係。

      综合以上結論,當公司董監持股高、以及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時,公司以關係人銷貨交易去從事盈餘管理的關連性越強,尤其當公司具有集團背景時更為明顯。另外,市場投資人認為公司的關係人之間資金的融通具有利益輸送的動機存在,因此可能給予公司較低的價值。

      The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 .I further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relation party transaction and firms’ value. I find that non-group-affiliated firms with directors and supervisors having low level of shares-holding and with CEO-duality are more likely to use related party sales to engage in earnings management. But group-affiliated firms, directors and supervisors having more share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related party sales to engage in earnings management. Moreover, firms with more related borrowings and lending as measure of tunneling are likely to have lower firms’ value.

    目 錄 摘要………………………………………………………………………………… iv Abstracts…………………………………………………………………………… v 表目錄、圖目錄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集團企業…………………………………………………………………6 第二節 關係人交易 ……………………………………………………………13 第三節 盈餘管理與利益輸送 …………………………………………………15 第四節 臺灣企業公司治理的特性 ……………………………………………18 第叁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假說 ………………………………………………………………21 第二節 實證變數定義與實證模型定義 ………………………………………28 第三節 資料來源與樣本選取 …………………………………………………32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34 第肆章 實證結果 …………………………………………………………… 35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量分析 ……………………………………………………35 第二節 線性重合之診斷 ………………………………………………………39 第三節 複迴歸分析 ……………………………………………………………45 第四節 敏感性分析 ……………………………………………………………54 第伍章 研究討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9 第二節 研究限制……………………………………………………………… 60 第三節 研究建議……………………………………………………………… 61 參考文獻 ………………………………………………………………………… 62 表 目 錄 表3-1 盈餘管理實證變數定義…………………………………………………29 表3-2 利益輸送模型變數定義…………………………………………………31 表3-3 集團企業與非集團企業家數之統計……………………………………33 表3-4 樣本之產業集團化比例…………………………………………………34 表4-1 盈餘管理變數之敘述統計值……………………………………………36 表4-2 利益輸送變數之敘述統計值……………………………………………38 表4-3 盈餘管理模型(1)皮爾森相關分析 ……………………………………40 表4-4 盈餘管理模型(2)皮爾森相關分析 ……………………………………41 表4-5 利益輸送模型(1)皮爾森相關分析 ……………………………………42 表4-6 利益輸送模型(2)皮爾森相關分析 ……………………………………43 表4-7 實證模型變異數膨脹因子分析…………………………………………44 表4-8 盈餘管理複迴歸分析實證結果-實證模型(1) ……………………48 表4-9 盈餘管理複迴歸分析實證結果-實證模型(2) ……………………49 表4-10 利益輸送複迴歸分析實證結果-實證模型(1) ……………………52 表4-11 利益輸送複迴歸分析實證結果-實證模型(2) ……………………53 表4-12 敏感性分析一:盈餘管理複迴歸分析實證結果 ……………………57 表4-13 敏感性分析二:利益輸送複迴歸分析實證結果Tobin’s Q為應變數 …………………………………………………………………………… 58 圖 目 錄 圖1-1 研究架構流程圖 ……………………………………………………… 5

    一、中文部份

    1. 王順祺,1991,<我國集團企業關係人交易及其規範方法之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2.《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 2005年版》,中華徵信所出版。
    3. 吳姿璉,2000,<論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者與公司間利益衝突交易— 以關係人交易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4. 吳雅雲,2005,<探討公司治理機制以及兩岸關係人交易對兩岸 三地財務績效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 吳媗誼,1997,<企業應用關係人交易從事盈餘管理之實證研究>, 私立東吳大學會計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6. 李明娟,1994,<臺灣新上市公司盈餘管理之再探討>,私立東吳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7. 李德冠,2001,<公司監理機制對於關係人交易影響之研究>, 私 立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8. 沈仰斌與黃志仁,2001,<子公司操作母公司股票;資料特性與 操作行為>,財務金融學刊,第九卷第三期:53-70。
    9. 沈瑞畿,林維得,<我國關係人交易行為規範與財務報表表達之研 究>,《今日會計》,第九十三卷:46-60。
    10.林友婷,1996,<新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及營運績效之研究—以台 灣地區集團企業及非集團企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林育雅,1993,<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特性與盈餘操縱現象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發表碩士論文。
    12.林宗輝,2003,<公司治理與企業績效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未出版博士論文。
    13.翁淑育,2000,<台灣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核心代理問題與公司 價值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4.高蘭芬,2001,<董監事股權質押之代理問題對會計資訊與公司績效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15.張勝和,1991,<概論利益輸送>,《稅務旬刊》,第1436期:7-10。16.曹瓊方,1996,<集團企業與盈餘操縱關聯性之研究>。私立東
    吳大學會計學系未出版碩士班論文。
    17.郭淑芬,1996,<董監事特性與盈餘操縱現象及盈餘品質之關聯性 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發表碩士論文。
    18.陳怡君,2003,<財務危機公司盈餘管理方式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9.曾心怡,2005,<股權結構、股權質押與盈餘管理之關聯性>, 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0.馮淑媛,1993,<從第六號審計公報、董監持股及公司連結探討影 響上市公司關係人交易之因素>,私立東吳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1.黃明珠,2004,<董監持股質押對現金增資之資訊內涵及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2.黃詩瑩,2003,<內線交易程度與董事會結構之關聯性—以自行 結算盈餘公告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論文。
    23.黃鈺光,1993,<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特性與經營績效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4.溫端賢,2003,<長期投資、董監持股與機構投資人之間的關係─
    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5.葉銀華,李存修與柯承恩,2002,《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商智 文化出版。
    26.葉銀華,邱顯比與何憲章,1997,<利益輸送代理問題與股權結構之理論與實證研究>,《中國財務學刊》,第四卷,第四期。
    27.葉銀華,2002,<台灣公司治理的問題與改革之道>,《證券暨期貨管理》,第二十卷第十一期:1-16。
    28.熊大中,2000,<我國企業財務危機與董監股權質押關連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9.褚哲聰,2004,<董監持股比例及審計品質對會計盈餘資訊內涵 之影響>,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論文。
    30.劉綠萍,2004,<董監事股權質押的代理問題與公司價值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31.蔡怡屏,2005,<關係人交易與盈餘管理的關聯性—以國內上市 公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32.蔡信夫,鍾惠民與林詩韻,<控制股東代理問題與盈餘資訊內涵之 關聯性研究—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當代會計》,第四卷第二期:143-168。

    二、 英文部分

    Bae, Kee-Hong, Jun-Koo Kang, and Jin-Mo Kim, 2002,Tunneling or value added ? Evidence from merger by Korean business groups, The Journal of Finance,57:2695~2738.
    Chung, K.H. and S.W. Pruitt.1994.A simple approximation of Tobin’s Q. Financial Management,23(3):70~74.
    Chung, Richard, Michael Firth and Jeong-Bon Kim, 2002. Institutional Monitoring and Opportunistic Earnings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8: 29-48.
    Claessens, S.,J.P.H. Fan and L.H.P. Lang,2002,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group affiliation: Evidence from East Asia.SSRN Electronic Library
    Claessens, S.,S.Djankov, and L.H.P. Lang,2000,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East Asian corpor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8:81~112.
    Core, John E, Robert W. Holthausen, and David F, Larcker.1999.Corporate governance,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ompens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51:371~406.
    Dechow, Patricia M. and Douglas J. Skinner, 2000. Earnings Management: Reconciling the Views of Accounting Academics, Practitioners, and regulators, Accounting Horizons, 14 (2): 235-250.
    Dechow, P. M., R. G. Sloan and A. P. Sweeney. 1996.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 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3 (1): 1~36.
    Fama , E.1980.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8:288~307.
    Healy, Paul M. and James M. Wahlen, 1999.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 Accounting Horizons, 13 (4): 365-383.
    Jensen, M.C.1993. 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 Exit 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The Journal of Finance,48(3):831~880.
    Jian, Ming and T.J.Wong.2004.Earning Management and Tunneling through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Evidence from Chinese Corporate Groups. Working paper.
    Jiang, Guohua, Charles M.C. Lee, and Heng Yue.2005. Tunneling in China: The Surprisingly Pervasive Use of Corporate Loans to Extract Funds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Working paper.
    Johnson, S.,R.La Porta, F. Lopez-De-Silanes and A. Shleifer.2000. Tunneling,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0(2):193~228.
    Kesner, I. F. and D. R. Dalton. 1987. Composition and CEO Duality in Boards of Director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8:33~42.
    Kim, Jeong-Bon and Cheong H. Yi.2006. Ownership Structure, Business Group Affiliation, Listing Statu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Korea.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Forthcoming.
    La Porta, R., F. Lopez-de-Silanes, A. Shleifer.1999.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 Journal of Finance, 54:471~517.
    Rechner, P.L. and D.R.Dalton. 1989. The Impact of CEO as Board Chairperson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2: 141~143
    Schipper, K., 1989.Commentary on Earn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Horizons ,4: 91~102.
    Yeh ,Y.H.,T.S. Lee and T.Woidtke.2001.Family Contro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Evidence from Taiw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 ,2:21~48.

    下載圖示 校內:2010-07-06公開
    校外:2016-07-06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