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謝韶玲 Hsieh, Shao-Lin |
|---|---|
| 論文名稱: |
我國金控公司經營外匯衍生性商品之規範面分析 An analysis of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operation of foreign derivative in Taiwan |
| 指導教授: |
李伯岳
Le, Bo-Ywe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on the job class)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 畢業學年度: | 95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60 |
| 中文關鍵詞: | 期貨交易法 、外匯衍生性商品 、資訊不對稱 、金控公司 |
| 外文關鍵詞: |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foreign derivative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Act |
| 相關次數: | 點閱:141 下載: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繁榮的高成長經濟時代已逐漸遠離,價格殺戮戰與通貨緊縮所帶來的微利時代,宣告著經濟不景氣的來臨。近年來,衍生性金融商品在國內金融市場蓬勃發展,金控公司大力促銷各項明星理財商品,卻在之後陸續傳出投資糾紛,使得店頭市場的衍生性商品管理也因此受到了重視。
外匯衍生性商品依照期貨交易法第三條第二項的規定而排除於該法的適用,形成了我國衍生性商品市場管理規範的缺口。本研究藉由訪談及問卷調查的方式,得知金融從業人員與投資者之間存在的資訊不對稱情形,並從結果之中進而對現行之管理缺口提出建議,以期望能使買賣雙方處於公平的地位,使交易市場更具效率,從而將風險、糾紛降至最低。
After the prosperous era of high growth, minor profit era that characterized cut-throat price and deflation signify the coming of economic recession. Recently, all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ctively promote to sell financial derivative commodity, associated problem of investment dispute necessitate appropriate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derivative trade over the counter market.
According to the Futures Trading Act’s article 3, paragraph 2 exempt the foreign derivative commodit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which creates a gap in Taiwan’s derivative market regulation. This study uses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o study the outcome about the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betwee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nd investors, results will be used to offer suggestions to resolve the regulatory gap, in hopes of maintain the equity between buyers and sellers, increase market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risks and disputes to the minimum.
壹、中文部份
(一)專書
王文宇:《新金融法》,(台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二版一刷,2004年11月)。
王淑芬:《期貨與選擇權》,(台北市:智勝文化,初版,1999年2月)。
李伯岳:《我國期貨管理政策之研究與評析》,(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初版,1994年7月)。
李 麗:《衍生性金融商品》,(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995年11月)。
林進富:《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法律.實務.風險》,(台北市: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00年4月)。
林淑貞:《衍生性金融商品風險管理手冊》,(台北市: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初版,2003年8月)。
林治源、葉倫君、劉宗聖:《國際金融產品創新》,(台北市:商訊文化,初版,2002年3月)。
胡繼之:《金融衍生產品及其風險管理》,(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一刷,2001年5月)。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二版,1991年8月)。
張紹勳:《研究方法》,(台中市:滄海書局,修訂版,2003年5月)。
張傳章:《期貨與選擇權》,(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初版,2005年1月)。
黃仁德:《匯率衍生性金融商品》,(台北市:台灣金融研訓院,初版一刷,2003年10月)。
黃金澤:《衍生性金融商品財稅處理》,(台北市:資誠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初版二刷,1995年8月25日)。
黃怡中:《交易,選擇權》,(台北市: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05年6月)。
陳松男:《結構型金融商品之設計及創新(二)》,(台北市:新陸書局,初版,2005年2月)。
陳松男:《金融工程學》,(台北市:新陸書局,二版,2005年10月)。
陳計男:《破產法論》,(台北市:三民書局,修訂再版,1990年9月)。
陳春山:《國際金融法論-政策及法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初版一刷,1999年5月)。
陳春山:《企業管控與投資人保護-金融改革之路》,(台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00年5月)。
陳威光:《選擇權理論.實務與應用》,(台北市:智勝文化,初版,2001年1月)。
陳威光:《衍生性金融商品-選擇權、期貨與交換》,(台北市:智勝文化,初版,2001年5月)。
劉玉珍:《造市者制度效益評估與檢討》,(台北市:臺灣期貨交易所,初版,2004年),頁18-20。
蕭欽篤:《國際金融》,(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修訂版,2003年9月)。
儲 蓉:《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殿堂》,(台北市:台灣金融研訓院,初版,2005年11月)。
簡堅訓:《衍生性商品與ISDA合約法務控管實務手冊》,(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05年7月)。
(二)論文
林淑閩:《金融交換交易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黃志松:《外匯期貨暨選擇權之研究─金融商品開放與金融規範析論》,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施純貞:《店頭市場衍生性金融商品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趙晉盈:《我國衍生性商品市場管理規範缺口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三)期刊
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金融市場>,《中央銀行季刊》(台北市),第28卷第1期,(2006年6月),頁118。
王文宇: <論衍生性金融商品之基礎法律問題>,《經社法制論叢》,第19期,1997年1月,頁180。
江妍慧:<電子業避險吃大虧 投資人跟著踩地雷>,《新台灣新聞週刊》(台北市),第460期,2005年1月13日,頁7-9。
李 恆:<各項結構型衍生性金融商品之研發過程>,《彰銀資料》(台北市),第54期, 2005年12月,頁1-17。
吳向前:<諾貝爾經濟獎,你也可以懂>,《數位時代》(台北市),第54期,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1月),頁40。
吳惠林:<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有感>,《經濟觀念》(台北市),第88期,(2001年11月16日),頁14-15。
吳惠林:<經濟管制是政府貪汙舞弊的温床>,《今週刊》(台北市),第495期,(2006年6月25日),頁115-116。
林偉凱:<如何做好頂級客戶之財富管理>,《彰銀資料》(台北市) 53卷第6期 ( 2004年6月) ,頁33。
邱音元:<保單、房貸 套利入門標的>,《今週刊》(台北市),第494期,(2006年6月18日),頁76-78。
施俊吉:<結構型商品不受存款保險保障>,《金融展望月刊》(台北市),第22期,(台北市,2006年9月),頁2。
張弘昌:<理財的第一堂課>,《今週刊》(台北市),484期,(2006年4月3日),頁80。
莊 芳:<成功投資 讓你的財務更獨立>,《今週刊》(台北市),498期,(2006年7月16日),頁154。
陳信翔:<投資啓示錄>,《聯邦銀行財神報導》(台北市),第43期,(2005年6月),頁8-9。
陳蓉芬:<封面故事>,《嬴家雜誌月刊》(台北市),第8期,(2005年6月),頁12。
陳斐紋:<衍生性金融商品對中央銀行的政策意涵>,《中央銀行季刊》(台北市),第26卷第一期,(2004年3月),頁66。
郭庭昱、黃琴雅:<新理財陷阱>,《今週刊》(台北市),第414期,(2004年12月5日),頁58-64。
郭庭昱、朱紀中:<錢‧謊言‧大黑幕--博達葉素菲導演台灣版恩龍案>, 《今週刊》(台北市),第392期,(2004年7月4日),頁25-32。
覃正祥:<論期貨交易法第三條第二項之意義及其適用>,《法學叢刊》第168期 ( 1997年10月) ,頁60。
詹時敏:<期貨管理全方位菁英培訓班>,《期貨人》(台北市),第17期,(2006年第一季),頁30。
董珮真:<雙率看漲:利率、匯率回升下的企業投資策略>,《電工資訊》(台北市),第160期,(2004年4月1日),頁15-17。
蔡麗玲:<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有效銀行監理的主要原則>,《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存款保險資訊季刊》(台北市),十卷四期,(1997年6月),頁146-168。
(四)網路資料
鉅亨網首頁,網址: http://www.cnyes.com/school/sub_fc/findic.asp?pagetype=school&type=word&key=B
(瀏覽日期:2006年3月15日)
翟如君:<台新銀行電子報2003年會記事>,網址:
http://www.taishinbank.com.tw/content/DIG9205.HTM(瀏覽日期:2006年4月9日)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外匯交易實務與模擬操作>,網址: http://www.sfi.org.tw/newsfi/curriculum/fx/active.asp (瀏覽日期:2006年5月1日)
劉宇凡:<「檸檬」生意與市場的神話 >,網址: http://www.cyberbees.org/blog/archives/003827.html(瀏覽日期:2006年5月10日)
財政部賦稅署:<核釋個人與證券商或銀行從事結構型商品交易之課稅規定>,網址:http://www.dot.gov.tw/ch/display/show.asp?id=1647(瀏覽日期:2006年8月22日)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提供贈品招攬新客戶之研究適當性>,網址:http://www.fscey.gov.tw/ct.asp?xItem=1767974&ctNode=30&mp=2(瀏覽日期:2006年9月14日)
陳德鄉:<開放證券商承作利率衍生性商品業務之規劃與管理>,網址:http://www.warrantnet.com.tw/JFI/article/20/htm/2.htm,(瀏覽日期:2006年9月22日)
中央銀行:<衍生性金融商品名目本金交易量>,網址:http://www.cbc.gov.tw/bankexam/data/Derivatives/衍生性月報.xls (瀏覽日期:2006年10月9日)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設置申訴專線>,網址:http://www.ib.gov.tw/ct.asp?xItem=886140&ctNode=152&mp=1, (瀏覽日期:2006年10月15日)
財政部簡介,網址:http://www.mof.gov.tw/ct.asp?xItem=26245&ctNode=746 , (瀏覽日期: 2006年10月15日)
社團法人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簡介,網址:http://www.fpat.org.tw/2005_FPAT/BE_CFP/aboutfpat.htm , (瀏覽日期:2006年10月16日)
中華經濟研究院簡介,網址:http://www.cier.edu.tw/kmportal-deluxe/front/bin/ptdetail.phtml?Category=100004&Part=2-3 ,(瀏覽日期:2006年10月16日)
ISDA協會簡介,網址:
http://www.isda.org/wwa/index/html,(瀏覽日期:2006年10月27日)。
(五)報紙
王信人、周慧如:<結構型商品 財部傾向課所得稅>,《工商時報》第10版 ( 2005 / 3 / 7 )。
李鐏龍:<搞垮霸菱銀行翻版 澳洲最大的銀行NAB爆交易醜聞>,《工商時報》 第7 版 ( 2004 / 1 / 15 )。
陳麗珠:<外幣組合商品 也有賺頭>,《自由時報》第C1版 ( 2006 / 8 / 16)。
廖千瑩:<三大要項 挑選優質理專>,《自由時報》第C3版 ( 2006 / 6 / 16 )。
廖珮君:<銀行財管開戶禮最快8月取消>,《蘋果日報》第B4版 ( 2006 / 7 / 16 )。
貳、英文部份
(1)書籍
Beidlerman ,Carl R., Interest rate swaps , (Richard D Irwin, inc, 1999).
Bettelheim, Eric C., In Futures Trading Law and Regulation , (Helen Parry, Eric C Bettelheim, William Rees,ed,Longman,1993).
Chance, Don M., An Introduction to Derivative ( Orlando: The Dryden Press , 3rd . edition, 1995 ).
Chance, Don M., An Introduction to Derivatives and Risk Management , (Orlando:The Dryden Press, 5th.edition, 2000).
Friedman Lee S., Microeconomic Policy Analysis ( New York :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4 ) .
Hudson, Alastair, The Law on Financial Derivatives , (Sweet & Maxwell , 2nd edition , 1998).
Kolb, Robert W., Futures, Options & Swap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3rd .edition, 2000).
McEachern, William A., Economics :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 Ohio: South-Western , 6th ed.,2003 ) .
Mill, James, Elements of Political Economy (London :Henvy G.Bohn, 3rd ed., 1844 ).
Parkin, Michael, Economics ,(Mass:Addison-Wesley, sixth edition, 2003).
Robert, Eyestone, Political economy : Politics and Policy Analysis ( Chicago : Markham
Publishing co.,1972 ) .
Smith, Adam,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New York: Modern Library, 1937 ) .
Spulber, Daniel F., Regulation and Markets (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1st edition, 1989) .
Stigler, George J.,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s (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65).
Tumbdull-Jarrow , Currency Option ,( South-Westem College publishing , 2000 ). Weimer, David L. & Vining, Aidan R. , Policy Analysis : Concepts and Practice (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2nd ed., 1991) .
(2) 期刊專論
Gay, Gerald D. & Medero, Joanne T.,” The Economic of Derivatives Documentation. “, The Journal of Derivatives , Vol.3 , number 4 , 1996 , p88.
Lipsey R. and K. Lancater,“The General Theory of the Second Best,”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 Oxford ) , Vol.24, 1956 , pp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