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翟倚枚
Zhai, Yi-Mei
論文名稱: 新型態補習模式與共同學習空間
Co-tutoring
指導教授: 吳光庭
Wu, Kwang-Ty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8
中文關鍵詞: 協同補習共享經濟共同工作
外文關鍵詞: cooperation, tutoring, Sharing Economy, Co-working
相關次數: 點閱:109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補習文化由來已久,不僅在升學主義下盛行,補習行為更被視為正規教育體制外理所當然、不可或缺的過程。然而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與教育環境下成長,個人的生存價值已經被成績及學歷取代,考試制度助長升學主義的發展, 補習的價值觀已經扭曲,如果我們正視這個問題,跳脫既有補習班的運作模式,提供更多元彈性的讀書空間與開放的上課空間,知識資源不再是佔有獨有,而是共享的,彼此可以互相交流及討論的,補習空間租用及課堂參與報名則以小額付費的方式,使學生不要有龐大補習費的壓力,作為一個新形態補習班成為一個自主學習的最佳場所,成為協同補習(Co-tutoring)。
    協同補習的概念源自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與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意旨透過現代進步的科技有效的使用分配空間、資源與資訊,知識資源是在此容易取得的,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所需要參與課堂與租借筆記、教科書,各式學術活動、知識交流的資訊與舉辦在此得以發生,共享空間主要是指讀書空間、討論空間、上課空間、休憩空間、協作廚房等,空間建立在使學習知識可以是愉快、自由自主的基礎上,成為一個學習者能夠彼此互動、分享及交流知識的平台。

    Tutoring is ingrained in Taiwanese culture. Beca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academic standing in their cultur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enroll in additional schooling outside of the standard curriculum to score higher in standardized testing. But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not chase after test scores, as misunderstood by the modern student. So in this paper the misunderstood core values of education will be discussed.

    There are problems with the traditional tutoring culture, it is a clo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obtaining information is difficult, the cost of entry is high which creates economical pressur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unhealthy competition between peers. Re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ystem will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freedom of choice, thus improving the overall health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is restructure is called Co-tutoring. The concept draw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sharing economy and co-working space. Unused resources can be pooled together and be redistributed evenly. Users of this system have the freedom of choice to choose courses, learning materials, and events to partake in. This creates addi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engage in conversation. Co-tutoring is a platform to where students can study without the restraint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摘要 I SUMMARY II 誌謝 V 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壹、 緒論 1 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 隨著時代的變遷 2 2. 改變既有補習班的服務項目與運作結構 2 3. 讓學生在補習過程中獲得學習的快樂,改變補習在教育與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3 二、 研究內容與範圍 4 三、 研究方法與流程 5 貳、 文獻探討 6 一、 補習文化 6 1. 台灣補習文化的演進 8 2. 補習文化風起的原因 10 3. 補習文化現況 11 4. 補習的種類 12 5. 補習的型態 13 6. 補習的功能 14 7. 小結: 16 二、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 18 1. 出租代替擁有 20 2. 共享經濟新階段,離線資產共用的三大形式 21 3. 共享經濟是千禧世代的消費特色 23 4. 台灣本土特色的「共享經濟」平台 24 5. 小結: 26 三、 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 27 1. 共同工作空間提供的內容 28 2. 共同工作空間五項原則 31 3. 共同工作空間使用調查 32 4. 小結 33 參、 概念分析 34 一、 協同補習CO-TUTORING 34 1. [Actor] 35 2. [Stage] 36 3. [Director] 37 4. [Script]: 38 5. 協同補習準則 39 二、 影子學習法SHADOWING 40 肆、 設計操作 43 一、 基地選擇 43 1. 基地使用現況 43 2. 周圍土地使用現況 44 3. 臺南鐵路地下化 46 二、 基地分析與設計策略 47 三、 概念說明與設計過程 50 1. 衍伸與連接(Junction) 50 2. 機能盒子(Cobe) 51 3. 變形桌面(Desk) 52 4. 空間裡的街道櫥窗(Showcase) 53 5. 綠帶延伸的展覽廊道(Gallery) 54 6. 空間配置說明 55 伍、 結論與建議 76 1. Co-tutoring是對於現存教育的抗議嗎? 76 2. 設計操作的限制一,補習空間的設計出現的問題 76 3. 設計操作的限制二,協同補習需要一個固定場所?或是邁向全球化? 77 陸、 參考文獻 78

    1. 林忠正、黃璀娟,《補習文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二十一卷第四期(98/12), pp. 587-643,2007。
    2. 平子航,《學生課外補習-現象之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5),頁 82-83,2015。
    3. 李俊仁,《教育越改革,學生補習越普遍?》,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2015年05月,第2期,2015。
    4. 劉正,《補習在臺灣的變遷、效能與階層化》,教育研究集刊,第52輯,第4期,2006。
    5. 張德蕙,《才藝補習、文化資本和升學的關係—從教育部提出的「第三學期」談起》,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頁168-171,2015。
    6. 許惠涵,《盲目跟從,還是真的有必要?台灣補習文化》,BRAVO!快樂升學雜誌,2011年7/8月,2011。
    7. 陳惠珍,《共享經濟:使用不必擁有,凡事皆可出租》,凱絡媒體週報,NO.804,2015。
    8. Juriaan van Meel, Yuri Martens, Hermen Jan van Ree,蔡宜真、姜立娟譯,《好用的工作空間設計》,商周出版,2013。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