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文環
Lee, Wen-Huan
論文名稱: 台灣關貿政策之歷史研究(1945-1967)
指導教授: 梁華璜
Liang, Hua-Huang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27
中文關鍵詞: 產業走私關稅貿易海關
外文關鍵詞: tariffs, trade, customs
相關次數: 點閱:145下載:4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探討台灣國家關貿政策之形成、轉變與影響。借用亞當斯密批判重商主義「輕消費、重生產」的論點,轉化為「節流與開源」的概念為研究取徑,論述民國34(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政府如何從接收的矛盾問題,過渡軍事對抗的調整,乃至民國56(1967)年間形成台灣自主性的關貿政策。

      透過本文的討論,台灣關貿政策的歷史演變歸納為三個機制與一大弊端來說明。

      第一個機制是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邊境安全與經貿流通之監管機制。這是隨著民國38(1949)年間政府在大陸局勢惡化,以戒嚴令為依據,軍警尤其是保安司令部大力介入台灣邊境安全與貿易管制流通的監控,形成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邊境管理機制,在此機制上,軍警、海關、港務與金融銀行各司專業分工,維護台灣國家邊境安全與監控經貿的流通。

      第二個機制是在高關稅、高管制的關貿政策下,犧牲廣大消費者利益的節流機制。這是從戰後接收復員與制度磨合的同時,中央與地方隨局勢需求所不斷調整而形成的現象,後來均積累在台灣而構成進口商品高關稅、高管制,以及出口商品高限制的關貿政策。如此,在軍警所構築的戒嚴體制下,結合金融外匯管制、高貿易管制與高關稅等,構成三合一的半封閉系統,乃是政府為解決財政拮据、外匯不足的節流機制。

      第三個機制是以政府積極獎勵生產者擴大再生的開源機制。從迎合大陸紡織資本遷台,大幅調整紡織商品關稅與貿易管制結構,結合美援原棉與代紡代織之統制再生產機制,大陸紡織資本成功移植台灣。以紡織業為核心,在初步奠定民生自足的經濟體系之後,如何不違背國家安全與財政收入的前提下,在半封閉的體系中擴大再生機能,進而達到國家財政與產業資本累積的功能,而勞力密集之出口代工與勞務出口,也就成為開源擴大再生的楔子。

      綜觀台灣關貿政策的演變,以台灣自主性的國家建立,貫穿歷史發展的脈絡,而其過程又以犧牲消費者作為國家財政與資本累積的前提,進而獎勵生產者擴大內部再生產,以促進出口擴大再生。然這樣的過程嚴重扭曲市場機能,以致以走私滿足內部消費需求的地下經濟始終無法遏止。這股龐大的走私弊端,以遊走邊境的漁船與船員為主,主要從事民生消費商品的走私,其力量之大成為海關最為棘手的挑戰。諷刺的是,不少海關人員也捲入走私的暴利之中,而成為時代性的結構性問題之一。

    none

    目 次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問題的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4 一、 海關史研究 5 二、 關稅理論與政策之研究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0 一、 資料來源與分析 10 二、 研究課題與觀點 12 第二章 戰後海關與省府間之衝突與協調機制之形成--21 第一節 歷史的前提---近代中國海關與日治台灣 稅關 23 一、 中華民國海關體制之形成 23 二、 中華民國海關的港務管理問題 27 三、 中華民國海關緝私權之強化 33 四、 日治時期台灣之稅關體制與港口管理 40 第二節 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與駐台海關的矛盾與 衝突42 一、 稅關資產接收的問題 44 二、 港口管理制度的落差 47 三、 貿易管制政策的分歧 62 第三節 省府與海關協調機制的形成 77 小 結 81 第三章 高關稅與高管制關貿政策之形成------------83 第一節 高關稅政策的形成 84 一、 完稅價格的估算 85 二、 稅則、稅率結構 90 三、 高關稅政策之確立 99 第二節 戰時高管制貿易政策之再現 103 一、 樂觀與開放階段(1945-1946) 104 二、 高管制政策的形成 109 第三節 軍事與貿易的雙重管制 124 一、 港口戒嚴體制之形成 125 二、 關稅、貿易與金融三合一管制體制之確 立 132 小 結 140 第四章 軍事對抗與節流體制之建構(1950-1954)--143 第一節 備戰與物資管制 145 一、 軍方對經貿監控的強化 145 二、 金融、物資管制與出口管制之強化 154 第二節 關貿政策之調整 167 一、 關稅總體面的調整 168 二、 海關職權之專業化 175 第三節 紡織產業之建立與關稅之關係 180 一、 棉紡織產業之建立與關稅之關係 180 二、 麻紡、毛紡與絲織品之關稅問題 192 第四節 關貿政策的基軸 199 一、 飲食物資之關稅 199 二、 金屬原料與機器工具 208 三、 化學產品及染料類 212 四、 能源燃料 215 五、 水泥 218 六、 奢侈品管制 218 小 結 220 第五章 開源政策之形成與完備化(1955-1967)----221 第一節 節流體制之調整 222 一、 高管制政策之調整 225 二、 高關稅政策之調整 229 第二節 獎勵措施的萌芽---關稅記帳與退稅制度 的形成 245 一、 關稅記帳、分期納稅 245 二、 退稅與沖退稅制度的萌芽 252 第三節 開源機制之完備化 260 一、 退稅、沖退稅與稅捐記帳制度 260 二、 保稅工廠與加工出口區之設置 267 小 結 282 第六章 走私的問題與對策-----------------------285 第一節 戰後初期(1945-1949)的走私問題與對 策 286 一、 問題所在 287 二、 走私的性質 293 三、 海關的對策 305 第二節 戒嚴時期的走私問題與對策 315 一、 走私模式 316 二、 海關的對策 327 第三節 海關貪瀆的問題 352 小 結 358 第七章 結論----------------------------------359 徵引文獻 ------------------------------------369 附錄一:進口稅則暫行章程 383 附錄二:台灣省進出口貨品分類附表 387 附錄三:民國47年10月解除管制出口類商品表 393 附錄四:民國37年8月至民國44年間的協定稅率 398 附錄五:民國44-47年7月增列為進口管制商品內容 403 附錄六:民國41與44年棉類商品管制對照表 408 附錄七:民國41與44年麻類商品管制對照表 410 附錄八:民國41與44年毛類商品管制對照表 411 附錄九:民國41與44年絲類商品管制對照表 412 附錄十:外銷品退還原料進口稅辦法 413 附錄十一:外銷品退還稅捐辦法及歷年修改條文 415 附錄十二: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 424

    徵引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 檔案與史料
    《財政部高雄關稅局檔案》(未整理公開)
    Inspector General’s Circulars(民國元年-38年)
    Inspectorate General of Customs,S/O Letter(民國34年-40年)
    海關總稅務司署訓令(渝字:民國34年-36年)
    海關總稅務司署通令(台字:民國39年-57年)
    海關總稅務司署函(統字:民國50年-57年)
    海關總稅務司署呈(台字:民國50年-57年)
    台南關稅務司S/O Letter(民國34年-38年)
    台南關稅務司公署呈文(民國34年-60年)
    台南關稅務司公署訓令(民國34年-60年)
    台南關稅務司公署公告(民國34年-39年)
    台南關稅務司公署職字令(民國34年-60年)
    台南關稅務司公署代電(鈔字:民國34年-60年)
    台南關總務課之船舶登記資料(民國35-40年)
    台南關馬公支關代電(馬字:民國35年-38年)
    台南關稅務司公署代電(馬字:民國35年-38年)
    台北、台南關稅務司公署會呈文(稿)(民國37年-38年)
    《財政部基隆關稅局檔案》(未整理公開)
    台北關稅務司S/O Letter(民國34年-38年)
    台北關稅務司公署呈文(民國34年-42年)
    台北關稅務司公署代電(政字:民國34年-38年)
    台北關稅務司公署佈告(民國34年-38年)

    財政部海關總稅務司署統計科
    1945 《中華民國海關進口稅稅則(民國34年9月)》。上海:海關總稅務司署統計科。
    1945 《中華民國海關出口稅稅則》。上海:海關總稅務司署統計科。
    1948 《中華民國海關進口稅稅則(中華民國37年8月)》。上海:海關總稅務司署統計科。
    1951 《中華民國四十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統計年刊(台灣區)》。台北:海關總稅務司署統計科。
    財政部海關總稅務司署人事科編
    1948 《海關職員題名錄》第七十四期。上海:海關總稅務司署。
    財政部關務署、財政部海關總稅務司署編印
    1977 《關務年報(中華民國65年)》(台北:財政部關務署、財政部海關總稅務司署,民國66年9月)。
    1979 《關務年報(中華民國68年)》(台北:財政部關務署、財政部海關總稅務司署,民國69年4月)。
    1982 《關務年報(中華民國71年)》(台北:財政部關務署、財政部海關總稅務司署,民國72年5月)。
    台灣貿易出版社
    1952 《1952准許進口貨品表及海關稅則》。台北:台灣貿易出版社。
    陳誠(石叟叢書)
    1949 〈民國38年1月7日電呈總統蔣報告台省港灣交通情形請示應急措施〉收於《石叟叢書(文電:文電甲類)》。
    1950 〈民國39年12月27日函呈總統蔣請准辭行政院長及中央改造委員等職〉收於《石叟叢書(文電:文電甲類)》。
    1949 〈民國38年1月8日電復總統蔣報告子魚府機電遵辦情形〉收於《石叟叢書(文電:文電甲類)》。
    生管會檔案
    民報(民國35年至38年)
    台灣時報
    台灣省政府秘書處
    1948 〈台灣省政府公報〉37年春字第19期。
    1949 〈台灣省政府公報〉38年秋字第7期。
    1949 〈台灣省政府公報〉38年秋字第68期。
    1951 〈台灣省政府公報〉40年夏字第5期。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
    1990 《光復台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
    2000 《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三編財政經濟
    (一))》。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0 《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三編財政經濟(五))》江蘇:古籍出版社
    中國租稅研究會、財政部賦稅研究小組合編
    1963 《中華民國稅務年鑑》。台北:財政部稅制委員會。
    中國租稅研究會、財政部賦稅研究會合編
    1974 《中華民國稅務通鑑》二編。台北:財政部稅制委員會。
    王曾修
    1976 《海務年報》。台北:海關總稅務司署。
    左丘明著、杜預集解、竹添光鴻會箋
    1986 《左傳會箋》。台北:明達出版社。
    田濤主編
    1996 《清朝條約全集》第一卷。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台灣銀行
    1947 〈台灣光復以後之經濟法規〉,《台灣銀行季刊》1:1。
    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印
    1994 《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南投:台灣省政府主計處重印。
    行院主計處編印
    1955 《中華民國統計提要(1955)》。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1956 《中華民國統計提要(民國45年)》。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1960 《中華民國統計提要(民國49年)》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李文環
    1998 〈張鐘聲先生訪問記錄〉(未刊稿)。
    1998 〈楊枝福訪談記錄〉,未刊稿。
    何鳳嬌(編)
    1990 《政府接收台灣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
    林辰彥、梁開天、鄭炎生主編,
    1998 《關稅法(第一冊)》。台北:大追蹤出版社。
    周鍾瑄
    《諸羅縣志‧澎湖紀略(合訂本)》。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台灣大通書局印行。
    高雄港務局(編)
    1945 《引繼書---舊高雄稅關部分》,手稿。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
    1958 《高雄市志(港灣篇)》。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國史館重印
    1982 《中華民國海關華洋貿易總冊---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一)》。台北:國史館。
    1982 《中華民國海關華洋貿易總冊---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刊(一)》。台北:國史館。
    國史館(編)
    1989 《航政史料》。台北:國史館。
    陳興唐(編)
    1992 《台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上、下卷。台北:人間出版社。
    趙汝适
    1962 《諸蕃志》。台北:商務書局,台一版。
    屠繼善
    1992 《恆春縣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廈門市志編纂委員會
    1990 《近代廈門社會經濟概況》。廈門:鷺江出版社。
    財政部稅制委員會編譯
    1974 《布魯塞爾關稅稅則註解》。台北:正中書局。
    財政部稅制委員會編印
    1992 《關稅、海關緝私法令彙編》。台北:財政部稅制委員會。
    1992 《關稅法及其施行細則歷次修正條文對照表》。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
    雷震著,傅正主編
    1989 《雷震全集》。台北:桂冠圖書。
    藍鼎元
    1997 《東征紀略》。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薛月順編
    2001 《台灣貿易局史料彙編(第一冊)》。台北:國史館。
    薛月順編
    1993 《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彙編---光復初期台灣經濟建設(上)》。台北:國史館。
    薛月順、曾品滄、許瑞浩主編
    2000 《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一)---從戒嚴到解嚴》。台北:國史館。
    盧德嘉
    1993 《鳳山采訪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二)專書
    丁永隆、孫宅巍合著
    1992 《南京政府崩潰始末》。台北:巴比倫出版社,1992。
    王洸(編)
    1982 《中華水運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王樹德
    1980 《服務海關四十一載瑣記》。台北:王樹德。
    王賡武
    1997 《香港史新編》。香港:三聯書店。
    尹仲容
    1963 《我對台灣經濟的看法》。台北:美援運用委員會。
    石鳳翔
    1954 《棉紡學(上冊)》。台灣:大秦紗廠。
    台灣經世新報社(編)
    1994 《台灣大年表》。台北:南天書局。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51 《台灣漁業之研究(第一冊)》。台北:台灣銀行。
    1951 《台灣之水產資源》。台北:台灣銀行。
    1954 《台灣之植物油脂資源》。台北:台灣銀行。
    世界華商貿易會議聯絡處、中華民國航運學會合編
    1969 《世界華商行業概況》航運年鑑第二輯。台北:中華民國航運學會。
    交通部(編)
    1991 《中華民國交通史(上)》。台北:交通部。
    李國鼎、陳木在合著
    1987 《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上、下冊)。台北:聯經出版社。
    李國鼎
    1999 《台灣經濟發展背後的政策演變》。台北: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
    李國鼎
    1999 《台灣的工業化》。台北: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
    李國鼎
    1978 《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台北:正中書局。
    李文環
    1999 《高雄海關史》。高雄:財政部高雄關稅局。
    李平、陸繼唐、李興華編
    1952 《台灣紡織工業專輯》。台北:工商新聞社。
    沈雲龍編著
    1988 《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杜正勝
    1992 《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文化實業。
    汪敬虞主編
    2005 《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
    林鐘雄
    2004 《西洋經濟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
    吳景平
    1998 《宋子文評傳》。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柳復起
    1970 《關稅論》。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袁穎生
    1998 《光復前後的台灣經濟》。台北:聯經出版社。
    徐焰
    1992 《台海大戰(上編)》。台北:風雲時代。
    財政部關稅總局(編)
    1995 《中華民國海關簡史》。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
    高柳松一郎著,李達譯
    《中國關稅制度論》。台北:文海出版社。
    陶玉其
    1968 《中國關稅制度及實務》。台北:陶玉其。
    張漢裕
    1957 《英國重商主義要論》。台北:台灣銀行。
    張鴻春
    1976 《關稅概論》。台北:世界書局。
    張志純
    1992 《塑膠大全》》。台北:國史館。
    張讚合
    1996 《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周知文化事業與佛光大學聯合出版。
    翁嘉禧
    1998 《台灣光復初期的經濟轉型與政策(1945-1947)》。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連橫
    1979 《台灣通史(下)》。台灣文獻叢刊第二輯,台北:古亭書局。
    陳慈玉
    1999 《台灣礦業史上的第一家族---基隆顏家研究》。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陳慈玉、莫奇屏訪問,陳南之、蔡淑瑄、潘淑芬紀錄
    1992 《蔣碩傑先生訪問記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陳詩啟
    1987 《中國近代海關史問題初探》。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
    1999 《中國近代海關史(民國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
    陳翠蓮
    1995 《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台北:時報出版社。
    陳明通
    1995 《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陳思宇
    2002 《台灣區省產事業管理委員會與經濟發展策略(1949-1953)---以公營事業為中心的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黃東之
    1956 〈台灣之紡織工業〉收於《台灣之紡織工業》(台北:台灣銀行。
    黃通、張宗漢、李昌槿合編
    1987 《日據時代台灣之財政》。台北:聯經出版社。
    黃嘉謨
    1961 《甲午戰前之台灣煤務》。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50年。
    黃登忠
    1952 《台灣省五年來物價變動之統計分析》。台北: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
    黃清潯
    2000 《海關歲月》。台北:黃清潯。
    康信鴻
    2003 《國際貿易原理與政策》。台北:三民書局。
    葉雅極編著
    1995 《稅則分類精義》。台北:財政部才稅人員訓練所。
    葉倫會
    1995 《中華民國海關簡史》。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
    趙岡、陳鍾毅
    1977 《中國棉業史》。台北:聯經出版上。
    趙淑敏
    1982 《中國海關史》。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銀行學會(編)
    1970 《民國經濟史》。台北:學海出版社。
    蔡渭洲編著
    1989 《中國海關簡史》。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
    劉進慶著,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譯
    1993 《台灣戰後經濟分析》。台北:人間出版社。
    劉泰英
    1973 《外銷退稅制度之改進》。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劉科
    1988 《關稅估價論---從真正起岸價格到交易價格估價制度》。台北:中華徵信所。
    蔣碩傑著,歐崇敬主編
    1995 《蔣碩傑先生學術論文集》。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蔣碩傑著,歐崇敬主編
    1995 《蔣碩傑先生建言錄》。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鄭梓
    1994 《戰後台灣的接收與重建---台灣現代史研究論集》。台中:新化圖書有限公司。
    鄭文輝
    1973 《台灣有效保護率研究---兼論非關稅性措施對產業保護之影響》。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盧海鳴
    1994 《海關蛻變年代---任職海關42載經歷》,台北:盧海鳴。
    賴澤涵、馬若孟、魏萼(著),羅珞珈(譯)
    1993 《悲劇性的開端---台灣二二八事變》。台北:時報出版社。
    薛琦主編
    1995 《台灣對外貿易發展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薛化元主編、李永熾監修
    1993 《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1945-1965)》。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
    戴國煇、葉芸芸
    1992 《愛憎二‧二八---神話與史實:解開歷史之謎》。台北:遠流出版社。
    嚴演存
    1991 《早年之台灣》。台北:時報出版社。
    蕭全政
    1997 《台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台北:業強出版社。
    (三)期刊、論文
    王旭堂
    1991 〈先進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的互動關係〉,《台灣銀行季刊》42:4。
    刑慕寰
    1969 〈台灣工業發展與貿易政策之檢討〉,《台灣對外貿易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自由中國之工業
    1957 〈台灣的漁業〉,《自由中國之工業》7:2。
    李登輝、梁國樹
    1971 〈台灣的保護結構〉,《經濟論文叢刊》第二輯。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
    李文環
    1999 〈戰後初期台灣對外貿易之政經分析(1945-1949)〉。成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戰後初期台灣關貿政策之分析(1945-1949)〉,《台灣風物》49(4):129-170;50(1):69-106。
    2001 〈失落的「小上海」---戰後初期的布袋港研究(1945-1949)《台灣風物》51(4):53-94。
    何珍予
    1969 〈關稅保護效果的研究---有效保護率的分析〉,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炳文
    1974 〈黑克謝-歐林理論之探討〉,《經濟研究論文選集》2:1。
    林邦充
    1969 〈台灣棉紡織工業發展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20:2。
    周玲惠
    1996 〈我國關貿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1950-1990)〉。台灣大學 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政經報
    1945 〈糧食問題對策---政治經濟研究會第一次討論討論會紀錄〉,《政經報》1:1。
    孫克難
    1982 〈台灣關稅保護政策與產業結構轉變〉。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許永河
    1994 〈馬克斯與傳統經濟理論中的價值、階級與分配〉,《成功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七期。
    陳國棟
    1980 〈清代前期的粵海關(1683-1842)〉。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霞洲
    1961 〈保稅倉庫與台灣對外貿易〉,《台灣貿易週報》23:25。
    梁國樹
    1972 〈有效保護關稅之理論與測定〉,《社會科學論叢》二十一輯(台灣大學法學院,民國61年5月)。
    湯熙勇
    1997 〈戰後初期高雄港的整建與客貨運輸〉,收於黃俊傑編《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第四輯)。高雄: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
    楊淑媚
    1985 〈台灣加工出口區績效之評估〉。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文雄
    1984 〈改進海關對加工出口區監管制度之研究〉。高雄:財政部高雄關(財政部七十四年度研究發展專題報告)。
    鄭文輝
    1973 〈台灣產業有效保護結構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24:2 (民國62年6月)。
    潘聖潔
    1987 〈關稅政策與我國產業發展的關係〉。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清梅
    1993 〈台灣光復初期米糧問題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譚毓群
    1969 〈台灣蘆筍產銷及價格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20:2。
    蘇新
    1945 〈再論糧食問題〉,《政經報》2(1):1-3。
    二、日文資料
    小林久平
    1936 《石油工業》。東京:日本評論社。
    小池金之助
    <台灣帽子の話(一)>,《台灣時報》(昭和15年7月)。
    <台灣帽子の話(二)>,《台灣時報》(昭和15年8月)。
    日本大藏省(編)
    1940 《明治大正財政史》第19卷:外地財政(下)。東京:財政經濟學會。
    台灣總督府淡水稅關(編)
    1907 《台灣稅關十年史》。台北:淡水稅關。
    台灣總督府財務局(編)
    1935 《台灣の關稅》。台北:台灣總督府財務局。
    高橋龜吉
    1995 《現代台灣經濟論》。台北:南天書局。
    紡織雜誌社
    1940 《紡織要覽(昭和14年度)》。東京:紡織雜誌社。
    嶌信彥
    1989 《東京回合談判》。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臨時產業調查局
    1918 《台灣ニ於ケル棉花ニ關スル調查成績》。台北:臨時產業調查局。
    殖產局農務課
    1935 《棉花》。台北:殖產局農務課。
    幡原隆治
    1934 《日本棉花栽培法》。東京:丸山舍。
    熱帶產業調查會
    1935 《黃麻》。台北:殖產局農務課。
    1935 《苧麻》。台北:殖產局農務課。
    三、西文資料
    Adam Smith著,張漢裕譯
    《國富論(下冊)》(經濟學名著翻譯叢刊第二種)。

    Stanley F. Wright
    1950 Hart And the Chinese Customs(London:WM. Mullan & Son LTD)
    Thomas Mun著,周憲文譯
    1972 《重商主義論》。台北:台灣銀行。

    George Kerr(著),陳榮成(譯)
    1997 《被出賣的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5-07-0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