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祐增 Chen, yu-zeng |
|---|---|
| 論文名稱: |
王翬復古畫與畫境研究 The research of Wang Hui's restore the ancient ways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of his paintings |
| 指導教授: |
劉梅琴
Liu, Mei-Ch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 畢業學年度: | 10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27 |
| 中文關鍵詞: | 王翬 、復古觀 、復古畫 、清初正統畫派 、山水畫 |
| 外文關鍵詞: | Wang Hui, ancients ideology, the work of restore the ancient ways, orthodox painting school in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3 下載: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研究王翬復古山水畫為主,分析畫作中體現的復古思想,以美術史研究、作品風格分析、史料彙整與分析、和中國畫學研究,探討大時代環境對王翬復古觀之影響和復古畫作表現。首先緒論部分將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研究限制、範圍與對象和研究架構等。章節共分四章和結論,試從第一章「清初正統畫派形成」探究王翬所屬的清初正統畫派所形成的時代背景與原因,透過對時代背景的整理下,理解王翬復古觀的建立與表現。第二章「王翬繪畫藝術形成與演變」,探討王翬的生命歷程和透過對復古畫作的分析與分期,探討其復古畫作的演變。第三章「王翬的繪畫思想分析」,則分析王翬的繪畫論述《清暉畫跋》和《清暉贈言》和惲南田《南田畫跋》、《歐香館畫跋》,透過分析王翬的繪畫論述和友人對他畫藝之評述,來探討王翬的復古觀。而第四章「藝術評價與審美意境探討」,討論中國近代學者批評復古畫是守舊和無創新,視之為惡習的對復古根本意涵產生了誤解,甚至責難四王進行革命等情況,深論復古之意義和其重要性來探討王翬復古觀之體現、對傳統繼承上的價值與意義,和王翬山水畫作中的審美意趣。結論的部分則是總結前四章,探討王翬的復古繪畫表現與藝術價值。
This master'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Wang Hui's landscape paintings, analyzes the reveal of back-to-the-ancients ideology of works ,according to analyzes Wang Hai's archives、the theory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the style of works to research the situation of epoch which he lived in、landscape painting which restore the ancient ways and back and ancients ideology.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which describes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this study,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methodology, scope of the study, the importance and expected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re are four chapters and a conclus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Chapter one is "the reason of became an orthodox painting school in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In this chapter, Wang Hui is belong to orthodox painting school in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to study the became of the orthodox painting school to understand how does the back-to-the-ancients ideology created by Wang Hui.
The Chapter two is "The study of became and evolve of Wang Hui's painting" In this chapter, to study Wang Hui's life experience、the epoch which he lived in and analyzes works to know became and evolve of Wang Hui's landscape painting of restore the ancient ways.
The Chapter three is "The analyzes of Wang Hui's ancients ideology "In this chapter, to analyzes Wang Hui's painting theory and the comment by his friends to know his ancients ideology.
The chapter four is "The evaluation and an artistic conception of Wang Hui's landscape painting "In this chapter, to explain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restore the ancient ways and discuss its importance to give the positive meaning.
The final chapter is "conclusion" to sum up all the sections of this dissertation, reveal the innovation of Wang Hui's landscape paintings and the value of his paintings of art history.
一、古籍
(清)王時敏:《西盧畫跋》,(清)秦祖永輯:《畫學心印》,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
館印行,1979年3月。
(清)張庚:《浦山論畫》,(清)秦祖永輯:《畫學心印》,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印行,1979年3月。
(清)王鑒:《染香庵畫跋》,(清)秦祖永輯:《畫學心印》,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
館印行,1979年3月。
(清)王翬:《清暉畫跋》,(清)秦祖永輯:《畫學心印》,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印行,1979年3月。
(清)惲南田,《甌香館畫跋》,(清)秦祖永輯:《畫學心印》,臺北市:台灣商務印
書館印行,1979年3月。
(清)王學浩:《山南畫論》,(清)秦祖永輯:《畫學心印》,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
館印行,1979年3月。
(清)王原祁:《雨窗漫筆》,(清)秦祖永輯:《畫學心印》,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
館印行,1979年3月
(清)王時敏:《王奉常書畫題跋》,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11》,上海市:上
海書畫出版社,2009年12月。
(清)惲南田:《南田畫跋》,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11》,上海市:上海書畫
出版社,2009年12月。
(清)石濤:《苦瓜和尚畫語錄》,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12》,上海市:上海
書畫出版社,2009年12月。
(清)王翬:《清暉贈言》,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11》,上海市:上海書畫出
版社,2009年12月。
(清)十百齋老人:《十百齋書畫錄》,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10》,上海市:
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年12月。
(清)周亮工:《讀畫錄》,國立編譯館主編,虞君質選輯:《美術叢刊四》,臺北市:
國立編譯館,1986年。
(清)張庚:《清朝畫徵錄》,國立編譯館主編,虞君質選輯:《美術叢刊二》,臺北
市:國立編譯館,1986年。
(清)鄒一桂:《小山畫譜》,國立編譯館主編,虞君質選輯:《美術叢刊一》,臺北
市:國立編譯館,1986年。
(清)石濤:《畫語錄》,嚴一萍續編:《美術叢書.29》,藝文印書館印行,1975年。
(清)董棨:《養素居畫學鈎深》,潘運告主編:《清代畫論》,長沙市:湖南美術出
版社,2003年。
(明)唐志契:《繪事微言》,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5》,上海市:上
海書畫出版社,2009年12月。
(明)董其昌:《容臺集-畫旨》,臺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68年6月。
(明)張代撰:《陶夢夢憶‧西湖夢尋》,馬興榮點校:《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
市:中華書局出版,2010年2月。
(宋)米芾:《畫史》,國立編譯館主編,虞君質選輯:《美術叢刊一》,臺北市:國
立編譯館,1986年。
(宋)郭熙:《林泉高致》,國立編譯館主編,虞君質選輯:《美術叢刊一》,臺北市:
國立編譯館,1986年。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制‧畫繼》,潘運告主編,米田水譯注,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4年1月。
(宋)《宣合畫譜》,中國書畫研究資料社編:《畫史叢書》,臺北市:文史哲出版
社,1983年2月。
(宋)郭熙:《林泉高致》,濟南市: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年8月。
(五代)荊浩:《筆法記》,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18》藝文印書館印行,1947
年。
(唐)張彥遠著,俞劍華註釋:《歷代名畫記》,上海市:上海美術人民出版社,1964
年。
(隋)姚最:《續畫品》,國立編譯館主編,虞君質選輯:《美術叢刊一》,臺北市:
國立編譯館,1986年。
(齊)謝赫:《古畫品錄》,國立編譯館主編,虞君質選輯:《美術叢刊一》,
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86年。
二、專書
鄭昶:《中國畫學全史》,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印行,1982年4月。
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天津市: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4月。
楊臣彬:《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惲壽平》,吉林市: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
年5月。
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江蘇省: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年。
郭繼生:《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10月。
陳履生:《王石谷》,吉林市: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年5月。
孟森編著:《清代史》,(臺北市:正中書局印行,第3版,1971年9月),頁117。
高翔著:《康雍乾三帝統治思想研究》,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1
月。
地球出版社編輯:《中國文明史清代前期下冊》臺北市:地球出版社,1995 年。
姜守鵬:《明清社會經濟結構》,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簡毅銘著:〈明末清初儒者經世致用之道〉,林慶彰主編:《中國學術思想研究集
刊十編》,台北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年9月。
尚輝:《中國畫派研究叢書-松江畫派》,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2年11月)。
陳辭:《中國名畫家全集-董其昌》,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5月。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第十一版,1992年7月)。
于富春:《山水清暉─王翬及其家族畫藝》,臺北市:石頭出版社,2011年8月。
陳炳:《虞山畫派》,吉林市:吉林美術出版社,2003年1月。
朱彭壽編:《清代人物大事紀年》,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2月。
鄭秉珊:〈惲南田與王石谷〉,《藝文叢集第一編》,台北市,藝文印書館印行,1976
年12月。
謝奇俊著:《中國歷代畫派新論》,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3月。
恒幕義主編:《清代名人傳略上》,青海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
朱良志:《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
張大千著:《中國書畫論集‧畫說》,臺北市: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6年。
康有為著:〈萬木草堂所藏中國畫目〉,蔣貴麟編:《萬木草堂遺稿外編(上)》,臺
北市:成文出版社印行,2008年。
陳獨秀:〈美術革命-答呂澂〉,《新青年》,上海羣益書社出版,第六卷第一號,
1918年。
李廷華:《中國明畫家全集─趙孟頫》,河北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朱良志著:《扁舟一葉─理學與中國畫學研究》,安徽省:安徽教育出版社,第2
版,2006年8月。
三、翻譯專書
James cahill著,李渝譯:《中國繪畫史》,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
年10月。
Michael Sullivan著,陳瑞林譯:《東西方美術的交流》,江蘇省:江蘇美術出版
社,1998年6月。
四、期刊論文
孫文忠:〈清初四王對中國畫發展的積極意義〉,《文藝研究》第三期,2001年。
趙平:〈王石谷年譜(一)〉,《常熟理工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五期,
2007年5月。
劉慶慶:〈王履華山圖序解讀〉,《美術大觀》,第八期,(2008)。
萬新華:〈王翬研究之回顧與展望〉,《藝術評論》,第十七期,(2007年)。
鄭又嘉:〈聚焦王翬‧重觀畫史〉,《典藏古美術》,第一九二期,(2008年9月)。
五、學位論文
王碧華:《王翬研究》,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1982年6月。
王政松:《王翬作品鑑別與市場價格之研究》,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行政暨管理班碩士論文,2005年。
六、畫冊
(清)王石谷繪:《王石谷畫集上卷》,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03年10月。
(清)王石谷繪:《王石谷畫集下卷》,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03年10月。
《王翬畫錄》,臺北市:國立臺北故宮博物院出版,1972年1月。
《元四家畫集》,天津市: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年8月。
《中國山水畫》:藝術圖書公司,1980年8月。
《四王畫集》,天津市: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9月。
七、網路資源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官方網站,http://www.metmuseu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