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徐湘閔 Hsu, Hsiang-Min |
|---|---|
| 論文名稱: |
實質課稅原則在稅法上之運用–以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之相關問題為中心 The Principle of Substantive Taxation in Tax Laws: The Contract of Borrowing Other's Name for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and The Related Questions |
| 指導教授: |
陳汶津
Chen, Wen-Ch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 畢業學年度: | 108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57 |
| 中文關鍵詞: | 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 、實質課稅原則 、量能課稅原則 、公示制度 |
| 外文關鍵詞: | The Principle of Substantive Taxation in Tax Laws, Ability-to-Pay Principle of Tax Law, Land Registra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156 下載:19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的特徵在於「名實不符」,此造成許多爭議,亦影響當事人間權利義務關係甚鉅。在民法上適用過程中,須探究當事人約定之原因是否符合公序良俗,始承認其法律效果之爭議。在稅捐案件中,稅捐稽徵機關應遵循稅捐法定主義原則及實質課稅原則,認定納稅義務人之課稅事實。但是,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名實不符」之表徵,造成稅捐稽徵機關在認定稅捐實發生困難。因此,稅捐稽徵機關在認定課稅構成要件事實時,其應根據實際上最終經濟實質關係,抑或以法律形式的外觀認定,為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所衍伸之稅法爭議。
涉及租稅事項之法律,其解釋應本於租稅法律主義之精神,依各該法律之立法目的,衡酌經濟上之意義及實質課稅之公平原則為之。本文將透過實質課稅原則之操作,探討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之納稅義務人實質稅負能力應如何判斷。
The feature of the contract of registering real estate under other person’s name is the “inconsistency of name and reality,” which often results in a great deal of disputes, what reflected in the party’s right and oblig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civil law, it is necessary to characterize contract by exploring party’s manifestation of intention which in accordance with public policy and morals. The other is in tax matters, taxation authorities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taxation by law and the principle of substantive taxation to determine taxation. Then, tax collection authorities have difficulties on determination of tax debts due to inconsistency of name and reality of the contract of borrowing other's name for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Therefore, they should acknowledges that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facts of the tax assessment based on final economic substance relationships of actual rights and benefits entitlement, or strictly external relationships of legal forms, which is the related questions in tax law derived from the contract of borrowing other's name for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The tax collection authority acknowledges that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facts of the tax assessment shall be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actual economic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related interests. The dissertation would discuss that how to acknowledge the actual taxpaying ability of the allocated tax revenue in the registering real estate under other person’s name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substantive taxation in tax laws.
一、 中文文獻
(一)專書
1.方嘉麟,信託法之理論與實務,2003年。
2.王志誠,信託法,第4版,2009年7月。
3.王志誠、封昌宏,信託稅法與實例解析,2014年12月。
4.王志誠、封昌宏,信託課稅實務,2009年2月。
5.王澤鑑,民法物權,2009年。
6.王澤鑑,民法總則(增訂版),2014年。
7.王澤鑑,債法原理:基本理論債之發生,2012年3月。
8.古承宗,刑法分則:財產犯罪,2018年3月。
9.呂榮海、楊盤江,從社會變遷的角度來探討–契約類型.信託行為,1987年8月。
10.林誠二,債編各論新解–體系化解說,第3版,2015年。
11.林誠二,債編各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中),第3版,2015年。
12.林誠二,債編各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下),2015年。
13.邱聰智,民法總則(上),2005年。
14.邱聰智,民法總則(下),2011年。
15.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新訂2版,2013年。
16.邱聰智,新訂民法債法各論(上),2008年。
17.邱聰智,新訂民法債法各論(下),2003年。
18.邱聰智,新訂民法債法各論(中),2002年。
19.姚志明,契約法總論,第2版,2014年。
20.胡長青,中國民法債篇總論,1977年。
21.徐美貞,民法概要,2008年3月。
22.張美惠,實質課稅原則之研究–從合作店營業稅爭訟案件談起,2015年11月。
23.陳自強,契約之內容與消滅,第2版,2013年。
24.陳自強,契約之成立與生效,2002年3月。
25.陳自強,契約責任歸責事由之再構成–契約法之現代化I,2012年。
26.陳春山,證券交易法論,2012年。
27.陳敏,行政法總論,第9版,2016年9月。
28.陳敏,稅法總論,2019年2月。
29.陳清秀,稅法各論(下),第二版,2019年2月。
30.陳清秀,稅法總論,第10版,2018年4月。
31.陳顧遠,民法親屬實用,第3版,2016年。
32.曾興隆,現代非典型契約論,1987年1月。
33.黃茂榮,稅法解釋與司法審查(稅法總論第二冊),增訂第3版,2015年12月。
34.黃茂榮,稅法總論法學方法與現代稅法,增訂3版,2012年3月。
35.黃茂榮,債法各論(第一冊),2003年8月。
36.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下冊),第13版,1991年。
37.盧欽滄,稅捐調查與間接證明法,第6版,2001年。
38.賴源河、王志誠,現代信託法論,1996年。
39.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冊),修訂6版,2014年。
40.謝哲勝,法律經濟學,2007年。
(二)專書論文
1.王文宇,契約解釋與任意規定–比較法與案例研究,收錄於:簡資修主編,2014兩岸四地法律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法學叢書(4),2108年1月,頁593-656。
2.邱晨,稅捐規避,收錄於:黃茂榮、葛克昌、陳清秀主編,稅捐稽徵法,第1版,2020年3月,頁201-224。
3.柯格鐘、陳汶津,稅捐債務關係,收錄於:黃茂榮、葛克昌、陳清秀主編,稅捐稽徵法,第1版,2020年3月,頁225-283。
4.范文清,不動產稅、特種貨物及勞務銷售稅(奢侈稅),收錄於:黃茂榮、葛克昌、陳清秀主編,稅法各論,第1版,2015年3月,頁337-348。
5.藍元駿,贈與稅,收錄於:稅法各論,第2版,2019年6月,頁307-334。
6.張永明,稅務行政救濟,收錄於:黃茂榮、葛克昌、陳清秀主編,稅捐稽徵法,第1版,2020年3月,頁493-512。
7.許澤天,稅捐刑法,收錄於:黃茂榮、葛克昌、陳清秀主編,稅捐稽徵法,第1版,2020年3月,頁473-492。
8.黃茂榮,契約類型自由與契約當事人或納稅義務人之認定,收錄於: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葛克昌、賈紹華、吳德豐主編,實質課稅與納稅人權利保障,2012年3月,頁357-416。
9.葛克昌,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6款之所有權人應否限定為名義上所有權人?,收錄於:葛克昌主編,實質課稅與行政法院判決,2013年9月,頁357-446。
10.葛克昌,實質課稅與納稅人權利保障,收錄於: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葛克昌、賈紹華、吳德豐主編,實質課稅與納稅人權利保障,2012年3月,頁3-32。
11.蔡孟彥、黃茂榮,稅捐法定主義,收錄於:黃茂榮、葛克昌、陳清秀主編,稅捐稽徵法,第1版,2020年3月,頁45-80。
12.謝如蘭,稅捐稽徵程序,收錄於:黃茂榮、葛克昌、陳清秀主編,稅捐稽徵法,第1版,2020年3月,頁335-356。
(三)論文集
1.吳從周,我國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之發展現狀–特別著重觀察內部效力與外部效力演變之互動,收錄於:借名登記契約之實務爭議探討,2017年11月,頁3-38。
2.邱聰智,契約社會化對契約解釋理論之影響,收錄於:民法研究(一), 2002年,頁45-76。
3.張永明,從認購權證課稅規定論租稅立法與解釋之界線,收錄於:國家租稅權之界線,2010年2月,頁2-29。
4.陳聰富,脫法行為、消極信託及借名登記契約–評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76號判決,收錄於:借名登記契約之實務爭議探討,2017年11月,頁75-96。
5.葛克昌,人性尊嚴、人格發展–賦稅人權之底線,收錄於:行政程序與納稅人基本權稅捐稽徵法之新思維,第3版,2012年4月,頁3-358。
6.葛克昌,租稅規避與法學方法–稅法、民法與憲法,收錄於:稅法基本問題,2005年9月,頁3-36。
7.葛克昌,遺產稅規劃與法治國理念,收錄於:稅法基本問題–財政憲法篇,第2版,2005年,頁179-222。
8.詹森林,非典型契約之基本問題,收錄於: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第1版,1998年,頁115-132。
9.詹森林,臺灣信託法最新判決發展,收錄於:融整法學的經驗與見證–邱聰智、張昌邦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第1版,2006年,頁303-318。
10.謝哲勝,消極信託和借名登記形同脫法行為–實務上相關判決評釋,收錄於:財產法專題研究(六),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2008年,頁479-508。
(三)期刊
1.王澤鑑,民法總則在實務上的最新發展(一)–最高法院九零及九一年若干判決的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2期,2003年11月,頁73-87。
2.向明恩,剖析代償請求權之本質與消滅時效之起算–以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833號判決為楔子,月旦民商法雜誌,第48期,2015年6月,頁138-154。
3.何彥陞,區段徵收抵價地、比例與計算分配之檢討,臺灣法學雜誌,第253期,2015年1月,頁100-115。
4.吳從周、卓心雅,借名登記與無權處分,臺灣法學雜誌,137期,2009年10月,頁162-165。
5.卓心雅,論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以所有權歸屬為中心,法學新論,第33期,2011年12月,頁91-113。
6.林大洋,借名登記對外效力之探討–法學方法與債法現代化之思考,中華法學,第17期,2017年11月,頁105-127。
7.姚志明,契約法總論:第六講–契約之消滅,月旦法學教室,第84期,2009年10月,頁57-70。
8.柯格鐘,公法債務與私法債務–稅捐債務法之基本問題,月旦法學雜誌, 第235期,2014年12月,頁198-218。
9.柯格鐘,實質課稅原則與其在稅捐程序法中之運用–兼論稅捐稽徵法第12條之1的增訂,台灣法學雜誌, 2012年5月,第199期,頁121-163。
10.柯格鐘,論稅捐規避行為之立法與行為的類型化,興大法學,2014年5月,第15期,頁29-100。
11.柯格鐘,論量能課稅原則,成大法學,第14期,2 007年12月,頁55-120。
12.柯格鐘,論傳銷業與壽險業從業人員所得的課稅(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5期,2005年10月,頁9-28。
13.洪家殷,論行政調查之證據及調查方法–以行政程序法相關規定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5期,2011年12月,頁1-52。
14.張大為,消極信託之研究,月旦財經法雜誌,第35期,2014年11月,頁195-224。
15.盛子龍,租稅法上舉證責任、證明度與類型化方法之研究–以贈與稅課徵要件上贈與合意之證明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24卷第1期,2012年7月,頁41-86。
16.盛子龍,租稅法上類型化立法與平等原則,中正財經法學,第3期,2011年7月,頁149-194。
17.許澤天,參與法人逃漏稅捐的可罰性,月旦法學教室,第128期,2013年5月,頁30-32。
18.陳立夫,論核准區段徵收抵價地比例之法律性質,月旦法學雜誌,第257期,2016年10月,頁177-197。
19.陳敏,租稅課徵與經濟事實之掌握–經濟考察方法,政大法學評論,第26期,1982年,頁1-25。
20.陳清秀,實質課稅原則裁判之研討,法令月刊,第59卷第3期,2008年3月,頁135-194。
21.陳榮哲、陳建宏,經濟觀察法與實質課稅原則–兩個概念的再考,第55卷第2期,軍法專刊,2009年4月,頁121-152。
22.陳聰富,代償請求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2期,2002年3月,頁149-154。
23.陳聰富,脫法行為、消極信託及借名登記契約–脫法行為、消極信託即借名登記契約–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三六二號民事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2005年7月,頁220-231。
24.陳聰富,債權行為要因性及物權行為獨立性與無因性,月旦法學雜誌,第71期,2001年4月,頁10-11。
25.游進發,無名契約典型化之因素,國立高雄大學法學論叢,第13卷第1期,2017年9月,頁199-265。
26.黃士洲,從契稅實例論實質課稅原則的適用範圍,月旦財經法雜誌,第1期,2005年6月,頁155-172。
27.黃士洲,稅法對私法的承接與調整(上)–以消極信託於擬制贈與上的評價為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8期,2006年11月,頁1-13。
28.黃士洲,避稅與逃稅之不同,月旦裁判時報,第43期,2016年1月,頁5-12。
29.黃茂榮,稅捐法與民事法,月旦財經法雜誌,第2期,2005年9月,頁65-104。
30.黃健彰,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有效性的檢討,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64期,2019年7月,頁55-130。
31.溫豐文,論共有物之管理,台灣法學雜誌,第135期,2010年1月,頁92-101。
32.葉張基,借名登記契與信託契約之比較–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二○二八號民事判決,第9卷第5期,全國律師,2005年5月,頁115-128。
33.詹森林,借名登記契約之法律關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3期,2003年2月,頁128-132。
34.廖家宏,論消極信託與借名登記–實務相關見解的綜合評釋,第57卷第11期,法學月刊,2006年11月,頁19-26。
35.廖欽福,納稅者權利保護的新視角(上),稅務旬刊,第1938期,2005年7月,頁42-45。
36.劉宗榮,論所有權安全的保護與交易安全的保護,月旦法學雜誌,第187期,2010年12月,頁59-69。
37.蔣淑芬,租稅公平原則之探討-兼論證所稅與證交稅之課徵問題,證交資料,第446期,1999年6月,頁1-13。
38.鄭玉波,寄託論,台大法學論叢,第1卷第1期,1971年10月,頁143-164。
39.謝哲勝,不動產登記客體與與效力的檢討,中原財經法學,第27期,2011年12月,頁1-37。
40.謝哲勝,契約自治與管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2005年9月,頁23-30。
41.謝哲勝,借名登記之名消極信託之實評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七六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2010年2月,第1期,頁58-62。
(四)學位論文
1.王辰萃,借名登記之課稅研究,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2.林其玄,論租稅規避之認定與實質課稅原則之適用,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19年6月。
3.黃德盛,不動產借名登記之理論與實務–以實體與程序交錯適用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二、 英文期刊
1.Mark Buchanan, Wealth Happens, 4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9(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