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黃冠儒 Huang, Guan-Ru |
|---|---|
| 論文名稱: |
歷史老屋再利用風潮下的立面改修工法調查之研究-以臺南市府城地區之戰後街屋建築為例- The Research on Refurbishment of Facades under the Wave of Old House Reuse :Case Studies of Street-Houses after WWII in Tainan City |
| 指導教授: |
陳震宇
Chen, Chen-Yu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 畢業學年度: | 105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07 |
| 中文關鍵詞: | 歷史老屋 、立面 、改修工法 |
| 外文關鍵詞: | Old house, Facade, Refurbishment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8 下載:4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南市近年來興起了一陣老屋再利用的風潮,從2008年古都金金會舉辦「老屋欣力賞」受到關注開始,直至2012年,臺南市文化局開始補助民國六十年以前的老屋,並將具有保存價值的老屋定義為「歷史老屋」,在私人單位和政府機關對歷史老屋文化的推廣下,再加上報章雜誌及媒體的宣傳,歷史老屋除了成為臺南市的文化財之外,也成為了重要的觀光資源之一。
本研究以此風潮下的歷史老屋為研究對象,調查其進行立面改修時所使用的工法,以釐清歷史老屋在進行改修時所會面對的各種問題及所採取的應對方法。
本研究參考《建築物の改修の考え方.同解說》中建築物的分類方法,將歷史老屋之立面區分為「結構體」、「外牆」、「開口部」、「金屬部位」和「設備」五項主要部位,再透過現場調查及訪談現有經營者的方式,記錄各項主要部位中之立面元素改修時所使用的改修工法,並加以彙整和分析,獲得下列之成果:
一、多種類「設備」的出現為歷史老屋改修後立面元素最大的改變
透過各部位中立面元素之調查結果,得知「結構體」有四種立面元素,如:騎樓柱、騎樓梁,「外牆」有五種立面元素,如:外牆壁體、分戶側牆、陽台,「開口部」有五種立面元素,如:門、窗,「金屬部位」有兩種立面元素,包含了欄杆和鐵窗,而「設備」部分最多,共有十四種立面元素,如:空調設備、熱水器、抽油煙機、抽水馬達,其種類明顯較其他部位為多,且大多是因使用之需求而增設,但增設的設備數量越多,立面也越被遮蔽或產生突兀感,歷史老屋的建築特色也相對地減弱,因此未來進行改修時需考量如何修飾或遮蔽設備,以減少對建築立面美觀上的影響。
二、歷史老屋立面改修前之平均設備遮蔽率為3%,改修後提高至4.6%
將調查案例改修前後之立面和設備遮蔽率進行繪製和計算,得知十八個案例裡有十六個案例,其改修後的設備遮蔽率大於改修前之遮蔽率。再進一步分析後得知,改修前之設備遮蔽率平均為3%,改修後之設備遮蔽率平均為4.6%,推論導致此現象之原因,有以下七項:「增加識別性」、「增加安全性」、「增加電量負載」、「增加經營所需設備」、「改善水電線路」、「增加照明」和「增加室內舒適度」等七項。
三、「油漆塗覆」工法被廣泛使用,立面的改修著重於「一樓店面」的塑造
根據調查結果,經營者或承租者不會選擇過多改修的改修方式或是需結構安全補強的歷史老屋來進行再利用,對以租賃歷史老屋為經營模式的經營者而言,選擇此種方式將會花費較高之改修成本。因此「結構體」、「外牆」、「開口部」和「金屬部位」之改修,大多是針對其「立面裝修材」並以成本較低的「油漆塗覆」工法進行改修,而「設備」部分之改修則是為了使用之需求而「增設」。
而除了「油漆塗覆」工法之外,其餘如用於結構體部位的「板材包覆」工法、外牆壁體的「增設」工法、外門的「拆除後增設」工法和附加雨遮的「拆除」工法等,皆是運用在歷史老屋的一樓立面。此結果也顯示,除了使用「油漆塗覆」工法進行立面各部位的維護之外,還會以其他工法,特別針對「一樓店面」進行改修。
四、歷史老屋立面改修工法之類型
透過對所調查案例所採用改修工法進行分類並將其進行彙整後得知,歷史老屋立面改修時,各部位主要之改修重點和可改修之立面元素。其主要改修類型包含了「結構體和外牆立面裝修材的塗裝」、「一樓空間的板材包覆」、「外牆壁體裂縫和洗石子的修復」、「外牆壁體的增設」、「斜屋頂與屋簷的金屬板包覆」、「陽台底面的油漆塗覆」、「木門窗的修復」、「鋁門窗的增設」、「外門的增設」、「附加雨遮的增設」、「金屬部位的修復」、「設備的增設和修飾」和「拆除工程」等十三項改修項目。其中「木門窗的修復」、「外門的增設」、「金屬部位的修復」、「設備的增設和修飾」和「拆除工程」等五項為歷史老屋立面改修時較常運用之改修方式,而「外牆壁體裂縫和洗石子的修復」則較為少見。
五、歷史老屋在不同使用情形下與立面改修類型之關係
根據各種歷史老屋立面改修工法之類型,分析各調查案例在「用途」、「有無騎樓」、「是否為租賃」和「有無補助」等四個方面所運用的改修類型之差異,並得知以下之關係:
1.若為餐廳、零售或辦公用途之歷史老屋,較常採用「增設附加雨遮」的改修方法。
2.若屬有騎樓之歷史老屋,較常採用「塗裝結構體和外牆立面裝修材」、「增設外牆壁體」和「以油漆塗覆陽台底面」的改修方法。
3.若為租賃之歷史老屋,較常採用「以板材包覆一樓空間」和「修復金屬部位」的改修方法,若為非租賃之歷史老屋,較常採用「增設附加雨遮」的改修方法。
4.若歷史老屋有接受文化局之補助,較常採用「修復金屬部位」的改修方法,若歷史老屋無接受文化局之補助,較常採用「增設附加雨遮」的改修方法。
The reuse of old houses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use of historic buildings and sights protected by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c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or further reuse of the old house, the renovation companies shall not only repair the old house itself, but also take the building’s condition, future using purposes and other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use different renovation methods, as the appearance and the use of the space inside of the old house would be different from the existing, it is a great opportunity to show that the old houses can also have new modern and diverse style. The objects of the research are the facades and the existing post-war constructions, that can show the most important sides of the historic look of old hous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post-war buildings, renovated during “the new wave of reuse”, their facades and the renovation methods, and clarify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old house in the process of renovation and the way to deal with it, and systematise and analyse the data derived.
論文
1.石志偉 (2002.2),傳統街屋空間使用特性之研究-以台南市神農街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吳建明 (2005.6),日治時期建築外牆洗石子劣化修復技術之研究,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3.柯俊成 (1998.6),臺南(府城)大街空間變遷之研究(1624-1945),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4.高蔡義 (2000.6),建築物外牆面磚劣化原因與對策之研究-以大學學校建築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5.黃毓舜 (2003.1),近代化後期街屋立面調查與維護策略研擬-以鹽水鎮中正路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6.黃駿仁 (2010.6),台南市古蹟及歷史建築白蟻防治之調查研究(1985~2009),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7.黃克翊 (2010.6),既有R.C.建築磁磚外牆劣化及改修工法調查研究-以高雄市透天厝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8.錢志強 (2006.6),台南市透天厝二次施工類型及技術探討,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9.謝文泰 (1995.7),歷史性建築外部材料與再利用之研究-以台灣日治時期建築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10.戴育澤 (1986),台灣都市中近代公共建築之維護與再利用,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研究報告
1.李東明(2003.12),台灣傳統街屋建築空間形式與再利用之研究,內政部建研所
2.葉世文 (2005.12),古蹟木作修復工法程序與工作手冊之研究,內政部建研所
專書
1.于永斌 (1997.11),金屬工程施工技術,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李乾朗(1994.11),台灣建築百年,室內雜誌社
3.李乾朗(1994.11),台灣近代建築之風格,室內雜誌社
4.李永盛、丁潔民 (1999.10),建築裝飾工程施工,同濟大學出版社
5.吳卓夫、葉基棟 (2005.8),營造法與施工,茂榮書局
6.路克米(2008.1),2008老屋欣力-老屋再生.活力無限,古都基金會
7.路克米(2010.2),2010老屋欣力-常民生活場域的文藝復興運動,古都基金會
日文文獻
1.大野隆司 (2007.9),建築構法計畫資料,市ヶ谷出版社
2.日本建築學會(2002),建築物の改修の考え方.同解說
網路資料
1.古都基金會
https://issuu.com/760156
2.臺南市歷史街區暨歷史老屋補助計畫-好舊。好
http://oldisgood.tainan.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