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鍾惠平 Chung, Hui-Ping |
|---|---|
| 論文名稱: |
從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觀點探討親權行使之限制 The Best Interests of Children & the Restrictions of Parental Rights |
| 指導教授: |
郭書琴
Kuo, Shu-Chin Grace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 畢業學年度: | 105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93 |
| 中文關鍵詞: | 子女最佳利益 、限制親權行使 、不適任的父母 、國家介入 、強制性親職教育 |
| 外文關鍵詞: | the best interests of children, the restrictions of parental rights, unfitness parents, intervene by state, mandatory parenting educa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256 下載:5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以現行法規範而言,親權是行使、負擔父母對子女之權利義務,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則是作為衡量行使親權時之最高指導原則。惟親權行使得當與否,攸關未成年子女權益是否被妥善保障。本文以非典型家庭如受刑人家庭為案例,認為不適任的父母與非自願性缺席的父母,皆會造成未成年子女在身心發展方面重大影響。因鑑於以往對國家介入親權的研究分析,多數以兒虐與兒童保護為主。反而對親權行使人在強制性親職教育與強制出養之議題方面,卻很少被注意及探討。因此,本文分析重點從「不適任的父母」以不當教養方式,就法規範應是限制其親權行使?還是改善父母的親職能力?如何才能真正保護子女權益的最佳做法。而本研究結果認為,限制其親權行使只是消極性防範或隔離子女再遭受不當侵害,但是親權人自我親職能力問題仍存在。所以,唯有施予強制性親職教育,才是提升父母親職能力之有效方案;對於親職無法改善者,而強制出養係對未成年子女成長之最佳利益考量的最終選擇。
在研究方法則運用文獻分析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檔案分析法和個案訪談。研究資料包括臺灣和美國對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親權行使及限制與兒童保護等規定,學術觀念和實務上相關做法。從研究分析結果發現,現行法律對限制親權行使規定,僅規範於離婚親權歸屬之雙親推定原則的判斷與濫用親權時的宣告停止親權。亦即對父母在親權行使上適任與否之認定,對非自願性缺席的父母而言,從子女最佳利益觀點看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是無法被落實,子女生活照顧成為最迫切需要解決問題。國家在親權代行之責任前提下,「強制性」是改變親職教育中重要關鍵。對於無改善可能性之父母,子女被家外安置可能會經驗負面影響,而考量強制出養之決定,才能給予子女永久安穩的成長家庭。尤其是非典型之類家庭,如何在維護家庭完整性與子女無法復歸家庭之間抉擇,提供給未來立法、司法及行政之參酌。希望經由本文研究建議能促使今後在立法方向及政策規劃,能更周詳保障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
In existing law, parental rights are the rights related to taking care of children and taking responsibility of children. The highest guide of them is the largest benefit of the children. When the unfitness parents are brought to the court, which way is the better one-Depriving the parents of parental rights or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of taking care of children? This essay tries to find out the best way to protect the benefit of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is essay, I think that depriving or limiting the parental rights just passively protects the children against being harmed continually. The only way to elevate their welfare is to improve the parents’ ability through enforced parent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this essay trie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revision of related law and further plan of public policy.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下列排行順序依照作者姓氏筆畫作排列)
一、專書論著
史尚寬(1974),親屬法論,臺北,作者自版。
余漢儀(2005),兒童虐待-現象檢視與問題反思,臺北,巨流。
我妻榮、有泉亨著,夏玉芝譯(1996),日本民法親屬法,中國北京,工商出版社。
林秀雄(1994),離婚後監護人對未成年子女收養行為之同意權,家族法論集(三),臺北,漢興書局。
林秀雄(2013),親屬法講義,臺北,元照出版。
林菊枝(1996),親屬法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林勝義(2012),兒童福利,臺北,五南圖書。
紀欣(2002),美國家事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高鳳仙(2009),親屬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
徐美貞(2003),親屬法,臺北,五南圖書。
翁毓秀、曾麗吟譯(2009),安置兒童照顧─協同合作實務,臺北,洪葉出版社。
陳祺炎、黃宗樂、郭振恭(1993),民法親屬新論,臺北,三民書局。
許育典(2008),憲法,臺北,元照出版。
戴炎輝、戴東雄合著(1998),中國親屬法,臺北,著者自版發行。
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等合著(2007),親屬法,臺北,著者自版發行。
Carole R. Smith著,王碧珠譯(1997),收養與寄養-理論與實務(Adoption and Fostering : why and how),臺北,巨流圖書。
貝克(Gary S. Becker)著,王文娟、李華夏、吳惠林、鄒繼礎等譯(1998),家庭論(A Treatise on the Family),臺北縣,立緒文化事業。
Ian Milligan & Irene Stevens著,翁毓秀、曾麗吟譯(2009),安置兒童照顧─協同合作實務,臺北,洪葉出版社。
紀伯倫(Khalil Gibran)著(2015),論孩子(On Children),收錄於:先知(The Prophet),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著,李田樹譯(1991),童年之秘(The Secret of Childhood),臺北,及幼文化出版社。
Nancy Boyd Wedd著,黃瑋瑩、辜惠微譯(2006),兒童社會工作實務(Social Work Practice with Children),臺北,學富文化事業。
蘇珊.佛渥德(Susan Forward)﹠克雷格.巴克 著,楊淑智譯(2003),父母會傷人(Toxic Parents:Overcoming Their Hurtful Legacy and Reclaiming Your Life),臺北,張老師文化。
岡田尊司著,張婷婷譯(2014),母親這種病,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岡田尊司著,張婷婷譯(2015),父親這種病,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二、專書論文
林菊枝(1985),親權法上幾個疑難問題之研討,收錄於:親屬法專題研究,頁139-167,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施慧玲(2001),家庭、法律、福利國家-現代親屬法的主要研究課題,收錄於:家庭、法律、福利國家現代親屬法論文集,頁3-33,臺北,元照出版。
施慧玲(2004),子女本位之親子法,收錄於: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頁203-219,臺北,元照出版。
施慧玲(2004),子女最佳利益與離婚後親權行使,收錄於: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頁221-259,臺北,元照出版。
施慧玲(2004),論國家介入親權行使之法理基礎-以兒童人權為中心價值的論證體系,收錄於: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頁261-276,臺北,元照出版。
許育典(2014),國家公權力介入家庭後的衝突關係:以兒少保護為核心,收錄於:基本人權與兒少保護,頁103-138,臺北,元照出版。
彭南元(2007),祖父母訪視孫子女所引起之爭議-以爭議解決觀點評析美國最高法院Troxel v. Granville一案之判決,收錄於:美國最高法院重要判決之研究:2000~2003,頁449-495,臺北,中央研究歐美研究。
滿小歐、李月娥(2014),美國兒童福利政策變革與兒童保護制度—從「自由放任」到「回歸家庭」,收錄於:國家行政學院學報,第2期,頁94-98,中國北京,國家行政學院。
鄧學仁(1997),親屬法之歷史與課題,收錄於:親屬法之變革與展望,頁3- 47,臺北,月旦出版社。
三、期刊論文
王行、莫藜藜、李憶微、羅曉瑩(2005),執行兒少保護中「強制性親職教育輔導」理念任務之研究,臺大社工學刊,第10期,頁115-168。
王崠興(2006),美國拒絕批准《兒童權利公約》原因探析,青少年犯罪問題,第1期,頁69-72。
史尚寬(1969),我國民法上之親權,法令月刊,第20卷第3期法學論著,頁63-65。
伍偉華(2007),論父母之一方出養未成年人之要件,律師雜誌,第328期1月號,頁66-84。
李立如(2010),論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負擔:美國法上子女最佳利益原則的發展與努力方向,中央研究歐美研究,第40卷第3期,頁779-828。
何希皓(1996),未成年人之基本權與親權的衝突,憲政時代,第22卷第2期,頁45-56。
林秀雄(2002),懲戒權,月旦法學雜誌,第86期,頁14-15。
林秀雄(2003),我國親權法之現狀與課題,新世紀法學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100期,頁42-53。
施慧玲(2000),論我國民法親屬編之修正方向與立法原則-由二十世紀的成果展望二十一世紀的藍圖,第3期,頁163-221。
施慧玲(2004),我國兒童人權法制之發展-兼談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之社會運動,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4期,頁169-204。
施慧玲(2011),父母懲戒權之行使與兒童之教養保護-從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八十四年偵字第二三二○五號不起訴處分書談起,律師通訊,第201期,頁9-20。
施慧玲(2011),從《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到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兼談法律資訊之應用與台日比較研究方法,臺灣國際法季刊,第2期,頁95-150。
馬憶南(2009),父母與未成年子女的法律關係-從父母權利本位到子女權利本位,月旦民商法,第25期,頁51-64。
徐慧怡、吳從周(2010),親權之行使、假處分與子女交付,月旦法學教室,第87期,頁43-56。
許育典、陳碧玉(2009),論國家限制親權的憲法正當性-從虐童談起,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9期,頁1-38。
陳憶娟(2008),律師如何協助遭遇不幸的兒童、青少年告別憂傷?,律師雜誌,第342期,頁42-53。
郭書琴(2011),從「孰為值得保護的家庭」與「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之具體化」觀點再思婚生否認之訴的實體與程式,臺灣法學,第180期,頁93-98。
雷文玫(1999),以「子女最佳利益」之名: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與負擔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8卷第3期,頁245-309。
鄧學仁(2010),子女最佳利益之適用爭議與發展方向,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頁45-61。
鄧學仁(2013),善意父母原則之內涵與落實-兼評民法第1055-1條之修正,月旦法學雜誌:台灣法學,第238期,頁1-10。
劉宏恩(1997),夫妻離婚後「子女最佳利益」之酌定─從英美法實務看我國民法親屬編新規定之適用,軍法專刊,第43卷第12期,頁24-55。
劉晏齊(2016),為什麼要保護未成年人?兒少福利、法律與歷史的分析,政大法學評論,第147期,頁83-157。
戴瑀如(1999),血緣、家庭與子女利益─從德國立法之沿革探討我國民法上的婚生否認之訴,東吳法律學報,頁29-70。
戴瑀如(2007),國家應否及如何介入子女親權與會面交往權的酌定—歐洲人權法院相關裁判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51 期,頁71-91。
魏大喨(2002),親權與家事事件審理程式,月旦法學雜誌,第90期法學新論,頁179-197。
魏大喨(2007),親權,月旦法學教室,第7期,頁95-112。
羅宗賢、黃雅琴(2007),論出養未成年人之同意權,法學論述,全國律師雜誌,第12期,頁50-65。
蘇永欽(2006),我國憲法中的家庭,部門憲法,月旦法學雜誌,頁795-806。
鄭曉劍(2016),比例原則在民法上的適用及展開,中國法學,第2016卷第2期,中國法學會,頁1-4。
四、學位論文
丁蓓蓓(1987),論民法上親權之行使,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修豪(2004),對未成年子女親權行使之研究-以父母離婚後親權行使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立如(1994),兒童保護行政之研究—實現兒童最佳利益,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秀娟(2009),家庭暴力事件中受虐兒童法律保護制度之比較研究-以民事救濟為研究中心,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宛臻(2012),身分法之「母職」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仕杰(2002),兒童保護的理念與政策之執行:保障親權與保護兒童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論文。
施華婷(2015),兩岸親權制度比較研究-以子女最佳利益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瑞玲(2013),停止親權後:少年保護個案受政府監護之經驗初探,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陳麟祥(2003),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與親屬法之交錯─兼論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相關規定之修訂,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詩怡(2010),以子女親權前提之國家介入權—論歐洲與我國之制度規範,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君維(2012),受刑人之人權保障—以家庭生活權利及接見權利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旭正(2002),論國家介入親權行使之法理基礎及界限,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必嘉(2008),未成年子女權利之保護,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顯鑫(2002),子女權利與親權制度,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
賴月蜜(1977),兒童福利法中「親權」規範適用之探討,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蘇妍如(2004),社工員執行監護權訪視之現況與決策,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五、研討會論文暨專題研究報告
馮燕等著(2012),21世紀臺灣蛻變的兒童及少年福利,內政部兒童局。
婦女救援基金會(2002),「誰是受害者?」座談紀實,婦研縱橫第66期。
司法院(1991),未成年子女親權行使之研究,司法院研究年報,第20輯第3篇。
李志恆主編(2002),藥物濫用,行政院衛生署,台北,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
貳、英文部分
Sankaran, Vivek. 2009. Parens Patriae Run Amuck: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s Disregard for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s of Non-Offending Parents. Temp. L. Rev. 82, no. 1: 55-87.
Murdoch, Jim .2006. The Treatment of Prisoners: European Standards.1-405.
Martha A. Fineman & Karen Worthington eds. 2009.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Empowering parents to protect Their Children's Rights, in WHAT IS RIGHT FOR CHILDREN 7.
Cahn, Naomi. 2009. Placing Children in Context: Parents, Foster Care, and Poverty. Pp. 145-167 in WHAT IS RIGHT FOR CHILDREN, edited by Martha A. Fineman and Karen Worthington.
Mangold, Susan Vivian. 2009. Expanding the Parent–Child–State Triangle in Public Family Law: The Role of Private Providers. Pp. 169-194 in WHAT IS RIGHT FOR CHILDREN, edited by Martha A. Fineman and Karen Worthington.
Duncan Jr., John C. 2005. The The Ultimate Best Interest of the Child Enures from Parental Reinforcement: The Journey to Family Integrity. Pp.1241-1295 in Nebraska Law Review, edited by University of Oklahoma College of Law.
Rooney, Ronald H. 1988. Socialization Strategies For Involuntary Clients. Social casework69,131-140.
參、網路資源
父母迷「網」停止親權小兄弟見網咖就發抖,自由時報2011年2月11日,http://www.wretch.cc/blog/wsjjames/1431637(最後瀏覽時間2017年1月30日)。
父入獄沒交代,3娃丟家中自生自滅,自由時報2014年6月24日,https://tw.news.yahoo.com/%E7%88%B6%E5%85%A5%E7%8D%84%E6%B2%92%E4%BA%A4%E4%BB%A3-3%E5%A8%83%E4%B8%9F%E5%AE%B6%E4%B8%AD%E8%87%AA%E7%94%9F%E8%87%AA%E6%BB%85-221029743.html(最後瀏覽時間:2016年10月25日)。
爛爸扔三童,任50元度三餐:蘋果日報新聞,2015年8月11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811/667179//(最後瀏覽時間:2017年2月28日)。
全台受虐兒破萬,在家無助不易發現,蘋果日報2015年7月17日報導,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717/36670269/(最後瀏覽日:2016年12月11日)。
一周驚傳4起虐童事件全台搶救15,469個受虐兒,中時電子報2015年7月17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17000369-260102(最後瀏覽日:2016年12月11日)。
新聞辭典/王昊條款,奇摩新聞2012年6月28日,https://tw.news.yahoo.com/%E6%96%B0%E8%81%9E%E8%BE%AD%E5%85%B8-%E7%8E%8B%E6%98%8A%E6%A2%9D%E6%AC%BE.html(最後瀏覽日:2017年5月20日)。
只是撒嬌,6歲女童慘遭狠父拉扯頭髮「去超商外罰站」:華視新聞網,2016年3月20日,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603/201603201731754.html#.VyCysbfQDIU(最後瀏覽時間:2016年12月31日)。
全球有十億童受虐,臺灣半年近6000童活在暴力陰影下,風向新聞2016年11月3日綜合報導,https://kairos.news/55773(最後瀏覽時間:2016年12月5日)。
內政部兒童局於2007年12月27日公布全國受虐兒保個案之數據,雅虎網路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227/51/qomj.html(最後瀏覽日:2017年4月30日)。
內政部警政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npa.gov.tw/NPAGip/wSite/lp?ctNode=12599&xq_xCat=02&nowPage=2&pagesize=15(最後瀏覽時間2017年5月5日)。
福祿貝爾,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大辭書,2000年12月,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3202/?index=1(最後瀏覽時間2017年5月17日)。
Gabriela Mistral,財團法人高雄市三洋維士比集團教育基金會2010年7月30日,http://www.sanyofund.org.tw/news.asp?id=410(最後瀏覽時間2017年5月17日)。
國際兒童人權日、兒童權利公約、以及所謂的「兒童最佳利益」,2013年11月份台權會台灣人權電子報,http://www.tahr.org.tw/node/1320(最後瀏覽日:2017年5月19日)。
兒童權利公約,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http://www.sfaa.gov.tw/SFAA/Pages/List.aspx?nodeid=588(最後瀏覽日:2017年5月19日)。
兒童權利緣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http://www.soco.org.hk/children/q2_content_1.htm(最後瀏覽日:2017年5月19日)。
聯合國歡迎索馬利亞批准《兒童權利公約》,國際日報2015年10月3日,http://www.chinesetoday.com/big/article/1047376(最後瀏覽日:2017年5月12日)。
兒童權利公約介紹,兒童少年權益網2014年9月29日:http://www.cylaw.org.tw/about/crc/25/107(最後瀏覽日:2017年5月12日)。(最後瀏覽日:2017年5月12日)。
只要探視權!不要監護權!台灣法律網: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parent_path=,1,656,&article_category_id=287&job_id=102155&article_id=43530(最後瀏覽日:2017年5月19日)。
兒童權利公約首次進行國家報告,今日新聞2016年11月17日,https://m.nownews.com/news/2308441(最後瀏覽日:2017年6月17日)。
王順民,從離婚破綻主義窺見家庭運作危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9年10月16日,ttp://www.npf.org.tw/1/6574(最後瀏覽日:2017年5月19日)。
陳竹上,是國家殺了這些兒童嗎?天秤座法律網,http://www.justlaw.com.tw/News01.php?id=8107(最後瀏覽時間2017年7月16日)。
藝人陳凱倫獨子陳銳獲准假釋,自由時報2014年6月20日,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035947(最後瀏覽日:2017年7月17日)。
富二代吸毒販毒,總經理寶座飛了!中時電子報2017年7月5日,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705003218-260402(最後瀏覽日:2017年7月17日)。
校內:2020-12-31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