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定邦
Chou, Ting-pang
論文名稱: 詩歌、敘事kap恆春民謠:民間藝師朱丁順研究
Lyric, Narrative, and Hing-tshun Folksong: A Study of National Folk-musician, Tsu Ting-sun
指導教授: 蔣為文
Chiang, Wei-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台灣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70
中文關鍵詞: 台語歌謠恆春民謠社區文化營造敘事民歌采集朱丁順台語文化詩歌民間文學
外文關鍵詞: folklore( folk literature), lyric, Taiwanese(Hō-ló uē) folk-/popul, narrative, folk-music collection, communitarist construction, Tsu Ting-Sūn, Hīng-Tshun folksong, Taiwanese(Hō-ló uē) culture
相關次數: 點閱:127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60 年代許常惠kap 史惟亮發起民歌采集行動,發現一生傳唱恆春民謠ê 陳達,
    kiau tsē-tsē tī恆春半島傳唱恆春民謠ê 歌手。陳達過身了後,恆春人tì 覺ti h 民謠傳承
    ê 危機,tī 80 年代開始組織k 「推展恆春民謠,發展地方文化特色,宏揚固有傳統文
    化」做宗旨ê 社團,in 結合各所在ê 資源,舉辦民謠歌唱比賽,培養在地新一代ê 民
    謠傳人,了後,tī社區、學校開始設班牽sai-á,積極tī tsit-ê 多元文化競爭激烈ê 縫--nih
    建構民謠表演ê 新舞台,phah 算beh kā 恆春民謠tshui-sak 到台灣各角落,甚至到外國,
    tsit 款運用社區文化營造ê 方式展開ê 搶救文化行動,h 恆春民謠ê 內涵產生改變,
    mā 產生民謠ê 新風格。
    到taⁿ,恆春半島ê 社區文化營造已經經過20 幾冬差不多一世代--a,in 1 sì-kè 留落
    phah-piàⁿ傳承恆春民謠ê kha-jiah。Tī tsit-ê 世代lāi-té 朱丁順算是siōng 要緊ê 薪傳者,
    伊ê 琴藝kap 唱khiuⁿ kâm ti h 真厚ê 個人風格,歌聲幽悶、起落áu 韻特殊,suî 編suî
    唱khioh 去是khin-khó ê 頭kioh 功夫li*h 外,歌詞mā 內涵生活經驗、在地民俗等等民
    謠ê 特色,ē-tàng 講是目前代表恆春民謠ê 國寶級藝師。所以本文beh k 文獻閱讀整理、
    田野調查訪談kap 資料分析ê 步數,uì 探討朱丁順演唱恆春民謠ê 造詣(琴藝、歌詞、
    曲調),來研究恆春民謠社區文化營造ê 歷程、現狀,kap 朱丁順所扮演ê 角色;朱丁
    順個人藝術成績tsit 部分,會根據筆者所收集ê 田野資料,包含朱丁順ê 口唱錄音、
    歌詞檔案來作判斷,集中論證恆春民謠詩歌kap 敘事辯證ê 美學kiau 朱丁順tī恆春民
    謠ê 貢獻。

    As in the 1960s Kh Siông-Huī and Sú Uî-Liāng collaborated in a series of field
    studies and inaugurated a movement of folk-music collection, among many folk
    singers in Hīng-Tshun was Tân T t, a master folk musician par excellence in his time,
    ‘discovered.’ After Tân T t’s death, perfectly aware of the crisis of such a traditional
    genre of folksong’s existence and inheritance, people in Hīng-Tshun start to organize
    themselves and set up local institutions for promoting Hīng-Tshun folksong. The
    communitarist institutions was organized along a triple cause: promoting Hīng-Tshun
    folksong, developing local traits, and exal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Hereafter, promotion
    policies were implement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communities and schools,
    launching annual music contests, patronizing folk musicians and discipleship, and so
    on. All were done to and for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a cultural terrain(stage) for
    Hīng-Tshun folksong, in the multi-cultural contexts of modern times in such a
    communitarist fashion to disseminate Hīng-Tshun folksongs all over Taiwan and even
    overseas. In effect, communitarist construction had changed and created Hīng-Tshun
    folksong’s content and style.
    Well into the 2000s, it’s been a persistent project of communitarist cultural
    construction for more than 20 years until now, and it’s been a good job effecting a
    artistic generation. In this connection, Tsu Ting-Sūn is another master folk musician
    par excellence and exemplifies musical mastery and craft in singing and playing. It is
    in his style that he enacts a singer and player in a expressive way, and extemporizes
    his performance reflecting the very lifestyle and experiences of his own. In this sense,
    Tsu Ting-Sūn is no other than national craftsman par excellence. This study has
    recourses to literature on the case of communitarist construction in Hīng-Tshun, field
    study and interviews, and data analysis to approach to Hīng-Tshun folksong in Tsu
    Ting-Sūn’s case. The case study will be focused both on the interior ‘textual’ analysis of Tsu
    Ting-Sūn’s artistic performance and on his exterior relationship with Hīng-Tshun’s
    communitarism. What at issue is exactly the elaboration on the ‘aesthetics’ of Tsu Ting-Sūn or
    Hīng-Tshun in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Bok-liok 目錄 Contents CH1 緒論.......................................................................................................................1 1.1 研究動機kap 目的....................................................................................1 1.2 概念界定kiau 文獻回顧......................................................................... 5 1.2.1 概念界定................................................................................... 5 1.2.2 文獻回顧................................................................................... 9 1.3 研究範圍、研究方法hām 論文架構.................................................15 1.3.1 研究範圍..................................................................................15 1.3.2 研究方法..................................................................................16 1.3.3 論文架構..................................................................................17 CH2 民間文學kap 台語歌謠采集.........................................................................19 2.1 話頭............................................................................................................19 2.2 民間文學概論......................................................................................... 23 2.2.1 民間文學ê 定義kap 起源........................................................ 25 2.2.2 民間文學ê 範圍kap 分類........................................................ 27 2.2.3 民間文學ê 特色.......................................................................... 29 2.2.4 民間文學ê 價值..........................................................................30 -目錄p.2- 2.3 台語歌謠概論......................................................................................... 32 2.3.1 台語歌謠ê 定義kap 起源........................................................ 34 2.3.2 台語歌謠ê 範圍kap 分類........................................................ 37 2.3.3 台語歌謠ê 特色kap 特質........................................................42 2.3.4 台語歌謠ê 價值..........................................................................42 2.4 台語歌謠采集探討、分析................................................................... 43 2.4.1 日治時期台語歌謠采集分析................................................... 47 2.4.2 戰後時期台語歌謠采集分析................................................... 54 2.5 話尾........................................................................................................... 57 CH3 恆春民謠采集kiau 恆春半島社區文化營造.............................................61 3.1 話頭............................................................................................................61 3.2 恆春民謠概論......................................................................................... 62 3.2.1 恆春民謠各種曲調ê 探討........................................................ 62 3.2.2 恆春民謠歌詞紹介kap 分析................................................... 76 3.3 恆春民謠采集......................................................................................... 87 3.3.1 60 年代民歌采集kap 90 年代民歌采集................................ 88 3.3.2 民歌采集ê 歌詞記錄分析....................................................... 101 3.4 恆春半島社區文化營造...................................................................... 110 3.4.1 恆春民謠比賽.............................................................................. 111 -目錄p.3- 3.4.2 組織民謠社團..............................................................................113 3.4.3 民謠傳承釘根..............................................................................118 3.5 話尾..........................................................................................................126 CH4 民間藝師朱丁順ê 生平紹介.......................................................................130 4.1 話頭..........................................................................................................130 4.2 出世tī民謠之鄉ê sàn-tsi9h 家庭........................................................ 131 4.3 堅心傳承民謠ê 走唱詩人.................................................................. 138 4.4 話尾.......................................................................................................... 156 CH5 民間藝師朱丁順ê 恆春民謠研究.............................................................. 173 5.1 話頭.......................................................................................................... 173 5.2 朱丁順恆春民謠分析...........................................................................174 5.3 陳達時代kap 朱丁順時代ê 恆春民謠比較...................................209 5.4 朱丁順恆春民謠ê 特色kap 貢獻..................................................... 247 5.5 話尾.........................................................................................................250 CH6 結論.................................................................................................................. 257 參考冊目......................................................................................................... 275 附錄.................................................................................................................. 285

    參考冊目
    專冊
    中島利郎編,2003,《1930 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市:春暉。
    片岡巖著、陳金田譯,1990,《臺灣風俗誌》(二版三刷:1994.05),台北:眾文。
    史惟亮編著,1977,《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台北市: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平澤丁東編,1917,《台灣の歌謠と名著物語》,台北:晃文館。
    甘文芳等著,黃英哲主編,2006,《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一冊》,台
    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伊能嘉矩,1928,《臺灣文化志》(中冊),東京:刀江書院。
    吳達芸、方耀乾主編,2005,《2005 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國家台
    灣文學館。
    吳燦崑編著,2001,《恆春民謠探索》,屏東縣: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
    吳瀛濤,1975,《台灣諺語》,台北:台灣英文出版社。
    李獻璋,1936,《台灣民間文學集》,台北市:台灣文藝協會。
    杜文靖,2005,《台灣歌謠歌詞呈顯的台灣意識》,台北縣板橋市:台北縣文化局。
    周定邦,2001,《義戰噍吧哖—台語七字仔白話史詩》,台南市:台灣說唱藝術工作室。
    林金城、許亮昇編著,2003,《金山相褒歌》,台北縣汐止市:昊天嶺文史工作室。
    林金城主編,2004,《平溪相褒歌》,台北縣汐止市:昊天嶺文史工作室。
    林金城主編,2005,《雙溪相褒歌》,台北縣汐止市:昊天嶺文史工作室。
    林果顯,2005,《『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
    建立與轉變》,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
    金關丈夫主編、林川夫主編,1999,《民俗台灣》(第一~七輯),台北市:武陵。
    段寶林,1985,《中國民間文學概要》(一版三刷:1993.10),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
    社。
    276
    胡萬川,2004,《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初版二刷:2005.6),新竹市:清大出版社。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1999a,《恆春半島民歌紀實:思想起》(CD 附小冊),台北: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1999b,《恆春半島民歌紀實:牛尾絆‧五孔小調》(CD 附小
    冊),台北: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徐麗紗、林良哲,2006,《恆春半島絕響:遊唱詩人—陳達》,宜蘭五結鄉:傳藝中心。
    高賢治編,1991,《臺灣風物分類索引》,台北縣板橋市:臺灣風物雜誌社。
    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編輯,2004,《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暨說唱傳承表
    演論文集》,台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
    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三期),台南市:國家台灣
    文學館籌備處。
    張炫文,1998,《歌仔調之美》,台北縣汐止鎮:漢光文化。
    張裕宏,1980,《台灣風:民謠解讀集》,台北市:文華。
    張德水,1996,《台灣種族、地名、政治沿革》(再版第三刷:2002),台北市:前衛
    出版社。
    莊永明、孫德銘編,1994,《台灣歌謠鄉土情》,孫德銘自行出版。
    許常惠,1968,《尋找中國音樂的泉源》(再版:1970.7.1),台北市:進學書局。
    許常惠,1992,《現階段台灣民謠研究》,台北市:樂韻出版社。
    郭賜郎,1967,《恆春風光》,台南市:西北出版社。
    陳益源、潘是輝總編輯,2003,《雲林縣民間文學集 :雲林縣閩南語歌謠集(五)》,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縣文化局。
    黃勁連編注,1995,《台灣國風》,台北縣:台語文摘雜誌社。
    黃勁連編註,1997a,《台灣褒歌(上)》,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文化中心。
    黃勁連編註,1997b,《台灣褒歌(下)》,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文化中心。
    黃得時,1967,《臺灣歌謠之研究》,國立台灣文學館藏品數位化資料(黃得時手稿),
    277
    未出版。
    楊克隆,2007,《台灣歌謠欣賞》,台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
    楊碧川,1997,《臺灣歷史辭典》,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楊麗祝,2003,《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臺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台北縣板橋
    市:稻鄉。
    葉石濤,1987,《臺灣文學史綱》(再版:1998),高雄市:春暉。
    廖炳惠,2003,《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台北市:麥田。
    稻田尹,1943,《台灣歌謠集》,第一集,台北市:台灣藝術社。
    鄭恒隆、郭麗娟,2002,《台灣歌謠臉譜》,台北市:玉山社。
    謝雲聲編,1928,《台灣情歌集》,廣州:中山大學民俗學會。
    鍾宗憲,2006,《民間文學與民間文化采風》,台北市:里仁。
    簡上仁,1992,《台灣民謠》(二版三刷:1996.5),台北市:眾文圖書。
    單篇論述
    尤明雄,2004,〈燦崑仔兄請順順的走!〉,《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93 年會
    員大會年刊》,屏東縣: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20-23。
    尤明雄,2005,〈落山風薰陶下的民俗藝師—朱丁順先生〉,《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
    謠促進會94 年會員大會年刊》,屏東縣: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
    48-50。
    史惟亮,1967a,〈民歌採集隊東隊日記〉,《台灣新生報》,8 月24,5 版。
    史惟亮,1967b,〈民歌採集隊東隊日記〉,《台灣新生報》,8 月25,5 版。
    台灣日報,1999,〈朱丁順 再唱一首思想起〉,《台灣日報》,6 月16,8 版。
    吳榮順,1999,〈這條我們走過的路〉,《恆春半島民歌紀實:牛尾絆‧五孔小調》,台
    北: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4-7。
    吳榮順,2006,〈陳達的歌不是恆春人音樂的全部,卻是恆春人的驕傲〉,《恆春半島
    278
    絕響:遊唱詩人—陳達》,宜蘭五結鄉:傳藝中心,ⅩⅣ-ⅩⅤ。
    呂興昌,1998,〈論鄭坤五的「台灣國風」〉,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清華大學。
    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l/li-heng-chhiong/tenn-khun-ngou.htm
    呂興昌,2005,〈憑什麼台語?為什麼文學—台語文學的新思考〉,《2005 台語文學學
    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Ⅰ-Ⅵ。
    君玉,1934,〈臺灣歌謠的展望〉,《先發部隊》第1 號,臺北市:臺灣文藝協會,11-15。
    李佳玲,2007,〈恆春民謠進香團 明晚開唱〉,《民眾日報》,7 月20。
    李進益,2006,〈日治時期臺灣民間文學資料考索〉,《2006 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35-151。
    李獻璋,1982,〈清代福佬話歌謠〉,《台灣文藝》革新號第25、26 合刊(1982.12),台
    北市:台灣文藝雜誌社,251-301。
    東方文化書局復刻本,《台灣新文學雜誌叢刊:フォルモサ》。
    東方文化書局復刻本,《台灣新文學雜誌叢刊:南音》。
    東方文化書局復刻本,《台灣新文學雜誌叢刊:第一線》。
    林佳宏,2007,〈陳明章屏東進香 聽阿公彈月琴〉,《自由時報》,7 月18,D5 版。
    林培雅,2006,〈近四十年來台灣民間文學的調查、研究狀況〉,《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三期(2006.10),台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33-52。
    林雪信,2006,〈「思想枝(起)」的播種、傳承與呵護—走尋(找)思想枝的前輩〉,《屏
    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95 年會員大會年刊》,屏東縣:屏東縣恆春鎮思
    想起民謠促進會,13-19。
    林瑞明編,1987,〈台灣文學史年表〉,《臺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春暉,181-352。
    侯千絹,2007,〈聽民謠 來我家 民謠大師出輯明開唱 與樂迷有約〉,《中國時報》,
    7 月20 日。
    施懿琳,2001,〈民歌采集史上的一頁補白—蕭永東在《三六九小報》的民歌仿作及
    其價值〉, 第三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 中興大學。
    279
    http://www.nchu.edu.tw/~chinese/eo09.html
    洪惟仁,2000,〈台北褒歌的調查研究之一—愛悅情歌〉,《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中壢市: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27-260。
    胡紅波,1995,〈由民間文學觀點看《思想起》的變化〉,《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
    雜誌》第33 卷第2 期(1995.6),台北市:思與言雜誌社,329-361。
    胡萬川,1995,〈台灣地區民間文學調查、采集、整理、研究〉,《文學台灣》第13
    期(1995.1.5),高雄市:文學台灣雜誌社,25-39。
    翁禎霞,2007,〈朱丁順 一把月琴唱透人生〉,《聯合報》,6 月初8。
    許常惠,1967a,〈我為什麼要搜集民謠〉,《台灣新生報》,7 月初10,9 版。
    許常惠,1967b,〈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台灣新生報》,7 月30,5 版。
    許常惠,1967c,〈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台灣新生報》,8 月初2,5 版。
    許常惠,1967d,〈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台灣新生報》,8 月初4,5 版。
    許常惠,1967e,〈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台灣新生報》,8 月22,5 版。
    許常惠,1967f,〈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台灣新生報》,8 月23,5 版。
    許常惠,1981,〈一個民間藝人之死〉,《聯合報》,4 月23,8 版。
    許常惠,1999a,〈還「思想起」一個自由的生命〉,《恆春半島民歌紀實:思想起》,
    台北: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13-21。
    許常惠,1999b,〈細說陳達的說唱曲藝〉,《恆春半島民歌紀實:思想起》,台北:風
    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23-32。
    許常惠,1999c,〈十四首〈思想起〉賞析〉,《恆春半島民歌紀實:思想起》,台北: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33-50。
    郭芳綺,2005,〈恆春古城建城130 週年系列活動報導〉,《自由時報》,10 月初8,B1
    版。
    陳明道,2007,〈朱丁順 墾丁有牌街頭老藝人〉,《民眾日報》,6 月初10。
    陳俊斌、吳榮順,1999,〈半島吟遊—恆春民謠紀行〉,《恆春半島民歌紀實:牛尾絆‧
    280
    五孔小調》,台北: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15-25。
    陳雪玉,1999,〈恆春半島的民歌手〉,《恆春半島民歌紀實:牛尾絆‧五孔小調》,台
    北: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123-129。
    陳瑞貴,1978,〈臺灣的情歌〉,《臺灣文獻》第二十九卷第一期(1978.3.31),台中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3-199。
    曾子良,1988,〈台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的內容及其反映之思想〉,《民俗曲藝》
    第54 期(1988.7),台北市: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57-77。
    曾子良,2004,〈基隆地區民間文學初探〉,《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暨說唱傳承表
    演論文集》,台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131-142。
    黃石輝,2003,〈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1930 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
    高雄市:春暉,1-6。
    黃周(醒民) ,1931,〈整理歌謠的一個建議〉,《台灣新民報》345 號,1931.01。
    黃得時,1935,〈卷頭言:民間文學的認識〉,《第一線》(1935.01.06),臺北市:臺灣
    文藝協會,1。
    黃得時,1952,〈臺灣歌謠之形態〉,《文獻專刊》第三卷第一期(1952.5.27),台北: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17。
    黃瓊娥,2005,〈北排灣拉瓦爾亞族的傳統婚禮歌謠:新娘頌歌Puljeai〉,《屏東文獻》
    第9 期,104-156。
    潘罡,2000,〈恆春民歌悠揚 許常惠思想起陳達〉,《中國時報》,3 月31,11 版。
    蔡蕙如,2006,〈民族性與階級性—1930 年代整理台灣民間文學的兩種方法論〉,《台
    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三期(2006.10),台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7-32。
    鍾明昆,年代m知,〈恆春民謠〉,《恆春鎮志》卷六篇二。
    藍雪霏,1998,〈恆春民歌之初步辨識—陳俊斌《恆春調民謠研究》讀後〉,《臺灣源
    流》第12 期(1998.12.31),台中市:臺灣省各姓淵源研究會,72-85。
    羅欣貞,2007,〈街頭藝人審查 81 組獲頒藝人證〉,《自由時報》,6 月初4,A14 版。
    281
    蘇維熊,1933,〈臺灣歌謠に對する一試論〉,《フォルモサ》創刊號(昭和8 年7 月15
    日),東京市:臺灣藝術研究會,2-15。
    博碩士論文
    丁鳳珍,2005,《「歌仔冊」中的台灣歷史詮釋—以張丙、戴潮春起義事件敘事歌為研
    究對象》【上冊】,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竹碧華,1991,《楊秀卿歌仔說唱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
    林純宇,2000,《思想起歌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學碩士論文。
    張怡仙,1988,《民國五十六年民歌採集運動始末及成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
    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斌,1993,《恆春調民謠研究(一)、(二)》,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珮如,2004,《「民歌採集」運動的再研究》,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淑珠,2005,《臺灣閩南語褒歌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
    其他
    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2001a,《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90 年會
    員大會手冊》,屏東縣: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
    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2001b,《恆春民謠傳習計劃成果發表會節目小冊》,
    屏東縣: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
    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2004,《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93 年會員
    大會年刊》,屏東縣: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
    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2005,《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94 年會員
    大會年刊》,屏東縣: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
    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2006a,《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95 年成
    果發表會節目表暨彈唱歌詞》(2006.11.11),屏東縣: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
    282
    促進會。
    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2006b,《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95 年會
    員大會年刊》,屏東縣: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
    網路資料
    中華百科全書網站,2008,2008 年3 月19 日資料,網址:http://ap6.pccu.edu.tw/
    Encyclopedia/data.asp?id=4256&nowpage=1
    文建會,2008,2008 年6 月4 日資料,〈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獎助須知問答集〉,網
    址:http://www.cca.gov.tw/law/html/3-8-5.doc
    咚咚鏘中華戲曲網,2008,2008 年3 月19 日資料,網址:
    http://www.dongdongqiang.com/hyej/shangchanggui/index.htm。
    社區與學習,2008,2008 年6 月4 日資料,網址:http://163.32.84.104/94homepaage/C045
    /l-2.htm
    社區營造學會,2005,〈第四十一期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2005 年2 月4 日資料,
    網址:http://www. cesroc.org.tw/eNEWS/index41.htm。
    屏東縣長樂國小,2006,南仁山下的傳唱者—滿州鄉民謠協進會,2006 年台灣學校
    網界博覽會,2007 年12 月5 日資料,網址: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
    org/cyberfair2006/chlps/index.htm
    屏東縣恆春鎮大光國民小學,2008,〈月琴隊沿革〉,2008 年1 月31 日資料,網址:
    http:// www.dgps.ptc.edu.tw/index2.htm
    屏東縣滿洲鄉民謠協進會,2007,屏東縣滿洲鄉民謠協進會簡介,2007 年12 月5 日
    資料,網址:http://www.hcps.ptc.edu.tw/cyberfair2006/G/g3right.htm
    屠佳、林德龍,2005,〈車城歌聲〉,《中時人間副刊網站》,2007 年12 月5 日資
    料,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htycy&article_
    283
    id=2255984
    閩南語俗曲唱本「歌仔冊」全文資料庫,2008,2008 年1 月23 日資料,網址:
    http://www32.ocn.ne.jp/~sunliong /guicheng.htm。
    有聲影音資料
    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台灣後來好所在》(CD 1 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朱丁順錄音,2004,《朱丁順恆春民謠》(CD 1 片),2004 年4 月12 朱丁順ka-tī錄音。
    朱丁順錄音,2007,《朱丁順恆春民謠》(CD 1 片),2007 年3 月30 朱丁順ka-tī錄音。
    朱丁順錄音,2007,《朱丁順恆春民謠》(CD 1 片),2007 年4 月20 朱丁順ka-tī錄音。
    周定邦錄音,2006,《2006 年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恆春民謠成果發表會》
    (DVD 1 片),2006 年11 月11 蘇頌淇、周定邦tī屏東縣恆春鎮西門錄影。
    阿猴文化藝術工作社製作,年代m知,《恆春民謠》(CD 1 片),屏東:阿猴文化藝術
    工作社。
    屏東縣滿州鄉民謠協進會,年代m知,《屏東縣滿州鄉歌謠CD 專輯》,屏東縣滿州鄉:
    屏東縣滿州鄉民謠協進會。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1999a,《恆春半島民歌紀實1:思想起【壹】》(CD 1 片),
    台北縣: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1999b,《恆春半島民歌紀實2:思想起【貳】》(CD 1 片),
    台北縣: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1999c,《恆春半島民歌紀實3:牛尾絆》(CD 1 片),台北縣: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1999d,《恆春半島民歌紀實4:五孔小調》(CD 1 片),台北
    縣: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2000,《山城走唱》(CD 1 片),台北縣:風潮有聲出版有限
    公司。
    284
    徐麗紗、林良哲,2006,《恆春半島絕響:遊唱詩人—陳達》(CDⅠ),宜蘭五結鄉:
    傳藝中心。
    徐麗紗、林良哲,2006,《恆春半島絕響:遊唱詩人—陳達》(CDⅡ),宜蘭五結鄉:
    傳藝中心。
    第一唱片廠有限公司,年代m知,《陳達與思想起》(CD 2 片),台北縣:第一唱片廠
    有限公司。
    許常惠、吳榮順製作,2000,《山城走唱》(CD 1 片),台北縣: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
    司。
    陳明章音樂工作有限公司製作,2007,《卜聽民謠來阮兜:朱丁順恆春民謠彈唱》(CD
    1 片),台北:陳明章音樂工作有限公司。
    陳達,2000,《陳達與恆春民謠說唱:台灣民俗音樂專輯五》(CD 1 片),台北:第一
    影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達,2006,《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CD 1 片),宜蘭五結鄉:傳藝中心。
    寰宇文化工作室製作,年代m知,《台灣最後的走唱人》(CD 2 片,主唱:朱丁順、賴
    碧霞),台北:寰宇文化工作室。
    口述資料
    周定邦採訪錄音,蘇頌淇錄影,2006,《採訪恆春民謠大師朱丁順》(DVD 5 片),11
    月11~12,屏東縣恆春鎮網紗里朱丁順tau。
    周定邦採訪,蘇頌淇錄影,2008,《採訪恆春民謠大師朱丁順(二)》(DVD 1 片),2 月
    初4,屏東縣恆春鎮網紗里朱丁順tau。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8-07-16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