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秀娥
Huang, Hsiu-E
論文名稱: 宅配業務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中華郵政台南縣郵局包裹業務為例
Study on the Key Success Factors for home delivery - Take the packing business of Chunghwa Post Tainan County Branch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 耿伯文
Keng, Po-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8
中文關鍵詞: 郵政包裹關鍵成功因素宅配
相關次數: 點閱:95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由於「便利」、「快速」已成為消費活動的最新訴求,物流模式開始產生結構化的轉變,運輸業者從單純的「運送物品」導向轉為「服務顧客」導向的多元化服務機能及個人化配送服務。我國郵政業務創辦於1896年(民國前16年),郵政包裹業務一直是民眾宅配貨件的當然選擇,1999年起統一速達等宅配業者陸續進入市場,郵政包裹開始面臨業務流失的窘境。2003年郵政組織變革(改制國營公司),以新的視野投入營運,員工學習以客戶與市場為師,定位為服務業,目前已有低溫宅配、到府收件,網路查詢服務等變革,並進一步關注B2C市場。業務量亦有止跌看升跡象,但策略方針總顯得零亂,缺乏指標。本研究認為郵政當局如能找出宅配業關鍵成功因素,再結合郵政經營優勢或特性,借力使力,並以經營績效作評估,擬定前瞻的經營策略,隨時掌握市場脈動,及時調整內在資源投入重點,那麼郵政在宅配市場就有捍衛自己競爭力的真實能力。過去文獻對此主題尚未有相關整合性的探討。
      本研究乃就過去文獻歸納整理出宅配業關鍵成功因素,以台南縣使用郵政包裹業務宅配的用郵顧客作為研究調查對象。經問卷實證將宅配業務關鍵成功因素分為配送服務、經營管理與競爭優勢三個變數加以探討,結果顯示僅經營管理變數對經營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關係。經營管理變數的內容有1.有退貨處理能力2.服務人員能想到消費者忽略的地方3.服務人員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解決問題4.員工觀念改革5.提供不同溫層的貨物託寄6.宅配貨物能在通知之時間送達7.商品價格有競爭力。這七個變項應是中華郵政宅配業務的關鍵成功因素。
    另經問卷實證結果亦顯示,外在產業環境與內在組織環境均是宅配關鍵成功因素的重要影響因子,與經營績效有正向影響關係,表示業者應密切注意市場需求、變化與商機,及時調整企業內軟硬體資源投入時點,方能在台灣已漸臻成熟的宅配市場掌握先機,獲得利潤。本研究結果可提供業者作相關決策的參考。

    non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四節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宅配的定義與內涵 5 一、宅配的定義 5 (一)物流的定義 6 (二)時效性貨運業 7 (三)宅配的定義 11 二、宅配的內涵 12 (一)宅配的運作 12 (二)宅配的類型 15 三、宅配業的發展 17 (一)英國 17 (二)美國 17 (三)日本 18 (四)台灣 19 第二節 郵局經營現況 20 第三節 關鍵成功因素 25 一、關鍵成功因素的定義 25 二、關鍵成功因素的確認 26 三、關鍵成功因素的研究方法 27 四、外部因素與關鍵成功因素之關係 28 五、內部因素與關鍵成功因素之關係 28 六、關鍵成功因素與績效評估之關係 28 第四節 研究變數之相關文獻 29 一、外部因素 29 (一)產業環境因素 29 (二)資訊科技因素 30 (三)政府因素 30 (四)消費者因素 31 二、內部因素 31 (一)資源投入 31 (二)人力資源 32 (三)產品因素 32 三、關鍵成功因素 32 (一)服務態度 33 (二)配送效能 34 (三)代收站密集度 35 (四)核心競爭力 35 四、宅配業經營績效 36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命題與假設 40 一、外部因素構面 41 二、內部因素構面 42 三、宅配業務關鍵成功因素構面 43 四、經營績效構面 45 第三節 研究變數及操作型定義 4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47 一、文獻分析法 47 二、問卷調查法 48 三、統計方法 48 第五節 問卷設計 49 一、抽樣設計 50 二、問卷內容設計 50 第六節 問卷回收 51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 53 一、因素分析 53 二、信度檢定 55 三、敘述性統計 57 第二節 不同年齡在各構面之差異分析 57 第三節 t檢定 58 第四節 各構面因素之迴歸分析 59 一、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對關鍵成功因素之迴歸分析 59 二、關鍵成功因素對經營績效之迴歸分析 61 三、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對經營績效之迴歸分析 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3 第一節 結論 63 第二節 研究限制 64 一、實證研究方法限制 64 二、填答人員的限制 65 三、樣本數的限制 65 第三節 研究貢獻 65 一、對學術的貢獻 65 二、對產業界的貢獻 68 第四節 建議 69 一、對產業的建議 69 二、後續研究的建議 69 文獻 71 中文文獻 71 英文文獻 74 論文問卷 78

    中文文獻
    1. 大前研一(1985),黃宏義譯,策略家的智慧,台北:長河。
    2. 王信博(2003),專業物流在企業全球運籌管理之定位與影響之探討,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3. 王以仁(2000),郵政支局經營效率評估之研究-以資料包絡分析法運用於基隆特等局所轄支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4. 王玄昌、鄭廣成、邱柏憲、楊能舒&林君維(2001),以轉運中心執行快遞宅配服務之車輛規劃研究,中國工業工程學會九十年度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6
    5. 李文仁(2003),台灣宅配業發展趨勢之探索性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6. 李姵蓉(2002),大和運輸之黑貓宅急便:日本企業成功轉型的個案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7. 李忠憲(1993),便捷配送之行銷策略探討,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8. 李健銘(2000),電子商務-宅配營運系統規劃,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9. 伍孟純(2001),高科技產業廠商經營績效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0.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9),公路汽車貨運現況問題及運價準則之檢討研究
    11. 何雍慶(1990),實用行銷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12. 宋柏年(2002),運籌服務品質、滿意度及忠誠度之探討-以宅配服務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3. 吳聲田(1990),服務業競爭策略之研究-以郵局之國內快捷郵件為例,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4. 吳先曉(2002),企業多角化策略執行手段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以公、民營企業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5. 汪美香、李鴻達、鄭弘裕&王信翔(2000),台灣地區宅配業之發展現況與資訊科技之應用,第一屆電子化企業經營管理理論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pp.391-396
    16. 呂學卓(2003),專業型宅配經營策略之分析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7. 辛怡達(2001),郵局快捷專車排班排程問題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18. 何悉榮(1992),郵局營業窗口配置作業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9. 沙姍姍(1991),如何提昇窗口服務之品質之研究-以郵局儲金窗口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0. 林東盈(2002),路線貨運業司機排班問題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21. 林正章&楊松杰(1999),「美國、日本與台灣時效貨運業經營與管理比較研究」,1999國際物流研討會論文集,pp.318~332
    22. 林小萍(2002),我國宅配業經營模式及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23. 林沛傑(2000),電子商務模式下的宅配系統比較,物流技術與戰略,第17期,pp.63-70
    24. 林書漢(2002),國際觀光旅館業關鍵成功因素與績效評估指標設計之研究─平衡計分卡之應用,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5. 林慧達&王靖雅(2002),應用GIS在時效導向的宅配服務,第四屆2002年網際空間-資訊、法律與社會學術研究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I) ,pp.442-450
    26. 林志鴻&陳春益&許晉嘉(2002),宅配業車輛路線規劃問題之探討,中華民國第七屆運輸網路研討會論文集,pp.437-446
    27. 林孟璋&洪政仁(2002),宅配業經營之競爭優勢與策略研究-以統一速達為例,電子商務經營管理研討會論文集,pp.7p.
    28. 周秀蓉(2001),消費者對宅配服務的瞭解與重視程度之調查研究,第五屆中華民國流通管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9. 周萍芬&蔡忠林&楊惠真(2002),物流業通路與經營模式之研究-以宅急便為例,第三屆電子化企業經營管理理論暨實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pp.8
    30. 胡德澤(2000),策略、績效評估與獎酬制度之關連-以平衡計分卡為架構之個案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31. 郭幸民&吳文言(2001),具時窗限制之車輛配送路線即時改善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32. 洪銘佐(2001),單一配銷中心裝載車容量之規劃,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33. 洪彥成(2001),商品屬性與作業能量影響轉運中心營運之規劃分析,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34. 洪政仁(2003),宅配服務之顧客滿意度研究-以台中市都會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35. 姜渝生&王小娥(1994),郵政成本結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36. 柯明宏(2003),區域型生鮮超市引進宅配服務之可行性研究-以CH生鮮超市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37. 施鵬程(1991),以區位模式輔助郵局區位決策分析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38. 倉石俊著,楊秋月譯( 2000 ),宅急便黑貓探險隊:大和運輸的成長與歷史,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9. 秦建文(2003),咖啡連鎖店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40. 徐健評(2000),企業導入供應鍊管理系統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41. 陳俊宏(1986),台北市郵局區位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42. 陳盈如(2003),店舖、網路與宅配之服務傳送品質,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43. 陳巨星(1997),黑貓大隊-Yamato (宅急便),物流技術與戰略,第5期,pp.53-60
    44. 陳大全(2002),台灣區販賣型宅配行銷產業經營模式探討-以個案公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45. 陳世昌(2002),多準則評估方法應用於服務品質評估之研究-以國內宅配業為例,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運輸科學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46. 陳淑惠(2001),企業對夥伴正向認知與合作動機對其競爭優勢影響之研究-以宅配業為例,私立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47. 梁哲誠(2002),以交易成本理論分析虛擬與實體通路整合-台灣便利商店在電子商務的優勢,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48. 黃錦綠(2001),電子商務宅配業務與作業探討,機械工業雜誌,民90年12月號,頁169 –170
    49. 黃營杉 (1999),策略管理,華泰文化事業公司,台北
    50. 黃泰林、葉冠纓、陳家和、呂學卓、李依龍&鄭啟瑞(2002),電子商務中宅配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第三屆電子化企業經營管理理論暨實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pp.12p.
    51. 黃泰林、陳家如、謝兆貞、鄭仲凱、葉冠櫻&劉雅樂(2001),網路商品配送時窗限制車輛途程問題之研究,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六屆學術論文研討會
    52. 黃俊英(2000),企業研究方法,第二版,台北:國立編譯館
    53. 許春木(2003),由平衡計分卡觀點論中華郵政公司化前後之績效追求活動-以台南郵局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4. 陸承志、楊世陽&陳保穎(2002),一個整合零售與宅配通路配送路徑規劃解決方案-以第三方物流中心為例,第三屆電子化企業經營管理理論暨實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pp.10
    55. 森清高(2003),日本企業的IT革命-以宅配便業者為例,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6. 蕭秀鳳(1985),郵局協繳款作業系統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7. 蕭美麗(1999),全攬電子商務應用焦點,資訊與電腦,第225期,pp.42~46
    58. 劉金珊(2003),台灣宅配廠商策略配適之個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9. 劉興台(2002),傳統產業轉型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以台灣鹽業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60. 褚秀敏(1998),關鍵成功因素與績效評估制度關連性之研究-以郵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61. 歐陽恬恬(2000),宅配經營特性分析與郵局面對宅配之挑戰與因應,臺灣大學土木工程未出版碩士論文
    62. 鄭超元(2002),考慮時窗限制之多車種零擔貨運車輛途程問題,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63. 鄭全成(2000),電子商務-宅配訂單系統, 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64. 謝嘉昌(2001),台灣國際運輸業發展之現況與未來-以怡和國際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65. 謝進興(2002),整合式行銷之研究-以華允生物科技公司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66. 謝浩明(2001),時依性路網下線上型車輛調派問題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67. 謝坤霖(2003),國內非營利休憩事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以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68. 藍仁昌( 2000),宅配、物流與電子商務三合一無所不通,經濟部商業司雙月刊,第43期
    69. 藍如萍(2002),宅配服務之生產力與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70. 簡明輝(2002),物流業的前景與挑戰-以東源物流為例,第一屆北商學術論壇研討會論文集,pp.8p
    71. 蘇昭銘、張志鴻&莊子駿(2001),應用GIS分析宅配業車輛路線排程作業之研究,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六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冊至第四冊,pp.411-420
    72. 經濟部商業司(2000),「2000 中華民國物流年鑑」,經濟部
    73. 大和運輸網站,http://www.kuronekoyamato.co.jp/
    74. 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http://www.post.gov.tw
    75. 統一速達,http://www.t-cat.com.tw
    英文文獻
    1. Aaker, D. A. (1984),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2. Ahmad Sohel and Roger G Schroeder (2001),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on delivery performanc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vol10:1,pp16-30
    3. Borsodi,R. (1927),The Distribution Age New York NY.D. Applrton,pp.19
    4. Boynton, Andrew C. and Robert W, Zmud (1984), An Assessment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pp.17-27
    5. Bullen, V. L. and Rockart, J. F. (1984), A Primer on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ISR Working paper, SSM/MIT, p.69
    6. Cairns, S. (1996), Delivering Alternatives: Success and Failures of Home Delivery Services for Food Shopping, Transport Policy, 3(4), pp.155-176
    7. Chandler, G. N. and S. H. Hanks (1994), "Founder competence, the environment, and venture performance,"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Vol.18(3), pp.77-89
    8. Crainic T. G and Laporte G. (1997), Planning models for freight transport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97, 409-438
    9. Crainic T. G & Laporte G. (1998), Fleet management and logistics, Kluwer, Boston
    10. Daniel, Ronald D. (1961),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risi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 1961, pp.111-121
    11. Drummond, G. (1994), Home Shopping, Super marketing, 1 (July), pp. 22-24
    12. Ferguson, Charles R. and Roger Dickinson (1982),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For Directors in the Eighties, Business Horizon, May 1982.
    13. George, William R. (1990),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Partnership in Developing Customer-Conscious Employees at Every Level,”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Vol. 20, pp. 63-70.
    14. Gronroos, Christian (1983),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Series, Report No. 83-104,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5. Hall, R.H.,Clark,J.P & Giordano,P.C., (1977), “”Patterns or Interorganizationl Relationship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22,Sep.,pp.457-474.
    16. Hambric, D.C., (1989) Key Success Factors: Test of A General Theory In The Mature Industrial-Product Sector,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0, pp.368-382
    17. Hitt, Michael A., R.Duane Ireland and Robert E. Hoskisson (2001), Strategic Management-Competitiveness and Globalization, 4th ed.,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18. Hofer, Charles W. and Dan Schendel (1978),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St. Paul:West, pp. 75-76
    19. Kämäräinen, V. (2001), The Reception Box Impact on Home Delivery Efficiency in The E-grocery Busin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31(6), p. 421
    20. Kallio Jukka; Timo Saarinen; Markku Tinnila and Ari P J Vepsalainen (2000), Measuring delivery process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vol.11:1 ,pp75-87
    21. Kent, J. L.& Flint, D. J. (1997), Perspectives on the evolution of Logistics thought,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Vol. 18, No. 2, pp.15-29
    22. Kent N. Gourdin (2001), Global Logistics Management, P4
    23. NETLOG,http://www.diem.hut.fi/ecomlog/
    24. Leidecker, Joel K. & Albert V. Bruno, (1984), Identifying and Us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17 No.1, pp.23-32
    25. Lumpkin, G. T. and G. G. Dess (1996), "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21 (1), pp.135-172
    26. Milgate Michael (2000), Antecedents of delivery performance: An international exploratory study of supply chain complexity, Irish Marketing Review; vol13: 2,pp42-54
    27. Parasuraman, A., V. A. Zeithaml, and L. L. Berry (1988),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Processes in the Delivery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2 (April), pp. 35-48.
    28. Porter , Michael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 New York:The Free Press
    29. Reed, R., and David, J. L., and Joseph, C. M. (1996), Beyond Process: TQM Cont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21 (1), pp.173- 202
    30. Rockart, J. F. (1979), Chief Executives Define Their Own Date Need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Mar-Apr):81-93.
    31. Rockart, J. F. (1982), 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Executive: a CSF Perspectiv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4,3-13.
    32. Saaty, Thomas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9thed, New York: McGraw Hill.
    33. Segal, R. L. (1995) ,The Coming Electronic Commerce (R) evolution,Planning Review,23 (6), Nov./Dec,pp.21-45
    34. Stock James R.、Douglas M. Lambert & Lisa M. Ellram (1998) ,Fundament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1998
    35. Thompson, A. & Strickland, A. J. (1998), 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 and Cases, New York:McGraw Hill.
    36. Ursula, G. and W. Celeste (1998),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16(1-3), pp. 23-36
    37. Van de Ven Andrew H., and Diane, L. F. (1986), Measuring and Assessing Organizations, New York: John and Wiley
    38. Venkatraman, N., and Vasudevan, R. (1986),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Strategy Research: 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11 (4), pp.801-814.
    39. Walton, s.v. and A.S. Marucheck (1997),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I and supplier reli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vol33:3,pp30-35
    40. Williams, R.L. & Cothrel, J. (2001) ,Four Smart Ways to Run Online Communities,Sloan Management Review,vol. 14,pp.81-91
    41. Woodward, E. (1995), Bringing Home the Bacon, Transport Retort, 18, pp.8-10

    下載圖示 校內:2005-07-26公開
    校外:2005-07-26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