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卓致瑋
Cho, Chih-Wei
論文名稱: 高雄捷運沿線推動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的站區選擇評估模式之研究
A Priority Assessment Model for Implementing the TOD Strategies along the Rapid Transit Station Areas for Kaohsiung City
指導教授: 姜渝生
Jiang, Yu-S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3
中文關鍵詞: 捷運系統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分析階層程序法(AHP)
外文關鍵詞: rapid transit system,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相關次數: 點閱:140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地區的都市在建設捷運系統之同時,亦開始推動有關大眾運輸系統發展之都市計畫相關策略,其目的一方面在企圖藉以提昇大眾運輸之運量,同時亦希望藉由大眾運輸與土地使用的整合,提升都市土地使用的效率與品質。惟由於台灣都市過去缺乏大眾運輸系統,都市之發展係沿道路而蔓延,都市土地使用相當混亂、都市環境品質亦相當低下,故在建構捷運之同時,欲推動大眾運輸導向之發展並非易事,可謂百廢待興,因此本研究嘗試利用分析階層程序法來評選出較適合推動大眾運輸導向發展之捷運站區,以作為優先推動之示範站區;且評估過程中可以發現捷運沿線各站區在朝向大眾運輸導向之發展時,所必須改善與調整的環境因子,可結合改善環境因子的策略工具,形成各站區推動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的具體落實策略。

      As the rapid transit system has been built in Taiwan’s cities, the urban plan strategy for the mass transit system began to appear, trying to expand the capacity of the mass transit, and upgrade the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and use by integrating the mass transit and land use. But due to the lack of mass transit system in Taiwan’s cities in the early years, the urban development constrained by the roads, and the disorderly land use, it is not easy to drive the TOD. Through the AHP, this study wants to select the rapid transit station areas in which the TOD is practicable as an example of early implementatio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shows that when the TOD is driven along the rapid transit station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and adjus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ombine the related strategic tools. In doing so, the TO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for station areas can be developed.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1-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1-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2-1 第一節 相關理論基礎………………………………2-1 第二節 大眾運輸與都市發展………………………2-13 第三節 執行層面的相關論述………………………2-17 第四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2-23 第五節 TOD相關案例………………………………2-25 第六節 台北捷運建設經驗…………………………2-31 第七節 小結…………………………………………2-37 第三章 評估指標系統的建立…………………………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3-1 第二節 評估指標因子的選取………………………3-11 第三節 評估架構的建立……………………………3-19 第四節 小結…………………………………………3-28 第四章 實證研究………………………………………4-1 第一節 高雄市都市空間結構………………………4-1 第二節 捷運站區之現況分析………………………4-4 第三節 高雄捷運站區的實證案例評估……………4-34 第四節 推動TOD策略之擬定與建議………………4-54 第五節 小結…………………………………………4-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1 第一節 結論…………………………………………5-1 第二節 建議…………………………………………5-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王博生,2003,《多目標決策探討—以PCDIY為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論。
    2.王志綱,2002,《大眾運輸場站容積獎勵機制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論。
    3.王秀芳,1998,《永續都市建築物理環境因子之研究--以亞熱帶氣候台灣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論。
    4.世界銀行著,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譯,2002,《永續運輸~論政策改革之優先課題》,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5.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1992,《我們共同的未來》,王之佳、柯金良等譯,臺灣地球日出版。
    6.包昇平等,2003《成大都研所實習報告~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台鋁舊廠整體開發計畫》,成大都市計畫研究所。
    7.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2001,《台北市綜合發展計畫---捷運網絡發展對台北市都市空間結構影響之規劃》,委託單位: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8.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1988,《淡水線沿線及車站地區之都市計畫檢討與土地開發計畫規劃;捷運系統淡水線(淡水-台北車站)沿線附近地區配合發展之研究》,台北市捷運工程局。
    9.朱家勳,2003,《台灣有線電視系統台經營績效之研究-綜合運用DEA與AHP模式》,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論。
    10.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2004,《高雄市捷運沿線都市發展計畫》,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
    11.杜雲龍,2000,《大眾運輸導向之都市發展策略研擬:以淡海新市鎮開發案例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12.李家儂,2003,《都會區大眾運輸導向發展之規劃模式》,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13.李建佑,2003,〈以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理念建立都市再發展之模式〉,第七屆(2003 年)國土規劃論壇。
    14.李上妤,2002,《以AHP / FI建構土地利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碩論。
    15.李信佑,2002,《宜蘭縣公路建設計畫優先順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論。
    16.李瑞麟,1997,《都市土地使用規劃第四版》,興樺圖書文具有限公司。
    17.李克聰,1994,〈全力發展大眾運輸以解決台北交通問題〉,《都市交通期刊》,第44-46 頁。
    18.呂國隆,1996,《地產主導的都市政策研究─以都市設計為手段反映都市政策》,國立成功大學都巿計畫研究所碩論。
    19.何東波,1996,〈高雄市都市成長管理〉,《研考雙月刊》第20卷5期,P.P.12~19。
    20.林元興,2003,《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彈性管制策略之研究》,中國地政研究所研究,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委託。
    21.林慧雯,2002,《推展文化觀光策略之研究-以阿罩霧地區再開發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論。
    22.林懋州,2001,《台中市水湳機場遷移後土地再利用指標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23.金家禾,1985,《新市區土地開發方式之評選研究--以關渡平原之研發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論。
    24.吳綱立、李子璋、蔡佳蓉,2003,〈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理念整合於都市土地開發管理之願景與現實:從美國經驗到本土省思〉,第七屆(2003 年)國土規劃論壇。
    25.吳綱立,2002,〈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理念整合於都市發展管理之研究:美國經驗與台灣經驗之比較〉,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七屆論文研討會。
    26.洪培晟,2002,《高雄市都市競爭優勢之探討—以鑽石模式為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論。
    27.柯志昌,1997,《高雄都會區實施成長管理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論。
    28.美國都市與土地協會, 柯林哥根.莫爾 (Colleen Grogan Moore), 契利.希斯金 (Cheryl Siskin) ; 創興出版社有限公司譯,1990,《計畫單元整體開發實務》,創興出版社。
    29.岳裕智,2001,《製造業用地需求量推估與空間分派方法之比較研究– 以中部區域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論。
    30.高誌謙,2003,〈用於捷運車站週邊地區容積管制檢討之TOD規劃模式〉,第七屆國土規劃論壇發表文章。
    31.高誌謙,2002,《大眾運輸導向發展之土地使用規劃模式》,長榮管理學院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碩士班碩論。
    32.孫可立、王偉,1999,〈捷運系統車站週邊交通設施整合規劃〉,《都市交通季刊》,第十四卷,第一期,第9-18頁。
    33.莊雪琪,1999,《財務機制對都市形式影響之研究》,成大都研碩論。
    34.陳文苑,2003,《台灣歷史建築永續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地震災區歷史建築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
    35.陳勝智,2001,《以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理念進行車站地區都市再發展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36.陳朝龍,2001,《山坡地生態土地利用適宜性規劃--以汐止市為例》,文化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論。
    37.陳政南,1999,《應用AHP方式評選更新方式—以新竹市城隍廟及周圍環境空間改造計畫為例》,中華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38.陳玉嬌,1998,《台中都會區成長管理策略之研究—以人口及住宅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39.陳正合,1998,《土地開發選址專家-最佳行動及資訊收集策略之擬訂》,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班碩論。
    40.陳奇正,1998,《台北捷運服務績效指標檢討修正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論。
    41.陳亮全,1987,《捷運系統沿線土地開發遠景》,臺北市捷運局。
    42.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2004,〈台北捷運建設〉,《捷運報導》第193期,臺北市政府。
    43.森海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研究,1997,《台灣省各大都會區捷運系統聯合開發規劃手冊》,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處委託。
    44.黃建勳,2003,《都會區邊緣開發大眾運輸村評估模式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論。
    45.黃書禮,2000,《生態土地使用規劃》,詹氏書局。
    46.黃書禮,1996,《台北市都市永續發展指標與策略研擬之研究》,委託單位: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執行單位: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
    47.黃百富,1988,《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營運後對沿線居民實質生活環境影響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48.馮正民、林楨家,2000,《都市及區域分析方法》,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9.普林( Dieter Prinz) 著,崔征國譯,1990,《圖解都市景觀 :/圖解化及記號化之都市景觀學及都市景觀設計方法》,詹氏。
    50.賀陳旦,1996,〈台北都會區大眾運輸發展策略之探討〉,捷運工程研討會。
    51.張學孔、杜雲龍、王志剛等人,2002,《台北市永續運輸發展政策及可行性推動策略規劃》,國立台灣大學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合設工業研究中心主辦,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委託。
    52.張維哲,2002,《以景觀生態觀點探討都市公園綠地永續經營管理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論。
    53.張學孔、錢學陶、杜雲龍,2000,〈大眾運輸導向之都市發展策略〉,《捷運技術半年刊》,第22期,第1~13頁。
    54.張金鶚,1997,《淡水、木柵線捷運場站周圍地區土地利用通盤檢討》,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中華民國住宅學會辦理。
    55.張有恆,1993,〈都市大眾運輸發展政策之探討〉,《理論與政策期刊》,第127-143 頁 。
    56.張景森,1994,《台北都會區成長管理策略之研究》,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57.張昭芸,1993,《配合捷運走廊營運之土地使用規劃模式》,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論。
    58.張有恆,1987,《都市大眾運輸—系統與技術》,華泰書局。
    59.楊王豪,1988 ,《大眾捷運系統對土地使用之衝擊研究— 以淡水木柵新店線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60.楊靜音,1988,《捷運系統北淡線沿線附近地區都市發展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劃研究所碩論。
    61.境群國際規劃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3,《高雄市2020年綱要計畫(期中報告書)》,高雄市政府。
    62.熊啟中,1999,《LED交通號誌可行性與推行方式之初步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論。
    63.蔡慶昇,2003,《我國國家創新體系對奈米科技產業發展影響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學程碩論。
    64.蔡佩雯,2001,《部落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嘉義阿里山鄉山美村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論。
    65.蔡勳雄、張隆盛、陳錦賜, 2001年,〈都市永續發展指標的建立〉,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6期。頁177-182。
    66.劉信宏,1999,《以AHP模式進行人力資源管理項目之評估-以筆記型電腦業為例》,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論。
    67.鄭凱仁,2001,《以新都市主義觀點進行住宅社區規劃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68.賴廷彰,2002,《物流中心區位選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論。
    69.錢銘貴,2000,《台灣地區花卉產業生產區位選擇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論。
    70.蘇獻煌,2002,《政府產業與科技政策對廠商從事研發創新之重要性分析》,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71.嚴振昌,2000,《台灣高速鐵路競爭策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輸工程與管理學系碩論。

    【外文部分】
    1.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Planning Advisory Service , 1985,Tax increment financing,American Planning Assn
    2.Belzer, Dena and Gerald Autler ,2002,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moving from Rhetoric to reality,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Center on Urban and Metropolitan Policy and The Great American Station Foundation
    3.Boarnet Marlon G and Compin Nicholas S, 1999,〈RAILROAD stations—California—San Diego;TRANSPORTATION—California—San Dieg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4.Benfield, F. Kaid, M. D. Raimi, and D. D. T. Chen ,1999, Once There Were Greenfields: How Urban Sprawl is Undermining America’s Environment, Economic and Social Fabric, the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and the Surface Transportation policy Project.
    5.Calthorpe, Peter,1993, The Next American Metropolis,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INC
    6.Cervero, R., and P. Bosselmann,1994, An Evaluation of the Market Potential for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Using Visual Simulation Techniques, Berkeley: Institute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onograph 47
    7.Cervero Robert and Gorham roger, 1995,〈urban transportation--COMMUT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8.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2002a, Statewide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Study Factors for Success in California: Final Reporter,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9.David E. Dowal,l1985,Applying RE Financial Analysis to Planning & Development Control, IURD
    10.Evan McKenzie,1994, Chapter 2: Restrictive Covenants and the Rise of common-Interest Housing, Privatopia: Homeowner Association and the Rise of Residential Private Government, ,pp. 29-55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11.Freilich, Robert H ,1998, The Land-use Implication of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Controlling the demand side of transportation congestion and urban sprawl,” The UrbanLawyer , VOL.30 , NO.3 , pp.547-572.
    12.Getzels, J., Jaffr, M. with Blaesser, B. W. and Brown, R.F. ,1988,“Zoning Bounses in Central Cities,Chicago: Planning Advisory Service #410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3.Stone Deborah A(1988),Policy Pardox and Politics Reas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4.White W., Attorney , Freilich , Leitner ,Carlisle,1999 , The Zoning and Real Estate Implication of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Legal Research Digest ,Transit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gram,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Washington,D.C.

    下載圖示 校內:2005-08-17公開
    校外:2005-08-17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