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榆評
Wang, Yu-Peny
論文名稱: 國民教育階段中特殊教育的憲法建構與檢討
The Construction and Review of the Constitution in th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指導教授: 許育典
Hsu, Yue-Di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0
中文關鍵詞: 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教育基本權法治國原則社會國原則
外文關鍵詞: special education, inclusive education, the fundamental right of education, the principle of rule of law,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state
相關次數: 點閱:19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特殊學生從過去被漠視、摒棄在教育制度外,到集中、隔離於主流教育中,目前已經來到與普通教育接軌融合,並提供特殊學生精緻與個別化的教育服務時代。特殊教育法於1984年12月17日公布,且此立法行為堪稱特殊教育法制的轉捩點,並歷經多次修法至呈現目前的面貌。
    惟目前以融合教育作為特殊教育的政策主軸,是否真能保障特殊學生的教育機會均等?事實上,從特殊教育相關法律規範進行觀察,不論在鑑定、安置制度的設計、課程與支持服務的提供等,皆可看出特殊教育制度的設計並未臻至完善。未考量特殊學生的特殊性與個別性,導致特殊學生在融合教育政策中學習,往往因本身的個別差異而面臨到人格開展的阻礙,甚至對自我概念的挫敗。對此,本文認為應進一步思考,在融合教育政策推動下為符合特殊學生的教育需求,應如何改進目前的特殊教育制度。
    鑒於憲法具有整合作用,嘗試從憲法規範擘劃特殊教育的雛型,而憲法基本原則中的法治國原則、社會國原則,即成為本文的出發點。另,除國家有義務在國民教育階段推動特殊教育,人民也應有相應的權利保障。對此,在基本權基礎的探尋上以第21條教育基本權,確立特殊學生教育權的保障基礎,並藉由基本權保護法益的內涵,檢討國民教育階段中特殊教育推動的法制現況。憲法規範中對於特殊學生教育權的保障,並非僅是形式的法律規範,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制度的設計與規劃,進一步將其落實在校園中,讓特殊學生能達到人格開展的可能性,並朝向協助特殊學生追求其自我實現的方向努力。

    Extended Abstract

    SUMMARY
    Could the Special Education Law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 ensure the equal opportunity of th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Our special educ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ystem design of identification and placement, and the offer of curriculum and supporting resources, was in fact not well-designed when examining through the regulations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Law. This articled started with principles of the Constitution –the principle of rule of law,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state. In addition, not only should there be national obligation to build up speci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but people should have corresponsive fundamental right. For that matter,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s of the basis of fundamental rights, the fundamental right of education of Article 21 is the basis of fundamental right for education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This study tried to find out the basis of fundamental rights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through legal dogmatics and review the current legal conditions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Keywords:
    special education; inclusive education; the fundamental right of education; the principle of rule of law;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state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stitution, constructed the obligation of basic rights of education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and reviewed the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First, the relations between speci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were clarified. Second, based on principles of the Constitution; the principle of rule of law;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state, the framework of special education was drawn. Finally, the theories of basic rights of the constitutions and educational basic right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were discussed.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study used literature analysis to develop a better special education system which can protect the educational right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the Constitution were recognized and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in special education and challenges i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were the resources for the discussion as well. The Constitution was the superior law in Taiwan, so the promotions of special education must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Constitution. Therefore,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basic rights were analyzed to construct the dimensions of the protections in implementing the special education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and related laws were also reviewed.

    RESULTS AND DISCUSSION
    Inclusive education has been the primary principle of special education policy today; yet could it ensure the equal opportunity of th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Our special educ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ystem design of identification and placement, and the offer of curriculum and supporting resources, was in fact not well-designed when examined through the regulations of special education law. A lack of consideration for the uniqueness and individuality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resulted in students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r even self-defeating thoughts when learning under the inclusive education system.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uggested that further thinking of how to improve the special educational system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needs of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when promoting inclusive educational policies was needed.

    CONCLUSION
    To construct the framework of speci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stitution on account of co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effect, this articled started with principles of the Constitution –the principle of rule of law,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state. In addition, not only should there be national obligation to build up speci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but people should have corresponsive fundamental right. For that matter,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s of the basis of fundamental rights, the fundamental right of education of Article 21 is the basis of fundamental right for education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Moreover, this study tried to find out the basis of fundamental rights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through legal dogmatics and review the current legal conditions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Indeed, the protection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under the Constitutional law is not merely norms, but, most importantly,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schools by designing and planning a better system so that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can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their personalities and pursue self-actualization through various assistances.

    摘 要 I Extended Abstract II 謝 誌 V 簡 目 VI 詳 目 VII 第一章 緒論 1 壹、研究動機 1 貳、研究目的 6 參、研究方法及範圍 8 肆、論文架構 10 第二章 國民教育階段中特殊教育的定位與現況 13 壹、國民教育階段中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介紹 14 一、國民教育階段中普通教育的介紹 15 (一)國民教育的規範依據 15 (二)圍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核心的普通教育 17 1.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法律性質 18 2.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教育規劃內涵 18 二、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的發展與內涵 22 (一)「特殊」與「特殊教育」 22 (二)特殊教育政策的發展沿革 23 (三)特殊教育的法規範檢討 25 (四)特殊教育的教育內涵 26 1.特殊教育中的教育對象 27 2.特殊教育中的教育場所 29 3.特殊教育中的教育內容 29 4.特殊教育中的支持服務 31 貳、國民教育階段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交會: 32 以融合教育為核心 32 一、融合教育協助特殊學生的自我實現 32 (一)融合教育的法規範內涵 32 1.融合教育在特殊教育法中的落實 32 2.融合教育中對「最少限制環境」原則的檢討 34 (二)特殊學生的自我實現 34 (三)協助特殊學生自我實現的學校教育 36 二、以融合教育作為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橋樑 38 (一)融合教育的實施作為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的過程 38 (二)國內融合教育的現況 39 1.安置型態的融合 40 2.課程的融合 42 3.導入專業服務支持的融合 43 參、國民教育階段中特殊教育的實施現況與困境 44 一、特殊學生的教育鑑定問題 44 二、特殊學生的教育安置問題 46 三、特殊教育的師資問題 47 (一)普通教師對特殊教育專業知能缺乏 47 (二)特殊教育教師對普通學科專業知識修習課程不足 48 第三章 憲法基本原則建構特殊教育的內涵 49 壹、法治國原則作為特殊教育的內涵建構 50 一、法治國原則的憲法依據與內涵 50 二、法治國原則下特殊教育的保障 52 (一)依法行政原則對特殊教育教育的建構與檢討 52 1. 法律優位原則對特殊教育法的拘束性 52 2. 法律保留原則對特殊教育規範的層級化建構 53 3. 特殊學生教育安置的場所應屬於法律保留的事項 56 (二)法安定性原則下特殊教育規範應具體明確 58 貳、社會國原則作為特殊教育的內涵建構 59 一、社會國原則的憲法依據與內涵 59 二、社會國原則下特殊教育的保障 61 (一)以特殊學生的自我實現補充建構社會安全 62 (二)社會正義對特殊學生教育機會均等的建構 63 (三)特殊教育在社會國原則下的實踐 64 1.無障礙校園的空間設計 64 2.教育機會均等的資源分享 65 第四章 國民教育階段中特殊學生教育權的基本權保障 67 壹、憲法第21條作為特殊學生的基本權保障途徑 69 一、教育基本權的內涵與法規範 69 二、憲法第21條作為特殊學生教育基本權的憲法保障 71 貳、從教育基本權建構特殊學生教育權的主觀權利功能 71 一、教育基本權作為的特殊學生防禦權的保護法益 73 (一)特殊學生的自我實現權 73 1.特殊學生的自我開展權 73 2.以特殊學生的自我決策作為自我實現的起點 75 (二)特殊學生教育基本權協助者的保障內涵 76 1.特殊學生父母的教育權 77 (1)特殊學生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內涵 78 (2)特殊學生家長學校事務參與權 78 (3)特殊學生家長教育權的檢討 79 2. 特殊教育教師的教學自由 81 二、教育基本權作為特殊學生教育權的社會基本權保障 83 (一)現有特殊教育措施安置請求權作為形式正義的實踐 85 (二)必要特殊教育措施創設請求權作為實質正義的落實 85 第五章 從教育基本權客觀法功能檢討特殊教育 87 壹、客觀價值秩序下特殊教育的檢討 87 一、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的課程標準 88 (一)從特殊教育課程綱要檢視特殊教育的課程規劃 88 1.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的法律性質 89 2.特殊教育課程編成權 90 3.教材選用自由的檢討 91 (二)協助特殊學生自我實現的特殊課程綱要 92 二、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的個別化教育計畫 94 (一)特殊教育的個別化教育計畫 94 (二)特殊學生自我決策作為個別化教育計畫的設計考量 95 三、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的師資素養 96 (一)普通師資培育過程缺乏特殊教育相關知能 96 (二)調整特殊教育師資培育的教學觀念 97 貳、制度性保障下特殊教育的檢討 98 一、健全師資制度作為特殊學生教育權落實的前提 99 (一)因應課程改革加強師資培訓 99 (二)教師專業知能提升其課程調整的能力 101 二、特殊教育安置制度作為特殊學生教育權的實質落實 101 (一)以適性安置作為特殊學生教育安置的原則 101 (二)在家教育安置方式違反適性安置 103 1.在家教育種類的介紹 103 2.在家教育安置的問題 104 三、國家監督制度制度作為特殊教育推動的把關者 108 (一)教育基本權作為國家監督制度的界限 109 (二)以實現特殊學生自我實現的國家監督 111 參、組織與程序保障下特殊教育的檢討 113 一、特殊教育學生鑑定作為特殊教育組織與程序保障 114 (一)特殊教育鑑定的法律性質 115 (二)特殊教育鑑定相關組織人員的設置 117 (三)應建立以學校為本位的特殊教育鑑定制度 118 二、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作為學校推動特殊教育的組織與程序保障 119 (一)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協助特殊學生自我實現 119 (二)特殊學生參與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的保障 120 三、國家委託非營利組織作為協助特殊學生自我實現的組織與程序保障 121 (一)非營利組織的定位與社會功能 122 (二)非營利組織作為學生教育基本權的組織與程序保障 123 (三)特許學校教育作為基本權的組織與程序保障的新概念 125 第六章 結論 127 參考文獻 131 中文文獻 131 外文文獻 146 索引 147

    一、中文文獻
    〈「學校照顧好每一位學童」 英國推動適性學習〉,教育部電子報,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3875。(最後瀏覽日:2014年3月5日)
    〈5歲腦麻兒求學遭拒:單親媽投訴媒體〉,壹電視,2013年4月23日,http://www.nexttv.com.tw/news/realtime/local/10688879。(最後瀏覽日:2014年6月20日)
    〈97年修訂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基本理念(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http://www.k12ea.gov.tw/ap/sid17_law.aspx。(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1日)
    〈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http://www.k12ea.gov.tw/ap/sid17_law.aspx。(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1日)
    〈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修訂背景)〉,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http://www.k12ea.gov.tw/ap/sid17_law.aspx。(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1日)。
    〈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課程目標)〉,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http://www.k12ea.gov.tw/ap/sid17_law.aspx。(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1日)
    〈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學習領域)〉,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http://www.k12ea.gov.tw/ap/sid17_law.aspx。(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1日)。
    〈一般學校身心障礙類國小階段特教班型學生安置概況〉,特殊教育通報網, http://www.set.edu.tw/sta2/contact/102學年度下學期統計概況/10303_3_3.htm。(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1日)
    〈一般學校身心障礙類國中階段特教班型學生安置概況〉,特殊教育通報網, http://www.set.edu.tw/sta2/contact/102學年度下學期統計概況/10303_3_4.htm。(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1日)
    〈入学不許可処分取消等請求事件〉,神戸地方裁判,1992年3月13日, http://www.courts.go.jp/search/jhsp0030?hanreiid=16550&hanreiKbn=05 (最後瀏覽日:2014年6月20日)
    〈又抖又叫的妥瑞症〉,台灣妥瑞症協會,http://www.ttfa.org.tw/lin.htm 。(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1日)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充分就學、適性發展〉,教育部部史,1995年,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_list.asp?sort=3,(最後瀏覽日:2014年4月13日)。
    〈分享楊恩典故事:特教老師體驗學習必修〉,民視新聞,https://tw.news.yahoo.com/%E5%88%86%E4%BA%AB%E6%A5%8A%E6%81%A9%E5%85%B8%E6%95%85%E4%BA%8B-%E7%89%B9%E6%95%99%E8%80%81%E5%B8%AB%E9%AB%94%E9%A9%97%E5%AD%B8%E7%BF%92%E5%BF%85%E4%BF%AE-110050512.html ,(最後瀏覽日:2014年6月6日) 。
    〈叫我第一名(Front of the Class)〉,Rsn的妥瑞網,http://www.rsn.tw/front_of_the_class.html。 (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1日)
    〈台北市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申請在家教育實施計畫〉,http://www.clps.tp.edu.tw/vschool/BulletinDetail2.asp?BulletinId=19033 。(最後瀏覽日:2013年11月12日)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8098/ch05/type2/gov40/num12/Eg.htm,(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1日)。
    〈信任剝離!自閉男玩計算機碰觸乘客 數學天才被當狂魔〉,NOWnews, 2014年5月29日https://tw.news.yahoo.com/%E4%BF%A1%E4%BB%BB%E5%89%9D%E9%9B%A2-%E8%87%AA%E9%96%89%E7%94%B7%E7%8E%A9%E8%A8%88%E7%AE%97%E6%A9%9F%E7%A2%B0%E8%A7%B8%E4%B9%98%E5%AE%A2-%E6%95%B8%E5%AD%B8%E5%A4%A9%E6%89%8D%E8%A2%AB%E7%95%B6%E7%8B%82%E9%AD%94-002047397.html。(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29日)
    〈玻璃娃娃案〉,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7%8E%BB%E7%92%83%E5%A8%83%E5%A8%83%E6%A1%88。 (最後瀏覽日:2014年6月20日)
    〈修業規定-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http://ch.ntnu.edu.tw/course2/archive.php?class=201 (最後瀏覽日:2014年4月23日)。
    〈特殊〉,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http://dict.concised.moe.edu.tw/cgi-bin/jdict/search.cgi。(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3日)
    〈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對照表暨實施要點〉,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http://doce.web2.nhcue.edu.tw/ezfiles/8/1008/img/823/hrd06-1030226-3.pdf 。(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25日)
    〈特教生求學環境危機四伏?平均3天1件校園性侵〉,NOWnews,2011年9月21日,http://www.nownews.com/n/2011/09/21/481060 。(最後瀏覽日:2014年6月3日)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大綱總綱〉,優質特教發展網絡系統暨教學支援平台, http://sencir.spc.ntnu.edu.tw/site/c_principle_001/index/process_t_key/212/mode_t_key/-1/data_t_key/-1/code/001/kind_code/001 。(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6月3日)
    〈高雄市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教育代金補助辦法〉,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特殊教育科,2011年6月2日,http://www.kh.edu.tw/rules/getDirectory/126。(最後瀏覽日:2014年6月24日)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人權教育)〉,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http://www.k12ea.gov.tw/ap/sid17_law.aspx。(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1日)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國民教育社群網,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最後瀏覽日:2014年4月27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中等學校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類組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http://otecs.ntnu.edu.tw/ntnutecs/images/customerFile/tep/professional/4-2-12.htm (最後瀏覽日:2014年4月23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士班(舊制)畢業學分自我審查表(2014年1月)〉,http://www.ed.ntnu.edu.tw/download/index.php?parent_id=29&type_id=29 。(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25日)
    〈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教育部部史,1996年12月,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_list.asp。(最後瀏覽日:2014年4月13日)
    〈教育部學前及國民教育署102年4月24日臺教國署原字第1020040701號函〉,臺中市政府教育局文件佈告欄,2013年4月25日,https://www.tc.edu.tw/news/show/id/37735/print-mode/1。(最後瀏覽日:2014年6月20日)
    〈黃裕翔媽媽:我能給的,只有「笨笨」的愛〉,親子天下, https://tw.news.yahoo.com/%E9%BB%83%E8%A3%95%E7%BF%94%E5%AA%BD%E5%AA%BD-%E6%88%91%E8%83%BD%E7%B5%A6%E7%9A%84-%E5%8F%AA%E6%9C%89-%E7%AC%A8%E7%AC%A8-%E7%9A%84%E6%84%9B-063707940.html,(最後瀏覽日:2014年6月6日)。
    〈臺北市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在家教育學生巡迴輔導實施計畫〉,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2年7月25日,http://www.edunet.taipei.gov.tw/ct.asp?xItem=31723645&ctNode=33582&mp=104001 。(最後瀏覽日:2014年6月23日)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國民教育階段重度身心障礙學生教育代金申請實施要點〉,台南市教育局特幼教育科,2011年2月14日,http://boe.tn.edu.tw/boe/wSite/ct?xItem=5527&ctNode=421&mp=23&idPath=416_421。(最後瀏覽日:2014年6月24日)
    〈臺南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心理評量人員管理實施要點〉,2011年5月31日南市教特字第1000399225號,http://boe.tn.edu.tw/boe/wSite/ct?xItem=5527&ctNode=421&mp=23&idPath=416_421。 (最後瀏覽日:2014年4月20日)
    〈臺灣特殊教育百年史話〉,特殊教育通報網,http://163.21.111.15/SET_Ebook/Taiwan_SPE/CH02_01.htm。(最後瀏覽日:2014年3月27日)
    台南市政府無障礙福利之家,http://social.tainan.gov.tw/npohome/page.asp?nsub=F1A200。(最後瀏覽日:2014年5月1日)
    高涌誠/劉麗媛,〈人民可否請求自行在家教育?若可以,是否可以申請國家補助?〉,http://www.lre.org.tw/newlre/RTE/myform_detail.asp?id=2335 。(最後瀏覽日:2013年11月19日)
    Lan Milligan & lierne Stevens著,翁郁秀/曾麗吟譯,《安置兒童照顧:協同合作實務》,台北:洪葉,2009年12月。
    Tony Merry著,鄭玄藏譯,《人本心理學入門:真誠關懷》,台北:心理,1997年8月。
    于承平/羅清水/林俞均/王菊生,〈我國實施融合教育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6卷2期,2013年5月,頁115-146。
    王天苗/范德鑫,〈運用專業判斷鑑定智障學生之研究〉,《特殊教育教育學刊》,19期,2000年,頁127-148。
    王天苗/黃俊榮,〈國內身心障礙教育概況之指標項目分析教育實踐與研究〉,24卷1期,2011年6月,《教育實踐與研究》,頁107-134。
    王欣宜/高宜芝,〈當前我國融合教育實施成敗相關因素之探討〉,《特殊教育叢書》,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教中心,2005年。
    王致穎,〈關懷倫理學道德教育方法再融合教育下的實踐〉,《教師之友》,51卷3期,2010年12月,頁63-70。
    王家通,〈論教育機會均等與公平:以概念分析為中心〉,《教育政策論壇》,2期,1998年,頁118-132。
    王淑惠,〈從身心障礙學生12年就學安置看學障學生轉銜需求〉,《國小特殊教育》,49期,2010年,頁72-79。
    甘蜀美/林鋐宇,〈特殊兒童學前融合方式實施成效與困難之個案研〉,《身心障礙研究》,4卷1期,2006年,頁32-45。
    朱敬一/戴華,《教育鬆綁》,台北:遠流,1996 年。
    江明修/曾冠球,〈非營利管理之理論基礎〉,收於:江明修編,《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2002年。
    江明修/鄭勝分,〈從政府與第三部門互動的觀點析探臺灣社會資本之內涵及其發展策略〉,《理論與政策》,17卷3期,2004年月,頁 37-58。
    何素華,〈新修訂特殊教育課程綱要實施之挑戰與因應措施〉,《特殊教育季刊》,2013年3月,126期,頁1-8。
    吳 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2007年,10版。
    ───, 《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自版,2004年6月,3版。
    吳武典,〈融合教育的迴響與檢討〉,《教育研究月刊》,136期,2005年,頁28-42。
    吳清山,《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2006年,2版。
    ──/林天佑,〈適性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48期,2006年8月,頁124。
    吳瓊如,〈我國實施在家自行教育相關法令的內容分析〉,《台東大學教育學報》, 17卷1期,2006年,頁133-154。
    李孟融,〈福利國家的憲法基礎-及其基本權衝突之研究〉,收於:楊日然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法理學論叢:紀念楊日然教授》,台北:元照,1997 年。
    李明昌,《在家教育法制化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文化,1999年7月。
    ─── ,《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1999年7月。
    李重毅,〈從「全面品質管理」談特殊教育專業團隊之運作〉,《特殊教育季刊》,102期,2007年3月,頁35-40。
    李惠宗,〈立法之界限:法律明確性原則〉,《月旦法學教室》,70期,2008年8月,頁20-21。
    ───,《教育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2004年9月。
    ───,《憲法要義》,台北:元照,2009年9月,5版。
    李惠藺/蔡昆瀛,〈融合教育下特殊教育課程設計之探討〉,《國小特殊教育》,47期,2009年6月,頁39-50。
    李翠玲,〈從特殊教育法修正方向:談IEP條文之內涵與立法趨勢〉,收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特殊教育的績效與評鑑》,2004年,頁21-38。
    李慶良,〈智能不足學生之鑑定與安置需慎重為之〉,《特殊教育季刊》,49期,1993年12月,頁11-12。
    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為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台北:元照,2007年8月,2版。
    周志宏,〈教育行政法制之研討〉,收於:氏著,《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高教出版,2003年9月。
    ───,〈教育行政機關對私立學校之監督:以董事會相關爭議問題為中心〉,收於: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台北:元照,2004年5月。
    ───,〈教育義務與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誰的義務〉,《月旦法學雜誌》,72期,2001年8月,頁8-9。
    ───,《「教育基本法」立法必要性之研究》,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年12月。
    ───,《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高等文化,2003年9月。
    林玉体,〈普通教育功能〉,《新時代》,13卷10期,1973年10月,頁22-24。
    林宏熾,〈身心障礙者自我決策與自我擁護:障礙者社會福利與特殊教育新議題與趨勢〉,《社會福利》,140期,1999年,頁25-41。
    林坤燦/羅清水,(融合教育「關注本位採用模式」理論建構及其試探研究〉,《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8期,2006年12月,頁1-19
    林信和,〈論學生的受教權與父母的教育權〉,《華岡法粹》,28期,2001年12月,頁1-81。
    林珮如,〈特殊教育並不特殊:從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談融合教育之現況與未來〉,《特殊教育季刊》,120期,2011年9月,頁11-18。
    林淑馨,〈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夥伴關係之析探:以日本為例〉,《公共事務評論》,6卷1期,2005年6月,頁25-49。
    林萬億,〈我國憲法與社會權的實踐〉,收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台北:元照,2006年1月。
    林維毅,《新移民子女教育機會均等的憲法建構與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
    林翠香,《國中身相障礙學生就讀「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歷程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林錫堯,《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2006年9月,3版。
    林寶山/李水源,《特殊教育導論》,台北:五南,2001年7月,3版。
    林寶貴,〈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安置與輔導〉,收於:氏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2008年。
    ───/吳淑敏/曾怡惇/林美秀,〈特殊教育評量、鑑定工具調查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6期,1998年,頁23-38。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元照,2012年9月,5版。
    邱上貞,〈從特殊教育課程設計理念的演變談如何幫助特殊需求學生在普通課程中進行有效學習〉,收於《特殊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北: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2003年。
    侯雅齡,(如何促進情緒障礙學生融合:學校本位貫專業模式的可能性發展〉,《特殊教育季刊》,75期,2000年6月,頁31-37。
    洪儷瑜/單延愷,〈如何鑑定嚴重情緒障礙學生:由理論到實務的探討〉,《特殊教育季刊》,94期,2005年3月,頁1-10。
    胡永崇,(告知後同意的理念及其在特殊教育之應用),《特教論壇》,15期,2013年12月,頁10-18。
    ───,〈我國98年版特殊教育法之檢討〉,《國小特殊教育》,49期,2010年6月,頁1-9。
    秦夢群,〈教育權、教育組織特性與法律保留密度〉,收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台北:元照,2005 年。
    翁岳生,《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台北:元照,2009年1月,2版。
    高家斌,〈非營利組織的教育參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1期,2006年1月,頁75-86。
    商永齡,〈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法律問題〉,《學校行政》,2009年7月,62期,頁169-188。
    張世彗/藍瑋琛,《特殊學生鑑定與評量》,臺北:心理,2003年。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2013年2月。
    ───/林清山,《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1998年。
    張美華、簡瑞良,(人本心理學在融合教育班級經營的運用),收於特殊教育叢書: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台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2009年1月。
    張素貞,〈從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探討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與學〉,《特殊教育季刊》,82期,2002年 3月,頁9-15。
    張意如/張乃悅/張香如,〈級任教師在鑑定與評量的角色及功能〉,收於特殊教育叢書:《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台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2007年2月,頁61。
    張萬烽,〈學習障礙12年就學安置的現況與改進之道〉,《屏師特殊教育》,17期,2009年6月,頁1-8。
    張嘉尹,〈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收於: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主編,《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7月。
    張德銳,〈誰選擇?誰損失?:學校選擇權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收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學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台北:揚智文化,1998年2月。
    莊國榮,〈層級化法律保留原則的適用〉,《臺灣法學雜誌》,208期,2012年9月,頁1-15。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2008年。
    許育典,〈大學自治與公平入學請求權的衝突:大法官釋字第626號解釋的悲歌〉,《臺灣法學雜誌》,115期,2008年11月,頁83-88。
    ───,〈社會國〉,《月旦法學教室》,12期,2003年10月,頁38-43。
    ───,〈國家目標條款〉,《月旦法學教室》,30期,2005年4月,頁38-39。
    ───,〈基本權功能建構作為大法官解釋的類型化:以教育相關基本權為例〉,收於:黃舒芃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7輯(下冊)》,台北:中研院法研所籌備處,2010年12月。
    ───,〈從教學自由檢討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成大法學》,8期,2004年12月,頁1-42。
    ───,〈教育基本權〉,《月旦法學教室》,17期,2004年3月,頁34-41。
    ───,〈當不明確公益遇到學生自我實現〉,《台灣法學》,145期,2010年2月,頁237-240。
    ───,《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元照,2013年6月,2版。
    ───,《教育法》,台北:五南,2007年7月。
    ───,《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元照,2013年6月,2版。
    ───,《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5版。
    ─── /劉惠文,〈教育基本權與學校事故的國賠責任:兼評臺灣高等法院93年上字第433號玻璃娃娃判決〉,《政大法學評論》,113期,2010年2月,頁185-244。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2007年1月,2版。
    ───,〈教育行政體制法治化之研究〉,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2007年1月,2版。
    許慶雄,《憲法入門》,台北:元照,2000年。
    郭為藩,《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文景,2007年3月,5版。
    郭美滿,〈解析特殊教育法〉,《國小特殊教育》,53期,2012年6月,頁13-23。
    郭紜均,《身心障礙學童教育安置制度研究:歷史變遷與政策過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陳享連/鐘梅菁,〈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提供普通班支援服務現況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3期,2010年,頁25-47。
    陳采緹,〈從「要、不要」初探重度障礙學生自我決定教學成效〉,《特殊教育季刊》,126期,2013年3月,頁35-41。
    陳春生,《憲法》,台北:翰蘆,2003年10月。
    陳訓祥,〈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及相關問題之研究:以鑑定就學輔導委員會為導向〉,《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年刊》,臺北: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委員會,1994年,頁239-256。
    陳 敏,《行政法總論》,台北:自版,2007年10月,5版。
    陳清秀,〈憲法上人性尊嚴〉,《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祝賀論文集》,台北:元照,1997年3月。
    陳愛娥,〈基本權作為客觀法規範:「以組織與程序保障功能」為例,檢討其衍生的問題〉,《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2000年。
    陳慈陽,〈民主法治國中之法治國原則之內涵:從19世紀初至20世紀初之德國國家法理論與政治現實為研究範圍〉,收於:氏著,《憲政體制與法治國家》,台北:翰蘆,2007年3月。
    ───,〈臺灣制憲權理論之發展:從臺灣作為法繼受國之角度出發〉,收於:氏著,《憲政體制與法治國家》,台北:翰蘆,2007年3月。
    ───,〈論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對於基本權保障之理論發展〉,收於:氏著,《憲政體制與法治國家》,台北:翰蘆,2007年3月。
    ───,《行政法總論:基本原理、行政程序及行政行為》,台北:翰蘆,2005年10月,2版,頁140。
    ───,《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台北:翰蘆,2007年3月,2版。
    ───,《憲法學》,台北:元照,2005年11月,2版。
    陳新民,〈國家的法治主義:英國的「法治國」(The Rule of Law)與德國的法治國之概念比較〉,收於:氏著,《法治國家論》,台北:學林文化,2001年4月。
    ───,〈論「憲法委託」之理論〉,收於:氏著,《憲法基本權之基本理論(上)》,台北:元照,2002年7月,5版,頁45。
    陳麗如,《特殊教育論題與趨勢》,台北:心理,2004年9月。
    彭富源,〈從國民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方向談師資教育〉,《教師天地》,110期,2001年2月,頁58-66。
    曾大千,〈論教育基本權的內涵與功能〉,《教育政策論壇》,6卷1期,2003年2月,頁63-94以下。
    曾媖婷/劉明松,〈學前身心障礙學生巡迴輔導制度實施現況與未來之探討:以臺中縣為例〉,《台東特教》,23期,2006年6月,頁12-16。
    曾瓊禛,〈從能力理論及社會關係模式探討特殊教育議題〉,《特殊教育季刊》,120期,2011年9月,頁27-36。
    湯志民,〈人權與教育空間的規劃:兼談政大附中的踐行〉,《教育研究月刊》,136 期,2005年8月,頁10-18。
    程明修,《憲法基礎理論與國家組織》,台北:新學林,2006年10月。
    辜琇晶,〈讀書治療對國小兒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輔導效果〉,《國民教育研究所集刊》,5期,1999年,頁375-408。
    馮俊傑,〈以非營利組織之觀點探討其與政府間互動關係:以社會福利財團法人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馮 燕,〈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收於:蕭新煌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2000年。
    黃己娥/王天苗,〈智障學生家長決定子女教育安置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期,1999年6月,頁85-105。
    黃文慧,〈身心障礙者與自我決策〉,《特殊教育季刊》,2010年9月,116期,頁11-20。
    黃政傑,〈課程改革的師資配合措施〉,《教育研究》,122期,2004年6月,頁73-85。
    黃淑婷,《身心障礙學生參與個別化教育計畫在增進自我決策能力的應用》,〈國小特殊教育〉,52期,2011年12月,頁96-103。
    黃舒芃,〈多元民主中的自由保障:Hans Kelsen的多元主義民主觀暨其對議會與憲法法院的證立〉,收於:氏著,《民主國家的憲法及其守護者》,台北:元照,2009年8月。
    ───,〈法律保留原則在德國法秩序下的意涵與特徵〉,收於:氏著,《民主國家的憲法及其守護者》,台北:元照,2009年8月。
    黃雅祺/江俊漢,〈提升身心障礙學生自我決策能力:以學生主導個別化教育計畫(IEP)會議為例),《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2009年1月。
    黃儒傑,〈教育機會均等與社會正義〉,《教師之友》,41卷3期,2000年6月,頁13-19。
    楊子慧,〈德國憲法釋義學對我國憲法解釋之影響〉,《憲政時代》,31卷1期,2004年7月,頁89-132。
    楊佳元,〈由玻璃娃娃案諸判決論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月旦裁判時報》,6期,2010年12月,頁50-56。
    楊振昇,〈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與省思〉,《教育資料研究》,21期,1998年,頁29-30。
    葉玉嫥,〈提升輕度智能障礙兒童自我概念的重要性〉,《國小特殊教育》,53期,2012年6月,頁67-76 。
    董保城,〈德國教育行政「法律保留」之探討:我國國民教育法修法芻見〉,收於:氏著,《教育法與學術自由》,1997年5月。
    詹鎮榮,〈憲法基本原則:第5講─社會國原則:起源、內涵及規範效力及規範效力〉,《月旦法學教室》,41期,2006年3月,頁32-41。
    ───,〈憲法基本原則:第6講─社會國原則:責任主體、類型及界限〉,《月旦法學教室》,42期,2006年4月,頁45-55。
    雷文玟/黃舒芃,《社會權入憲的分析以及基本國策中有關社會福利政策的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2006年4月。
    廖元豪,〈平等權(第2講):大法官對平等權之審查基準〉,《月旦法學教室》,76期,2009年2月,頁37-46。
    劉世敏,〈也來百姓放火:談校園無障礙環境〉,《國教輔導》,42卷3期,2003年,頁19-23。
    劉佩嘉,〈誰才是真正的作決定者:自我決策對重度障礙者之重要性〉,《特殊教育季刊》,92期,2004年9月,頁32-36。
    劉明松,〈臺東地區國中小融合教育實施成效及問題之研究〉,《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11期, 2009年12月,頁31-52
    ───,〈論生命教育與身心障礙學生之教育〉,《台東特教》,32期,2010年12月,頁35-38。
    蔡坤瀛,〈由特殊教育法之修訂論特教相關專業團隊服務〉,《國小特殊教育》,50期,2010年12月,頁11-20。
    蔡明富,〈從融合教育趨勢探討其對普通教育的啟發〉,《菁莪季刊》,10卷4期,1999年,頁36-43。
    蔡茂寅,〈行政委託相關問題之研究〉,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
    ───/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行政程序法實用》,台北:學林,2001年1月。
    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臺南:正典,2001年7月。
    蔡逸勲/林坤燦,〈花蓮縣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支持服務現況調查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3期,2011年,頁127-154。
    鄭津妃,〈普通班中障礙學生的同儕關係:融合與隔離的差異觀〉,《特殊教育季刊》,2011年9月,120期,頁19-26。
    鄭啟清,〈特殊教育特許校之芻議),《特殊教育季刊》,125期,2012年12月,頁39-47。
    鄭崇趁,《教育著力點》,台北:心理,2006 年3月。
    盧台華,〈身心障礙學生課程教材之研究與應用〉,收於《身心障礙教育研討會實錄》,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1998年,頁185-190。
    ───,〈從個別差異、課程調整與區分性教學的理念:談新修訂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的設計與實施〉,《特殊教育季刊》,119期,2011年6月,頁1-6。
    蕭文生,〈自程序與組織觀點論基本權之保障〉,《憲政時代》,25卷3期,2000年1月,頁27-54。
    謝瑞智,《憲政體制與民主政治》,台北:自版,2008年5月,6版。
    謝榮堂,〈中德社會國理想的論理與實踐〉,《華岡法粹》,28 期,2001 年12月,頁95-101。
    ───,〈社會法治國的分配正義〉,《華岡法粹》,30 期,2003 年12月,頁239-267。
    簡明建,〈特殊教育的課程與教學〉,收於:林寶貴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2008年9月。
    ───/邱金滿,〈教育安置〉,收於:林寶貴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2008年9月。
    顏厥安/周志宏/李建良,〈法治國原則與教育法〉,《教育法令的整理與檢討:法治國原則在我國教育法制中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 年。
    顏瑞隆/葛竹婷,〈從「特殊」邁向「融合」:從西方社會學觀點探討融合教育概念的演進與發展〉,《國教新知》,55卷4期,2008年12月,頁64-70。
    羅丰苓,〈由「普通班級裡的特教老師」觀點探討國中普通班級身心障礙學生遭受霸凌原因及省思》,《特教園丁》,27卷2期,2011年12月,頁13-23。
    羅麗春/張雯玲,〈學校沒有教的事:熱心助人先要量力而為?探討景文高中同學揹玻璃娃娃滑倒致死案〉,《特教園丁》,26卷3期,2011年3月,頁29-36。
    譚光鼎/鄭文鵬,〈特殊學生與多元文化教育〉,《中等教育》,58卷4期,2007年8月,頁8-31。
    蘇俊雄,〈從「整合理論」之觀點論個案憲法解釋之規範效力及其界限〉,收於:劉孔中/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中研院社科所,1999年5月,2版。
    二、外文文獻
    Adams, J., & Swain, J. ,What’s so special ? Teachers’ models and their realization in practicein segregated schools. , Disability & Society, 2000, pp233-245.
    Keil, S., Miller, O., & Cobb, R.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disability., British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006, pp168-172.
    Lipsky, D. K., & Gartner, A.. Inclusion and school reform: Transforming American's classroom. Baltimore, MD: Paul H. Brook., 1997.
    Zinkil, S. S., & Gilbert, T. S. Parents’ view: What to consider when contemplating inclusion.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2000, pp.224-227.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4-07-07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