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啟晃
hung, chi-huang
論文名稱: 工廠廢棄物再利用之關鍵性因素
The Key Factors of Industrial Waste Reuse
指導教授: 康信鴻
Kang, Hsin-H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8
中文關鍵詞: 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決策選取關鍵因素線性機率模型
外文關鍵詞: Waste Recycling, Decision-making process, Key factor, Linear probability model
相關次數: 點閱:122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主要在探究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關鍵因素為何,並且將關鍵因素區分為三個構面,一個是價格構面、一個是企業社會責任構面、最後一個構面法律構面。在資料的收集上將透過問卷的方式進行,問卷的填答對象為公司,各個公司隸屬於北中南各個部分,填答的公司總共七十二間,並針對北中南共七十二間公司分別詢問其公司選擇廢棄物再利用的關鍵因素為何,藉由收集具代表性的資料已提升實證結果的可信度與效力。
    在模型的應用上將採用量化的模型進行探討,以往相關的研究大多採用質性的分析技術,鮮少相關的研究採用量化的模型進行分析與討論,在量化模型的採用上將選用線性機率模型,此模型可以使決策者了解企業在選取廢棄物再利用的所考量的重要因素為何,亦可以使決策者藉由模型的結果進一步探究其背後所代表的意涵,透過實證分析可以得知,企業在選取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關鍵因素為企業社會責任,公司附有相當高的企業社會責任會導致消費者有其較佳的認同感,會進一步帶給企業相當可觀的獲利。另一個影響因子為價格構面,因為價格會影響其處理的成本,處理的成本亦會影響到企業的利潤,企業主要營運之目標就是追求獲利最大化。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elements of wasting recycle. The study categorizes the important elements into three aspects. One is price aspect, another i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other is legal aspect. The data were gathered from the companies in Taiwan. The amount of the data was seventy two.
    Apart from prior research used qualitative model to handle this problem, this study implements linear probability model to deal with the related task. According to our empirical results, the corporate will lay much emphasis on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price factor is another critical aspect that will influence on the corporate wasting recycling process. The reason is that the handling cost will minimize the profit of the corporate. Thus, the corporate will take price element into consideration to determine the wasting recycling decision.

    摘要 I 誌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四節 論文結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廢棄物處理的相關研究彙整 6 第二節 廢棄物的簡介 7 第三節 廢棄物的流向 8 第四節 廢棄物的種類 9 第五節 法律層面 12 第六節 企業社會責任構面 19 第七節 本文努力方向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假說設定 2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變數說明 25 第二節 假說設定 30 第四章 實證結果分析 35 第一節 統計結果 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3 第一節 研究結論分析 53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54 第三節 實務管理心得與見解 54 參考文獻 59 附錄一:研究問卷 63 附錄二:研究對象 67

    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2011),在企業永續報告書及永續性中概述全球現狀與趨勢。
    王俊秀(2004),永續台灣的社會願景:民間觀點以生態學角度探討。
    古晏菁、張明倉(1998),「台灣地區事業廢棄物總量調查推估及分析」,工業污染防治報導,第125期。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6),事業廢棄物建置基線資料與流向管制計畫期中報告。
    行政院環保署(2008),97年度資源回收再利用年報。
    行政院環保署(2009),廢棄物清理法。台北:行政院環保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1),黃金十年永續環境。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3),工業廢棄物清除處理及再利用食物輯。
    李永展(2003),永續發展:大地反撲的省思。台北:巨流。
    李明機(2009),「簡析企業社會責任(CSR)之發展趨勢」,證券櫃檯月刊,第141期,頁14-21。
    彼得.卡密荷(Peter Camejo)(2008),SRI社會責任投資,蔡淵輝、黃伊莉合譯,台北:寰宇出版。
    林玉華(2008),「永續發展所需的制度改革:以歐盟治理改革為例」,人文與社會學報,第2卷,頁51。
    林錕松(2013),高科技產業之廢棄物減量及回收再利用技術分析。102年度產服團高科技廠之類棄物減量及再利用技術講習會。
    吳思華(1998),產業政策與企業策略─台灣產業發展歷程。中華經濟企業研究所。
    吳建宏(2008),「有害事業廢棄物管理策略研析—以彰濱事業廢棄物處理廠為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所碩士論文。
    胡思聰(2002),台灣地區有害事業廢棄物處理的問題。國政論叢,永續(評)091-163號,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胡憲倫、鍾啟賢(2003),「企業社會責任及其規範與發展趨勢」,環境工程會刊,9月號。
    胡憲倫、許家偉(2006),「企業永續經營的威脅與商機-企業社會責任」,環保資訊月刊,第96期。
    胡憲倫、許家偉、蒲彥穎(2006),「策略的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永續發展的新課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0期,頁37-50。
    侯錦雄(1996),「觀光區的重生-永續經營的更新計畫」,戶外遊憩研究,第9卷第4期,頁51-62。
    翁望回、黃俊英、劉水深(1988),「企業正當性之實證研究-社會責任的觀點」,管理評論,頁153-172。
    馬世杰(2008),「由事業廢棄物稽查機制探討分析廢棄物清理法與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之競合」,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所碩士論文。
    高希均、林宜諄(2008),企業社會責任入門手冊,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
    陳光榮(1996),「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倫理」,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1卷第4期,頁150-158。
    陳春山(2010),「企業社會責任的國際組織及各國規範發展」,證券櫃檯,第147期,頁18-22。
    陳春山(2013),「國際企業社會責任現況與發展趨勢」,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究基金會。
    許家偉(2012),「國內推動道瓊永續性指數(DJSI)現況與企業因應之道」,證券櫃檯,第160期,頁38-46。
    許添順、劉志忠、曾迪華(2002),以金屬鐵化學置換回收氯化銅廢液反應行為之探討,工業減廢暨永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張添晉(2006),事業廢棄物減量與循環再利用。財團法人中技社報告。
    張順傑、黃正忠(2001),「生態效益 (Eco-efficiency) -兼顧商機利潤與環保的企業經營理念」,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黃正忠(2000),「邁向企業永續發展的生態效益從辦公室作環保做起」,環境教育季刊,第43期,頁32-37。
    黃正忠(2010),「ESG揭露與企業永續報告書的發展」,證券櫃檯,第147期,頁38-42。
    楊致行、呂鴻光、葉俊宏、蔡振球 (2001),台灣有害事業廢棄物問題白皮書,台北市:行政院。
    經濟部工業局(2006),我國資源回收再利用之環保商機分析報告。
    經濟部工業局(2006),工業廢棄物資源化產業發展年鑑,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工業局(2008),97年工業廢棄物清除處理與資源化輔導計畫成果暨說明。
    經濟部(2013),「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實踐」研討會紀錄,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網站。
    蔡萬豐 (2011),「一般事業廢棄物分選場效益研究-以可燃性廢棄物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勳雄(2000),當前我國廢棄物清理問題之研析與對策,國改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鄭智和(1998),「事業廢棄物資源化趨勢探討」,清潔生產資訊,第17期。
    謝錦松、黃正義,固體廢棄物處理(2001),台北:高立圖書,頁41-44。
    蕭登元、郭乃文譯(2004),工業生態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53-68頁。
    簡又新等著(2013),「綠色新藍海-企業永續發展關鍵報告」,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蔣本基、盛世慧、吳南明、李公哲(2001),「工業廢棄物處理之問題與對策」,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31卷第2期,頁121-136。
    Epstein, E. M. (1987). “The corporate social policy process: Beyond business ethic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XXIX, pp. 99–114.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0-01-19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