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韋蓁
Chen, Wei-Chen
論文名稱: 臺中轉運站商業開發之都市設計研究
An Urban Design Study on 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Taichung Intercity Omnibus Station
指導教授: 洪傳祥
Hung, Chuan-Hsa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轉運站鐵路高架化大車站計畫商業開發都市設計
外文關鍵詞: Transfer Station, Elevated Railway, Grand Station Project, Business Development, Urban Design
相關次數: 點閱:103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中坐落於臺灣西半部地區的中心點,地理區位十分重要,日治時期鐵路通車、臺中設置站,不僅舊城區因此繁榮,臺灣第一個都市計畫的城市-臺中也因而誕生。而火車站前的公路客運系統也自二戰後蓬勃發展,更在1970年代高速公路開闢後更迎來全新的公路時代。然而隨著迅速的都市擴張與政治中心的西移,舊市區中小型商店逐漸受到新型態大型量販店的競爭,且舊市區內停車場地缺乏、文化空間流、失道路規劃狹小等因素使得臺中舊城區加速衰敗。
    因此,近年來政府積極實行多項規劃與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即是「臺中鐵路高架化」,此計畫拆除周邊陸橋、打通火車站前後站,並且搭配綠空鐵道軸線,試圖平衡火車站前後的發展,與解決火車站周邊混亂的交通問題,同時形成人本自行車道,且一併將火車站周遭的河川整治,透過綠川與柳川的整治,打造舒適親水的環境,以文學步道、自行車道及人行道等串聯舊城區多個重要節點,給予了臺中舊城區一個再生的機會。且配合臺中鐵路高架化,市政府推動了另一項「大車站計畫」,希望整體規劃火車站與站前的地塊,讓火車站周遭地區交錯成四通八達的人流與車流動線,期望能翻轉臺中舊城區。
    本研究係以大車站計畫為契機,選定緊鄰臺中火車站北方的基地,由八德街、新民街、大智北路、建國路與成功路所圍起的地塊做研究,了解這塊土地在每個時期所扮演的歷史定位,以及時至今日位於此基地的國光客運臨時轉運站,該何去何從,而臺中站前的多項大眾運輸系統,如市區公車、國道巴士、以及規劃中的機場捷運線與藍線捷運,又該如何來應對劇變的火車站周遭地區,共同交織成嶄新的臺中市區。

    Centrally located in the western half of central Taiwan, Taichung’s geographical location plays a decisive role. The railway was opened to traffic and a station was constructed and established in Taiwan’s first urban planning city, Taichung,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This was the birth of the city, which brought the old urban districts’ prosperity for Taichung as well. The road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in front of the railway station has thrived since World War II, and a new highway era was ushered by the opening of the freeway in the 1970s. However, with the urban sprawl and development, small and medium-sized stores in the old urban districts encountered a performance-based bottleneck due to the competition from hypermarkets and large-scale wholesalers, as well as be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ibbon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political center’s westward drift, narrow roads in the area, a lack of parking space, loss of cultural space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caused severe downturn in the old urban districts of Taichung.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has actively undertaken many projects and reforms in recent years, wherein the most important was the “Taichung Metropolitan Area Elevated Railway Project”, which opened up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urban districts of Taichung. Cooperating with the elevated railway, the City Government pushed forward the “Grand Station Project” to connect the railway front station with the railway rear station, dismantle the surrounding overpass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aichung Green Sky Railway Axis Project to solve traffic problems, which formed a human-oriented bicycle path, rectified the rivers around the railway station at the same time and created a water loving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remediation of Liuchuan Canal (Willow River) and Luchuan Canal, connected important nodes in the old urban districts with pedestrians, bicycle paths, and literary trails, as well as interweaving into an easy access to the traffic flow from all directions, hoping to turn the old urban districts around.

    This study uses the Grand Station Project as a turning point, selecting the base adjacent to the north of Taichung Railway Station to do research on the land parcel surrounded by Bade Street, Xinmin Street, Dazhi North Road, Jianguo Road and Chenggong Road, to figure out this land’s historical positioning in each period as well as the emplacement of the temporary transfer station of Kuo-Kuang Motor Transportation located at this base today, and how should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front of Taichung Station such as city buses, freeway buses, and the planned airport MRT line and the MRT blue line respond to the abrupt change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railway station, thereby weaving together to form a brand new downtown area of Taichung.

    摘要 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探討空間範圍 1 第三節 規劃設計主題 2 第四節 方法與流程 2 第二章 時空變遷下的臺中長程客運站 3 第一節 昔日公路系統下的公路局臺中總站 3 第二節 鐵路與公路客運齊聚的火車站 5 一、 兩代更替的臺中火車站 5 二、 1960年公路時代來臨,火車站的變革 7 第三節 高速公路通車帶動城際長程客運的發展 11 一、 國道紀元,南北高速公路建設 11 二、 長程客運的蓬勃發展 12 第四節 幅員侷促,空間狹隘的臺灣汽車客運站 14 一、 臺灣汽車客運公司 14 二、 拆除與保留的拉鋸戰 15 第五節 因應時代需求而醞釀的臺中轉運站 17 一、 第三代火車站上路,開啟新局面的臺中 17 二、 臺中轉運站 18 第三章 都市環境裡的臺中轉運站 21 第一節 臺中核心市區的發展脈絡 21 一、 從臺灣省城到臺中市 21 二、 日治時代臺中市街道系統成形 22 三、 交通建設的影響 24 第二節 建物老舊,街道狹窄的核心市區 25 一、 核心市區的前世今生 25 二、 建國市場的興衰與重生為核心市區帶來契機 26 第三節 鐵路高架化疏解火車站周邊的交通問題 28 第四節 臺中轉運站預定地與核心市區的空間關係 32 一、 臺中轉運站都心複合式轉運中心 32 二、 大車站計畫 33 三、 臺中轉運站預定地土地使用分區 35 第五節 火車、捷運、公車與長程巴士齊聚的火車站市區 37 第六節 大眾運輸優勢帶來大量商業契機 39 第四章 國內外轉運站實例分析 42 第一節 市政府轉運站 42 一、 發展背景 42 二、 建築主體與空間組織 42 第二節 名古屋車站 46 一、 發展背景 46 二、 建築主體與空間組織 47 第三節 新宿高速巴士總站 49 一、 發展背景 49 二、 建築主體與空間組織 50 第五章 臺中轉運站之都市設計構想 53 第一節 長程巴士行駛路徑的重新規劃 53 一、 臺中長程運輸系統 53 二、 長程巴士動線分析 54 三、 基地周邊重要道路重新規劃 57 第二節 火車、捷運、公車與長程巴士的系統性整合 59 第三節 步道與開放性空間的立體化設置 61 第四節 運用區位優勢進行複合式商業開發 62 第六章 臺中轉運站之建築空間設計 65 第一節 平面空間的分佈與動線連結 65 第二節 各樓層的剖面空間關係 79 第三節 立面外觀的設計 81 第四節 立體造型的塑造與情境模擬 85 結語 90 參考資料 91 附錄 94

    中文學位論文
    01. 吳宗憲(2017),戰後臺灣公路運輸政策與公營客運之變遷。國立中央大學。
    02. 朱書漢(2018)。運轉臺中:臺中火車站與周邊設施之發展 (1903-2017)。中興大學。
    03. 魏蓉華(1991)。日據時期台中都市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04. 林怡秀(2008)。都市綠園道發展之探討-以台中市為例。逢甲大學。
    05. 徐志維(2013)。全球化與都市治理:臺中市的城市戰略與發展轉型。東海大學。
    06. 陳信欽(2011)。臺中市中區都市再生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
    07. 廖年裕(2021)。都市空間重構與社區營造之研究: 以台中市東區為例。靜宜大學。
    中文書籍
    01. 蕭碧珍(2015)。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臺北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02.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1946)。臺灣一年來之交通。臺北市: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
    03. 臺灣省公路局(1986)。公路局四十年。
    04. 吳木富(2020)。臺灣高速公路50年 傳承永續之路。交通部高速公路局。
    05. 陳國川(2008),臺中市志地理志。臺中: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研究報告書
    01. 何肇喜(2003)。第二級古蹟臺中火車站整體修復工程調查研究及修護計畫。臺中市政府。
    02. 張浵(2017)。臺灣公路建設紀要。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
    03. 臺中市政府(2020)。大車站計畫相關規劃與整合進度專案報告。臺中市政府。
    04. 臺中市政府(2019)。大智路打通辦理進專案報告。臺中市政府。
    05. 臺中市政府(2021)。臺中市捷運藍線橘線可行性評估專案報告。臺中市政府。
    06.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考察日本高速鐵路車站開發建設。行政院。
    期刊論文
    01. 張勝彥(1934)。臺中市史,p400-401。
    02. 白仁德(2015)。歷年來高速公路系統沿線地區人口及產業空間分布變遷之研究,
    P21-46。
    03. 楊欽堯(2009)。巴爾頓與台中市區規劃。p31。
    報紙
    01. 楊芳芷(1978年12月4日)。營收銳減外債要還鐵路局窮上加窮。民生報,版6。
    02. 時光報(2022年6月21日)。國光客運的前身 公營時期的台汽客運。時光報。
    03. 民生報(2002 年 10 月 10 日)。火車站周邊更新明年展開。民生報,CR2 版。
    網頁資料
    01. 中華民國交通部公路總局。瀏覽日期2022/3/3。引自https://www.thb.gov.tw/page?node=41871325-c9d4-4929-8e76-bcf24682973d
    02. 維基百科臺灣汽車客運公司。瀏覽日期2022/4/23。引自: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6%B1%BD%E8%BB%8A%E5%AE%A2%E9%81%8B
    03. 鐵路改建工程局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瀏覽日期2022/4/23。引自:http://www.rrb.gov.tw/04100.aspx?id=5
    04. 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文化之心整體開發)案。瀏覽日期2022/4/25。引自:https://www.ud.taichung.gov.tw/media/178506/7102713215915.pdf
    05. 維基百科臺灣城。瀏覽日期2022/5/1。引自: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5%9F%8E
    06. 遷建前後—那些和市場一起搬走與帶不走的。瀏覽日期2022/5/1。引自:http://umkt.jutfoundation.org.tw/mkt_library/2813
    07. 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變更內容明細表編號第 34、35、36 案)書。瀏覽日期2022/5/1。引自:https://www.ud.taichung.gov.tw/media/178506/7102713215915.pdf
    08. 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臺中車站地區細部計畫(配合臺中大車站計畫及綠空鐵道軸線計畫南段)書。瀏覽日期2022/5/1。引自:https://www.ud.taichung.gov.tw/media/649057/%E7%B4%B0%E9%83%A8%E8%A8%88%E7%95%AB%E6%9B%B8-%E9%81%AE%E8%94%BD%E5%80%8B%E8%B3%87.pdf
    09. 臺中市年國土計畫。瀏覽日期2022/5/3。引自:https://www.ud.taichung.gov.tw/723549/Lpsimplelist
    10. 變更臺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變更內容明細表編號第 35 案)書。瀏覽日期2022/5/15。引自:https://www.ud.taichung.gov.tw/833482/post
    11. 臺北車站及臺北雙子星大樓聯開案共構工程 。瀏覽日期2022/6/15。引自:https://www.futsu.com.tw/representative_03_ca450b.html
    12. 臺北市公共運輸處。瀏覽日期2022/6/15。引自:https://www.pto.gov.taipei/cp.aspx?n=BB060843A5CD4133
    13. 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瀏覽日期2022/6/15。引自:https://www.ur.org.tw/classroom/view/170
    14. 新宿高速巴士總站。瀏覽日期2022/6/15。引自: http://shinjuku-busterminal.co.jp/zh-tw/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